自考《中国法制史》复习资料第一章

国家与法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一样,中国国家与法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中国国家与法的起源具有中国特色,其要点为:

1、氏族血缘纽带随着国家的形成而更加强韧

无论是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所形成的父权家长制,还是此后逐步联结各氏族、部落、部落联盟以至形成国家,人们的血缘关系不但没有松动、解体,而且恰恰相反,逐渐被打上阶级烙印,越来越牢固。

2、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威在向国家过渡的过程中日益加强

随着物质条件的发展,传说中德高望重的英雄人物三皇五帝“为公”的观念逐渐淡漠,以至消失。从尧到舜再到禹,“帝”的权威在加速度地膨胀。既然没有统治阶级内部的民主,那么循着遇事动辄“予一人”的路子走向君主专制,便是历史的必然。

3、原始的以祭祀祖先仪式为核心的“礼”由习惯逐渐演变为法

礼的最早含义是为祭祀而举行的仪式,是人们自觉自愿遵循的习惯。出于对共同祖先的尊重和敬畏,能不能参加氏族祭祖的仪式,乃是区别人们是否属于这个氏族的基本条件。氏族晚期,逐渐形成了氏族贵族。贵族垄断了祭祀的主祭权,同时也控制了萌芽状态中的政治权利。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政权与神权合而为一。原始状态的礼也逐渐由氏族的习惯演化而具有法的性质和作用,原来用以区别血缘关系亲疏尊卑的礼,同时成了确定人们在国家组织中等级地位的法。

4、“刑起于兵”

古人经常兵刑并提,兵即是战争。刑起于兵,说的是刑与战争分不开。所谓“大刑用甲兵”,指最重的刑罚是实行军事讨伐,有兴师问罪之意。

(二)夏朝法律制度简述

夏朝国家形成伊始,法制尚处草创阶段。据有关文献记载,夏朝法律制度基本上表现为以下几点:

1、奉天罚罪的法制观

氏族社会信奉天地鬼神的观念,对于夏朝法制具有极深的影响,是夏朝解释和论证罪与刑的基本根据。假借天意发布的王命是夏朝法的主要形式。

2、“禹刑”

所谓“禹刑”,最先见于《左传》,传说为夏朝法律的总称。大抵是启及其后继者根据氏族晚期习俗陆续积累的习惯法。所谓“夏刑三千条”,据说包括大辟、膑、宫、劓、墨等“五刑”。此时已有“昏、墨、贼、杀”的罪名和处刑。“昏”是自己做了坏事而窃取别人的美名:“贪以败官为墨”,“墨”是贪得无厌,败坏官纪:“杀人不忌为贼”,“贼”是肆无忌惮地杀人。这三种犯罪,都要处死。此外,夏朝已有残酷的军法及监狱。

二、商朝的法律制度

(一)神权政治与法制

1、“率民以事神”

商朝奴隶制国家的确立和发展,使由来已久的神权政治得到充分发展。史载殷商奴隶主贵族极端迷信鬼神。“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所谓听命于神,是商朝法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特点。

2、以天命、祖命宣布王命

将祖先崇拜与上帝崇拜相结合,使神直接为政治统治服务,是商朝神权政治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统治者将其祖先与上帝基本上合而为一,具有深刻的政治内涵:违背王命,不但获罪于天,而且为列祖列宗所不容。这种观点对于此后的封建法制也有重要意义。

(二)商朝法律的主要内容

“刑名从商”,说明以刑法为主体的中国古代法至商已初具规模。商朝法律制度已较前有所发展。表现在:

1、假托神意压服臣民

汤伐桀与盘庚迁殷均是以神意压服臣民。

2、严惩违抗王命的行为

劝说和动员臣民投入重大政治行动,必须以刑罚为后盾才不致落空。商王对不听从王命的臣属,都规定了严厉的刑罚措施。

3、镇压“乱政”、“疑众”罪

为了维护贵族的统治,商朝规定了乱政、疑众的犯罪必须镇压。

(三)商朝的刑罚

以残害人体为主的五刑(墨、劓、刖、宫、大辟)在商朝已较为通行,但处刑的手段尚未规范化,因而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且有许多刑罚在五刑之外。死刑有活埋、沉水、火焚等形式。此外,文献记载商朝还有孥戮、劓殄以及炮烙、剖心、醢、脯等酷刑。总之,商朝没有一套严格的刑罚制度。

(四)司法机构

商王掌握国家一切大权。国家大事由商王决定,王命即是法律。商王的裁断具有法律效力。

司法上商王虽然是当然的司法裁决者,但其权只限于畿内,畿外则无力干预,分封的侯伯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商王的司法官一般由高级贵族担任并世袭。地方司法也由贵族负责。

在商朝,还有卜者参与司法,委托神意断罪,实行所谓神判。

同步精华题解

一、单项选择题

1、古书上记载,夏刑已有__________.()A、一千条B、二千条C、三千条D、四千条

2、假借天意发布的________是夏朝法的主要形式。()A、王命B、甘誓C、礼D、禹刑

3、古老的五刑是指__________.()A、墨、劓、刖、宫、大辟B、断手、刖、宫、大辟、劓C、墨、醢、脯、宫、大辟D、孥戮、劓殄、炮烙、剖心、大辟

4、商朝法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特点是__________.()A、明德慎罚B、祖先崇拜C、率民以事神D、上帝崇拜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国家与法形成的特点是__________.()A、刑起于兵B、原始的礼由习惯转化为法C、氏族血缘纽带随着国家形成而更强韧D、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威日益加强E、以男性为中心的宗法制的形成

2、夏朝的监狱称作__________.()A、囹圄B、夏台C、圜土D、钧台E、王畿

三、简答题

简述商朝的刑罚。

「参考答案」

1、C2、A3、A4、C

1、ABCD2、BC

答:商朝的刑罚以严酷著称,主要有:(1)古老的五刑(墨、劓、刖、宫、大辟)已较为通行,但处刑手段尚未规范,带有很大的随意性;(2)孥戮、劓殄、炮烙、剖心、醢、脯等酷刑;(3)敬天尊祖时的人祭、人殉并非国家的常刑。

THE END
1.中国法律的历史发展.pptx中国法律的历史发展CATALOGUE目录引言中国法律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演进宋元明清时期的法律变革与发展近现代中国法律的转型与发展中国法律历史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启示01引言研究中国法律历史发展的目的深入了解中国法律制度的演变过程,揭示其内在规律和特点,为当代法制建设提供历史借鉴。中国法律历史发展的背景中国https://m.renrendoc.com/paper/358735044.html
2.浅析中国历史上刑罚体系的演变中国古代刑罚制度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发端于夏、商两代,于西周时期实现了奴隶制五刑的完善和制度化。西汉文、景二帝对肉刑的改革和武帝时期开始的法律儒家化的进程是中国封建制五刑的发端,使中国古代刑罚制度朝着人性化的方向发展。这一进程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进一步加快,最终在隋唐完成。唐之后的历代:宋、元、明、https://zhuanlan.zhihu.com/p/591778111
3.中国法律史范文12篇(全文)我认为, 编出《中国法律史》的优质教材关键在于如何综合历史学和法学的方法, 并结合本科学生实际。切不能为了追求法学元素做成部门法史的总和, 也不能为了追求普遍性做成法律历史故事集成。 三、《中国法律史》教学最大的困难是现有的课程分科中的不利局面。21世纪初, 中国法律史就被硬生生地分割为“制度”和“https://www.99xueshu.com/w/ikeyktnf68fw.html
4.中国法治文化的历史演进但是,从近代以来中国法治西化的教训中,有学者则主张,法治国家建设发展到今天,不能再靠移植西方法律这样一条腿走下去,必须回顾法的历史,发掘传统中华法系的智慧。⑨当然,先秦法家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虽然它非常实用,但是由于它的立意不够高远,因而很少能够成为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https://www.fx361.com/page/2015/0120/16126658.shtml
5.中国古代法律体系演变史略中国古代法律体系演变史略 一、古代法律的起源与特点 在中国历史的早期,法律制度并非如现代社会中那般明确和完善。原始社会时期,法规主要依靠习俗和部落领导人的命令来维持秩序。在商朝时期,开始出现了一些书面记录的法则,这些法则更多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对于生产力的控制,以及对下层人民生活方式的规范。https://www.tepnw.com/mao-yi-yu-jing-ji/457512.html
6.中国法制史1(通用6篇)中国法制史1(通用6篇) 《中国法制史》学习心得体会《中国法制史》是讲述我国有史以来各个历史时期法律制度的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以及历史的基本规律的一门课程,是法学的基础学科,同时又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艰深的学问。在学习《中国法制史》之前我一直认为,https://www.360wenmi.com/f/filen0qq1216.html
7.基蛋生物: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意向书股票频道声明:公司的发行申请尚未得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本招股意 向书不具有据以发行股票的法律效力,仅供预先披露之用。投资者应当以正式 公告的招股意向书全文作为投资决定的依据。 发行股票类型 人民币普通股(A 股) 发行股数 本次公司公开发行新股 3,300 万股,不涉及公司股东公开发售的情形。 每股面值 人民币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7062600000082_21.shtml
8.《中国法律史》(朱勇主编)简介书评在线阅读中国法律史 系统阐述中国历史上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的产生、演变、发展、变革的历史脉络,全面分析其主要内容、内在规律、基本特征及社会作用 作者:朱勇主编出版社:法律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06月 手机专享价 ¥ 当当价降价通知 ¥36.10 定价 ¥52.00 配送至http://product.dangdang.com/29265504.html
9.中国法律史学史大咖说法与这一历史背景相一致,二十世纪的中国法律史学从其宏观发展历程来说,大体上经历三个阶段:二十世纪初期到三、四十年代的一辈学者,可以称之为“开创的一代”,其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对中国法制史学的学科构建上,诸如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研究对象、学科价值等,完成了中国法制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学术属性定位;http://www.mzyfz.com/html/1335/2019-12-24/content-1414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