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依法依规办好“自家事”——一些部队纠治基层“形式主义”问题的经历
编者按近年来,部队各级持续给基层松绑减负,基层营连自主抓建取得良好成效。但是,记者在部队蹲连采访时了解到,一些基层带兵人在抓建过程中,由于法治意识不够强,仍不同程度存在落实随意、自我加码等现象。比如,个别基层带兵人在落实规定要求时,为争取上级“印象分”,片面追求形式和亮点,导致重表不重里,中看不中用;有的对上级要求进行“过度解读”,随意抬高标准,导致官兵压力过大、疲于应付……
纠治上述这些问题,各级要坚持“基层至上、士兵第一”的工作理念,明确依靠基层、建强基层的工作思路,依法依规按纲抓建,驰而不息转变工作作风。同时,要着力引导广大基层带兵人树立正确法治观念,自觉依法带兵,让好政策、好规定真正落到实处。
纠治现象①为读书心得规定篇幅数量
心得体会重在真情实感
■本报记者钱晓虎通讯员鲁渊博
一次开展教育,一名机关干部到某连推门听课,发现有的战士无精打采,甚至还有打瞌睡的现象。
千招万招,依法抓建是最好的招。引导基层带兵人严格按照法定职责权限开展工作,激活了该旅自主抓建的“一池春水”。前不久,他们组织多课目连贯考核,参考官兵士气高涨、奋勇争先,各项训练成绩取得突破。
纠治现象②为迎接上级刻意布置会场
检查调研注重精简务实
■本报记者钱晓虎通讯员张翱宇
前不久,新疆军区某团机关人员前往基层调研,各营连轻松迎检,没有搞层层陪同,也没有专门准备迎检材料,官兵工作训练秩序井然。
该团领导告诉笔者,他们坚持依法开展各类检查,既要求机关依法抓建,以务实作风为基层减负,又要求基层依法自建,坚决杜绝“自我加码”等现象,使减负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基层官兵精力进一步向备战打仗聚焦。
前期,他们在调研时发现,个别基层营连仍存在“自我加码”现象。比如,有一天晚上,某连文书接到通知称,机关领导将在次日一早前往该连开展为兵服务座谈会,并明确“简化流程,直接进班排与战士进行交流,不需要设置会场,不要过多牵扯官兵精力”。
这名文书向连队主官汇报后,连队主官琢磨感到,如果真的按照机关要求落实,担心上级会觉得连队“准备工作不充分”“对座谈不够重视”。斟酌良久,连队最终还是决定组织官兵布置一下会场。“一班负责卫生清扫,二班负责摆放桌椅、水杯……”尽管日常已按内务卫生标准打扫到位,可连队干部还是不太放心,又对各个区域进行了全面检查。结果,部分官兵当晚一直忙到熄灯之后。
第二天,机关人员按计划来到连队,全体官兵已集合完毕。连长报告说,随时可以挑选官兵到会议室进行座谈。
见此情景,机关领导先是慰问了连队官兵,随后抽选了几名战士,直接走进宿舍,大家围坐在一起敞开心扉顺畅交流。
工作结束返回机关前,机关领导对该连做法开诚布公提出批评:“我们这次是重点听取基层官兵意见建议,解决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会场是否精心布置与能否开展好工作并无关系。你们作为基层带兵人,不要过度解读上级指示,更不能将简单工作复杂化,偏离工作重心……”
结合加强作风建设,该团党委沉入基层蹲连调研,通过官兵恳谈会等形式,深入查找基层有无“不求实际效果只求表面好看”“不管整体发展只求单项冒尖”“不管基层满意不满意只求在上级面前得分”等现象,对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督导基层依法依规开展各项工作。
纠治现象③为营造氛围要求集体参会
文体活动提倡自主适度
■本报记者钱晓虎通讯员付善柱
“全连注意,所有人带马扎到篮球场集合……”有一次,陆军某旅一名机关干部对各单位周末休息秩序进行检查。来到某连队后,看到了这样的一幕。
摒弃“有害积极性”
■本报记者钱晓虎
高标准、高要求落实条令法规和上级指示精神,积极完成各级赋予的任务,值得肯定和赞扬。但基层带兵人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出现层层加码、过度解读等问题,势必干扰基层正常秩序,给官兵增添负担,甚至侵占官兵合法权益,损害法治权威。这样的“积极性”背离了战斗力标准,影响了练兵备战主责主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