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属性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项活动都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主要载体进行的,即以12个关键词、24个字为载体展开的,但在实际的学习宣传过程中往往存在对“社会主义”这四个字重视不够的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基本内容,都是与社会主义密不可分的。在学习宣传时一定要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这一根本属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样的价值目标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内在一致的,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是一致的。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人民对于国家发展的共同愿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都属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因此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的理解就一定不能脱离这样的奋斗目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层面的基本内容蕴含于社会主义现代强国的奋斗目标中,这不是偶然的,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根本属性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是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这一奋斗目标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和实践进程的生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不是泛指任何国家的发展目标,而是以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为基础的,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相一致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体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基本路线的关键词除“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外,还有“四项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前者所包含的“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民主专政、共产党的领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后者直接提到的“社会主义”都限定了这一基本路线的社会主义方向。这一方向不仅说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性质,还鲜明地说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根本属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层面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斗目标的凝练,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根本属性。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在核心价值观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只有社会层面的目标实现了,才能为国家的奋斗目标奠定基础,才能真正保障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的实现。

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过程就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目标不断达成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问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基本特征,其中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是基本前提,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是社会发展状态和社会中个人的发展状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更高境界,因此从社会发展的目标体系来看,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追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是内在统一的。

从构成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中最为核心的价值追求就是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都是为了维护自由。自由概念内涵的发展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过程,不存在超越阶级的、抽象的自由:奴隶毫无自由可言,只是会说话的工具;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但他们不得不依附于地主阶级掌控的土地;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人不需要被束缚在土地上,拥有了更多的自由,甚至有一定的政治自由和权利,但工人却自由得一无所有,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工人阶级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的主人。这一过程就是自由的不断丰富、实现的过程。虽然人类一直都在为追求自由这一价值理念而不断奋斗,但是必须明确,自由是具体的、历史的,不能离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而空谈自由。马克思主义强调的自由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建立在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基础上的社会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层面的自由价值取向就是为了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是内在一致的,都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社会主义基本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具有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

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什么样的国家,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是培育什么样的公民,也就是人的价值准则问题。针对公民个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这些内容是每个公民都必须遵守的准则和社会倡导的价值规范。

我国各时期的育人理念是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以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为前提条件的,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的,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的有机整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就蕴含于这些育人理念之中,体现了社会主义这一根本属性。

在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根本属性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发展、矛盾等基本观点和方法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属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没有孤立的事物。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根本属性,而是要在普遍联系中把握其根本属性。

从理论渊源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是紧密联系的,这就规定了其社会主义属性;从现实情况和文化继承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我国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华传统文化是紧密联系的,这就规定了其中国特色。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事物的发展是在原有基础上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产生经历了一个逐步酝酿、凝练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产生过程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根本属性逐步外化为各价值理念的过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提炼出的价值追求,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更好地促进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价值理念,是促进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和自我完善的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的价值追求。同样,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是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调整而出现的价值追求,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条件下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统治而进行的价值倡导,是为了维护国际霸权和资本统治的价值武器。“普世价值”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前提、以资本逻辑为主线、以资产阶级利益为最终目标的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普世价值”有着本质区别,二者是根本对立的。

虽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民主、平等概念也出现在“普世价值”中,但它们的实质却是不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自由是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不是以某些阶级的不自由为前提的某一阶级的所谓自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民主是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是一种以人民民主专政为表现形式的新型民主,而不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纯粹由金钱操控的虚假民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平等是全体劳动人民的平等,而不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句口号下隐藏着的剩余价值榨取和压迫的表面平等。因此,即使采用了同样的表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普世价值”的实质也是根本对立的。

THE END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法治”》教学设计(精选9篇)但是由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建立成型,因此对于社会信息,又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法治”这一概念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比较模糊。因此本节课,将在搜集相关资料的前提下,通过案例和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进一步明白法治和法律的含义和两者之间的关系。明确“法治”并不是高高在上,https://www.360wenmi.com/f/filejym99nc7.html
2.九上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本册教材编写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尤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前瞻性要求与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法治素养提升、健康人格形成的基本规律相结合,努力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命题。 https://www.meipian.cn/372doca5
3.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追求24小时滚动新闻党的十八大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社会层面提出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核心价值追求。这与我们党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追求相承接,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契合,是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内核,为新时期国家奋斗和公民行为提供了基本遵循。准确理解其形成基础、深刻内涵https://www.people.com.cn/24hour/n/2014/0304/c25408-24517775.html
4.陈金钊:对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诠释【摘要】法治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是法治在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实践系统地位的极大提高,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修正与发展;意味着传统政治意识形态内容的改变,权力话语权将被抑制,而法律、权利话语权将要形成。法治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法治发展的必然,对中国法治实践来说也具有必要性。对作为社会主义核https://www.legal-theory.org/?mod=info&act=view&id=21492
5.2020年研究生考试考研政治考试大纲2.真理与价值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真理与谬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标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价值及其基本特征。价值评价及其特点。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其辩证关系。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及https://m.gaodun.com/kaoyan/1153344.html
6.考研政治思修超详细知识点总结,快收藏!复习经验a.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人生目的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生观的核心。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b.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https://www.kaoyan.com/zhengzhi/jingyan/5f3f4932e0bce.html
7.杨宗科: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的立法需求与立法供给第二届法学大家(四)以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作为立法需求的价值追求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规划》的制定把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奋力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作为根本任务。强调新时代新阶段的立法工作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要恪守https://www.ilawpress.com/material/detail?id=618087944703443968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大辩证特性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价值诉求,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理想目标,也是我们党为之奋斗的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导向,适应了社会主义基本属性的要求;爱岗、敬业、诚信、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层面的价值追求,是对公民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已经成为人民在道德http://ms.appbz.info/data/53.html
9.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2凝聚价值追求知识点+典型例题.docx(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哪几个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29825406.html
10.第四节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8篇(全文)和谐文化建设中最根本的是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核心价值体系为人们提供了一整套观察世界、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人们有了共同的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就有了超越具体利益关系的精神纽带,就能够宽容谅解、求同存异,团结协作地去化解矛盾、消除冲突,增强社会成员的归属感和向心力,促进社会共同体的团结和稳定。https://www.99xueshu.com/w/filepkx2zhx6.html
11.《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四章.docx《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四章.docx,PAGE PAGE 1 课程名称 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程类型 通识教育课 授课课时 6课时 课程主题 第四章: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 学习内容 本讲学习内容主要包括:1.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2.坚定价值观自信,3.做社会主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730/6004014034005205.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