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汲取滇池沿岸违规违建的沉痛教训,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当标杆、作表率,全面提升“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的影响力。
云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关键在全面从严治党。必须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定不移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促进各族群众从全面小康向着共同富裕目标迈进。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进优秀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汇聚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云南省在全国率先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全省环境卫生、公共卫生等得到全面改善,累计创建国家卫生城市15个、国家卫生县城40个、国家卫生乡镇16个,省级卫生乡镇655个、省级卫生村6675个。
泛在的通信网络,智慧的创新应用,坚实的转型步伐,广阔的发展空间,数字云南扬帆起航,加速驶向新蓝海。
云岭大地,横跨江河的世界级水电站高速运转,坡地荒山一排排光伏电池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立于山脊的风力发电机不分昼夜旋转。绿色电能输送四方,油气管线密布延伸,转化为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绘就云南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的新图景。
近年来,滇中新区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创新推动高质量开放,圆满完成“五年大跨越”目标任务,全力推进新区高质量发展。云南滇中新区自2015年9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以来,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省级决策领导、新区独立建制、市区融合发展的管理体制,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致力于打造国家赋予新区“一点一极两区”的四大战略定位。坚持规划引领、基础先行,连片开发、梯次推进,内培外引、产业集聚,产城融合、一体发展的发展思路,空间上形成以空港经济区为核心,嵩明县、安宁市为东西两翼的“一核两翼”发展格局;经济上形成聚焦汽车及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电子信息、石化和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互促共进的产业格局。
5年来,省委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按照“统筹谋划、分类实施、无的要有、有的要强、强的要优”的总体思路,持续推进基层党建“推进年”“提升年”“巩固年”“创新提质年”,实施“智慧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不断夯实党在边疆执政的组织基础。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自2019年8月30日挂牌成立以来,突出沿边跨境、云南首创的特点进行探索尝试,在开放发展中书写新答卷。截至2021年9月,仅占全省国土面积0.03%的云南自贸试验区新设企业36287户,占同期全省新设企业的12.4%;完成外贸进出口1780.7亿元,占同期全省外贸进出口的30.8%;实际使用外资4.87亿美元,占同期全省使用外资的42.3%。
近日,2021年云南省金秋招聘月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专场招聘会举行,这是人社、民政等5部门联合线上线下4万余家用人单位开展的一次专场招聘会,也是我省多措并举服务重点就业人群的举措之一,众多应届高校毕业生在此类平台上找到了理想的就业机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5年来,我省出台一系列举措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民生各领域不断取得新成效、新进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近年来,我省持续推进“减证便民”行动,简化优化公共就业服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不断提升公共服务业水平和群众满意度。同时,积极推进全省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为劳动者求职就业和跨地区享受公共就业服务提供便利。
过去5年,我省深入实施科教兴滇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实力持续增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提升2位,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实现翻番,全国排名从第23位提升到第19位。
我省坚持不懈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建设,云南农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5年来,云南粮食生产连年丰收。
云南与老挝、越南、缅甸三国接壤,边境线长达4060公里。为国守边,一直是云南全力以赴、不敢懈怠的使命担当。
5年来,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坚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旅融合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全省各族群众正蓄势待发,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冬季的乌蒙山区寒意正浓,昭通市赤水河流域209座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建设正热火朝天展开。为了守护这条长江上游的生态之河、美景之河、英雄之河,省人大常委会以条例+共同决定的开创性地方立法形式,撑起法治之伞。
回顾过去5年,云南生态版图更大、野生动植物更多、绿色家底更厚、保护举措更实、生态防线更牢、治理格局更新。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美好。
2015年1月和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到云南考察,要求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努力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按照“十四五”规划,云南正在找准服务和融入“大循环、双循环”的切入点,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后的重大机遇,推动我省成为国内市场与南亚东南亚国际市场之间的战略纽带、“大循环、双循环”的重要支撑。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省委、省政府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策保障,指导责任落实,统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工作迈出坚实步伐。着眼未来,云南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子,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一带一路”建设标志性工程——中老铁路喜报频传,开通运营进入倒计时;多个大型水电站建成投产,云南基本建成国家重要水电基地;滇中引水工程建设持续提速。近年来,云南按下基础设施建设加速键,为高质量发展赋能。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增添后劲。着眼未来,云南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基础设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助力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这几年,山石屏村的人居环境越来越美,大巴车都可开到村里的球场上了。”说起洱源县山石屏村的变迁,64岁的洱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名誉主任李桂科满是自豪。
文山村的变化,要归功于山间的一条条村道以及漫山遍野的山间宝藏,这是村支书熊文兰带领乡亲们艰苦奋斗出来的成果。
11月28日,独龙江公路K192+50处塌方,公路中断。正在昆明参加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独龙江公路管理所党支部书记、所长龙建平得到信息,马上按照事先制定的公路抢险处置应急预案,组织本所职工上路抢修保通。经过一夜奋战,公路恢复通行。29日一定要抢通。11月份是独龙江草果采摘外运的黄金时期,公路一...
刚刚才参加完省律师协会党委会议,云南精益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主任连勇又做好了参加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准备。
这位用爱点亮乡村女孩人生梦想优秀共产党员,身患多种严重疾病,只能坐着轮椅参加会议,并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她的事迹感染着每一名党代表,她的身上展现着新时代优秀党员的风采,是当之无愧的明星党代表。
从高山丛林到城市湿地,从雪域精灵到亚洲象群,这五年,云南每一个生态元素都夺目壮观,今天,一起跟随云南网记者,去见证云南的生态之美吧!
五年间,云南交通建设发展步入“快车道”,交通设施的改善,让云南对外的“朋友圈”越来越广,也让亿万国民眼中的“诗和远方”不再遥远。今天,跟随云南网记者一起,去见证云南交通发展的“加速度”吧!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云南各族群众以蓬勃奋发的姿态,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之际,云南网推出“侃侃这五年”系列报道,以记者体验观察和亲历者说的形式,讲述云南五年之变!
连日来,参加党代会分组讨论的代表们围绕报告中那些铿锵有力的话语、倍感振奋的蓝图,纷纷谈感想、提建议、献良策。
对于李桂科这个老党员来说,他工作的这40年都是与麻风病人一起度过的。
来自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党代表桑南才33年来一直工作在基层。作为当地的一名邮递员,他表示自己见证了家乡的巨大变化。
作为一名来自最基层的村干部代表,和秀芳感到很荣幸也很激动,同时也深受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