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词典」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的“土地分类”

土地分类:是根据土地的性状、地域和用途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土地归并成若干个不同的类别。

土地分类是国家为掌握土地资源现状、制定土地政策、合理利用土地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

土地分类由于目的不同,有着显著的差别,因此也形成不同的土地分类系统。

一、按自然属性分类

主要是依据土地自然属性的相同性和差异性,对土地进行分类。一般会按地貌、土壤、植被为具体标志进行分类。

这样分类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土地类型的分异和演替规律,遵循土地构成要素的自然规律,来最佳、最有效地挖掘土地生产力。

二、按土地评价分类

实际上这也是按土地的经济属性进行的分类。主要是依据一些评价指标的相同性和差异性,对土地进行分类。

一般会按土地生产力水平、土地质量、土地生产潜力、土地适宜性等为具体标志进行分类,也称为土地的经济特性分类。

三、按综合分类

主要是依据我国土地的自然属性、经济属性以及其他的因素,对土地进行一个综合分类,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是土地综合分类的主要形式。

目的是为了:开展土地条件调查和适宜性调查服务,为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佳配置服务。

四、按管理分类

具体分为: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用地等12个一级类别。

目的是为了: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反映国家各项管理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为国家和地区的宏观管理和调控服务。

一、按照土地权属,我国土地所有权性质分为:国有土地和集体所有土地。

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二、土地使用权:指的是单位或者个人依法或依约定,对国有土地或集体土地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有限处分的权利。

土地使用权权属分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

1、国有土地使用权

指的是国有土地的使用人依法利用土地并取得收益的权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有划拨、出让、出租、入股等。

2、集体土地使用权

农民集体土地使用权指的是,农民集体土地的使用人依法利用土地并取得收益的权利。

农民集体土地可分为:农用土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

其中:

农用地使用权,指的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和个人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的土地使用权。

宅基地使用权,指的是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的使用权。

建设用地使用权,指的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兴办乡(镇)企业和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用地的使用权。

《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按用途把土地分为三类,分别是: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同时强调: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农用地:指的是可以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

农用地细分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建设用地:指的是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

建设用地包括: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商业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

未利用地:指的是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未利用地包括: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土地和裸岩石砾地等土地。

农村土地可分为:农业用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以及没有开垦的土地。

农业用地就是用来从事农业生产用地的;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包含了农村地区除了农业用地、荒地以外的所有用地。

根据《土地管理法》、《土地登记办法》规定,我国土地使用类型只有:土地划拨和土地出让两种形式。

一、国有土地划拨

以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有两种基本形式:

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

或者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后无偿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

以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条件:

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下列建设用地的土地使用权,确属必需的,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划拨:

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

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

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项目用地;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用地。

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经主管部门登记、核实,由同级人民政府颁发土地使用权证。

二、国有土地出让

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

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

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后取得的土地使用权。

土地使用权出让有以下几个特征:

1、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是有偿的。

2、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是有期限的。

3、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是一种物权。

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

居住用地70年;

工业用地50年;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50年;

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

综合或者其他用地50年。

土地出让一般分为五类:商业用地、综合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和其他用地。

土地使用权出让有三种形式,即:协议出让、招标出让和拍卖出让。

根据2017年11月1日发布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7),可以看出新变化。

土地利用类型分为:

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用地等12个一级类、72个二级类;

适用范围:

土地调查、规划、审批、供应、整治、执法、评价、统计、登记及信息化管理等。

一、城乡用地划分标准的变化

1、2011年颁布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将城乡用地分为2大类、9中类、14小类。

2、2018年4月23日,住建部印发了《城乡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征求意见稿)》。此次印发的征求意见稿与GB50137-201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相比,有一些显著变化,其中就提出,城市建设用地分为9大类、36中类、47小类。

二、关于用地性质

用地性质,指的是具体的土地用途分类,依据就是该宗地块的实际用途。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需要,对宗地用途进行的规定。

一、国土部门关于土地的分类标准

国土部门是为解决土地性质问题,包括:农用地、一般农田、基本农田、林地、荒地、宅基地等一系列的用地性质。

国土部门解决的是能不能建的问题,是根据用地性质来定的。

二、住建部门关于土地的分类标准

住建部门对土地的分类标准,是针对土地上附着建筑物的性质而确定的。

住建部门解决的是建什么的问题?是建住宅,建商业,还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等。

1、国土和住建对土地分类的管控要求不同:

国土标准,确定该地块是否可以利用?

具体的建设内容,住建按用地分类标准进行协调。

2、常见问题:

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不同步,城市规划已经到位,土地规划还没有调整。

有些土地现状看是荒地、园地,可国土部门却认定为耕地、林地等其他地类,现状与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不符。

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土地的用地发生了变化,基础信息未及时更新。

全国土地调查技术手段在不断更新,应减少调查过程中的失误。

土地管理法原规定:除乡镇企业破产兼并外,禁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直接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只有将集体建设用地征收为国有土地后,才可以出让给单位或者个人使用。

2019年8月26通过的新土地管理法:删除了原法第43条关于“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必须使用国有土地”的规定。

允许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在符合规划、依法登记,并经本集体经济组织2/3以上成员或村民代表同意的条件下,通过出让、出租等方式交由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直接使用。

使用者取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后还可以转让、互换或者抵押。

这是新土地管理法重大的制度突破,也是最大的亮点:

结束了多年来集体建设用地不能与国有建设用地同权同价同等入市的二元体制;

彰显了集体建设用地的价值,提升了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充分保障了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

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扫清了制度障碍。

一、什么是土地征收

指的是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批准权限,并依法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补偿后,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行为。

我国土地征收的前提是为国家公共利益,强制取得民事主体土地所有权的行为。

二、土地征收改革有哪些重大突破

1、对土地征收的公共利益范围进行明确界定,有利于缩小征地范围,限制政府滥用征地权。

首次对土地征收的公共利益进行明确界定:因军事和外交、政府组织实施的基础设施、公共事业、扶贫搬迁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需要以及成片开发建设等六种情形,确需征收的,可以依法实施征收。

2、明确征收补偿的基本原则,从法律上为被征地农民构建更加完善的保障机制。

首次将2004年国务院28号文件提出的“保障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的补偿原则上升为法律规定。

以区片综合地价取代原来的年产值倍数法,在原来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的基础上,增加农村村民住宅补偿费用和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的规定。

3、改革土地征收程序。

将征地批后公告改为征地批前公告。

进一步落实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在整个征地过程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征地报批前,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必须与拟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就补偿安置等签订协议。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将不再单独编制和审批,最终将被国土空间规划所取代。

考虑到“多规合一”改革正在推进中,新《土地管理法》为改革预留了法律空间,增加第18条,规定:国家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经依法批准的国土空间规划是各类开发、保护和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为了解决改革过渡期的规划衔接问题,新《土地管理法》明确:已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不再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

在附则中增加规定: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前,经依法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继续执行。

新《土地管理法》增加第35条明确:将基本农田提升为永久基本农田。

永久基本农田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用途。

永久基本农田必须落实到地块,纳入数据库严格管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一般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80%以上,具体比例由国务院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耕地实际情况确定。

1、原《土地管理法》对新增建设用地,规定了从严从紧的审批制度,旨在通过复杂的审批制度引导地方政府利用存量建设用地。长期以来,地方对建设用地审批层级高、时限长、程序复杂等问题反映强烈。

2、新《土地管理法》适应“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对中央和地方的土地审批权限进行了调整:

按照是否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来划分国务院和省级政府的审批权限。

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取消省级征地批准报国务院备案的规定。

以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庄少勤对“国土”解释的三层含义作为本文的结语:

第一,国土是有具体的自然和人文禀赋的,不是一个抽象的空间;

第二,国土是有人的生产、生活活动的,不能说只有自然,没有人;

第三,每一片国土都体现了权益,都有国土关系,需要有效的机制。

THE END
1.计算机系统导论笔记计算机硬件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图片12、CPU的两个基本单元: Control Unit 控制单元:主要作用是引导和协调计算机的相关操作,起到控制作用。 Arithmetic Logic Unit 算术逻辑单元:主要用于执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计算。 13、时钟周期是计算机当中最基本的时间单位。 14、在一个时钟周期内,CPU只完成一个基本的动作。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6229691/article/details/120961276
2.根据宪法的规定,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分为基本法律和非基本法律两类。()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根据宪法的规定,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分为基本法律和非基本法律两类。()A.正确B.错误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制https://www.shuashuati.com/ti/6609c600461c4bad8d088f4a283f9823.html?fm=bdbds706d1ab574aac5e3be9829ca4819f75b
3.湖北襄樊2010年公鸭试领导素质能力测试强化训练:突发事件应对11、自然灾害的应急救助是以(B)为基本行政单元实施灾情管理。 A、乡镇级B、县级C、地市级D、省级 12、一级…… 一、单项选择题 1、新中国第一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性基本法律是(B)。 A、《紧急状态法》B、《突发事件应对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D、《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https://www.wydbw.com/info/20/44709.html
4.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每一个法律规范有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部分构成。行为模式有三种:①可以这样行为,称为授权性规范: ②必须这样,称为命令性规范(义务性规范); ③不许这样行为,称为禁止性规范(义务性规范). 法律规范的分类:①按照法律规范的强弱程度分:强行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②按照法律规范的确定性程度分:确定性规范、委托性规范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5.运城人才网5、我国养老保险分为哪几种类型? 我国养老保险分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又由企业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退休制度构成。 6、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员范围有哪些?其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费用由谁承担? 依据《社会保险法)第10条的规定,“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https://www.ycsrcsc.com/a/web/article/descNewsInfo?id=0b61a83229e648cc81710e6e45cff3d7&type=122
6.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漯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知识电视大赛题10.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成绩达到多少分才有机会创建成功? 答:基础分基本上在90分以上,同时未成年人工作测评3年平均成绩必须达到85分以上。 11.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第二版块为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含有哪八个测评项目? 答: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促进青少年http://www.luohe.com.cn/news/lhgg/2018/10/1458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