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工作现代化的要义解读法治时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杂志总编辑)

“奋力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政法工作提出的重大原创性命题。政法工作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政法工作现代化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有力推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力保障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一、坚持以党的绝对领导为最高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在法治领域,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中国法治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治的最大区别。党的绝对领导是政法工作现代化的最高原则和最大优势。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把党的绝对领导贯彻落实到政法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坚决反对西方“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等错误观念。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根本立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政法工作的根本宗旨和优良传统,是政法工作现代化的根本立场和底层逻辑。从民主维度看,人民群众是政法工作的力量源泉,要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政法工作全过程,探索一种以人民为主体的政法工作运行模式,让人民群众成为政法工作的广泛参与者。从民意维度看,要坚持人民意志至上,保证立法、执法、司法、纠纷解决等工作充分反映民情、体现民意、集中民智,让人民群众成为政法工作的最高决定者。从民权维度看,要坚持以保障人民权利为根本目的,从更广范围、更高标准、更强力度依法保障人民权利,让人民群众成为政法工作的最大受益者。从民心维度看,要坚持把深入民心、赢得民心作为为努力方向,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政法工作成效的根本评价标准,让人民群众成为政法工作的最终评判者。

三、坚持以中华法律文明为文化根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政界到学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不再视为是构建中国现代法治的绊脚石,而是中国现代法治成长的沃土和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第二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必须坚持扎根中华法律文明传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创造中华法治文明新辉煌,构建人类法治文明新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抓前端、治未病”“完善预防性法律制度”等重要思想,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的预防性治理思想的创新性发展。古代先贤把治病于未病、治乱于未乱当作国家治理的最优策略。《黄帝内经》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道德经》言:“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指出:“古人说:‘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我国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成为‘诉讼大国’。我国有14亿人口,大大小小的事都要打官司,那必然不堪重负!要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完善预防性法律制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政法实践中的诉源治理、警源治理、访源治理,体现了这种预防性治理、源头性治理的理念。

四、坚持以上下双向互动为推进路径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中国的法治化进程,既不是英、美、法等西方国家自下而上的社会演进模式,也不是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政府自上而下快速推动的模式,而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双向互动推进的模式。政法工作现代化必须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既要加强政法领域改革的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又要充分调动基层探索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真正让基层创新潜能充分释放、让群众智慧火花充分迸发。

五、坚持以高远价值目标为价值追求

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了比西方式现代化更高远的价值目标,如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政法工作现代化追求比西方执法司法工作更高远的价值目标。比如,政法机关所要维护的法律秩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稳定的、连续的、可预测的秩序,而是一种更高境界的社会秩序,即和谐的、团结的、富有活力的秩序。又如,政法机关所要维护的法律正义,不仅仅是通常意义上的程序正义、实体正义,而是一种更高水平的复合型正义,即够得着、看得见、听得懂、来得快、能兑现的正义。

六、坚持以现代科技应用为基本动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法机关坚持把制度优势和科技优势结合起来,加快政法领域现代科技应用,开辟法治建设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法治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互联网司法、智慧法院、智慧警务、数字检察等领域已居世界前列水平。政法领域的现代科技应用,具有化不知为可知、化不能为可能、化不行为可行的强大力量,正在开辟万物皆可连通、万物皆可共享、万物皆可复制、万物皆可监控、万物皆可计算、万物皆可智能的未来法治新图景。现代科技在法治领域的应用,将破解千百年来制约法治理想实现的一系列难题困境。比如,“命案必破”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司法理想,但“命案必破”曾是一个很有争议的口号。在科技落后的条件下,片面追求命案必破,容易出现诱供逼供,导致发生冤案错案。现在,在现代科技赋能下,再加上政法体制优势,“命案必破”正在成为一个能够实现的理想。去年公安部介绍,全国现行命案破案率达99%,中国长期处于全球命案发案率最低的国家行列。

七、坚持以提高涉外法治工作能力为紧迫任务

政法机关是涉外法治建设的主力军和先锋队。政法工作现代化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是提高依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能力,增强国际法治和安全事务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做到国家利益拓展到哪里,安全保护和法治服务就跟进到哪里。要加快推动政法工作力量走出去,加强国际执法司法合作,切实维护中国海外机构、企业和人员的合法权益。要加强涉外司法、仲裁、调解机构建设,提高涉外案件裁判水平,打造一批有国际美誉度和公信力的司法、仲裁、调解机构。要加快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推荐工作,推举更多优秀法治人才到国际组织特别是国际仲裁机构、国际司法机构任职,让国际法治舞台上有更多中国面孔、中国声音、中国元素。要更好肩负起国际法治公共产品供给者的重任,积极参与和引领国际规则制定,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构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国际法治体系。

THE END
1.深刻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体系“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和“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体现了人才队伍和领导干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一方面,由于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政治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工作,需要有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需要对法治人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https://www.lincang.gov.cn/info/2696/1269004.htm
2.以法治力量引领社会风尚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释法说理,力求法理、事理、情理三理并茂,让当事人和社会公众体悟到法律背后的法治精神、道德引领和人文关怀,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10399
3.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更高水平上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最根本的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领导和实现公平正义是一致的,实现公平正义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必须统筹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各方面工作,确保党对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得到全面贯彻。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真正实现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向https://www.cqfzb.net/fzbrmt/27661.html
4.考研政治思修超详细知识点总结,快收藏!复习经验(2)一个人确立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才能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以人民利益为重,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一个人确立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才能掌握正确的人生价值标准,才能懂得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奉献。 https://www.kaoyan.com/zhengzhi/jingyan/5f3f4932e0bce.html
5.十九大报告应知应会来了!党员干部收藏!工作动态党政办答: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https://www.wxjsxy.com/dzb/gzdt/content_13769
6.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人生价值的本质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这是因为:(1)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只有每个成员为它提供财富,社会才能根据这些财富的总和,扣除社会所需部分,然后满足每个人享受的需要.因此贡献是享受的前提;(2)作为公民,在个人和社会关系上,必须承担一定的权利和义务.两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3)人生最崇高的价值,是为无产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7.()是法治的生命线,是司法活动的最高价值追求。()是法治的生命线,是司法活动的最高价值追求。 A.公正B.公平C.公开D.透明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 你可能喜欢 权利的滥用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A.合法行为B.违法行为C.不道德的行为D.社会默认的行为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 ()主要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https://m.ppkao.com/wangke/daan/23a2812f87fb4753a43225af56d9a3ab
8.现代法治的基本价值追求是现代法治的基本价值追求是 现代法律的基本价值就是追求公平公正。法律可以平衡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和谐共存。法律是正义的工具,是调节各类矛盾关系的保障。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价值取向。法治有两项最基本的要求,一是要有制订得良好的法律,二是这种法律得到普遍的服从。所谓“良好的法律”,就是体现http://www.chusan.com/zhongkao/78486.html
9.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什么?(71~72题共用题干)患者女性,54岁。主因进食油腻食物后突发右上腹疼痛10小时,伴向肩背部放散急诊入院,人院诊断: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囊结石。夜班护士小王向患者询问病史准备书写护理病历。此时影响有效沟通的因素中属于个人因 素的是 https://www.shuashuati.com/ti/da3fd2f56e054699bc4fe146a4ab0d12.html?fm=bdf553a3862b76b2015e4e772e7b5f68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