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8日消息(记者佟威)2023年12月7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涉外法制建设进行第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国政法大学律师学研究中心召开了“积极发展涉外法律服务,培育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座谈会。会议由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律师学研究中心主任王进喜主持,二十余位律师法学专家学者、大中型律师事务所主任、高级合伙人、法律科技从业人员及媒体记者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现场受访者供图央广网发)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涉外法律服务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了加快推进我国涉外法治体系和能力建设,需要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不断提高涉外法律服务水平,培育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
会上,王进喜以《如何回应培育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提出的要求》为题进行了主题发言。他认为,尽管没有统一的量化标准,但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通常具备这些特征:显著的规模和营收、专业化人力和产品、与规模相适应的治理和技术、积极进行文化建设和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培育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当下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协会要充分认识规模律师事务所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的地位;第二,法学教育和研究要积极回应培育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在知识和技术方面提出的要求;第三,中华全国律师协会要积极推进《律师执业行为规范(试行)》的修订工作,构建体现培育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要求的律师职业行为规则;第四,积极推进《律师法》修改,建立具有足够涵盖范围的委托人-律师特免权,建立适应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建设的组织模式选项,以更好地保护委托人秘密,为委托人提供一站式服务,降低委托人运营成本,提高委托人粘性。
(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律师学研究中心主任王进喜发言受访者供图央广网发)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高级合伙人刘晓明的发言主题为《我国推进涉外法治,打造国际化一流律师事务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他梳理了中国涉外法治服务的发展历程,对比了中外国家关于外国人在本国提供法律服务的限制条件。在此基础上,他认为律师业的“走出去”需要有限度地放开涉外法律服务市场,以促进我国涉外法律服务的进步。此外,还需要完善政策保障措施,加快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培养。只有深化我国法律服务行业改革、加大法律服务市场开放力度、引进竞争机制,才能够推动我国法律服务国际化的水平,提升我国涉外法律服务机构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高级合伙人刘晓明发言受访者供图央广网发)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常务副主任、跨境业务中心总监刘森的发言主题为《德和衡涉外法律服务的实践之路》,他介绍道,德和衡律师事务所自成立14年以来,积极探索涉外法律服务业务,布局涉外法律服务市场。截至目前,在境外直接投资并设有实体办公室的机构有10个,储备了大量的涉外法律服务人才,成效斐然。纵观德和衡律所的涉外法律实践之路,刘森认为,律师事务所的立足根本仍然是专业性,涉外法律业务纷繁复杂,涉及面极为广泛,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始终坚持提供涉外法律服务过程中的专业性,在该基础上,通过对域外法律制度的精准理解,向客户做出精准的法律建议,从而更好地解决客户面临的问题。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常务副主任、跨境业务中心总监刘森发言受访者供图央广网发)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董事局董事、高级合伙人脱薇就《建设“中国式”国际一流律所,重塑国际规则话语权格局》作了主题发言。她从大成律师事务所的发展历程、发展规划出发,讲述了在涉外法治建设的总体战略部署下中国律师事务所肩负的重要使命,即创建“中国式”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的标准和模式,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为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发挥担当、贡献力量。脱薇律师介绍道,大成律师事务所自建立以来,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推进自身的专业化、数字化、一体化、平台化、规模化、国际化、生态化、品牌化建设,逐渐走出了具有大成特点和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律所道路。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董事局董事、高级合伙人脱薇发言受访者供图央广网发)
北京汇祥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任、管委会主任李超峰的发言主题为《推进涉外法治与中国律师事务所的使命》。他认为,律师事务所应当从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研究制定、充分运用国际规则维护国家安全与公民利益、培养精通涉外法律实务的涉外律师人才、加强涉外法治合作四个方面出发,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法治。
(北京汇祥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任、管委会主任李超峰发言受访者供图央广网发)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海外直营机构秘书处秘书长张宏的发言主题为《发展涉外法律服务,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他认为,律师行业应当积极响应党中央要求,积极落实国家关于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的工作部署,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全面投身涉外法治建设,努力做到中国企业和公民走到哪里,涉外法律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在此基础上,张宏秘书长向与会嘉宾介绍了盈科律师事务所建设“全球一小时法律服务生态圈”的发展理念与“2026年前在海外建设100家盈科直营海外办公室”的发展目标。他表示,盈科律师事务所将坚持推进中国涉外法治建设,以更好地维护中国企业和公民在全球各地的合法权益。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海外直营机构秘书处秘书长张宏发言受访者供图央广网发)
(浙江泰杭律师事务所主任、浙江合众法律科技智能研究院院长汪政发言受访者供图央广网发)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管委会委员、北京办公室执行主任沈志君以《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与规模化、数智化的关系》为主题介绍了泰和泰律师事务所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海外设立多个办事处,并通过推进规模化与数智化结合,提升律所管理能力及管理手段等综合竞争力以促进高效协作及客户服务。他认为,高质量的规模化发展及高水平的数智化能力是建设国际一流律所的必要手段。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管委会委员、北京办公室执行主任沈志君发言受访者供图央广网发)
(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涉外部副主任陈植锋发言受访者供图央广网发)
山西省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张培义的发言主题为《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在国家法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他认为,国际化一流律所应发挥专业优势,为国家法治建设做出贡献。这些律所应有坚定的政治意识和使命担当,积极保护中国企业海外利益;应贴近地方党委政府中心任务,为当地经济和社会民生提供高质量法律服务;应积极应对贸易保护主义,为中国企业境内外合规建设提供全面支持。
(山西省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张培义发言受访者供图央广网发)
中国政法大学仲裁研究院研究员、调仲云链(香港)常务副理事长周蔚就《法律科技如何助力律师事务所国际化》这一主题做了发言。他认为,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既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长远所需,也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当务之急。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律师行业不能忽视法律科技在促进律师事务所国际化方面的重要作用。法律科技通过提高律师工作效率、降低律师工作成本、协助律师拓展国际市场、提升竞争力等方式,为中国律师事务所的国际化提供了有力支持,为中国律师事务所国际化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好地发挥法律科技的促进作用,应当加强法律科技的应用和培训,推动国际合作和交流,培养国际化人才,创新服务模式和业务领域。最后,周蔚以“调仲云链”为例,介绍了数字化、区块链技术等法律科技何以帮助律师事务所提高工作效率、开拓国际服务市场、增强律师事务所国际竞争力。
(中国政法大学仲裁研究院研究员、调仲云链(香港)常务副理事长周蔚发言受访者供图央广网发)
(北京市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执行秘书长许九飞受访者供图央广网发)
(与会嘉宾合影留念受访者供图央广网发)
2023年12月7日,中国政法大学律师学研究中心召开了“积极发展涉外法律服务,培育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