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法治宣传教育条例

(2012年11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根据2022年7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关于修改〈内蒙古自治区法制宣传教育条例〉等3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第一条为了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全面推进法治内蒙古建设,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法治宣传教育应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宣传党内法规,宣传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法治实践,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培养公民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行为习惯,促进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依法办事、诚信守法,增强国家机关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能力,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第三条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应当将法治宣传教育列入工作计划,确定相应机构和人员组织实施本部门、本单位以及面向社会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鼓励法学教育工作者、法律实务工作者以及其他法律专业人员等社会力量以开展法律咨询、法治讲座、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支持和参与法治宣传教育。

第四条法治宣传教育应当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实行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法治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重点是公职人员和青少年。

法治宣传教育应当根据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现实需要,确定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应当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根据需要可以同时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当地通用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第六条法治宣传教育应当通过多种载体、形式和方法,开展法律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进网络以及法律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和“法治乌兰牧骑”等普法宣传活动,着力提高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七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普法规划,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并组织实施。

第八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本行政区域内公民每人每年不低于0.5元人民币的标准将法治宣传教育经费列入本级政府预算,专款专用,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动态调整。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应当统筹安排必要的经费,保证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正常开展。

鼓励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依法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进行公益性投入。

第九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拟定并组织实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规划,组织、指导、协调、检查和考核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第十条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原则落实普法责任制,制定本系统本行业普法规划、年度普法计划,建立健全普法领导和工作机构,明确具体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推进本系统本行业本单位人员学法用法,加大对管理和服务对象普法力度,并按照要求将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情况报同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

第十二条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法治宣传教育,确保每人每年接受不少于30学时的法律法规培训。

各级公职人员培训机构应当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宪法、法律以及党内法规列入国家工作人员培训必修课范围。

第十四条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应当将法治宣传教育列入宣传文化事业发展计划,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建立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组织、指导有关单位做好法治题材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演出、出版和播映工作。

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体应当开办法治节目、栏目,开展公益性法治宣传教育。

第十五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法治宣传教育列入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内容并组织实施。

各级各类学校应当落实计划、教材、课时、师资,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活动。

中小学校应当聘请具有法律知识和法治工作经验的人员兼任法治副校长,协助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第十六条公安、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访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流动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失业人员、农村牧区留守人员和信访人的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其学法守法,提高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

第十八条监狱、看守所、社区矫正机构、拘留所、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将法治宣传教育列入服刑人员、被羁押人员、社区矫正对象、行政拘留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教育改造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二十一条对公务员和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分级分类进行法律知识考试。考试工作由司法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第二十二条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应当将学习和遵守法律情况作为其工作人员考核、考察的重要内容。

第二十三条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应当通过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执法检查以及代表视察、专题调研等形式,加强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对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五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本级人民政府行政执法部门实施普法规划、年度普法计划和普法责任清单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

监督检查时,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就履行责任制情况、法治宣传教育效果等事项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考核的重要参考。

第二十六条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未按照本条例规定履行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职责的,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提出限期整改建议;逾期不改正的,由具有管理权限的机关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THE END
1.法制宣传教育素材法制宣传教育图片素材下载觅知网为您找到552个原创法制宣传教育素材图片,包括法制宣传教育图片,法制宣传教育素材,法制宣传教育海报,法制宣传教育背景,法制宣传教育模板源文件下载服务,包含PSD、PNG、JPG、AI、CDR等格式素材,更多关于法制宣传教育素材、图片、海报、背景、插画、配图、矢量、Uhttps://www.51miz.com/so-sucai/1539246.html
2.法制宣传教育内容篇1:法制宣传教育内容 法制教育内容 1.了解法律反映了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之间的关系,理解法律规范存在的价值,形成理性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懂得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方略。2.知道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了解法律具有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公正、规范法律主体行为、调整利益关系的功能,促进个人、社会、环境的协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olfx1o.html
3.法制教育宣传片–搜库05:19 乐都区人民法院法制教育宣传片 乐都盼盼 0 6年前 29:31 专题纪录片《普法先锋》大连市法制 优酷用户1679560166245948 0 6年前 03:29 亳州市司法局 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宣 悟空视频工作室18133336622 0 6年前 04:33 法制教育宣传片(二)失足少年 大口吃饭影视 0 6年前 https://www.soku.com/search_ikuvideo/q_%E6%B3%95%E5%88%B6%E6%95%99%E8%82%B2%E5%AE%A3%E4%BC%A0%E7%89%87_limitdate_0?site=14&_lg=10&orderby=2
4.关于法治宣传教育在依法治市中的使命和路径的思考以公民的法律和法治观念的提升推进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我们不仅要坚持普及法律知识,更要宣传公平正义的法治观念,宣传权利义务的对等性,培养公民的法治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风尚。http://www.scpf.org.cn/m/view.php?aid=2109
5.CCTV.com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两者是相辅相存的关系,不能“两张皮”,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要在扎实推进法治实践中,进行生动务实的法制宣传教育。法治实践向前进一步,法制宣传教育才能向前迈一步,没有法治实践的扎实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与此同时,法治实践离不开公民法律素养的普遍提高,离不开法https://news.cctv.com/society/20071113/105599.shtml
6.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宣传系列活动本网讯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知识普及、观念引导、习惯养成一体推进,激励广大大学生进一步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近期,安徽建筑大学公管学院组织开展法制教育宣传系列活动。 法润校园典亮生活普法宣讲活动 https://www.ahjzu.edu.cn/wmcj/2024/0930/c13996a243317/page.htm
7.法治宣传教育2024-12-09 19:12:20 [法治宣传教育] 太原晚报 郭晓华 宣传平安建设 筑牢安全防线 12月4日,小店区在法治文化广场举行“12·4”国家宪法日“平安建设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 2024-12-09 19:11:16 [法治宣传教育] 太原日报 王丹、王思宇 宪法宣传周 学法掀热潮 http://www.tynews.com.cn/wmty/11/index.shtml
8.校园法制安全教育宣传★法制常识 一、预防未成年犯罪法(摘录) 第三章 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第十四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一)旷课、夜不归宿; (二)携带管制刀具; (三)打架斗殴、辱驾他人;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http://www.jlhs.net/DisplayInfo.jsp?pageID=9901&menuID=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