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案通用12篇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道德与法治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总节数:3

执行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课时

1.通过密切结合实际生活。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了解自己的特点,感受到大家的不同使集体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2.通过本课一系列的活动,认识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和选择,学会尊重、理解他人的想法和选择。

3.通过开展各种体验活动,培养尊重、理解他人的好习惯。

1.了解自己的特点,意识到每个人都各有不同。

2.

认识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

观察同学和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感受到因为大家各不相同使集体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两片树叶,多张心形的叶片

3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我的修改

一、师生交流引入情境

二、质疑点引明确目标

三、自主探究经历感知

四、合作交流观点整合

五、体验感悟延伸发展

一、激情导入,感受不同

师:请同学们看这两片叶子,观察一下,这两片树叶一样吗?

学生认真观察。

师生共同总结不同。\

师:孩子们,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即使是同一颗书上的树叶,也不完全相同呢?如果说班级是棵大树,那么每一位同学就像树上的一片叶子。同学之间有很多相同点,可又各有不同。

.师:同学们,请你们在这张叶片上写上自己的特点,我们一起来装点我们的班级树。

学生在叶片上写下自己的特点。

全班同学一起来交流各自的特点并把叶片粘贴在班级树上。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答案预设:生一:

生二: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你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其实,就像你们分析的一样,人与人之间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

二、我给圆圆设计新形象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圆圆。

生:观察课件中的图。

师:你会把它想象成什么呢?又会给圆圆设计什么样的新形象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把你的想象画出来-。

学生独立完成形象设计。

学生分别向同学们展示作品,并讲述自己的设计理念。

教师选出一部分贴在黑板上,师生共同欣赏在同样的圈上作画的结果。

请同学讨论,为什么在同样的圆上作画,每个人画的缺不相同呢?

三、课堂总结

师:正是由于我们每个人都各不相同,因此对同一问题才会有许多不一样的看法。

第二课时

总节数:4

一、与“不同”友好相处

师:同学们,我们都喜欢和自己情投意合的人交朋友,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过于强调这一点,结果会怎么样呢

教师课件出示教材12页“周同同日记”

师生共同观看。

师: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一下,你觉得周同同能找到好朋友吗?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班内交流意见,允许有不同意见,教师注意做正面引导。

师: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学会和不同的人相处是我们必须具备的本领。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身边有与你“不同”的朋友吗?你是怎么和他们相处的?

师:孩子们,有些同学和不同的同学相处,心里会有一些小疙瘩。怎样才能解开这些小疙瘩呢?

教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向其他同学传授一些方法。

教师课件展出示教材14页提示的与人相处的好经验,同学们一起学习交流。

二、课堂总结

师:孩子们,当我们学会用理解的眼光看待别人,接纳他人与自己的不同,我们将会交到更多的好朋友。不同的树叶在同一棵大树上互相映衬,共同装点出美丽的风景。那么,不同的我们在同一个集体中友好交往,就会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

第三课时

总节数:5

一、“不同”让生活更精彩

师:生活中充满了各种不同,当这些不同和谐相处时,是什么样的情景呢?

教师课件出示教材15页的两幅画。

师生共同欣赏。

师:看到这些场面,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你还能找到哪些由于不同给生活带来精彩的例子吗?

学生讨论,班内表达。

答案预设:

生一:花园里的花朵五颜六色,千姿百态。

生二:田野里各种各样的庄家精彩纷呈。

生三:果园里的各种水果,散发着不一样的果香。

生四:大自然中到处都是不一样的风景。

师:孩子们,你们说的真好。我们喜欢这充满不同的世界,我们愿意和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让我们学会接纳不同,欣赏他人,我们的生活将会更丰富,更精彩。

正是由于我们每个人都各不相同,因此对同一问题才会有许多不一样的看法,对同一件事情才会有各种不一样的做法,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发扬自己的优点,尊重、理解、接纳不同,与“不同”友好相处。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丰富、更加精彩。

一、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要形成新课程改革下思想品德课多种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学案导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改变和优化课堂教学形态,创设主动愉悦教学氛围,使教师的角色发生根本改变,实现“以学促教”。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调控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活动,而且教师的施教也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助产士”,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学会学习,不仅授以“鱼”,更要授以“渔”――“捕鱼”的本领。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学习的核心目标在于“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求知、学会发展”,这就要求学生的学习不能只想着如何把知识塞进头脑中,更重要的是,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把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以便在新的情境下能实现知识的迁移,在生活和未来的工作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新问题并加以分析和解决。在新课程中,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形成“学习共同体”。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教学模式

(二)多媒体教学模式

教师要将信息技术与思品课程整合,立足于学科内容改革,目的是要变革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目标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建构知识的综合能力,是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主要做法是:

(1)通过利用网上资源和internet信息构建研究性、自主性和协调性学习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

(2)通过网上资源的共享,进一步更好地建设并利用好远程教育资源,提高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率。

(3)更新教师的信息教育观念,进一步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力争人人都建立起信息技术教育的新理念。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各种教学资源的进行优化组合,进一步优化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以往沉闷的课堂教学氛围,以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学习目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要转变教学理念

四、要在教学中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关键词:集体教研教学语言精简准确主动反思

《教师话语系统研究》指出:“教师话语在中小学的教育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语言直接传递着知识信息,影响着学生接收信息的准确度。另一方面,语文学习的首要目标是让学生会用语言表达观点,具备“说”的能力。对于正在学习表达的孩子而言,在从“听到”到“表达”这个过程中,授课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学习表达起到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值得教师好好研究。

一、变繁为简,直指目标

在一节课中,导入部分是能否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部分。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语言能否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能否直观地呈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后面的教学起到关键作用。

我校谢老师第一次执教《我的环保小搭档》(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二年级下册)后,赛课团队对谢老师的教学语言进行了整理,发现在导入部分,学生看完关于环保的图片之后,谢老师是这么表述的:“同学们,环保是我们每个人的事,在生活中我们应该积极为环保做出自己的贡献。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环保呢?如果有个帮手就好了。小帮手又叫小搭档。环保可以有搭档!”从当时学生的反应来看,学生并不知道为什么做到环保要有帮手,环保可以有搭档。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所能接受的教师的语言应该不会太长,太长的一段话会阻断学生“听”的连贯性,影响学生对此做出反应。所以针对这一部分,赛课组其他教师与谢老师一起思考,将导入改为:“孩子们,我们也可以为环保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光靠自己还不行,我们可以找小帮手!”这样改了之后,语言指向明确,能让学生很快明白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去找小帮手,避免了之前学生游离于课堂的情况。

无独有偶,我校周老师第一次试教《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三年级上册)也存在相似的问题。在这节课的导入中,周老师提出了以下四个问题:1.说说你喜欢什么样的房子。2.说说课文中的这个屋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3.这样的房子要是让你住,你会不会住?4.想想平时生活中,我们住的房子可以为我们做些什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这个图片中的房子又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当备课组提出这两个问题后,周老师也明白了教学问题之所在,于是经过集体讨论,结合后边的教学目标,周老师直接把导入改为两个问题:“房子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看看书上这个房子有什么不一样?”这样,通过两个对比,学生很容易产生疑问:“这样倾斜、破旧的房子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这样顺学而导,就是语文课中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

二、寻求逻辑,准确表达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语言修养的重要,并列举了一个例子,其中提到:“教师的语言是那么混乱,没有逻辑顺序,他讲的教材的意思是那么模糊不清……”[2]正是由于教师的语言混乱,才导致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混沌”不堪,容易出现学习疲倦现象。

在集体教研的听课过程中,语言是否符合逻辑,是每一个听课老师最敏感的内容。这也对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了要求。“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在这个时候是一件好事。教师在上课的时候,特别是年轻老师上公开课的时候很容易情绪紧张。一紧张就容易前言不搭后语,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学生在理解新知识时感到迷茫。而学生的不理解又加重了教师的紧张情绪,这样的恶性循环直接导致教学目标落实失败。这样的问题几乎每位年轻教师都遇到过。

还是谢老师的《我的环保小搭档》这节课,在第一次教学设计的总结环节,她是这么说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找到了身边的环保小搭档,明白了如何环保。我们身边就会到处充满着保护环境的行为,希望大家今后都能够努力做一个合格的环保小卫士!”

这样的结束语不仅总结了这节课的内容,也结合图片让学生明白当前社会为环保所做的努力,同时告诉孩子要从小树立环保理念,做“环保小卫士”。不得不说,这是有助于突破教学重点的。

而在语文课堂当中,教师针对教学目标设置课堂练习是常有的环节。教师在布置练习的时候,语言更应该有逻辑。比如,在习作教学中,周老师打算根据课文中的要求,让学生接龙编关于“瞌睡虫”的故事。周老师是这么说的:“下面请同桌合作编故事,你先编一段,他再编一段,别忘了加上你们创作出来的小伙伴,给他们编一个美好的结局。”十分钟过后,正如备课组教师所料,同桌两个人编的故事完全没有任何衔接,就是两个单独的故事拼凑在一起。这显然是教师在布置任务的时候表述不准确造成的。第二次试课之前,备课组教师各自根据教师用书中的教学建议,为这个环节设置一段话,以准确地表述该环节的学习要求。经过六位教师的发言,最后将本环节的过渡语设置为:“下面是考验同桌之间默契的时候了,请同桌的两位同学一起合作接力编故事,一位同学先编一部分,同桌再根据故事可能怎么发展接着编后边部分,别忘了故事的主人公可以用上你们刚刚用拇指画创作出来的小伙伴。”教学语言这么一改之后,后边几次的试课,学生都明白了这个环节是同桌之间接龙编故事,故事是有承接性的,而非胡乱拼凑,教学效果也提升了一大截。

THE END
1.法治教育教学教案设计(3篇模板).docx法治教育教学教案设计法治教育教学教案设计好的,以下是一份关于法治教育教学教案设计的文章,供您参考。一引言法治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当今社会,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仅关乎个人的权利与义务,更关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https://m.renrendoc.com/paper/334772244.html
2.法治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精选8篇)篇1:法治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课时1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 2、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了解并知道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3、通过案例分析与学生的讨论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教学过程: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5270o388.html
3.法治和心理降教育教案.pptx目录CONTENTS法治教育概述心理健康教育概述法治教育教案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设计法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教案实施与评估 01CHAPTER法治教育概述 法治是指通过法律制度来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一种方式,它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普遍适用性,要求政府和公民都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行事。法治的定义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它能够保障公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226/8135010066006040.shtm
4.喜报我校教师在全区青少年法治教育优秀教案比赛中获得佳绩近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组织开展的2019年全区青少年法治教育优秀教案评选活动中,法学院李庆灵老师的参赛作品《国际人道法的基本原则》荣获普通高校组二等奖。 本次教案评选活动由全区各地市各级各类学校的法治教育课程教师参与,分设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职、高职和普通高校6个组别,获奖的优秀教案将入选广西青少http://news.gxnu.edu.cn/2019/0928/c1336a162413/pagem.psp
5.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案【中公教育-公务员培训机构】提供2025国考、省考、事业编、教师、银行、考研、专升本等公告、时间、职位表、报名、成绩、试题、网校、笔试面试辅导及IT培训班等。https://www.offcn.com/tag/445413.html
6.教案法制(范文20篇)教案法制篇3 一、班会背景: 为响应学院号召,根据学院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召开此次“法治与安全宣传教育”主题班会。 二、班会时间: 20__年4月20日 三、班会主题: 法治与安全宣传教育 四、班会地点: A4-205 班会对象: 13级矿物加工班级 指导老师: http://www.jiaoyubaba.com/jiaoan/79722.html
7.课前法制教育教案5篇(全文)课前法制教育教案 第1篇 团结—民族之魂 教学目的:认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教学过程: 1.用班班通设备,屏幕上展示关于民族团结有关的图片。 2.老师讲述以下内容: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各族人民应当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https://www.99xueshu.com/w/filebx69vdb6.html
8.[教案]2023版道德与法治教案教学设计专题7第4讲自觉尊法学法二一教育 课件站 2023版道德与法治教案教学设计专题7 第4讲 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教案,课件资源,教案设计 思想政治教案二一教育课件站https://edu.21cnjy.com/p-19384029.html
9.“法制教育伴我行”主题班会教案“法制教育伴我行”主题班会教案 班会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常识,认识法律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秩序中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尊重与敬畏之情,树立法治观念,成为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 https://m.sohu.com/a/809033450_121123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