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史家沈松侨先生研究成果之大成,多视角解读近代中国的思想争锋、区域社会与身份认同。
本书为著名近代史学者沈松侨力作。胡适倡导文学改良,章士钊代表“五四的另一面”,进步主义和保守主义精英们有着怎样的复调构想?从“中国的一日”到“一日的中国”,1930年代的生活叙事透露出大众怎样的国家认同?在一个盘踞土匪、列强、豪绅、军阀的宛西世界里,为了“活着”,各色生民又展开了哪些博弈与突围?本书从多学科视角解读近代中国的风雨如晦,细看巨变之下的思想争锋、区域社会与身份认同。
史学的性别
李小江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68元|2024年10月
·国内性别史研究的开拓者李小江教授的最新著作。
性别的历史进人史家的视野,不仅被看作一种新方法和新视角,也可能成为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自此,历史研究再也不能忽视女性和性别因素,发掘或重新认识历史上的性别制度,已然成为全面认识人类文明史的重要内容。
本书以《史学的性别》为名,旨在新史学的光照下下揭示历史研究中长期存在的性别盲区或误区。
新生育时代
沈洋、蒋莱著
北京贝贝特
58元|2024年10月
·家庭才是权力斗争最隐蔽的场所!国内首部从性别视角聚焦生育问题的著作,异性恋婚姻是否还值得期待?女性主义者是否能迈入婚姻与家庭?
两位女性主义学者——沈洋与蒋莱,带领你一起探寻生育这个黑箱。
本书不仅是一份对中国都市妈妈生活状态的深刻洞察,也是对女性在现代社会中多元角色的深入思考。通过这些妈妈的故事,读者得以一窥她们在欢笑与泪水、坚持与妥协中的真实生活,感受她们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性别环境中应对生育抉择和母职实践的挑战。
·本书所辑,国内尚无他书;本书所述,国内尚无他人。
·由图入史,回顾二百年前两个文明的交流与碰撞。
本书提供了一个观察前近代时期中西交流活动的独特视角,不同于传统上关于马戛尔尼使团的政治外交研究,作者从艺术创作的角度切入,观察了使团艺术家们关于中国之旅的图像生产活动,并结合当时西方社会文化思潮的演进情况,为读者呈现了一场作为“西方科学探险活动”的访华历程——在清王朝依其传统怀柔远人之时,英国来访者们亦依其时代惯例,以艺术、科学与外交相互结合的形式凝视着远邦。与其所述内容相类,本书亦以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形式呈现给读者,全书收集并展示了使团成员创作的一百五十余幅各式图片,赋予本书学术价值与可读性兼具的特点。
·利用在法国巴黎、日本长崎、冲绳等处收集到的域外文献,探讨中国与朝鲜、琉球以及以长崎为中心的清日贸易与社会文化。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面升起,仿佛与潮水一起涌出……正如浩瀚的海洋、潮涨潮落以及一轮明月为东亚各国共同俯看仰视的景观一样,汉字在传统时代亦是中华与邻国沟通的重要媒介。本书利用在法国巴黎、日本长崎、冲绳等处收集到的城外汉籍,探讨中国与朝鲜、琉球以及以长崎为中心的清日贸易和社会文化。作者悬想事势,遥望传统时代日暮远路、凌波泛海的匆匆过客,细致寻绎波流潆洄的东亚世界。
·梁洪生教授25年行走“江湖”,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江西故事。
“江”指江西,“湖”指鄱阳湖,作者在二十五年间走遍了江西所有的县、市,对于“江西”是非常熟悉和了解的,也就意味着能讲清楚“江西”特性,江西与世界的“相遇”、江西的古村落、江西的族谱、江西的“小”历史,看似落在“江西”,但只有讲清楚了每一个地方的中国史,才是一部丰富、立体的中国史。区域研究这种跨学科的研究理念,是在不断地向年鉴学派、人类学、民族学学习和实践中形成的,“区域”是因为相似特性而成“区域”,不以行政区划的“区域”作为自己的界限,但也有特例,比如“江西”。
·从尊严至生死,凝聚八十载人生洞见,暌违十年新作。
·阅读史的意义就藏在从未裁开的书页与密密麻麻的批注之中。
《西书东藏:中国文化名家的外文藏书》记述中国现代37位著名学者、作家、文化人曾经读过、收藏过的西文书,这些书后来又都成为作者的收藏。在中国,对古籍的研究、书写自来多矣,而对近代以来境内流传的外文书的研究,还没有过如本书这样的作品。作者选取的37位中国文化名家,第一位是1912年时35岁即被擢升为外交部次长的颜惠庆,最后一位是1949年时28岁正在美国耶鲁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夏志清,他们均是在1912年至1949年这一时段中有过重要经历的知识分子。
作者细心钩稽书背后的历史,依据实物讲述名家的阅读和藏书故事,做“知识的考掘”,意在挖掘思想、观念、知识的脉络,实有思想层面深刻的意义。在写法上,本书采取“书话”的方式,不故作高深;着重事实的讲述,谨守实证的边界,不做理论的推阐。随书附入大量书影,可供读者参考和鉴赏。
·书中生动的故事和质朴的哲理将影响无数人的思想,改变无数人的命运轨迹。
“大学之道”是以人的修身为核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为修身的方法,强调人的修身养性不只是内省的过程,更是培养道德品性、完善人格的过程,其宗旨是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弃旧图新,以此达到最完善的境界。本书在《大学》原文之后添加了“注”“意”“读”板块,除了注释和今译,还加以点评,方便读者加深理解,力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对生命的体悟,启人心智,发人深省。书中生动的故事和质朴的哲理将影响无数人的思想,改变无数人的命运轨迹。
·鸿雁几时到,书信窥真情。
真种花者:邢义田访谈录
邢义田口述、马增荣笔录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98元|2024年10月
·“中研院”院士邢义田先生畅谈五十年学术生涯,以及新时代的挑战与回应。
本书是“中研院”院士、秦汉史大家邢义田先生的访谈录,内容包括他的家庭、求学及师友杂忆,学术研究之路,以及他对新时代治学思想、人文知识等挑战的看法。人文社科类的读者都会有兴趣。不仅可加深读者对其学术作品的理解,还可看作史语所那代学人生活、学习经历的缩影。
书名“真种花者”取自周作人语:“有些人种花聊以消遣,有些人种花志在卖钱,真种花者以种花为其生活——而花亦未尝不美,未尝于人无益。”邢先生随兴求做学问的快乐,不为卖钱名利,学问只作“为己之学”。
·重新审视东亚早期的疆域和中华文明的源头,展现夏、商、周三代的国家制度与文明精神。
本书是一本以《周官》为基础文献,以夏商周三代时期的国家制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历史学学术著作。通过剥离窜入的注文,首次完整呈现《周官》职文的原貌,溯清《周官》的出身、特点、历史位置,给予《周官》客观评价。同时,结合考古资料,对先秦时期东亚疆域国家的发展变迁及其制度规范进行了考订,并系统、深入地描述了官制、赋役制度、城邑制度等周制的方方面面,展现了夏、商、周三代文明的诸多细节。本书的研究成果,不仅挑战了传统关于《周官》的误解,更促使我们重新审视东亚早期的疆域与华夏文明的起源,为中国历史的源头部分提供了新的视角。
·何新解读中华文明密码集大成之作。
本书是何新先生国学研究集大成之作。作者凭借深厚的国学功底,对几千年以来中华历史文化中的许多未解之谜进行钩沉论证,得出创建性的科学新解。作者于古学之研究,视野宽阔远大,涉猎多种学科。所涉所考,皆钩沉稽隐、遍探故实,而征引宏博,议论发微,极为深入。其主要研究方法以训诂为主,包括文字、音韵等方面的知识,同时涉及甲骨文、金文、神话学、考古学、古天文学、古历法学、古典哲学、中国上古史等领域。
·五千年中华,三千年礼制,本书梳史知世,重现文明脉络。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礼”在身,亦在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浸润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本书介绍了中国的礼、礼俗、礼制,五礼制度与官私礼典;分析了传统礼制的特征、演化和变迁,礼义之邦面临的困境以及中华礼制在多元世界的位置;探讨了传统礼制进行现代性转化的必要性和途径,不仅有助于普通读者系统了解中华传统礼制,还对构建古今相融、与时俱进的当代礼制体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百万级大V“考古君”亲述,复盘江口沉银的考古历程。
《江口沉银考古手记》是江口沉银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微博大V“考古君”刘志岩的首部考古手记。在书中,刘志岩以考古领队的第一视角,以时为序,叙述江口沉银遗址发掘工作的缘起、逐步深入的过程,兼及管理、科研中的核心难题与突破性进展,挖掘深藏于资料背后的田野考古细节,带领读者跨越时空,走向岷江之上的发掘现场。同时,“考古君科普”和“领队日志”穿插文中,以丰富的考古知识点和细腻的亲身感悟,描摹出了考古行业概况和江口考古队的工作群像,呈现出新时代考古工作如火如荼进行的盛况以及新一代考古人的热忱与执着。
·中国美学传统的专业导航,历久弥新的核心命题与经典论证。
《以神为马》,语出《庄子》。借作书名,意指在“有涯”与“无涯”的对立中,以自由精神追求学术—人生的无限境界。作者多年潜心研究中国美学,以美学基本理论的探寻为要津,纵深出入中西艺术,最终落实于中国美学与艺术的经典问题和核心范畴的审思。
从风骨到神韵,从李贽的童心与空观到被误解的王国维境界说,再到庄子美学辨正;从陶渊明的乡土诗意到老年徐渭的少年情怀,再到《红楼梦》美学意蕴的新解……《以神为马》以庄子“游”的观念导航中国美学,验之以中国文化的多元丰富,书中对20世纪以来的多种通行观念的尖锐质疑为深化中国美学研究提出了挑战性话题,表现了作者在古今、中西的纵横交集中的美学探索和理论建树。
·追怪物,出宇宙!汉代神兽的雄奇世界就此展开。
本书将带领我们走进汉代神兽的奇幻世界,探索蟾蜍如何成为月中神兽、平淡无奇的羊为何在汉人心中被视为神兽、镇宅石狮的原型是什么,以及龙与虎何时开始联手等一系列神兽故事。通过大量精美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向读者梳理神兽在汉代社会的形象表现,以及它们背后所体现出来的汉人世界观,为我们揭开汉代神兽文化的神秘面纱。
·首部对东周人物画像纹青铜器作系统性分类,并进行全面性综合研究的著作。
·解读经典剧目《西厢记》的一关一目一辞一句,分析人物的一举一动一思一绪。
·唐五代文学研究权威、“唐朝神探”陈尚君最新力作,倾力书写曲折离奇之故事,如实传达诗人的喜怒哀乐。
曾自嘲为“唐朝片警”的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陈尚君以全面占有并仔细阅读文本、坚持文史融通和现代传记文学立场的写作追求,挑选能写出曲折离奇、惊心动魄故事的三十位唐朝诗人,以长期研究积累和新见文献做支撑,生动再现了他们真实而坎坷的生命历程,对各家诗歌也有精彩诠解。
联合推广媒体:搜狐文化、文汇学人、澎湃新闻·翻书党、凤凰网文化、《中国研究生》、顶端新闻文化频道、广西广播电视台《遇见好书》栏目、中文学术联合书单,欢迎更多出版部门和媒体加入“人文社科中文原创好书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