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工作室每月都会搜集一些大家感兴趣的公共话题,这些话题涵盖了法律职业、法学研究和学习,以及律师执业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和困惑等等。
本期探讨的核心问题是:“法律咨询公司对律师行业的影响”。
话题征集中
LIJIANWEISTUDIO
莘莘学子的困惑,法律职业者的困境……
我们定期会邀请李老师,挑选部分有意义的问题,录制视频为大家解惑,问题被翻牌的小伙伴还可以获得神秘奖品哦!
01
背景:法律服务行业的庞大军团
这个话题自今年开春以来,便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据闻,北京朝阳区的法律咨询公司年收入高达数千万,其咨询费用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差异显著。
众所周知,各地司法局通常设有法律服务中心。以直辖市重庆为例,其人口规模超过3000万,相当于我国的一些中小省份。十多年前,重庆市司法局曾组织各下属法律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我了解到,这批人员中,很多人并未取得律师执业资格,可以说是“半路出家”的法律从业者,且年龄普遍偏大,四五十岁者居多。他们持有的证件仅允许他们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即担任陪审员。当时前来参加学习的人数高达1500多人,很多是来自县城、乡镇和农村的法律服务工作。若当时这些法律工作者全部到齐,人数可能达到3000人或更多,规模相当庞大。
实际上,从偏远小县城到一线城市如北上广深,都存在着相当数量的法律咨询公司。他们或提供法律咨询,或进行其他法律服务,总体上都是广义上的法律服务提供者。
02
影响:冲击基础法律服务市场
这些法律服务公司的存在,对律师行业,特别是小律师、新律师以及从事基础法律服务的律师群体产生了显著影响。从家庭遗产分割继承、夫妻离婚财产分割,到医疗损害赔偿、交通事故赔偿,再到邻里间的日常侵权纠纷等,这些原本属于律师的传统业务领域,都受到了法律咨询公司的冲击。
因为法律咨询公司的业务范围不仅限于咨询,还涵盖了一定的法律服务。此外,它们的税收政策较为灵活,且从业者无需艰苦卓绝地备考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过去称为司法考试),入行门槛相对较低,收费也较为低廉。这自然对小律师在传统业务上收取几千元至几万元的律师费构成了挑战。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法律咨询公司对金融业、证券业以及海外业务等高端法律服务领域的冲击几乎是不存在的。像华为、小米、华大基因、国电电力、中广核等大型企业,通常不会选择法律咨询公司为自己提供法律服务。因此,法律咨询公司主要冲击的是从事基础、传统业务的律师。
03
建议:将法律咨询纳入律师业务
法律咨询公司的市场客观存在且体量庞大的。在北京,包括红圈所在内的很多大型律师事务所,都提供法律咨询业务。有的律师还通过互联网进行营销,提供咨询服务,这充分说明了法律咨询业务的市场需求之大。当然,这些提供咨询服务的都是正规的律师。例如,我们事务所的刑事律师,其刑事咨询费用也相当可观。而商事咨询的收费则更高。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仍建议将法律咨询工作纳入律师行业的范畴,由具备专业资格的律师来提供咨询服务。这样不仅能保证法律咨询服务的正规性和专业性,还能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这一过滤器,筛选出具备较高法律素养的从业者。毕竟,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多年来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相比之下,法律咨询公司的咨询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难以保证咨询服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一旦因咨询错误给当事人带来损失,其后果就可能是无法估量的。
04
案例:缺乏保障的法律咨询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对父子原本共同经营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后来他们引入一位大老板作为新股东,并同意将父子俩所持有公司100%的股权降低至30%,而由大老板持有剩余的70%股权。这个比例应当引起警觉,因为70%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二,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这意味着大老板能够单方面决定一些重大事项,如公司的分立、合并、增资、减资以及修改公司章程等。
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父子俩在引入新股东时,特别在公司章程和合作协议中明确了这些重大事项必须得到全体股东的一致同意,以此防止大股东利用其表决权优势侵害小股东的利益。然而,不久后,大股东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在工商局备案新章程时,将这一“一致同意”的条款更改为“三分之二以上”,以便与公司法的规定相一致。但实际上,公司法虽然规定了三分之二以上的表决权可以决定某些事项,但同时也允许公司根据自身情况设定更高的同意比例。
面对大股东的提议,父子俩感到担忧,他们担心一旦更改,自己的权益将无法得到保障。于是,他们询问了法律咨询公司的建议。遗憾的是,法律咨询公司的工作人员似乎没有充分理解案件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轻率地给出了“不用担心,反正前面有协议”的建议。结果,当事人听从了这位工作人员的意见,最终开始了一场噩梦。
大家不妨深思一下,公司原先已有一份章程,随后又备案了一份新章程,其中关于重大事项的表决权从原先的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即100%)变更为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时,究竟应以哪一份章程为准呢?再者,虽然在此之前已有合作协议作为基础,但合作协议订立在新章程备案之前,那么在这两者之间,究竟是合作协议的效力更高,还是后来制定的章程效力更胜一筹?对于我们这些深谙公司法精髓的人来说,这些问题本应一目了然。然而,遗憾的是,当事人却轻信了法律咨询公司工作人员的片面之词,最终不慎放弃了自己本应享有的权益。
05
总结:
法律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不应为价格
当前不少的法律咨询服务,为了吸引客户,往往以廉价为诱饵,试图取代律师的基础法律服务。然而,由于法律咨询服务从业者的能力良莠不齐,他们提供的回答和建议可能缺乏专业性和准确性。一旦处理不当,就可能给当事人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这种省小钱的做法可能让当事人吃大亏、受到无法估量的损失。
本系列往期回顾(点击即可查看)
01高考志愿填报法学专业的前景如何?
02企业法务能否作为法科生的就业首选方向?
03法学硕士在读研期间建议考其他专业的证书吗?例如CPA
04法学本硕博的差别与博士生科研建议
06没有案源的年轻律师该何去何从?
07研究生选题论题建议
08性格内向适合做律师吗?
09中年人转型做律师是否可行?
10商事律师如何在案件中实现双赢?
12年收入上千万的大律师都做什么业务?
13初入道的律师如何甄别靠谱师父和画饼老板?
14本科学历的律师还要提升学历吗?何时提升?
15硕士阶段应该在国内读研还是出国留学?
16考研选择法学硕士还是法律硕士?
17刑事律师和商事律师的职业风险何在?做非诉律师还是诉讼律师?
18处于自我怀疑的初级律师,该如何调整自己?
19律师该如何提高沟通能力?
20目前的经济环境中,律师行业推荐的业务领域有哪些?
21如何知道自己适合做法务、做律师,还是做学术研究?
22无资源无人脉,还适合做律师吗?
23律师团队中的核心成员如何上位做老板,“鸠占鹊巢”?
23新人律师任职的律所规模越大越好吗?
24经济下行的局势下还适合做律师吗?(法学生的职业选择)
25要不要放弃体制内稳定的工作,转身做律师?
26真的有刚进入律师行业就能年薪百万的律师吗?
27李门硕士论文写作流程
28如何面对法律行业类工作当中的性别障碍?
29在基层法院工作压力太大,老师对职业发展有何建议?
30对实习律师的三点建议
31应该读冷门专业的法学博士吗?
32AI对律师行业的冲击
周三有约:云象会客厅(第十期)
中国式审计委员会的组织与运行
-END-
上期回顾
李建伟:丰富真实案例和实战经验技巧,这是今年首场公司治理专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