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专题深思:离开道德的法治是“折翼天使”观点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治、德治都是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引导社会秩序的重要机制,二者相辅相成,既不能相互替代,也不能相互隔离、排斥。法治必须建立在道德基础上、追寻善的价值目标,离开道德的法治是“折翼天使”。

道德为塑造法治精神提供伦理基础。法治与法制的重要区别在于,法治具有道德维度。在法制层面,法所展现的是工具性价值。法有善法与恶法之分,法制一旦失去价值方向,向恶法转变,就会对社会造成严重损害。法治必然以合道德性为前提,法治精神必然以伦理价值为导向。

法治与道德分属不同领域,但二者如影随形、彼此吸纳。这就决定着法治精神具有道德的特质。法治精神中有为人们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如对生命的敬畏,对平等、自由、公正的期待,等等。这些价值观念赋予法治精神以某种普遍性。惟其如此,人们才能对存在于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体制中的法律进行道德判断和评价,才能高举法治的火炬走向未来。同时,不同文化语境和历史传统中形成的道德具有独特的内涵,法治精神在不同文化体系中也表现出不同的内容。

滋养我国法治精神的主要道德源流,有以仁义礼智信为内核的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社会主义伦理体系。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塑造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气质,形成对于法治的独特认识。我国传统文化非常强调法、德的统一。比如,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尊崇道德为我国法治注入了人文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法治精神树立伦理标杆、指明价值方向,更为法治精神提供道德基础;在其牵引下,法治精神不断从社会主义道德中汲取新的养分,推动法治紧跟时代发展脚步、满足新的价值要求。

道德为强化法治信念提供心理机制。法治是伴随道德文明发展、立足现代公民道德关系而形成的治理模式,反映公民道德的基本内涵。因此,法治精神包含的价值要素与公民道德知识体系高度契合。这种一致性帮助人们将法治内容纳入道德认知结构中,从而实现法治认同。

道德文化、道德体系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相应的风俗、习惯。它们为人们带来日常生活的道德体验,并从中孕育道德情感。道德情感的产生机制也是法治精神培育的心理机制。人们只有在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建立和强化法治信念。法治信念是对法治所含价值观高度认同的心理机制,它能够激发人们以法治观念指导和规范行为。因此,围绕法治精神展开道德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们的社会生活与道德实践,是提高法治认知、深化法治情感、坚定法治信念的必然选择。

道德为推进法治实践提供内在驱动。法治精神的实践可分为执法与守法两个方面。将法治精神贯穿于执法过程,要求执法者必须依法行政、服从法治权威,彰显社会主流价值,实现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统一。能否在执法中彰显法治精神,最终取决于执法者的道德操守和价值选择。执法包含对法律条文的理解、遵循和应用,执法者不可避免地受到自我意识和主观意愿的影响。只有执法者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心怀道德良知,才能在执法过程中排除私欲干扰,抵御外界诱惑,消除歧视与偏见,确保执法的正义性。

守法层面的法治精神践行同样离不开道德驱动。完全依靠法律制度约束,不能杜绝违法事件的发生。依靠强力推行的外在制约,还会削弱人的自觉性。道德则将外在的法律规范转化为内在的自我约束,促使人们主动认识自我的责任与义务、自愿选择道德行为。孔子把道德修养分为不同的阶段,“从心所欲不逾矩”是最高境界。对于道德品质优秀的个体而言,其主体性表达越充分,道德选择的空间就越广阔。让人们通过道德自觉走向道德自由,正是法治精神的主旨所在。

THE END
1.思想道德与法治学生学习手册一、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 二、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三、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是什么? 四、怎样理解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的关系? 【文献阅读】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节选) 【学者论坛】 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大学的观念(节选) 【http://yuntaigo.com/book.action?recordid=bmFrbGxoa2M5Nzg3NTY5MDQ5MzA1
2.最泰安新闻客户端那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学习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真正实现学习知识、提高品质、落实行动这样三个目标呢?今天老师就跟同学们分享一下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方法指导。 学习策略指导 一、明确思想基础强化学科意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作为中小学德育的主阵地,担负着培养http://mapp.my0538.com/api/newdetail.aspx?id=542538
3.道德与法治范文5篇(全文)关键词:中职德育;道德与法治;改革] 教学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中职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观、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生力军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该《意见》https://www.99xueshu.com/z/tn8ny9b5uduq/
4.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精选6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是我们党在总结法治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基础上开辟的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中国特色法治思想,既遵循法治普遍规律,也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治国理政基本方式。正确的答案是“错”。题目6 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5.00分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be7cd32d.html
5.儒家的法律与道德关系论对封建刑法的影响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对于法律与道德的相互关系的认识,是在长期探索如何处理礼与法、德与刑这些重大的治国方略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儒家的“德治”学说是一个系统的思想体系,法律与道德相互关系的理论是这一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故有必要结合历史上不同时期儒家对德治与法治、德与刑的认识过程,揭示其法律与道德关系http://www.iolaw.org.cn/global/en/new.aspx?id=2164
6.考研政治思修超详细知识点总结,快收藏!复习经验3思想道德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和方式更加广泛,与法律共同促进和谐社会秩序的形成。 (2)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 1法律通过对思想道德的基本原则予以确认,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国家强制力保障; 2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可以将思想道德有机融入法律体系,使法律具有鲜明道德导向,让法治成为良法善治; https://www.kaoyan.com/zhengzhi/jingyan/5f3f4932e0b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