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实践心得体会范例6篇

1.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2.珍视学生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学生的权利;

3.道德存在于学生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学生的生活;

4.让教与学植根于学生童的生活。

二、理解《道德与法治》的性质

在《道德与法治》低年段,我们需要摒弃那种认为法治教育就是讲法条、讲案例的观念,把传播法的理念、精神、价值贯穿于学生日常的生活当中。俞老师总结了该学科教学的三大性质: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

1.生活性

珍视学生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

本课程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2.活动性

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2.开放性

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

三、新教材四个方面的突破

1.将涵养实践智慧作为“学习做人”的核心。

品德课的中心任务是教孩子“学习做人”,但这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学习过程,而是在综合、整体、深入的意义上实现“对生活的洞察”,是一种实践智慧的获得过程。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意义与价值内涵,使知识成为人的实践智慧的生长因子。

2.打破“自我中心”的倾向,走向“在—世界—历史中”的人。

新教材借鉴生存论的思路和中国“天人合一”的观念,引导学生实现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理解。新教材注重文化共同体的节日、习俗教育,注重引导学生与“过去”对话,使学生成为文化传统的承载者,并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回望”去品出生活的文化与道德的意蕴。

3.超越技术主义和狭隘的功利思维。

新编教材特别强调,教学的重点不是学会书上范例中包含的(如果有)操作性的知识与技能,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现对于自己的世界而言的整体上的好办法。

一、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一)满足不同专业同学的需求,做到因材施教

(二)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加强把经济法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三)完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为培育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法律知识储备

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创业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课程,但当前课程设置主要偏基础理论,不能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因此有必要开设经济法选修课,为非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提供高位阶的法律知识。经济法实践性强,其范围和内容涵括了创新创业的所有法律知识,可作为创新创业类法律版块的高阶位课程,有利于系统构建创业大学生的法律体系,满足部分同学对法律实务处理能力提升的需要,为其后期创新创业打好法律素养基础。

(四)提升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营造法律先行的良好校园文化

在高职院校大力开展双创教育的背景下,经济法课程改革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进大学生对法律的了解,进而筛选出对法律有兴趣的大学生参与到法律实务中来。另一方面,能够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法治观念,提高大学生们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营造法律先行的良好校园文化。

二、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改革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三、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路和实践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如何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服务于经济法教学,调动高职生学习经济法的积极性?如何有效构建经济法教学的体系,提高学生把经济法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实践能力?本文拟探究在“互联网+”背景下经济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以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经济法教育的进步,增强大学生的法律防范意识和能力,为培育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法律知识储备。

(一)修订以职业发展路径为导向的柔性课程标准

(二)构建以“一依托、二结合、三阶段”为核心的经济法教学体系特色

(三)利用新型网络学习平台,供高职院校师生自助式选取所需章节和内容

(四)优化经济法课程的考核评估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滨晶.新媒体背景下本科经济法“微”教学模式探析.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2016(2).

[2]何文妍.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认识与思考.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2).

[3]于立华.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7).

THE END
1.学习道德与法治听课心得体会(通用13篇)篇1:学习道德与法治听课心得体会 3月30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右所中心小学举行的澄江县市级名师示范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聆听了20xx年“秋韵杯”道德与法治组第一名周岚洁老师的一堂优质课《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周老师的这堂课给了我极大的感触,让我深刻的体会到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魅力,如何去“简简单单”上好一堂道德https://www.360wenmi.com/f/file75nph605.html
2.《思想道德与法治》实践作业.docx《思想道德与法治》实践作业 一、实践作业选题 1. 社会调查 围绕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学业、友情爱情、校园生活”为主题开展校园微调查。围绕思想、道德、法律热点问题开展多主题的校外社会调查。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调研报告。另需需附调研问卷、调研提纲和调研图片等过程性材料。可按小组形式开展并统一提交报告,小https://mip.book118.com/html/2021/1208/6132123243004111.shtm
3.思想道德修养学习心得8篇(全文)高校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正确的法制观,这一目标的实现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密不可分的。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课程的认真学习研究,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逐渐摸索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tt4ecilo.html
4.《上海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终结性评价指南》学习心得——对综合今年是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考改革的第一年,《终结性评价指南》是市里对于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考的纲领性文件,所以对于这份指南的认真学习,解读,从而指导自身的教学实践,对于初三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中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谈下我学习后的心得体会。 一、《终结性指南》简介 https://lyzx.xhedu.sh.cn/cms/app/info/doc/index.php/33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