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黑龙江蓬希安全科技有限公司网站!
座机:0451-81579333
联系人:唐经理19845199222
李经理19845174555
网址:www.pengxisafety.com
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三大动力路23号哈尔滨理工大学东区一字楼3层
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
《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是国务院安委会印发的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计划,主要聚焦在风险高隐患多、事故易发多发的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消防、道路运输、民航铁路等交通运输、工业园区、城市建设、危险废物等9个行业领域,组织开展安全整治。,2020年4月1日,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启动,至2022年12月结束。
11月17日,2023“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部长论坛安全生产分论坛在京举办。会上,应急管理部安全生产综合协调司司长汪崇鲜表示,近年来,我国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靶向瞄准问题,集中部署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当前安全生产基础仍然不牢,前期高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一些问题尚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为此,国务院安委会将出台《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进一步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隐患专项整治。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开展安全风险隐患专项整治,在推动安全生产向事前预防转型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当前矿山、化工、冶金等传统工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小散乱弱的情况仍然比较突出,事故反弹风险加剧;涉及城市公共安全事故集中爆发的风险冒头;新能源、新工艺、新材料广泛应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这些行业领域的风险管控滞后,从业人员安全技能缺乏,监管责任不清晰,给安全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再加上当前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安全投入减少,部分承接产业转移的地区未统筹安全与发展,未来一个时期的安全生产工作仍然面临很大的挑战和不确定性,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任务依然任重道远。
国务院安委会将按照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这一目标要求,出台《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集中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隐患治本攻坚整治行动。
《过程加平台》根据《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整理而来。
在整治的着力点上,突出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和动态清零。着力推动形成覆盖全部行业领域的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体系并及时修订完善,推动建立完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督办和销号等机制,健全覆盖全国的重大事故隐患数据库,将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关口前移到管控容易导致群死群伤的重大风险上,强化源头防范。
在整治的主要内容上,突出制约安全生产软肋、硬伤,补短板、强弱项。加大危化品、矿山交通运输、工贸等行业领域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应用和升级改造的力度,深化老旧化工生产装置的更新改造,大力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开展重点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专题安全教育培训,深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安全素质能力的提升行动,积极在全国创建一批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强化城市安全的治理能力水平。
在整治的方式方法上,突出精准安全执法和帮扶行动。推动运用“四不两直”,明查暗访、异地交叉执法、“互联网+执法”等方式,聚焦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深入推进精准安全监管执法;积极组织对高危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分级开展安全执法指导帮扶,推动保险机构积极参与企业安全生产服务工作,帮助企业查找安全隐患问题。
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
(征求意见稿)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努力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制定全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将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关口前移到管控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容易导致群死群伤的重大风险,着力消除由于重大风险管控措施缺失或执行不到位而形成的重大事故隐患。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八大行动”,落细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在安全理念、安全责任、安全规划、安全法治、安全标准、安全科技、安全工程、安全素质等方面补短板、强弱项,切实提高风险隐患排查整改质量、切实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和能力水平,推动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加快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责任分工
三、主要任务
(一)开展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教育培训行动。
(二)开展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体系提升行动。
2.总结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经验做法,出台一批、修订一批、提升一批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形成覆盖各行业领域的较为完备的标准体系。对于尚未出台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的行业领域,要加快工作进度,确保2024年上半年按计划完成制定;对于已经出台的行业领域,要及时修订完善,增强操作性和实用性,并针对新问题、新风险补充完善标准要求;对于以推荐性标准或以试行、暂行办法等文件出台的,2024年底前要总结提升为部门规章、强制性标准等,增强权威性。结合行业领域实际情况,针对性制定细化检查指引、指南等配套解读文件和视频,规范事故隐患排查工作流程。
(三)开展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行动。
3.因地制宜建立完善各类发展规划的安全风险评估会商机制,有效衔接国土空间规划,结合地区实际制定开发区、高新区、工业园区、化工园区等重点区域安全生产禁止和限制类产业目录,严格准入,强化重大安全风险源头管控。
4.健全完善生产经营单位重大事故隐患自查自改常态化机制,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要每季度带队对本单位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情况至少开展1次检查(高危行业领域每月至少1次),完善并落实覆盖生产经营单位每一名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对于未开展排查或者查出后拒不整改等导致重大事故隐患长期存在的要按照事故对待,查清问题并严肃责任追究。
5.完善地方政府对于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的督办制度,建立政府负有安全监管职责有关部门审核把关销号机制,确保隐患闭环整改到位。2024年底前建立健全分区域、分行业重大事故隐患统计分析机制,对进展缓慢的及时采取函告、通报、约谈、曝光等措施。
6.健全重大事故隐患数据库,2024年底前完善数据库运行管理机制,实现企业自查上报、督导检查发现、群众举报查实等各渠道排查的重大事故隐患全量汇总,推动部门间分管负责的重大事故隐患信息共享集中,实行清单制管理并动态更新整改落实情况,推动照单逐条整改销号。
(四)开展安全科技支撑和工程治理行动。
7.加快推动安全生产监管模式向事前预防数字化转型,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持续加大危化品重大危险源、矿山、尾矿库、建设施工、交通运输、水利、能源、消防、工贸钢铁、铝加工(深井铸造)、粉尘涉爆、烟花爆竹、油气储存、石油天然气开采等行业领域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应用和升级改造力度,2024年底前建设完善高危企业安全生产电力监测分析系统,2025年底前实现危化品重大危险源、煤矿、钢铁、铝加工(深井铸造)、重点粉尘涉爆等企业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全覆盖2026年底安全生产风险智能化管控能力显著增强。分级建成一批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带动提升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能力。
8.及时更新先进适用技术装备推广及淘汰落后安全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目录,明确在用设备报废标准,加大危化品、矿山、尾矿库、工贸、烟花爆竹、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燃气等行业领域淘汰更新力度。依法加快推进“小散乱”企业有序关闭、尾矿库闭库销号、老旧渔船更新改造、老旧化工生产装置改造提升,2025年底前推动变型拖拉机全部淘汰退出。大力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提升矿山、危化品、烟花爆竹、军工、民爆、隧道施工等行业领域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推进‘九小场所’、经营性自建房、老旧住宅小区安装早期火灾报警和灭火装置。
9.深入开展老旧场所消防设施升级改造、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电梯安全筑底、城市更新、铁路平交道口改造、应急逃生出口和消防车通道打通等工程治理行动,2025年底前实现城镇建成区消防供水全覆盖、存在安全隐患自建房整治全覆盖,持续推动安全基础设施提质增效。
(五)开展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安全素质能力提升行动。
10.推动危化品、石油天然气开采、矿山、金属冶炼、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深化提升,严格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以及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出台《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基本条件》标准,对安全生产培训机构进行一轮全覆盖条件复核,2024年底前清退一批不符合条件的机构。2025年底前建成国家层面“互联网+特种作业人员综合管理服务”系统,推动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督促生产经营单位严格电气焊作业等用工管理,严格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12.聚焦从业人员疏散逃生避险意识能力提升,推动生产经营单位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疏散逃生演练(高危行业领域每半年至少一次),让全体从业人员熟知逃生通道、安全出口及应急处置要求,形成常态化机制。推动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全面依法建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满足安全风险防范和事故抢险救援需要。
(六)开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行动。
14.探索实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定级制度,推动规模以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逐步达标、规模以下企业积极创建。大力选树各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标杆企业,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企业在减少检查频次、复产验收优先、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率下浮、信贷信用等级评定等方面的激励政策。2025年底前,打造一批安全生产标准化标杆企业,推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先进经验。
(七)开展安全生产精准执法和帮扶行动。
15.健全完善覆盖各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举报渠道和奖励机制,加大奖励力度、完善保密制度、鼓励匿名举报,充分发动从业人员和社会群众举报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及时发现生产经营单位的各类非法违规行为。
16.综合运用“四不两直”、明查暗访、异地交叉执法、“互联网+执法”等方式,聚焦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深入推进精准安全监管执法,集中挂牌、公布、曝光、处理一批。依法采取停产整顿、关闭取缔、上限处罚、行业禁入、联合惩戒、“一案双罚”等手段,落实行刑衔接机制,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行为。2024年底前,建立健全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执法统计、执法考评和典型案例报送制度,完善自由裁量基准,对“零处罚”“只检查不处罚”等工作不力的地区进行约谈通报,抓好以案说法、以案促改,2025年底前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比武竞赛。持续加大“互联网+执法”推广应用力度,推广运用非现场执法方式实现“远程+现场”执法。
17.综合统筹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管、消防工作、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等人员力量,强化责任落实,共同做好安全检查、安全宣传、应急救援等工作,推动安全生产监管服务向基层末梢延伸。推动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规模扩大到150支左右,强化地方骨干专业安全生产救援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技术装备现代化水平,强化专业应急救援支撑保障。
18.聚焦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每年组织对基层安全监管执法人员至少开展一轮全覆盖轮训。2024年底前,省市有关部门统筹建立安全生产专家库,充分利用外部专业力量提高执法检查质效。组织对高危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分级开展安全执法指导帮扶。大力选聘执法技术检查员参与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开展第三方监督检查的工作机制。推动保险机构加大高危行业领域企业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帮扶力度。
(八)开展全民安全素质提升行动。
19.加强全民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月、119消防宣传月、安全宣传咨询日等活动,将安全素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公众践行安全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推动在省级电视等媒体设置固定的安全生产专题栏目,定期讲解安全生产知识、介绍安全生产典型经验做法、曝光存在的突出问题。因地制宜加快建设安全科普宣传教育和安全体验基地。
20.深化公路水运建设“平安工程”、“平安农机”、“平安渔业”、“安康杯”竞赛、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示范创建工作,在全国评选一批安全生产工作先进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强化示范引领作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动员部署,每季度至少听取一次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进展情况汇报,其他负责同志每月至少研究一次分管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突出问题,并定期开展督导调研。全面规范并建立省、市、县三级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和年度任务清单,明确治本攻坚责任分工和工作目标,按程序报上级安委会办公室备案。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将成立工作专班,加大统筹协调和督促推动力度,各地区也要成立相应的专班,协调推动本地区治本攻坚工作。
(四)强化考核巡查。国务院安委会将把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作为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巡查重点,考核结果与中央组织部地方党政班子和领导干部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结合,拉开考核梯次并如实向党中央报告;借鉴中央环保督察经验做法优化考核巡查方式方法,将“多通报、多发督促函、多暗访”作为安全督查长效机制,建立完善安委会督办交办制度,对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不力等突出问题及时约谈、通报、曝光。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也要将结合实际,分级建立健全考核巡查、督导督办、责任倒查等各项工作机制,严格问责问效,推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落实落地。
面对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我公司将在机遇与挑战中求发展,
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和各省应急管理厅的工作部署要求,
勇担应急创新重任,紧紧围绕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