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法治思想...

三、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地位

18、为什么说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将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这是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的一项重要修改。从“制”到“治”,一字之变,体现的是我们党全面依法治国理念和方式的新飞跃。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法者,治之端也。”我们党对法治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推进新民主主义法制建设,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加强革命法制;从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加强人民民主的法制,巩固社会主义建设的秩序”,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从1982年宪法提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到2018年宪法修正案提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从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到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2022年党的二十大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一路走来,我们党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局面,并在新时代形成习近平法治思想,将全面依法治国摆到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从推动国家治理领域深刻革命的战略高度持续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是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作出的重大抉择。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之所以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同我们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经验和教训使我们党深刻认识到,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在应对新冠疫情过程中,我国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依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在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以更大力度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坚持依法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胜利。

全面依法治国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发挥着重要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党的二十大强调,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全面依法治国重在“全面”二字,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通过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逐步实现国家治理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法治化。从“依法治国”到“全面依法治国”,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建设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定位越来越精准、举措越来越到位。可以说,全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全面升级版”,不论是在法治理念上还是在战略部署上,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立于潮头,方知浪高风急;登临险峰,才见前路艰辛。全面依法治国既是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完成这一任务,我们还需要拿出更大决心、付出更多努力、推出更实举措。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19、为什么说“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握国内外大势,在党和国家事业布局中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专章论述、专门部署,突出法治保障工作。这是党中央在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地位作用不断凸显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更加彰显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性、全局性、基础性、保障性地位。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推动、规范、保障作用,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历史和现实清楚地告诉我们,没有法治的兴旺发达,就没有国家的繁荣昌盛。

法治和人治问题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各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综观世界近现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是较好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的。相反,一些国家虽然也一度实现快速发展,但并没有顺利迈进现代化的门槛,而是陷入这样或那样的“陷阱”,出现经济社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后一种情况很大程度上与法治不彰有关。

以史为鉴,法治是治国安邦的重要手段。翻开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厚重历史,不乏强汉盛唐的雄风、大国盛世的荣耀。总的来看,凡属盛世都是法制相对健全的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主张“以法而治”,偏在雍州的秦国践而行之,商鞅“立木建信”,强调“法必明、令必行”,使秦国迅速跻身强国之列,最终促成了秦始皇统一六国。汉高祖刘邦同关中百姓“约法三章”,为其一统天下发挥了重要作用;汉武帝时形成的汉律六十篇,两汉沿用近400年。唐太宗以奉法为治国之重,一部《贞观律》成就了“贞观之治”;在《贞观律》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唐律疏议》,为大唐盛世奠定了法律基石。从世界历史看,一个国家的强盛也往往与其重视法制紧密相连。3000多年前,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即位后,统一全国法令,制定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汉谟拉比法典》,并将法典条文刻于石柱上,由此推动古巴比伦王国进入上古两河流域的全盛时代。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说,罗马帝国3次征服世界,第一次靠武力,第二次靠宗教,第三次靠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灭亡而消亡,宗教随民众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立足时代,法治是民族复兴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成就和变革的取得离不开法治的保驾护航。我们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增长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司法力度,有力维护了社会长期稳定;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等,有力维护了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等等。实践证明,只有全面依法治国才能有效保障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才能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团结社会力量。全面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人到半山路更陡,船到中流浪更急。踏上新征程,我们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加繁重,面临的矛盾风险挑战也更加严峻,全面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中所承载的责任和使命必将更加艰巨。我们必须把全面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从法治上为解决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突出问题、风险挑战提供制度化方案,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THE END
1.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0.2我们与法律同行》2021年同步练习卷(21.有人说:“法律使人不敢犯罪,道德使人不愿犯罪。”这说明( )①道德比法律更加有效②法治社会,道德没有什么作用③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更具权威性④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组卷:8引用:10难度:0.6 解析 2.中国驰名品牌“老干妈”对于https://www.jyeoo.com/sj/2d68d7fc-d309-4be3-8944-3a32b934f980
2.法治发挥作用主要依靠法律的()进行约束,并对违法行为追究法律责任法治发挥作用主要依靠法律的()进行约束,并对违法行为追究法律责任。 A、预测作用B、惩罚作用C、威摄作用D、预防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乳房局部皮肤回缩(skin retraction)可见于:() A.乳腺炎B.乳腺癌C.https://m.ppkao.com/mip/tiku/shiti/337714de20894e54961622ae2304351c.html
3.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道德、法律篇逻辑图】 ?专题五道德 一、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考点1.道德的含义与起源 (1)含义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起源 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及参考答案21.法治发挥作用要以()为后盾,主要依靠法律的预测作用,惩罚作用,威慑作用和预防作用对公民和社会组织的行为进行约束. A.传统习俗 B.社会舆论 C.内心信念 D.国家强制力 [答案]:D 22.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正,平等,民主,人权等法治理念,这体现的是法治思维的(). http://hnaoe.com/ziliao/611.html
5.蒋传光:马克思主义法学为什么是有意义的?马恩原典导读: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科学地揭示了法律的产生、本质和发展规律,形成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一些基本原理,如经济决定法律,法律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法律的历史性,法律的阶级性,法律与国家的内在一致,私有制下的违法必然等。在马克思主义法学中,承载法律本质的价值观和实现法律价值的法治观,对当http://www.marxistjuris.com/show.asp?id=713
6.2022考研法律硕士知识点:法理学·法的概述考研(3)保障方式不同:法律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政策主要依靠党章和党纪保障实施。比如有人违反了党纪,可以开除公职、党籍 (4)稳定、程序性不同:法更稳定。比如我国上次修宪是 2004 年,这次修宪是 2018 年,中间间隔了 14 年,所以法比较稳定;政策更加灵活,经常出现不同的政策 https://kaoyan.koolearn.com/20210715/1460337.html
7.《2024思政复习(自用版)》sobetonme^第2章^最新更新:202401③调节方式不同: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靠人们自觉遵守。 (3)联系: ①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 ②法律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法治建设紧密联系、相互促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精神支撑和法治保障。 https://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8612356&chapterid=2
8.考研政治2020选择题高频考点SiriBlog6. 在意识的产生过程中,实践或者劳动起着决定性作用,语言等因素起着重要影响作用。 7. 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正确的认识要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只能通过物质的活动——实践才能达到。 8.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https://blog.siriyang.cn/posts/20191121224234id.html
9.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调研报告8篇(全文)(3) 必须坚持公共法律服务理念。新机制由传统的主要依靠信访、公安、法院以及各级政府等行政资源来化解矛盾纠纷的模式转变为更多地借助民间资源 (律师、人民调解员、各行业专业人员等) 实现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模式。在大量节省行政资源及经费的同时, 也要看到, 某些必要的支出, 必须以法律的形式保障, 纳入政府公共财https://www.99xueshu.com/w/filepfu3blxu.html
1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卷1D道德调节主要是依靠社会舆论而不是内心信念 正确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道德区别于其他意识形态的规范体系的表现,包括:(1)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它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内心信念来维系,通过说服、劝阻、示范方式起作用,不是靠外部强制力量来维持;(2)道德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3)道德调整的社会https://www.jianshu.com/p/f3a0ed8df4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