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一卉:美国智库的任务转向:从学术研究到战略宣传

摘要:美国智库最早主要以研究和解释复杂的政治世界为职能,为公众和政府提供服务。随着美国内外环境的变化,美国智库开始通过宣传获取影响力和资金支持。本文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考察近年来美国智库在媒体曝光、宣传渠道与能力、媒介形象方面的变化,发现其政治宣传活动显著增多,且在立场、主张上越来越与美国政府相一致。美国政府的“全政府”“全社会”等一系列国家安全战略为智库投身于战略宣传指明了方向,“印太战略”则为其提供了现实的驱动力,智库于是成为美国国家战略传播的重要实体。美国智库还将宣传触手伸向亚太国家,采用“量身定制〞的叙事策略宣传“印太战略〞,利用亚太国家力量遏制中国,并进一步巩固其霸权地位。因此,需要对美国智库以学术研究之名进行的战略宣传保持警惕。

上述状况至今仍存,并未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美国智库也仍然在按照既定的目标和方式开展政治宣传。但是,从上世纪末至今已有20多年,世界格局已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国内的政治生态和面临的外部环境也与之前大不相同,美国智库的角色作用也随之出现了新的变化,特别是2016年以来,美国智库大幅加强了政治宣传,配合美国政府开展战略传播的迹象更加明显。本文将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对国智库近年宣传加强的具体表现、动因及其重点传播对象进行分析,以进一步认清美国智库并非真正独立、客观的本质。

一、美国智库宣传的加强

美国智库宣传的加强具体体现在传统新闻媒体曝光率的提升、宣传渠道增多与能力的加强、媒介形象的变化这三个方面。

(一)传统新闻媒体曝光率的提升

在互联网这一新媒体出现以前,无论是启迪民智,还是宣传其政策主张,智库都需要利用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体。事实上,美国智库视传统大众传播媒体为重要合作伙伴,并与之保持良好关系。互联网普及之后,美国智库依然选择频频在报纸、电视等传统大众传播媒介上亮相,这一方面是因为,即便是在网络新闻传播领域,美国的一些老牌传统新闻媒体仍然占据强势地位,例如《纽约时报》订阅量超过1000万份;在另一方面,新一代互联网具有去中心化的倾向,选择自上而下、从点到面的大众传播媒体则有助于智库维持其知识权威的地位。因此,美国智库在利用新媒体自行开展宣传实践的同时,仍将传统大众传播媒介作为首要的宣传渠道。

如图所示,2003年至2016年间,曝光率大体呈缓慢上升趋势,但从2016年开始,美国12家主要智库的曝光率和总体曝光率都陡然上升。在之后的几年,这12家智库的曝光率则仍在上升,总体曝光率虽未提升但也未大幅下降,两者数据均高于2016年之前。2021年后,这两类数据又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二)宣传渠道的增多与宣传能力的加强

近年来,美国智库花费了大量精力、人力和资金开展宣传和拓展宣传渠道。

三是增加宣传投入。布鲁金斯学会2016年的网络和传播开支为262.2万美元,2022年则升至464.7万美元。传统基金会(HeritageFoundation)的推广开支由2016年的123.5万美元飙升至2022年的317.3万美元,美国进步中心(CAP)的相应开支也从5.8万美元提高至55.9万美元。宣传投入的增加带来了“产出”的增长。根据传统基金会统计,其在“X”(即原来的“推特”,Twitter)、“脸书”(Facebook)等主要社交平台的订阅用户数量在2016年至2022年间提高了近30万,对基金会专家的音视频采访从3839次提升至6435次。

(三)智库媒介形象的变化

智库的媒介形象是由媒体塑造的,反映媒体对于智库基本性质的认识和判断,而这些认知和判断往往基于媒体所获取的经验性事实。美国智库大都以非营利性独立学术研究机构自居,如果转而投身于政治宣传、充当政治利益的吹鼓手,美国媒体对于智库身份的认知就可能改变,其所描述的智库形象就可能出现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智库媒介形象的变化既是智库加强宣传的证据,也是宣传加强带来的后果。

智库媒介形象的转变并非偶然,而是与媒体观察到的现实情况存在联系。近年来,质疑美国智库独立性的言论不绝于耳:2016年,《纽约时报》连续两天发文称,美国企业研究所(AEI)、布鲁金斯学会、美国进步中心等智库接受大型企业“捐赠”并为其利益向政府游说,独立性状况堪忧。在独立性降低的情况下,智库所开展的“研究”、提出的观点以及作为知识权威的地位都受到挑战。2022年,偏向自由派立场的《政客》杂志(PoliticoMagazine)也多次发文,将同属自由派阵营的布鲁金斯学会接受外国政府捐赠,并为其游说美国政府的丑闻公之于众。转向宣传的问题甚至让美国智库自己的研究人员都感到担忧,于是发出了“为什么所有人都厌恶智库”的拷问。

二、美国智库加强宣传的动因

2016年是近20年来美国智库媒体曝光率陡升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可见美国智库宣传的加强,与2016年美国大选及之后美国政府战略取向的变化有很大关系。

表面上看,确实有几个背景因素。第一,特朗普与传统媒体的交恶导致智库曝光率的上升。众所周知,美国主流媒体绝大多数是亲自由派的,对特朗普这种保守派政党的非建制派人物很不待见。特朗普曾指责美国主流媒体传播“虚假新闻”,《纽约时报》则刊出《特朗普,我们决不可能好好相处》一文表明态度。如此龃龉的关系可能会让媒体把眼光投向特朗普行政班子之外的地方以寻求信息,而云集各种政治专家的智库似是合理的选择。第二,特朗普政府减少了给智库的拨款,加上特朗普治下民粹主义、反智主义的兴起,让智库专家学者产生了对前途的担忧,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当然有可能更加积极地通过媒体发声。然而,现任总统约瑟夫·拜登上台后,智库获得的政府拨款虽恢复到了之前的水平,曝光率却没有显著下降。第三,有研究认为,美国智库为了获得新一届政府的青睐,会在选举进行时或选举之前就帮助政治立场相同的候选人造势。这似乎可以解释2016年曝光率的陡然上升,因为该年是大选年,特朗普与当时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Clinton)展开了激烈的角逐。但是,如图1所示,在其他大选年(2004、2008、2012、2020),智库的媒体曝光率未显著提升,大选年过后也未显著下降。

尽管政媒关系、政府拨款的减少以及竞选这些易于察觉、具体、短期性的因素可能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但智库的媒体曝光率近几年持续居高不下的背后,还有着更深层的、具有相对长期影响且更为重要的其他动因。

首先,美国主流智库多聚焦于外交、安全领域,且与政府紧密联结,会在很大程度上受美国政府战略取向、战略设计的影响。因此,美国政府近年来推出的一系列宏观外交、安全战略可以被视为美国智库开展政治宣传的主要推动力。

其一,“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开始日益重视涉及战略传播和国家战略的对外认知影响工程,也更加重视智库等拥有众多所谓“战略精英〞的实体的战略传播功能,提出了“全政府〞“全社会〞等传播战略理念,为智库大量参与政治宣传奠定了基础。2001年,美国国防部的《受控信息传播报告》(ReportoftheDefenseScienceBoardTaskForceonManagedInformationDissemination)提出了“战略传播”的概念,并使这一概念进入官方视野。2004年的《战略传播:国防部国防科学委员会报告》则“标志着这一概念进入官方主流话语体系”。美国国防部2008年发布的《战略传播报告》对这一概念做了详细解释:整合国家和社会力量,通过综合运用公共外交、文化外交和国际传播等方式,了解目标国家的社会文化动向,影响目标国家的态度和行为,以此维护美国利益和价值观。很显然,智库就是美国政府报告中所说的、能够开展公共外交的“社会力量〞之一。

美国智库经过长期的发展,不仅数量和从业人员众多,对内对外影响力也很大,已成为影响美国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各领域运行发展的重要势力,美国政府对其自然不会忽视。更为重要的是,美国智库在战略传播中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这点可以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描述:美国政府“扮演着‘指挥中心’角色,负责设定舆论攻击目标,进行话题设置,再由美国政府、西方媒体、政客、智库等迅速跟进炒作,上演‘狼群战术’”,而美国智库是则参与战略传播的“群狼”中十分特殊的一头。其以独立学术组织和知识权威自居,将自己与声名不佳的美国政府、宣传机构和其他具有政治倾向、诉求的组织区分开来,这样的身份让其宣传活动更具亲和力,让其宣传内容(“研究报告”“专家分析”)显得“客观”“权威”,容易被受众和媒体接受,从而获得更好的认知影响效果。

中美双边关系极具“战略联动性、全局敏感性和国际震荡性”。因此,美国的“印太战略”和相应的动作调整必然牵涉颇多、纷繁复杂,而这就带来了研究需求和宣传需求,可能催生出大量的政府“研究订单”和“宣传订单”,而智库可能因此加大宣传力度,以争夺和完成这些订单。而且,“印太战略〞具有延续性,拜登政府上台以后并未弃之不顾,而是分别在安全和经济领域进一步推出了“一体化威慑”(integrateddeterrence)和“印太经济框架〞(IPEF),从实际操作层面上加强了对该战略的支持,而这可以解释为何智库的媒体曝光率从2016年至今一直居高不下。

其三,若仔细观察美国智库近期的活动,就不难发现他们正在按政府的“宣传订单”开展工作。近年来,美国国防部高官多次宣称,考虑到台湾的防御纵深,应用“一体化威慑〞战略将使中国失去以“快速、低成本”方式收复台湾的可能。为配合鼓吹“一体化威慑〞的有效性,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围绕台海冲突场景组织了24轮兵棋推演,除美方拒绝干预和日本保持严格中立的场景之外,美方在其他22次推演中都获得了胜利。该智库还通过宣传活动扩大影响,不仅依据推演结果撰写了报告《下一场战争的第一次战役》,交由《华尔街日报》和彭博新闻社发表,还举办专题讨论会,将会议视频发布在该智库的“油管”账号主页,吸引了28万人次观看。除此以外,布鲁金斯学会、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和对外关系委员会(CFR)等智库也围绕“印太经济框架”进行了大量的解读和宣传。

其次,在国内政治方面,公众对政府信任度的下降可为智库投身于宣传提供一定动力。根据盖洛普民调,2013年美国公众对政府国内和外交事务决策的信任率为66%,2015年急剧下降至43%,此后一直在40%左右徘徊,2021年,美国进步中心主席兼白宫国内政策顾问尼拉坦登(NeeraTanden)发文指出,智库“现在拥有与公众直接连接和重塑对政府信心的宝贵机会”,这就是说,智库应该利用其在传播、沟通方面的优势,为政府政策鼓与呼,以帮助政府重新赢得公众的信任。政府公信力的下降以及坦登等人发出的呼吁对美国智库所产的影响难以确定,但美国智库通过“旋转门”、政策研究项目与政府紧密结合成为“共生体”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智库通过宣传帮助政府美化形象是完全可能的。另外,上文对于智库媒介形象变迁的分析也表明,自2013年往后,美国智库的确越来越倾向于扮演政府政策的“解释者”“背书人”。

最后,近年来互联网和移动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为智库开展宣传提供了便捷途径。从web2.0到社交媒体的“武器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已经大幅改变了国际传播的图景,而美国又是互联网技术强国,研发出了多种方便易用的网络设备,也掌握着诸多可以进行全球传播的媒体平台和社交网络平台,为智库提供了向国内外受众开展传播的新渠道,以及不通过媒体代理而直接发声的机会,而这有助于进一步拓展智库的影响力尤其是国际影响力。因此,美国智库纷纷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宣传。同时,美国政府也重视网络宣传,2017及2022年两个版本《国家安全战略》均提出了加强网络宣传的要求,为美国智库实践提供了战略指引。可以预见,随着ChatGPT、Sora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与未来新一代互联网、移动等技术的结合,将可为美国的战略传播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途径,也更加便于美国智库的宣传乃至深度信息伪造、欺骗等运作。

三、为推行“印太战略”而开展的国际传播

美国提出“印太地区〞概念,本身就属于战略传播活动。美国对“亚太地区〞做地理意义上的解构,植入地缘、安全、外交等元素,并以美日澳印“四边机制”(QUAD)和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等小多边安全机制拓展美国的盟伴体系和取代传统国家关系作为叙事节点,以中国为主要针对目标,建构出一个以前并不存在或鲜被提及的政治意义上的“印太地区〞概念,继而以这个概念牵引出关于该地区的各种政治性叙事。

(一)利用本国强势媒体开展国际传播

由于美国主流新闻媒体在国际传播领域占有强势地位,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因此,美国智库在国内主流媒体上发声实际上也是在进行国际传播。美国推进“印太战略〞,不仅需要行动部署,更需要有一套叙事话术,其典型伎俩就是操弄话语,混淆视听,而中国就成了美国抹黑、诋毁的首要对象。美国智库则在美国主流媒体上发表大量涉华言论,卖力配合美国的认知攻势。

通过抽取并分析《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福克斯新闻台、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4家美国主流媒体2023年发表的载有智库涉华言论的报道共160篇样文可以看出,美国智库及其学者论及的主要涉华议题以及观点,一是集中在“通过力量制衡维护印太地区安全”“通过增强美日同盟关系消除日本面临的安全威胁〞“通过加强美台安全合作抗衡中国大陆的军事扩张”以及“如何消除中国军事和民用技术对美国的威胁”(如Tiktok对美国與论场的威胁)等“中国威胁论”的陈词滥调上;二是突显所谓的“中国经济崩溃论”。

随着彭博新闻社专栏作家、曾在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CSBA)当过高级研究员的哈尔·布兰兹(HalBrands)等人2021年抛出“中国发展已到顶峰,衰退已经开始”(PeakChina)谬论,美国著名专家也纷纷在主流媒体和网络媒体发声应和。《纽约时报》专栏作者、在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等多家美国智库供职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PaulKrugman)就多次撰文,臆测中国经济也将如日本经济一般走向衰退,并反复声称中国经济正在面临“大麻烦”。这类叙事实质是在为拜登政府对华竞争战略特别是“竞赢中国〞的迷思提供虚幻的注脚。

在美国智库积极配合宣传美国政府“印太战略〞的背后,既有智库被动跟随政府、做政府政策“应声虫”的可能,也有智库借媒体推动政府政策改进完善的可能。不过,即便美国智库是美国政府对外战略出台的“启迪者”或“修补匠”,它们通过媒体发表的言论仍可被视为对政府政策的宣传,因为其言论大都是与美国政府政策保持一致的“政策解读”,在客观上起到了扮演政府政策“解说员”和“吹鼓手”的作用。

除了在本国媒体上鼓与呼,美国智库还把宣传的触手伸向了新加坡、印度、菲律宾等需要重点影响拉拢的国家的重要媒体。

另一方面,美国智库也着力利用印度本土传统和新媒体实施认知影响。在《印度斯坦时报》《印度时报》和网络媒体Mint上,时常可见美国智库发表的言论。美国智库人员还到多家印度电视台参加访谈节目,以劝说印度支持“印太战略〞和“印太经济框架”。柯蒂斯于2021年参加印度CNBC-TV的访谈节目,大谈亚太国家的“合作前景”。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查尔斯·库普坎(CharlesKupchan)于2022年2月参加印度RepbublicTV的电视辩论,竭力劝说印度在乌克兰危机等问题上与美国站在一边。

美国智库还“因材施教”,在对印度喊话时采用了与对新加坡宣传不同的叙事逻辑,“稳定〞“非对抗〞和“经济发展”不再是关键词。考虑到印度是针对中国的“四边机制”的重要一员、印美已启动“关键技术和新兴技术倡议”(InitiativeonCriticalandEmergingTechnology)等合作框架,在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和防务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以及一些印度政客和媒体将中国视为最大的“安全威胁〞等现实,美国智库重点围绕“印度如何增强对华战略竞争优势〞“如何提升印美战略合作”“如何做深做实‘四边机制’合作〞等议题展开了宣传叙事。

通过对美国智库2023年在《印度斯坦时报》发表的涉华言论的词频分析可以看出,排名前五的高频词汇是Taiwan(台湾)、ballon(气球)、military(军事)、deterrence(威慑)以及security(安全),而美国智库针对印度的宣传策略是:着重强调中国对印度的“军事安全威胁”,同时重点暗示美国会持续打“台湾牌”,让中国应接不暇,从而减轻印度“面临的压力〞,从而引申出“印度应该与美国加强战略合作”的意涵。

综上所述,美国智库通过“量身定制的”对外传播活动,积极配合美国政府推进“印太战略”,特别是刻意制造“中国问题”,干扰新加坡的国内舆论环境,争取印度的进一步认同,左右菲律宾的政治立场,拉拢这些国家加入美国“印太战略〞布局并成为关键的区域节点。美国希冀通过这种宣传策略,不断深化和拓展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影响,实现利用更多亚太国家牵制围堵中国的政治目标。

结语

传播的主体既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组织。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网民在社交网络上碎片式的“个人叙事”催生了“以个体为主体的社交媒体主导的国际政治传播形态”,让国际政治传播经历“从宏观政治宣传到微观政治传播的蜕变”,普通个体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日益突显。但另一方面,智库这样更为专业、影响力强大的组织所发挥的传播效能更不容忽视。智库的叙事通常不是碎片化的或源自生活的个人叙事,也往往不是那种抽象的、关于人类发展和基本价值观的宏大叙事,而是针对具体地区、具体事务、具体问题的精细又相对通俗的的叙事。智库就是以这样的“中观叙事”(中观是指相对于宏观和微观的层面)或“中观话语”为纽带,将宏大周密的国家战略与琐细纷杂的国内外與论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得整体性、连贯性的战略传播成为可能。

备注:

1.全文引用与参考文献从略。

2.本文系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美国智库海外机构的传播参与研究”(项目编号:2023JX052)的研究成果之一。

3.该成果发表于《和平与发展》2024年第1期。

郑一卉,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向晖,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主管: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主办: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THE END
1.学校饭堂食品安全要求适合学校食堂的菜品→MAIGOO知识如果各种办法试过都无效,可以找当地的新闻媒体来曝光,新闻媒体曝光,就会出现在全国各地的电视和网络上,这个传播力度也是非常强的。国家的未来就是孩子的未来,学校食堂的不卫生问题会严重影响到孩子的未来,所以,找新闻媒体曝光投诉,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学校饭堂招标流程 https://www.maigoo.com/goomai/251163.html
2.免费媒体曝光求助热线,新闻媒体求助热线电话号码一览表详细版人们如何向媒体寻求帮助?直接打电话。电视新闻媒体和大型媒体都有热线,这直接反映了遇到的困难。一般新闻媒体有新闻部门,热线部门有记者值班,然后向当地政府网站申请。 紧急救助电话 报警:110 火灾:119交通事故:122 劳动监察:12333 消费者权益保护:12315 新闻媒体曝光求助热线电话 https://www.51zlaw.com/flzs/99494.html
3.怎么找媒体曝光,怎么能联系新闻媒体,怎么找媒体记者?4.不是所有的小事都可以向媒体报道,也不是所有的小事都需要记者联系。新闻具有时效性和真实性,用最真实https://ask.zol.com.cn/x/16281392.html
4.Contents/premium.mdatmaster·Newslab2020/Contents·GitHub社交媒体上发言的为什么更多是极端者? 我们能做些什么来改变现状? 608 问答专辑 2022/8/16 如何看待国内社交平台公开IP属地? 如何理解并说服长辈避免通过营销号获取信息? 如何看待《财新》所处的环境? 回复会员通讯604期《互联网必然抖音化?》 607 加拿大网络新闻法:平台向媒体付钱? https://github.com/Newslab2020/Contents/blob/master/premium.md
5.《白夜追凶》大结局曝光全剧(1~32集)分集剧情介绍可这时,网上已经有“车震杀手疑持破窗器行凶,警方获案发视频秘而不宣”的标题新闻出现了。周巡大惊,整个专案组就他们四个人外加高亚楠共五个人知道破窗器,那么这些记者是怎么知道的。在场没一人承认对外说过破窗器的事。周巡再三问关宏宇,他被董涵缠住时确认没说过破窗器么,关宏宇摇头确认自己没说过。一旦让媒体http://www.northnews.cn/p/1602791
6.2020年最新当你的利益和权力得不到保障,当你正遭受不公,当没人为你做主时,怎么样能联系到新闻媒体,求助新闻媒体的帮助?请拿起你的电话,联系媒体,这是你最后可以申诉的方式!你可以拨打下面的新闻媒体求助热线求助,媒体曝光。 24小时中央电视台新闻媒体求助热线电话: https://www.360doc.cn/article/18625050_927776464.html
7.跨境电商独立站怎么引流?有哪些流量渠道?我们可以通过创建品牌Page页面,发布高质量的内容;或者是通过加入相关群组或创建自己的群组,来增加网站的曝光度和流量。 同时Facebook也已经推出了短视频形式的贴文Reels,通过这种形式发布短视频能够快速获得流量。 15-Instagram Instagram是一个以图片和视频为主的社交媒体平台,是全球第二大社交媒体平台,拥有超过10亿的活https://www.cifnews.com/article/153392
8.新闻媒体未经过我的同意将我曝光在新闻上,我可以维权吗1、新闻媒体未经过您的同意将您曝光,可能会侵犯您的隐私权;2、按照民法典的规定,侵害隐私权的,应当https://www.66law.cn/question/answer/2969998.html
9.工程欠款该找什么部门二、向政府、新闻媒体曝光,运用舆论力量 有政府介入和领导关注,解决工程欠款已经屡见不鲜,这是及时、有效且简便的清欠方法,承包人应当设法利用;另外承包人应当及时将失信发包人通告当地政府,由政府处罚和曝光。舆论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无冕之王,将拖欠事实见于报端、亮于荧屏,可以引起广泛关注,可有力推动清欠工作。 https://www.64365.com/zs/693663.aspx
10.如实曝光违法违规不构成侵权以案说法本案在法律层面上涉及新闻报道与名誉权保护之间的平衡问题。法院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五条的规定,判决认定媒体如实曝光食品卫生问题不属于侵权行为,对于某卤菜厂无理的索赔请求不予支持。该案成功地为新闻舆论监督权与经营者名誉权的边界作出了法理上的界定,从而鼓励新闻媒体为了公共利益之目http://www.mzyfz.com/cms/pufazhuanlan/pufazhuanti/pufashijian/html/1177/2022-04-11/content-1560284.html
11.防车险伤残鉴定诈骗16大注意问题其他十五、向省司法厅(局)投诉和新闻媒体曝光 对于存在以上不良行为的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符合司法部《司法鉴定执业活动投诉处理办法》的规定,投诉和曝光往往能解决问题。 十六、专业人员提前介入事半功倍 据悉,郑州等一些大中城市就有专业从事人伤调查的机构,在伤者住院期间提前介入效果最好(包括误工),在(重新)伤残鉴定时才https://www.shenlanbao.com/zhishi/10-84168
12.巴基斯坦媒体曝光“中国人非法婚介所”中使馆发声明回应【环球时报驻巴基斯坦特派记者 丁雪真 王逸】“中国大使馆回击不实报道”——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13日的声明吸引国际媒体关注。12日,巴基斯坦媒体曝光“一个中国团伙假借婚姻之名诱骗巴基斯坦女孩”,报道还称,中国团伙诱骗巴女孩到中国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强迫她们卖淫甚至“贩卖她们的器官”,引发大量媒体转载。中国https://news.cctv.com/2019/04/15/ARTIhJLV3dPVaFVouHTeSW6A190415.shtml
13.关于媒体曝光《“探客查”违法售卖企业家个人信息新闻》的郑重郑重声明 今日,就媒体曝光“钟睒睒等百亿富豪个人信息泄露”新闻事件后,因产品名称中包含“探客”,我司被外界广泛关注,公司官网(www.sdtanke.com)留言量激增,就该事件我司特发表声明如下: 1、本公司全称:山东探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云探客“、”探客AIhttps://www.sdtanke.com/new/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