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笔记

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作为价值规律作用实现形式的价格波动,向商品生产者提供了市场供给与需求变动的信息,指导着商品生产者配置资源的方向、结构和数量。因为商品价格的高低和涨落,直接关系到商品生产者的经济利益。当某种商品因供不应求而导致价格上涨,以至价格高于价值时,生产这种商品就比较有利可图,某些商品生产者就会把生产资料和动劳力转投到这个生产部门;反之,当某种商品因供过于求而导致价格下降时,生产这种商品的利益受损,甚至无种可图,某些商品生产者又会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从这个生产部门抽出,转移到别的有利可图的生产部门去。这样,通过商品价格变动的信息,使商品生产者在利益的驱动下调自己的生产方向和规模,从而自发地调节着社会资资源的配置。

价值规律调节社会资源配置的作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是因为:(1)商品生产者根据商品价格的变动来调整资源配置,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分别自发进行的,不能恰好地达到供求平衡,从而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2)价值规律对社会资源配置的调节,是一种事后的调节,不可避免地伴随着社会资源的浪费。(3)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作用,往往使商品生产者从追逐私人局部利益的短期行为出发,只愿意生产价高利大和见效快的产品,不愿意投资于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基础工业等项目,因而不利于社会资源的中长期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二、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

有商品经济和市场,不等于就有市场经济。只有到商品经济发展较高程度,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时,商品经济才发展为市场经济、所以,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一)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们的劳动交换和经济联系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和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而实现的。所以,商品经济是在社会分工条件下,具有不同经济利益的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和进行经济联系的一种经济形式。商品经济作为一种劳动交换和经济联系的经济形式,是与自然经济和商品交换经济相对应的。

市场经济就是资源配置的一种特殊方式。它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将社会资源配置到社会需要的部门。

(二)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联系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具有密切的联系,它们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这种密切联系主要表现在,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商品经济,也就没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之所以能成为资源配置的方式,关于在于价值规律所起的对社会生产的调节作用。

但是,市场经济又不能与商品经济及市场简单地相等同,也不能与价值规律调节生产的作用简单地相等同。因为市场经济的存在,意味着市场对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起着基础性作用,这要以商品经济发展为普遍的占有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为前提条件的。

可以概括地说,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是与商品经济密切联系的经济范畴,它本身并不具有特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属性。当然,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总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中存在和运行的,与该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相结合,为该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

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资本在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不同的形态,它们在剩余价值的生产中所起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生产出新的产品,其价值被转移到新产品中,不会发生量的变化。由于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所以叫做不变的资本(c)。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它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会转移到产品中去,因为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所支付的价值即工资,已被工人用于个人消费而消逝了。资本家支付的这部分价值是由工人的劳动创造的新价值的一部分来补偿的。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新价值,不仅包括了等价的劳动力价值,而且还包括了一定量的剩余价值,因而这部分资本价值是一个可变的量,所以称之为可变资本(v)。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说明了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预付资本生产的,而只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同时,它也为考察资本主义的剥削程度——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产业资本的循环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的三个阶段产业资本,包括工业、农业、建筑业等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是能够实现价值增殖的资本。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要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产业资本循环运动的第一个阶段是购买阶段。

AG-WPm在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资本的形态发生变化,资本家放弃货币形态的资本而掌握了生产形态的资本,即由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

产业资循环的第二个阶段是生产阶段。在这个阶段上,资本家使用购买到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进行生产,生产出剩余价值的商品。

AW…P…W‘Bm生产阶段既然是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所以,它资本循环中是决定性阶段。经过生产阶段,资本的生产要素形式转化为商品形式,由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同时,资本在数量上也发生了变化,实现了价值增值。

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三个阶段是销售阶段。在这个阶段上,产业资本要从生产领域回到流通领域,把生产出来的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卖出去,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

W‘-G’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三个阶段,即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的阶段,作为商品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的实现阶段也是十分重要的。

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个和第三个阶段是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二个阶段是资本的生产过程。所以,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是流通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统一。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不是独立的三种资本形式,而是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分别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并分别执行三种不同的职能:货币资的职能是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生产资本的职能是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结合,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出剩余价值;商品资本的职能则是通过商品的销售,实现包含在商品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产业资本依次地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值,并回到原来的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叫做资本循环。其中,购买和销售过程属于流通领域,生产过程属于生产领域。

AG-W…P…W‘——G…

Pm

(二)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货币资本循环(G-G‘)的特点是:循环的起点和终点都是货币资本,终点是已发生了价值增值的货币资本。

生产资本循环(P-P‘)的特点是:它的起点和终点都是生产过程,这表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不停顿的再生产过程,这就纠正了货币资本循环所造成的假象。

商品资本循环(W-W‘)的特点是:它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资本,而商品资本又是生产过程的结果,所以它能反映资本主义是不断的再生产过程。同时,它也表明商品资本的全部出售,全部被社会所消费,是产业资本正常运转的条件。

(三)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首先,产业资本必须保持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存性。也就是说,全部产业资本不能同时处在一种职能资本形式上,必须按一定比例分割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个部分。

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并存性与继起性的相互关系,说明产业资本的正常循环,不仅要使资本同时处于三种职能形式上,并且要同时进行三种形式的循环。

然而,上述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可能是经常具备的。资本主义各种对抗矛盾的存在,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使得这种条件经常遭到破坏。

五、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

固定资本是指以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它的物质要素要全部地参与多次生产过程,并始终保持着原来的形态,仿佛被“固定”打生产过程中。它的价值是按照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随着产品出售而一部分一部分地收回,并经过多次生产过程才实现其价值的全部周转,同时进行实物形态更新的。

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以及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劳动对象的物质要素在每次生产过程中被全部的消费掉,因而每次生产过程都需要不断更新。它的价值也一次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次收回。资本家用于劳动力的可变资本,以工资形式给工人,工人将其用于购买消费资料,因而它的价值不会象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那样转移到产品中去。但是,工人在生产中可以创造出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来,并通过商品出售而把它再收回来。所以,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价值和劳动对象一样,也是一次全部投入生产过程,并随着商品的销售一次全部周转回来。根据这种价值周转方式的特点,可变资本也被列入流动资本。

需要指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是针对生产领域的生产资本的不同构成部分作出的。至于产业资本中的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都是处于流通领域的职能资本形式,所以称之为流通资本。流通资本是相对于生产资本而言的,它不会再进行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是根本不同的。其一,两种划分的根据不同。前者是根据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而划分的,后者则是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而划分的。其二,两种划分的内容不同。不变资本包括用于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资本,而固定资本只包括用于劳动资料的资本。可变资本只是用于劳动力的资本,而流动资本却包括用于劳动对象和劳动力的资本。其三,两种划分的目的不同。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是为了揭示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对资本周转速度从而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不同影响;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则是为了揭示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从而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六、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加速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生产有着重大影响,它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

首先,加速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这是因为,加快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一般来说其中预付的可变资本周转速度也加快,也就是实际一年中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多。而剩余价值正是由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产生的,这样以年来计算的剩余价值量就会增加。

其次,加速资本周转,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率,是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的可变资本的比率。

七、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的两个理论前提

八、剩余价值与利润的关系

当剩余价值不是表现为可变资本的产物,而是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它就取得了利润形态,即转化成了利润。利润和剩余价值本来是一个东西,所不同的仅仅是: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的,而利润则是对全部预付资本而言的。所以我们说,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或现象形态,它在外面上表现为整个预付资本的产物。如果以P表示利润,则商品价值的构成公式w=c+v+m、w=k+m进一步变成了w=k+P.商品的价值等于生产成本加上利润。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以后,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便模糊不清了。这不是根源人们的错觉,而是由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首先,是由于资本家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采取了生产成本的形态,使可变资本的特殊作用,即作为剩余价值的源泉被模糊了,剩余价值也就自然地被看作全部资本的产物。

在资本主义现实社会中,直接表现出来的现象就是利润形式,剩余价值并不能在现实经济关系中直接表现出来,而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分析才揭示出来的。在现实资本主义经济中,人们都是直接在利润这个具体形式上发生经济关系的。从这个角度看,利润是剩余价值进一步发展了的形式。

九、生产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生产价格和价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在质的方面,生产价格只是同资本有联系,而同活劳动没有直接联系。在量的方面,生产价格和价值经常不一致: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如机器制造业,其产品的生产价格高于价值;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如食品加工业,其产品的生产价格低于价值;只有资本有机构成相当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部门,如纺织业,其产品的生产价格才和价值大体相等。

但是,上述差别并不意味着生产价格脱离了价值,相反,它是以价值为前提,是由价值转化而来的。这是因为:

第一,生产价格是在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

第二,从生产价格的变动来看,它虽然与决定价值变动的因素不同,但最终是以价值的变动为基础的。

第三,从全社会角度看,商品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相同的。

十、商业资本的作用

商品资本的职能转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商业资本变成一种独立的资本形式,对于产业资本的发展和产业利润的增加,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商业资本的存在有利于产业资本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商业资本的存在有利于节省流通资本。

第三,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

商业资本的存在,还有不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消极方面。

十一、级差地租

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土地,不同地块的土地,在肥沃程度、地理位置等方面有差别,形成了不同等级的土地,它们所提供的单位面积农产品数量是不相等的。农业资本家租种等级不同的相同面积的土地,所缴纳的地租数量便有等级差别。因此,与土地的不同等级相联系,形成了地租的级差性。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就是与土地的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它是由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所构成的。

十二、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

土地有肥沃程度、地理位置方面的差别,同量资本投入生产条件不同的相同面积的土地,劳动生产率和产量收益不相同。投资于条件较好的土地,劳动生产率高,产量多,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就较低;投资于条件较差的土地,劳动生产率低,产量少,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就较高。而农产品必须按照由条件较差的劣等土地生产的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所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出售。只有这样,租种劣等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才能获得平均利润,才肯于租种劣等地。因此,投资于条件较好的优等土地和中等土地的农业资本家,其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虽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但仍按社会生产价格出售,就可获得超额利润。租种优等地和中等地所获得的超额利润,便由农业资本家作为级差地租缴纳给土地所有者,农业资本家自己则获得平均利润,而租种劣等地是不缴纳级差地租的。所以,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土地有肥沃程度、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差别。

十三、绝对地租

资本主义的绝对地租就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私有权垄断所获取的地租,它是由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低于价值的超额利润所构成的。

十四、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和源泉

农产品之所以必然能够按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价值出售,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之所以不参加利润的平均化,而必然能保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是由农业中土地私有权垄断所决定的。

首先,土地私有权的垄断,使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余额,有可能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土地私有权垄断是指农业中有限的土地被私人土地所有者占有以后,别人无法再去拥有对土地这种生产我们的私有权,从而形成了对土地的私有权垄断。土地私有权垄断阻碍和排斥资本自由转入农业。剩余价值转化为平均利润,需要具备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自由转移这个条件,而农业部门并不具备这个条件,限制了资本自由转入农业部门。所以,农业中的剩余价值并不参加全社会的利润平均化过程。这样,农产品就能够不按照社会生产价格出售,而是按照高于社会生产价格出售。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所形成的超额利润,就有可能保留在农业部门,转化为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绝对地租。

其次,土地私有权的垄断,使农产品的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必须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这是因为,在土地被土地所有者私人占有,并形成了对土地私有权垄断的情况下,农业资本家只要耕种土地,就必须缴纳地租,否则,根本不可能使用土地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这就决定了农产品必须按照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价值出售,从而在农业资本家获得平均利润同时,又有可能向土地所有者缴纳绝对地租。

总之,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农业中存在着土地私有权的垄断。农业资本家租种劣等土地并不缴纳级差地租,但必须缴纳绝对地租。租种优等地和中等地,则不但要缴纳级差地租,而且也要缴纳绝对地租。

绝对地租是农产品价值的一部分。而农产品的价值,包括剩余价值是由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因此,绝对地租的源泉是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即超额剩余价值,绝对地租是这部分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十五、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很大发展,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分期来看,可以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国家资本主义的生产,归根结底仍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一般垄断的产生,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却大大促进了生产社会化的发展。社会化大生产本质上要求按照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全社会范围内组织、计划、协调各种社会经济活动,而私人垄断资本仍然是从其私利的角度作出决策,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他们不可能,也不会考虑社会利益,以及如何在社会范围内协调经济活动的问题,这就必然会与社会化大生产的本质要求不断发生越来越激烈的冲突。在这种条件下,必须由国家出面,利用政权的力量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维持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运行。于是,就出现了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根源。归根到底是因于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要求资本主义国家介入到社会经济生活中,起到私人资本不能起的一些作用,以维持资本主义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

十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和实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得很快。它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了正负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它又对社会经济发展有某种阻碍作用。

从对生产的促进方面,在一定范围内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这些矛盾和不足,促进了社会生产新一轮较快的发展。据统计,二战以来,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20年里,在现代科技革命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是比较快的,其工业生产的年均增长速度,美国是5.4%,日本是15.5%,原联邦德国是8.6%,意大利是8.4%,法国是5.75%。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二战以来的发展表明,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参与和干预下,不但加速实现了这些国家的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而且实现了农业工业化和现代化,实现了商业服务业的现代化,改变了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全面现代化。这在资本主义的发展是空前的和罕见的。

问题的另一面,是垄断对生产发展的负面影响和作用。这集中表现在它使垄断资本主义的某些内在矛盾更加复杂和深化。这主要表现在:国家垄断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的财力,主要来自税收。巨额的税负最终会落到劳动人民的头上,加重他们的负担,减少他们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这又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痼疾——生产相对过剩的根源之一。另一方面,国家的巨额财政赤字,也是币值不稳定和通货膨胀的源泉之一。此外,国有经济还长期存在官商作风、管理不善、效率较低、亏损严重等问题,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包袱。归根到底,这是由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造成的。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它可以通过国家调节经济生活,加强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更好地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更有利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无论采取国有经济的形式、国有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结合的形式,还是国家在私人企业外部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所有国家对垄断资本主义的这些具体形式,其实质都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是资产阶级国家在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代表资产阶级总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

十七、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国际经济发展中的这样一种趋势,即在生产为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为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十八、经济全球化产生的原因、内容

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1)新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通讯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及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强了国际经济联系。(2)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程度大大提高。(3)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幅度增加。

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其内容包括很多方面,大体可以从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三方面来考察。

生产的全球化。这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系列高精尖产品和工艺技术的出现,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加强。

贸易的全球化。首先,新科技革命中出现了很多新兴产业,国际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各国间产业分工的深化和产业在不同国家间的梯度转移,即发达国家不断开拓新兴产业并把技术较为陈旧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以及不同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的产业在发展程度不同国家间的渐次转移,使得各国间交流产品的必要性大大增加了。其次,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的高效率、大批量生产,也要求在全球范围内开拓市场,扩大国际贸易规模。第三,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普遍提高,对各国产品的需求也相应增加,这又从一个侧面促进了贸易的全球化。最后,新的更便捷、更灵活的贸易方式,以及国际协调对贸易限制的减少,也都从不同方面促进了贸易全球化。

资本全球化。促进资本全球化的因素主要有:科技发展引进的经济结构变化,造成产业部门在国际间转移,并引起资本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的发展及其在世界范围内投资的增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资本主义国家集中了相当大规模的资本,可用来向国外投资;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实现现代化需要大量资金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它们多以各种优惠条件吸引外资。

THE END
1.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微信做题(强化练习)考试题库A.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 D.购买过程与销售过程的统一 点击查看答案 138、多项选择题 成本价格的形成() A.表明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 B.揭示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C.混淆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 D.使剩余价值表现为所费资本的http://www.91exam.org/exam/87-4537/4537358.html
2.2025银行校园招聘每日一练12.8(四)山东金融银行考试例如,生产一个同样质量的杯子,有的企业可能因为技术熟练、设备先进,花费较少的劳动时间;有的企业可能因为技术落后、工人操作不熟练等,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但是在市场上,杯子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决定价格,而不是价格决定价值量https://sd.huatu.com/2024/1213/1570416.html
3.海关与税收讲堂29期:税收原则理论11月28日,海关与公共经济学院海关与税收讲堂29期邀请复旦大学余显财教授为税硕2401做专题讲座,主题为税收原则理论,讲座由崔志坤院长主持。 余教授首先阐明,税收原则是制定税收政策、设计税制的指导思想,也是评价税制优劣的标准;介绍了中国古代治税思想,例如:轻税富民——“理财之道,以生财之道为本”;适度征收——“https://ggjj.shcc.edu.cn/2024/1204/c1474a62401/page.htm
4.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是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是 A.先进的机器设备B.本企业工人的必要劳动C.别的企业工人的剩余劳动D.本企业工人的剩余劳动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延伸阅读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单项选择题城乡矛盾、脑体矛盾的最终解决是 A.矛盾双方其中的一方克服另一方B.矛盾双方为新的对立双方所取代C.矛盾双方经过一系列的发展而融合成一http://www.ppkao.com/shiti/2948367/
5.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是?B https://wenwen.soso.com/z/q230900802.htm
6.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是:()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搜题 题目 [主观题] A.本企业工人的剩余劳动 B.本企业工人的必要劳动 C.别的企业工人的剩余劳动 D.先进的机器设备 查看参考答案https://www.shangxueba.cn/9GPBDMPK.html
7.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是:答案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 ___ A. 单个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降低商品个别价值的结果 B. 单个资本家压低劳动力价值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C. 资本家延长工人劳动时间增加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D. 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查看答案解析 【单选题】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主要区别是https://m.woaishuati.com/question/568915
8.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是马原单选题(总)考试宝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是;工人的必要劳动;工人的剩余劳动;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https://so.kaoshibao.com/detail/72444688.html
9.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是A工人的必要劳动B工人的剩余劳动C绝对剩余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是A工人的必要劳动B工人的剩余劳动C绝对剩余价值D相对剩余价值的正确答案和题目解析https://m.12tiku.com/newtiku/919848/36662431.html
10.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是()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是( ) A. 工人的必要劳动 B. 工人的剩余劳动 C. 绝对价值 D. 相对剩余价值 题目标签:剩余价值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相关题库:人力资源管理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B 复制 纠错举一反三 只加入一种试剂,一次就能鉴别NH4Cl、KCl、NA2CO3、(NH4)2SO4https://www.shuashuati.com/ti/0cd7f2a6be3c4deea1644ec2bbe246f3.html
11.超额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是()超额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是()A.先进的机器设备B.本企业工人的必要劳动C.生产自动化D.本企业工人的剩余劳动此题为多项选择题。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https://www.shangxueba.com/jxjy/6918DC24.html
12.2018考研政治马原模拟题及答案之剩余价值论A.超额剩余价值 B.相对剩余价值 C.绝对剩余价值 D.垄断剩余价值 10.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是 A.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 B.雇佣劳动者的必要劳动 C.雇佣劳动者的具体劳动 D.雇佣劳动者的抽象劳动 11.在日本富士山附近的一片松林中,是一片黄色建筑物。在工厂里,自动机械加工中心,机器人,自动运输小车,白天和夜里https://www.kaoyan365.cn/zhengzhi/moni/104215.html
13.探析超额剩余价值的两个源泉科学技术影响价值创造缘于超额剩余价值的两个源泉:一定时期内使部分劳动复杂化进而产生“绝对”超额剩余价值,使不同部门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程度不等,进而产生“相对”超额剩余价值。 (共2页)关键词 超额剩余价值 释 源泉 释 科学技术 释 PDF全文下载 个人查重 >> http://wuxizazhi.cnki.net/Search/MDJJ200404003.html
14.2012年1月自考政治经济学(财)试题7.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 ) A.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 B.机器设备和原材料之间的比例 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间的比例 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 8.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是( ) A.先进的机器设备 B.本企业工人的必要劳动 C.别的企业工人的必要劳动 https://www.hbzkw.com/exam/20120502115821.html
15.如何从转移视角理解超额剩余价值的来源?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为工人的剩余劳动。其来源有两种说法:一则,先进企业本身工人创造;二则,落后企业工人创造。 第一种比较好理解,如何理解第二种解释所言的剩余价值转移?其机制是什么? 扫码或添加微信号:坛友素质互助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https://bbs.pinggu.org/jg/kaoyankaobo_kaoyan_3450542_1.html
16.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在一定历史阶段下为什么说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的根源?资本家赚取的是剩余价值,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在一定历史阶段下,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恒定,那么超额剩余价值就是在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产生出来的个别商品.而这个又会影响到相对剩余价值.为资本家赚取剩余价值.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5d1298cc7ae1401d8f1e0c14e9971fbe.html
17.2012年1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与答案(3)暂时闲置的用于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用于积累的剩余价值要达到一定数量后才能作为追加资本使用,在此之前会形成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 38.垄断利润的源泉有 A.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B.非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C.其他国家劳动者创造的部分价值 D.垄断价格带来的利润 正确答案:ABC 注解:具体说来垄断利润https://www.zjzikao.org/daan/2018/0814/12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