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已成立10天有余,会费、会员资质等质疑声此起彼伏。但不少平台人士表示,互金协会会费可以接受,部分协会会费甚至超过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会费。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各类协会五花八门,收费标准不一,会费也是千差万别,但大多数协会无官方背景。日前,民政部公布的288家“山寨社团”中,不乏一些金融协会。
网贷平台加入各类行业协会,一方面可以资源共享、抱团取暖,另一方面也主要是为了增加背书,提高平台行业地位。作为自律组织,绝大多数行业协会的约束效力并不强,投资人在看待这类背书时应提高辨别能力。
“官方版”互联网金融协会成立已经10天有余,市场上关于上亿会费、会员良莠不齐的质疑声不断,不过不少平台人士表示相比一些地方级甚至“草台班子”的网贷行业协会,官方协会的会费可以接受。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目前省、市、地方级网贷协会已经几十家,不仅协会三六九等,会费也是千差万别,对不少平台来说,加入各类协会只是做了增信,而各类协会的会费又是怎样收取的?会费究竟用在何处?对于这些平台的约束力又有多强?
各类协会标准不一会费千差万别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在成立大会上公开的会费标准,即使在成立10多天后,依然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谈资。在采访过程中,不少平台负责人表示,这个会费可以接受,一些地方级的协会收取标准更高。
根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公布的各级会费要求显示,副会长盈利性单位100万元/年,非盈利性单位40万元/年;常务理事盈利性单位80万元/年,非盈利性单位30万元/年;理事和监事盈利性单位60万元/年,非盈利性单位20万元/年;普通会员盈利性单位20万元/年,非盈利性单位1万元/年;个人会员暂不收费。据计算,这意味着协会一年的会费收入高达亿元。
随后,北京商报记者调查了部分协会的会费情况,发现各类协会的收费标准不一,同时也没有太过完善的定价标准。
北京市网贷行业协会曾因一张流传出来的会费管理照片而名声大噪。上面明码标价:会长200万元/年,常务副会长100万元/年,会员25万元/年等等。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该协会的会费收取标准按照协会每年的预算来定,比如需要1000万元,会长单位承担一部分,副会长单位承担会长单位的一半,以此类推。而会费用途主要在人力成本、调研、培训等,更重要的是该协会上线了产品登记系统,这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进行维护。
调查过程中,中关村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会费缴纳标准为,会长单位每年缴纳10万元,副会长单位2万元,理事单位1万元,普通会员单位3000元。同时,南方某平台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透露,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单位每年会费20万元、副会长单位每年会费15万元、理事单位5万元、一般会员单位1万元。而省级的广东省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单位每年会费8万元、副会长单位每年会费4万元、理事单位2万元、一般会员单位5000元。
如此看来,各地协会会费千差万别,协会这类社会组织也没有统一的定价标准。
此外,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除了官方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外,早在2013年有一家名为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的组织成立,并称为“中国规模最大成立最早的免费互联网金融自律组织”,在其官网展示的会员条件一栏,除了业绩突出、有影响力外,只要承认协会章程,自愿申请入会,通过“4+1”培训及笔试严格测试等综合考评均可免费取得单位会员资格。不过,该协会一会员单位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入会时大概缴纳了2万元。
“当然还有一些情况,有些协会会费看起来并不高,但是如果想获得加入这一协会的资格,需要进行捐款等,有时候的开销也得几十万元。”一位网贷平台负责人直言。
协会良莠不齐大部分不具备官方背景
由于各类协会五花八门,一方面是一些老牌协会越来越完善,而另一方面一些杂牌协会沦为某些P2P平台信用背书的“枪手”。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各类协会水平其实良莠不齐。
根据级别的不同,目前各类互联网金融协会主要分为四类。第一类属于央行直属的协会——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该协会为第一个由金融监管系统主管的、专门针对互联网金融的行业自律机构。
作为国内级别最高的互金协会,更多入选的平台都具有较硬的股东背景,对于一些没有背景的网贷平台而言,他们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另外的协会。为此,不少平台也选择加入地方政府背景的协会。比如,北京网贷协会是由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发起成立的;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金融工作委员会由中国互联网协会发起,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司长徐愈担任筹备组组长。
大多数协会约束力不强投资人应谨慎看待此类背书
在这种参差不齐的局面下,一些协会以收钱、替P2P站台为主营业务,对会员单位没有严格的准入机制,投资者的资金安全并不会因为P2P平台是某协会会员单位而增加保障。
日前,民政部在中国社会组织网陆续曝光了3批共228家“离岸社团”、“山寨社团”,其中不乏一些金融类行业协会。而北京商报记者发现,此前一些出现兑付问题甚至跑路的网贷平台也会寻找一些行业协会进行背书。
面对这些良莠不齐的各类互联网金融协会,协会到底能否发挥真正的约束效力?各类互联网金融协会的约束效力也和协会自身的背景有关。网贷之家首席分析师马骏表示,不排除部分协会有一定约束力,比如一些地方金融办可能会让协会去协助监管。
而另一位平台人士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直言,“一些地方协会对会员的约束力一般,只要求披露数据”。而对于协会会员如果出现问题,协会是否会承担相应责任,该人士表示,协会只有一个职责,如果客户和平台发生矛盾不可调和时,可以找他们来协调。马骏表示,目前这些行业协会主要起到自律组织的作用。
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成立以前,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一些互联网金融协会,在某种意义上承担着行业自律的约束规范作用。杨帆直言,就约束力来说,北京强于上海。一方面体现在入会条款更细致、标准要求更严苛上,另一方面反映在入会后的信息披露上。
对于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业内人士也表示,协会目前缺乏退出机制,一旦网贷平台出现问题,让其继续在协会中滥竽充数,也会给投资者造成误导。
事实上,网贷平台加入各类行业协会,一方面可以资源共享、抱团取暖,另一方面也主要是为了增加背书,提高平台行业地位。作为自律组织,绝大多数行业协会的约束效力并不强,投资人在看待这类背书时应提高辨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