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意识是一种境界

规则意识是个抽象的名词,然而,它却无时不刻不在人们身边。早上出门挤公交车,要“先上后下”“座位让给老弱病残孕和抱小孩的乘客”;到食堂打饭,要依次排队,不能插队;下班回家后走在路上,是否遵守交通规则,有没有闯红灯;晚上在家里,是否发出的噪音,有没有大声K歌影响楼上楼下的邻居休息……凡此种种,规则与人们如影随形。

规则是公共的,规则意识是个人的;社会文明程度不仅体现在政府部门制定了怎样的规则体系,而且体现在社会成员具有怎样的规则意识。所以说,规则意识决定了一个人的境界,也决定了城市的文明程度。

规则即规矩。所谓规矩,是人们通过社会实践由感性觉悟发展至理性觉悟的产物。它约定俗成,指导人们在方方面面应注意什么,该怎么做,倘若大家都能按规矩行事,共同遵守,那么社会一定会更有秩序。反之,如果人人以为我中心,随心所欲,我行我素,其后果必然损人,也害己。

——@唐瑞清

——@阿正

一次乘公交,可能路况出了问题,车站等满了人,一个老人排在我前面,坐在拐杖凳上,一等就是半个小时。后来因为内急,他不得不离开队伍,走向马路对面厕所。回来后,他默默地排到队伍后边。老人的风范,值得我们学习。

——@夏石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一张白纸,所以家庭方面而言,父母老师、爷爷奶奶,都应时刻将规则意识牢记于心,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使遵循规则成为孩子的第二天性、内在素质。

——@寅清

用法治强化规则意识

近年来,拦高铁、动物园猛兽区下车、机闹等事件屡屡发生,一次次用生命和鲜血告诫人们:唯有遵守规则才是最好的安全保证。可有些人,就是无知、胆大,他们骨子里缺乏规则意识,总觉得一项规则不符合自己的利益,就是约束,便会公然质疑,并违反规则,甚至蔑视、挑战规则。

殊不知,狮子老虎可不在乎你那自以为是的心理——敢凑过来,就咬你。对于这些明知故犯者,需要社会多一些“老虎”,对违反规则的人要动真格,进行严厉制裁,就像老虎狮子那样,不留“情面”、不讲“通融”,人们就会逐渐形成对于规则意识的敬畏和尊重。这样,那些因违反规则而酿成的悲剧,也就会越来越少了。

规则意识,就是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比如:交通规则、道德规则、竞争规则、游戏规则、游览规则……规则制订出来,是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是每个公民都必备的一种意识。虽然不是所有规则都会符合每个人的具体利益,但只有在规则之下行动,才能形成基本的秩序和公平,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

规则意识也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表现。在互联网舆论长期苛责执法者的情况下,让公众习惯性地同情、袒护贴有“弱者”标签的违法者,无形中助长了以闹取胜、法律不彰的情况。执法部门应树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胆魄,方能维护法律权威,遏制“拦车等夫”之类的荒唐闹剧发生。公众也要提高法律水平,不要让无原则、无底线的质疑干扰执法,维护法律刚性,彰显法治权威,共同营造一个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良好法治环境。

姜宗仁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个俗语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做法,否则无法成功。我国制定宪法和法律的目的,也是为了约束公民的行为,确保社会有序、安宁、祥和。但是,但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总会有置规则于不顾的人,给自己带来麻烦和伤害。

儿子上初一时,一次因急着上学,在经过一个十字路口时,他环顾四周没有车辆,就骑着自行车闯红灯横穿马路。谁知行至一半,左侧驶来一辆车子,儿子急忙刹车,结果人和车子重重摔在地,造成他右臂骨折。

“吃一堑长一智。”人们往往在教训中才能对事件有深刻的反思和警觉。针对违反规则者,有关部门要不失时机对其批评教育,讲明违规的弊端,必要时给予一定的惩罚,这是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对影响面广的违反规则事件,媒体要加大宣传报道力度,警示后人不再重蹈覆辙,这样,规则意识就会在人们心中慢慢形成,并会达到自觉遵守的目的。

吴晓霞

遵守规则不搞特殊

小区里有一辆电动汽车,因为老小区没有充电桩,车主就从二楼扯了根电线给车充电。先不谈居民小区内私拉电线的危险性,这辆车停的位置,也严重影响了我们这幢楼车主的出行。因为小区道路本就不宽,被这辆车靠边一停,简直是天天参加“路考”!这位车主方便了自己,却给其他业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这就是规则意识的缺失。

不守规矩的人一定过得不错:香烟抽完了为什么要找垃圾捅丢?地上随便一扔最方便;走在大街上,突发尿意,找厕所?找个角落可方便了……殊不知,爽的是自己,受累的是却别人。地上多出一根废烟头,就会让环卫工人多弯一次腰;少走几步路就地“小便”,却留下了一滩难以抹去的污渍。

以最近的“高铁上吃方便面被怼”事件为例,高铁不同于地铁,吃方便面是允许的。但一位女士却颇为不爽,当着年幼女儿的面,对吃面者恶语相向,认为他不该在高铁上吃面,是违反规定的行为。这位女士,大概就是把规则建立在了自己内心的“舒适区”。规则,应是对所有人基本公平的,而不是个别人搞特殊化的借口。

小黑

关于规则意识我有话说

教育与自律并重

一次,我乘坐公交时发现,在乘客最多的塔城路博乐路站点上,大部分人都能前门上车,有序地投币、刷卡。但也有几个人偏偏在后门上车,上车后不投币不刷卡,乘了几站后就下车了。这些人为了2元钱,却给自己标记了不光彩的一笔。

如果说公交车上逃票不会酿成大祸,但在动物园逃票则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有人去动物园参观,为了逃票就爬墙进入动物园,结果进了猛兽区,被老虎撕咬。有人为自己的不守规则而丢了命。

那么,怎样培养规则意识,我认为,既要加大宣传教育,又要自律,还要有一定的惩处,三管齐下,才能形成全社会遵守规则的良好风气。

赵荷芬

善意的提醒

所以说,一旦制定了规则,就会对部分人起到警示作用,一个善意的提醒,也能改善风气。

谭同政

不守规,则重罚

再说说闯红灯现象。如今机动车闯红灯很少发生,因为处罚力度非常大,但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仍是重灾区,关键是行人和机动车闯红灯基本不会有处罚,违法成本太低。我认为,对于不遵守规则的人,就应该重罚。

陈慧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网上有个段子,2018最美爱情故事是这样的:“老公,我为你拦下了一辆高铁,你不来,我不走!”调侃背后,潜在危险很严重。高铁调度是非常复杂和精细的,差几分钟会引起连锁反应,许多高铁班次会因此改变,如果哪个环节再出现疏漏,甚至有可能会引起撞车事故,足以威胁数百人的生命安全。

我认为,遵纪守法、按规则办事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要培养规则意识,首先,对规则要反复宣传和告知,让大家知道和了解规则;其次,要严格执行规则,如果不严格执行规则,规则就成了摆设,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助长不遵守规则的习气;再次,要从机制上对遵守规则者给予奖励和方便,对不遵守规则者记入个人诚信档案,让其早晚对自己不遵守规则的行为负责。

周海龙

“紧箍咒”才是法宝

法不责众,对于集体违规的情况,媒体往往只能呼唤道德意识回归。然而这种呼唤通常都软弱无力,在文明尚未达到一定高度的社会,硬约束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比如不准醉酒驾车,不准违法搭建,外环线内不准放烟花爆竹……一个个都管住了。还有许多规矩,媒体一直在唠叨,却收效甚微。假如在媒体呼唤的同时,政府部门出台政策,硬性约束,甚至重罚一些人,相信乱象都能很快改观。

孙悟空有七十二变,却在唐僧面前低头服软。为什么?因为唐僧有个法宝——紧箍咒。

THE END
1.规矩与法治评论其实,规矩是法治的基础,守规矩实质就是遵纪守法,法律就是带有根本性的规矩。小事不守规矩,大事谈何法治?这也是不大不小的规律。 为人要有规矩,做事要守规矩,当官要重规矩,守住了规矩,也就是践行法治。做到了这一点,法治才是接地气的法治,规矩才是真正管用的规矩。http://cpc.people.com.cn/n/2015/0721/c241220-27339153.html?kde7
2.以法治之规矩成发展之方圆推而论之,法治的缺失不仅会导致政治生态污浊,也会滋生权欲熏心、阳奉阴违、结党营私、拉帮结派等一系列问题,更可能侵蚀党的思想道德基础,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因此,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四风”问题、权力寻租、利益输送,党员干部更应尊崇法律,强化法的意识,调准法的准星,瞄准法的焦点,立“明规矩”、破“潜规则”http://www.jssjw.gov.cn/art/2018/6/26/art_1973_124053.html
3.法治社会就是大家做事要讲规矩如果我们民众都赞成、而且认同这一套概念,就是我们大家认为:我们要的是法治,有制度地做事,有规矩地做事。我们不要人治,个别的人是不能按照其个别的意愿去将一件事情、将一个制度改变。如果民众没有这套概念,而是觉得“他有关系嘛”、“他有网络嘛”、“他有特权嘛”,甚至很羡慕走后门的、有特权的,那么法治http://zqb.cyol.com/content/2005-11/12/content_1202501.htm
4.法治: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评论频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法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治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纪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我国是一个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国情复http://opinion.cntv.cn/2015/10/13/ARTI1444719394571480.shtml
5.无规矩不成方圆,坚定走依法治国的践行者“无规矩不成方圆”,对国家、社会来说,这个规矩就是法律。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基本方略,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法治,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艰辛探索;法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古人论法治:“治国必尊法,无法必国乱。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https://www.jianshu.com/p/1ebd8f3b09e9
6.每日法治金句时刻把法律的戒尺纪律的戒尺制度的戒尺规矩的大家要时刻把法律的戒尺、纪律的戒尺、制度的戒尺、规矩的戒尺、道德的戒尺牢记于心,把宪法精神、公权属性、公私界限牢记于心,做到心有所戒、行有所止,守住底线、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 ——习近平2018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http://www.fdxww.com/xinwenpindao/djch/110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