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集锦法综法理—法治定义及基本构成

法治是以制约权力、保障自由和权利为核心价值取向,以法律制度为主导调控形式,以普通法律规则为根本行为尺度及生活准则的国家—社会治理方式、运行机制和秩序形态。

二、法治的构成要素

(一)法律体现公众意志和权力制约、权利保障精神,制度体系健全完备

即法律不能是当权者或者立法者的主观臆断,而必须反映民众的切身利益和权利要求,体现民众的正义理想,体现对国家权力的法律控制;把法律确定为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总纲与行为指南,进而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二)法律具有公开性、确定性和一致性

即法律应该随时向社会公布,使其家喻户晓;法律必须是确定的、易于理解的,不能模棱两可、模糊不清;法律之间是内在一致的,不应存在严重矛盾和冲突。

(三)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不溯及既往性

即法律是稳定的、连贯的,不能朝令夕改;法律对公众而言是可预期的,不能对法律制定并实施以前的行为产生效力,这样社会成员才是安全的、有保障的。

(四)法律规范符合生活现实需要,具有可操作性

即法律规范要立足于现实需要,不能脱离生活实际;法律是能够操作的,而不能是理想化的、空洞的、无法落实的。

(五)“治者”与“被治者”共同尊崇法律权威,依法办事

即无论是国家元首、政府官员还是平民百姓,都必须同样遵守法律,不允许有任何法律之外、法律之上的特权存在,特别是国家权力拥有者、行使者更需要带头遵守法律、服从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依法施政。

(六)确保司法独立、正当程序和执法司法公正

即司法机关享有真正的独立司法权,不受任何党派、政治组织、国家机关、利益群体和个人的不当、非法干预;司法机关严格按照既定的正当程序行使审判、检察权力;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也必须公平执法,不得肆意擅用自由裁量权,更不得徇私舞弊、徇私枉法,以确保法律的准确、公正实施。

(七)规章命令、司法解释以及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应当符合法律原则和法治精神

在法治社会,法律是维护国家和社会生活最基本的、最权威的准则,但它却是抽象的、概括的、普遍的,因而并不是事无巨细的,更不是天衣无缝的,因此,法律的实施和运行总会存在不周全,总会需要制定相应的具体规章、细则和司法解释,总会留给执法机关和执法者一定的自由裁量权,来保障法律更现实、更灵活地适用。但是,这也容易给规章命令、司法解释和自由裁量权的制定者、适用者以太多的权力空间,因此,为防止这些权力被滥用,就要求规章命令、司法解释和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必须符合法治精神与原则,接受公众监督和法律约束,不得主观擅断和肆意滥用。

(八)法院对国家权力行为具有合宪、合法审查权

即法院作为国家独立行使司法权、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裁判机关,不仅具有对法律纠纷的裁决权,也具有对一切国家权力行为的合宪性、合法性进行审查的权力,以保障法律的权威和可靠遵行。

(九)保证执法司法效率,法律救济途径是畅通便民的

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在执行或实施法律时,必须讲求效率,不能效率低下、无故拖延、久拖不决;裁决、复议、诉讼等法律救济途径必须是畅通的、“成本”低的、方便百姓的,不能“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也不能“成本”过高而让人难以承受,从而使社会成员能够很方便、很容易地凭借法律,来真正维护自己的利益、主张自己的权利,促进社会公正和法律秩序。

以上要素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只有具备了这些构成要素,才能走上真正的法治道路,法治国家也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THE END
1.[渝粤教育]西南科技大学复习资料法理学本文提供了法理学的复习资料,涵盖了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涉及立法原则、法律责任、法律关系、法律渊源等多个核心概念。题目内容包括法的效力、法律行为、法律责任的承担、法律的实施等方面,旨在帮助考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法理学的基本原理。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https://blog.csdn.net/szbnjyedu/article/details/121938650
2.“法制”和“法治”都表示法律的健全和实施,其基本意涵是完全相同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法制”和“法治”都表示法律的健全和实施,其基本意涵是完全相同的。()7.建立社会风险机制,增厚风险缓冲垫,有助于及早处置风险或控制风险冲击范围。()A.正确B.错误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https://www.shuashuati.com/ti/48e58c9e15fb4e848a8352046ee648e1.html?fm=bd688674c2bf8149d0685f8afd8d354f08
3.警察执法规范化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8篇(全文)执法规范化依托着法律为基础,因此,每一位警察在执法的过程中,则须严格的依照法律行事,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四项基本原则。虽然我国已有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体系,但法治的力量最终能否完美的诠释出来,还在于执法人员能否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没有依法的执行,便是https://www.99xueshu.com/w/file7swfk5tj.html
4.201801信息参考淄博职业学院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2)基本人权原则 2004年宪法修正案规定:“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从而确立了基本人权原则。 (3)法治原则 1999年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也成为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https://tsg.zbvc.edu.cn/info/1073/2096.htm
5.“法制”和“法治”都表示法律的健全和实施,其基本意涵是完全相同的[判断题] “法制”和“法治”都表示法律的健全和实施,其基本意涵是完全相同的。() 查看答案 更多““法制”和“法治”都表示法律的健全和实施,其基本意涵是完全相同的。()”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消灭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方向。()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社会制度的https://www.shangxueba.com/ask/15496556.html
6.宪法的法治原则是什么宪法的法治原则是什么:宪法的法治原则又称依法治国,其基本含义是依法办事,按照法律来治理国家,建立秩序,任何组织或个人均不得有法外特权。【法律依据】《宪法》第五条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https://m.66law.cn/question/answer/37301534.html
7.法治原则在各国宪法中的体现既然法治是一种治国的理论、原则和方法,那么作为国家的根本法的宪法无疑应将其确认为基本原则,并在宪法的具体内容中予以充分体现。纵观各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规定,在体现法治原则时一般都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准则;第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621359.html
8.联合国与法治“对联合国而言,法治概念指的是这样一个治理原则:所有人、机构和实体,无论属于公营部门还是私营部门,包括国家本身,都对公开发布、平等实施和独立裁断,并与国际人权规范和标准保持一致的法律负责。这个概念还要求采取措施来保证遵守以下原则:法律至高无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法律负责、公正适用法律、三权分立、参与性https://www.un.org/zh/ruleofl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