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中国贸促会9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我是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王琳洁,首先,我向大家通报3条信息。
一、发布7月全球经贸摩擦指数
从分项指数看,在监测范围内的20个国家(地区)共发布24项进出口关税措施,发起20起贸易救济调查,向WTO提交技术性贸易壁垒(TBT)通报和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SPS)通报108项,发布进出口限制措施15项,发布其他限制性措施189项。其中,其他限制性措施指数在五类措施指数中居首。
二、发布8月全国贸促系统商事认证数据
2024年8月,全国贸促系统累计签发原产地证书、ATA单证册、商事证明书等各类证书58.8万份,较上年同比增长3.28%,这与我国8月出口同比增长8.7%的态势保持一致。
全国贸促系统优惠原产地证书签证金额为63.37亿美元,同比增长12.74%;签证份数为17.90万份,同比增长18.58%;办证企业2.24万家,同比增长5.09%。
全国贸促系统RCEP原产地证书签证份数为23553份,同比增长8.85%;办证企业3980家,同比增长7.05%,出口目的国包括日本、印尼、韩国、越南等11个成员国,这表明RCEP的政策红利在持续赋能我国外贸企业。
以上是我向大家通报的信息。下面回答媒体朋友提问,请大家在提问前先通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国新闻社记者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刚刚圆满闭幕。习近平主席在峰会开幕式上提出,中国同所有非洲建交国的双边关系提升到战略关系层面,中非关系整体定位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并宣布中方未来3年同非方开展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为中非合作树立了新的里程碑。我想请问发言人,链博会作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的国家级展会,将采取哪些措施推动中非供应链合作?
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在本届峰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链博会贸易促进、投资合作、创新集聚、学习交流的平台作用,促进中非企业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更好实现产业互促、利益共享、发展共进,为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多作贡献。
二是落实向非方单方面扩大市场开放要求,加大对非洲企业参展支持力度,为最不发达国家提供免费展位和搭建服务。
三是谋划提升非洲企业参展获得感,采取“一国一策”、“一团一策”方式,帮助非洲企业加强供需对接,在中国找到其本国优势产业的上下游合作伙伴和优质订单。
四是邀请非洲国家政府部门、有关商协会和企业代表、智库学者、国际组织负责人等参加链博会会议活动,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提出更多非洲建议、发出更多非洲声音。
经济日报记者
在今年6月任鸿斌会长访问瑞士世贸组织总部期间,奥孔乔-伊维拉总干事邀请中国贸促会在世贸组织最重要的年度活动—世贸组织公共论坛上主办专题论坛,组织中国工商界积极发声,与多边机构和全球工商企业深入交流,共同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畅通。
为体现对世贸组织的坚定支持,中国贸促会接受邀请,积极谋划议题、周密组织安排,邀请国际贸易中心(ITC)共同主办了以“构建更加绿色和具有韧性的供应链”为主题的研讨会,来自国际组织、外国商协会、智库机构和企业代表等100余人出席。我们特别邀请了中投公司、中国大唐、中国铁建、中国中车、中兴通讯、敦煌网等中国企业负责人参会,并围绕经济绿色转型、数字技术提升贸易包容性、数字经济与跨境电商等议题发言,在多边领域发出响亮的中国工商界声音,得到各方积极回应。
任鸿斌会长在一天内分别会见了世贸组织奥孔乔-伊维拉总干事、联合国贸发会议秘书长格林斯潘和国际贸易中心执行主任科克-汉密尔顿,积极宣介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通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情况,并就支持多边主义、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加强机构间务实合作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奥孔乔-伊维拉总干事高度评价研讨会效果,希望中国贸促会继续引领中国工商界到多边领域积极发出中国声音,消除部分国家对中国发展的疑虑,增信释疑、推进合作。
新华社记者
相比首届链博会,第二届链博会的展会便利措施政策有哪些变化?
链博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重要倡议的国家级展会,得到了各部门、各地方的大力支持。
法治日报记者
世界知识产权大会,是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AIPPI)创立的国际知识产权领域参会人数最多、参会国家和地区范围最广的国际盛会之一。中国成功申办举行本次杭州大会,是AIPPI成立127年以来,世界知识产权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这对于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也是开展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合作的一次难得机遇。
本次大会由中国贸促会和AIPPI主办,杭州市人民政府和AIPPI中国分会承办,目前大会筹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这里,提前向大家剧透一些大会亮点信息:
首先是全球汇聚让大会更“精彩”。大会突出国际化和专业化,预计将有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中外嘉宾参会,其中外国嘉宾1400多人,包括世界知识产权组织、AIPPI、欧洲专利局、美国专利商标局、日本特许厅等众多国际知识产权领域知名人士将出席大会致辞或者参与讨论。
其次是精心设计让大会更“丰富”。这次大会以“知识产权的平衡保护与创新发展”为主题,将举办开幕式、欢迎招待会、文化之夜、女性律师活动、青年会员论坛、闭幕式等系列活动,并将对专利、商标、著作权、知识产权行使等四个专题研究决议草案进行深入讨论,议程紧凑而又务实。
再则是中国印记让大会更“独特”。大会将专门组织一次专利侵权案件庭审,允许部分外国参会人员报名旁听,让参会代表现场感受我国知识产权审判实践。大会中国专场将邀请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法院系统的专家介绍我国知识产权审查和保护的最新发展和历史性成就,让知识产权保护的中国智慧与世界经验交相辉映。
最后是周密组织让大会更“难忘”。大会主会场设在美丽的杭州国际博览中心,系列活动将分别在独具苏杭文化特色的印象西湖实景地、杭州丝绸博物馆以及钱江新城附近举办,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成就一定能让“忆江南,最忆是杭州”成为与会嘉宾难忘的美好回忆。
东南卫视记者
在近期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咨询理事会(ABAC)2024年第三次会议上,中美工商界代表联合提案,推动会议通过亚太供应链合作原则,强调坚持供应链开放合作与非歧视,供应链政策应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并避免扭曲贸易与投资等反对“脱钩断链”的具体诉求,并纳入致APEC领导人报告,这充分反映了包括中美工商企业在内的亚太工商界声音。
日前,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发布了《2024中国商业环境调查》,140家会员企业参与调查,其中77%的受访企业在华运营超过20年,40%的受访企业去年在华营收超过10亿美元。调查显示,过去一年美企在华营收企稳,80%的受访企业实现盈利,计划将今年在中国创造的利润用于再投资,美企仍愿深耕中国市场,普遍认为中国市场是其全球布局的关键一环。这说明,对于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全球工商界来说,没有人愿意脱钩断链,合作仍是主流,共赢才是目标。
央广网记者
全球工商法治大会刚刚闭幕,发言人能否进一步介绍一下有关情况和成果?
三中全会就加强涉外法治建设作出战略部署。9月27日,由中国贸促会主办的2024年全球工商法治大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出席活动并致辞。大会自2023年首创,已举办两届。本届大会以“加强工商法治合作,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为主题,邀请中外工商界与法律界重要人士共商共议如何深化工商法治国际交流与合作,就以法治方式促进各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工商企业实现合作共赢达成重要共识。
本届大会亮点纷呈、成果丰硕,具体来说:
一是大会国际化程度提升,嘉宾权威性、代表性强。来自逾40个国家和地区的工商界、法律界代表近1000人现场参会。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主席马塞洛·巴斯克斯—贝穆德斯、国际统一私法协会主席玛利亚·基娅·马拉古蒂、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会长奥山尚一、国际商标协会首席政策官希瑟·斯坦梅尔等国际商法领域重要嘉宾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平行论坛邀请到世界银行集团廉政局、国际劳工组织中国和蒙古局、“一带一路”律师联盟、亚非法协香港区域仲裁中心、亚洲国际仲裁中心、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AIFC)法院及国际仲裁中心、新加坡国际调解中心、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等20多位国际组织和外资企业嘉宾参会发言。
二是大会就全球工商法治合作达成重要共识。大会达成《2024年全球工商法治大会北京宣言》重要成果文件,由任鸿斌会长代表与会中外工商界、法律界正式对外发布。《宣言》提出五点倡议: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共建经济开放格局;优化全球营商环境,促进世界共同发展;强化法治保障作用,激发产业创新动能;深化全球法商交流,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凝聚全球各方共识,共创世界美好未来。《宣言》充分体现了大会法商融合发展的独特理念,代表了当前中外工商界、法律界人士对于全球工商法治合作的共同意见。
经济参考报记者
第21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成功举办,请问峰会对推动中国—东盟经贸关系发展有何意义?
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由中国贸促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及东盟10国工商会共同主办,已举办21届。今年是峰会“镶钻成冠”新阶段的开局之年,共举办4场品牌活动、多场经贸配套活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席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式并致辞,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通过视频致辞,柬埔寨副首相兼内阁办公厅大臣翁赛维索、老挝副总理吉乔、越南副总理兼财政部长胡德福、东盟秘书长高金洪出席开幕式并先后致辞。峰会作为中国与东盟高端政商、商商对话的重要平台和务实贸易投资促进平台,成果丰硕,可以简要概括为四个“促进”。
二是促进法治合作更有力。峰会期间,成功举办中国—东盟商事法律论坛,落地落实五大成果,正式揭牌设立中国—东盟商事仲裁协作中心、设立广西首批境外知识产权服务站、发布广西首份临时仲裁指南、正式运行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省际司法协作联动机制、推动中国—东盟商事仲裁协作中心共建协议,有力推动区域营商环境优化。
三是促进开放合作更拓展。举办东盟与中日韩(10+3)产业链供应链对接大会、中国(广西)—“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经贸合作座谈会、中国—印度尼西亚贸易投资洽谈会、中国—东盟多式联运产业合作对话会、中国—东盟国际贸易与产业投资交流对接会等系列经贸配套活动,在更多领域、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贸易、投资及产业领域交流合作。
四是促进参与区域经济治理更深入。推动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机制与峰会平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向赋能,成功举办商务理事会年会暨工商会会长联席会议,中国和东盟十国国家工商会共同发布《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关于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政策建议报告》,就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合作提出工商界建议,为区域经济治理贡献工商智慧和工商方案。
新华社中经社记者
三中全会《决定》对标准化工作作出重要部署。请问中国贸促会近期在标准化工作领域有哪些主要进展?
三中全会《决定》强调,要健全国家标准体系。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中国贸促会深入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一直致力于加快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近期所做工作可以概括为三个提升:
二是不断提升标准化水平。在国际标准方面,我们牵头的共享制造国际标准化工作组获批成立,全力推动在数字营销、联络中心等领域申请建立国际标准化新技术机构。在国家标准方面,开展跨境电商独立站、电子商务用户条款、共享经济等国家标准研制。在行业标准方面,推进数字化供应链、展览主承办机构、会议服务等行业标准研制。在团体标准方面,发布《绿色会展废弃物管理规范》《产业园区营商环境招商引资能力评估准则》等团体标准,正推动《基于产业链的供应链合作指南》《涉外法律服务能力模型》等团体标准研制。
湖北广电记者
2023年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中亚峰会在陕西西安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为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深化中国—中亚合作指明了方向。一年多来,我们以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先后举办了中哈企业家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中哈经贸论坛暨第二届链博会哈萨克斯坦推介会、第十三届乌兹别克斯坦—中国新疆商品展览会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影响力和品牌度的重要经贸活动,组织近30批次全国贸促系统“千团出海”团组到访中亚各国,促进双方企业增进沟通交流,达成务实合作。
同时,为更好地帮助中国企业和投资者了解中亚各国营商环境,新疆贸促会联合中国贸促会研究院通过专家座谈、企业交流、调查问卷、实地走访等多种形式深入调研,编写了《中亚营商环境报告2023》。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中国—中亚实业家委员会中方理事会的职能作用,为推动中国—中亚各国企业切实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搭建开放平台、提供优质服务。
中国贸易报记者
本月,从咨询类型看,国际贸易咨询最多,占比达到63.7%,具体涉及原产地证书办理、原产地优化升级系统操作方式、海牙认证、ATA单证册、出口发票认证等问题。争端解决咨询排名第二,占咨询总量的12%,主要涉及合同履约、货款和资金纠纷应对等问题。其他咨询主要集中在知识产权(8%)和跨境投资(5%)领域,具体涉及商标侵权应诉、国外商标注册及延期办理、外资赴中国设立公司注册商标等问题。从咨询国别看,主要涉及美国、哈萨克斯坦、印度、泰国、意大利、以色列等国家。
大家有没有其他问题,如果没有的话,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