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持续的利好刺激,在产业政策共振下,低空经济、飞行汽车概念股持续走强。
截至3月12日收盘,立航科技录得六连板,金盾股份录得六天四板,上工申贝和万丰奥威均录得两连板。
万丰奥威则于3月11日公告称,公司子公司万丰飞机工业有限公司与战略合作方拟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将在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其中,星源卓镁(301398.SZ)、建新股份(300107.SZ)、天保基建(000965.SZ)、莱斯信息(688631.SH)、世联行(002285.SZ)、派斯林(600215.SH)、天奇股份(002009.SZ)、新研股份(300159.SZ)、小熊电器(002959.SZ)、襄阳轴承(000678.SZ)、美利信(301307.SZ)、信德新材(301349.SZ)、东方电热(300217.SZ)、北化股份(002246.SZ)、通达股份(002560.SZ)等15家公司(其中建新股份为3月11日回复,莱斯信息为3月8日回复),回复内容均为目前暂不涉及eVTOL、飞行汽车或低空经济业务。
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市场有望迎来发展热潮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性领域之一,已成为今年以来的一个热词。
具体地方政策方面,据澎湃新闻记者不完全梳理,深圳于2月1日正式实施《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珠海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于3月8日发布,支持开设低空载人航线,拟对经审批在本地新开设并常态化运营(公开渠道售票)的eVTOL载人航线给予补贴;据安徽发布3月12日消息,由安徽省通航飞行服务站协助省通航协调管理服务中心提报的《2024年度安徽省低空空域航线划设方案》顺利获批,低空航线较去年新增3条。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介绍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到,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此外,去年10月,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提出到2025年,电动通航飞机投入商业应用,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实现试点运行;到2035年,建成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绿色航空制造体系,新能源航空器成为发展主流。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
那么,低空经济到底是什么?
2月2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韩钧表示,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条长,涵盖了航空器研发制造、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飞行服务保障等各产业;应用场景丰富,既包括传统通用航空业态,又融合了以无人机为支撑的低空生产服务方式。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韩钧在发布会上进一步表示,农林植保、电力巡检这些传统通航作业保持稳步增长,空中游览、航空运动、医疗救护等新业态加速发展。无人机在个人消费、地理测绘、影视航拍等领域应用基础上,应急救援、通信中继、气象探测等应用场景不断被开发,无人机物流已经实现了规模化应用。根据一些研究单位的测算,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