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实验小学长期致力于营造良好的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大环境,形成了有效的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多角度、宽领域、复合式的法治教育格局,使校园法治文化不断根植于依法治校之中。
(摄影:李鹏飞)
搭建法治平台增强法治意识
依托学科课程,浸润法治思想。在“班主任风采秀”展示活动中,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理念优雅落地,并完美生花。学校要求教师认真上好思政课、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循循善诱中引领学生向善而生,向德而立,向法而强。同时,学校遵循“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法治教育课程设计思路,多学科融合、全方位覆盖。以法治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为例,语文课堂上,通过向学生介绍国家的首都、国徽、国旗等。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美术课上,通过画国旗、国徽的教学活动,加强学生对国家象征及标志的了解;音乐课上,学生学唱国歌,通过音乐感染,让学生了解国歌的创作背景,体悟歌词蕴含的深意;心理健康课上,通过团辅活动,扩大学生认知视野,激发学生生命担当,坚定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丰富法治活动提升法治素养
多措并举,渗透法治内涵。在每周的主题升旗仪式中,法治思想也在不知不觉中渗入学生的脑海。“法,在我们心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力量”、“提高警惕,居安思危”等主题,如涓涓细流滋润了孩子们的心田。校园电视台安排了每月一次的“播法讲法”宣传教育,开展了《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了法治宣传教育的浓厚氛围。
法治照亮班级,班队活动有声有色。学生们动手制作精美的手抄报,在一幅幅图画和一段段文字中,融入自己对宪法的理解。“做学法守法的好少年”“学宪法讲宪法”“宪法在我心中”“宪法伴我行”等作品,充分展示了学生学习宪法、理解宪法、表达宪法的兴趣和能力。各班开设法律小课堂。低年级的学生观看有趣的“遵守交通规则”的视频,中年级的学生参与“反诈”经典案例的分析,高年级的学生进行“网络安全”热点话题的讨论。通过这些学生们所喜闻乐见的方式,助力他们增强法治意识,帮助他们形成依法办事的能力,让每个老师都成为法治校园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法治照亮校园,专题活动精彩纷呈。阳春三月,迎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学生们走进消费者权益保护模拟情境,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炎炎六月,迎接“世界环境日”,学生们在校园里捡起垃圾,清理尘垢。金秋九月,学生们在激烈的安全知识竞答赛中,迎接“全国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月”的到来,台上比分你追我赶,台下观战屏息凝神。寒冬十二月,学生们在宪法晨读中迎接“国家宪法日”的到来。
(摄影:李鹏飞)
聚合法治力量筑牢法治围墙
坚持依法治教,规范教师行为。学校教育任务的承担者是教师,如果教师的法制意识淡薄,法制教育就成了一句空话,更谈不上教育质量的提高。学校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学习法律制度,学习师德规范,树立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道德风尚。学校每年都对新上岗的青年教师进行培训,请富有经验的老教师作讲座,传授依法执教的经验,把有关法规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在课堂教学中坚决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守规矩,严纪律,养习惯。用好校园资源,占领教育高地。班级后墙张贴的“星星知我行”,学校长廊里张贴的“班级常规情况表”,更是学校日常管理的重要抓手。“班级保洁”“两操情况”“学生礼仪”“路队秩序”“爱护公物”等几个方面构成了每日常规检查的内容。在常规管理中,该校十分重视和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养成教育,利用班会课开展“三礼”、“三自”教育活动(即礼貌、礼仪、礼节和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五心”教育活动(即把忠心献给祖国、把爱心南献给社会、把孝心献给长辈、把关心留给他人、把信心留给自己),并把这一活动与全校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工作结合起来,要求人人为创建添光彩、作贡献。
深入挖掘社会资源。合理地用好社会资源,彰显教育智慧。定期邀请校外法治副校长和公安、消防、交通司法等专业人士进校作专题报告与典型案例分析,他们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以案例分析进行法治宣传教育。通过一件件活生生的事例,生动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地教育师生守法和护法,使师生深刻领会到维护法制对安定团结,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认识违法乱纪应当承担的严重后果,增强了一生自觉遵守法纪的意识。(王文力李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