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东:全面依法治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2) − 政治 − 文稿 − 报告 − 宣讲家网

我们要把握法治在保障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实现中的重要作用与重大意义。

(一)有效发挥法治固根本作用

法治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拥有独特地位、权威和影响,确立了一整套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从而能够保障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是法治作用的体现。

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强调了制度的重要性,他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2019年,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的说明当中,习近平总书记也援引邓小平同志这段讲话来强调了制度、法治的重要性。为什么重要?因为制度、法治具有这四个特性特征——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所以,我们首先要发挥法治固根本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也提出,“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还是要靠制度,靠我们在国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靠高素质干部队伍。”在靠制度、靠治理上的高超能力、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这三项中,制度被排在第一位。

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社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要发挥制度的优势,要发挥法治固根本的作用。我国宪法和法律确立了一系列重要制度,这也是体现了法治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规划目标当中固根本的作用。

第一,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我们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地向前发展。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确立了党的领导的根本领导制度。党的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2018年通过的第五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确立了党的领导的根本领导制度。

第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里既规定了人民在国家生活中当家作主的地位,又规定了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力的形式,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第五,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构成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我国制度体系作出明确阐释。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基本文化制度,比如: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国家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事业;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学艺术事业、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其他文化事业;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等等。确立了基本社会制度,比如: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劳动保障制度;人才培养制度;社会秩序和安全稳定维护制度;等等。

我国宪法和法律确立的一整套国家和社会制度,包括根本制度、基础、重要制度等,对我国经济社会稳步发展起到了固根本的作用。通过宪法和法律确认确立作出的安排,为经济社会发展、为社会稳定提供了根本的、有力的保障。因此,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就要充分、有效发挥法治固根本的作用。

(二)有效发挥法治稳预期作用

法律规范具有稳定性和确定性。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规则,一旦确立,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稳定性,并且可以通过有效的形式、规则将其固定下来,由有关机关施用。所以,法律规范具有稳定性和确定性,能够通过明确的规则对国家和社会关系加以确认、规范、调整和保护,比如财产、公民权利。

法律规范能够对各类行为的要求作出明确规定,以确定哪些事物和行为是允许的、可以做的,哪些事物和行为是禁止的、不能做的,从而为公民、组织提供一个稳定、合理的预期。对公民、组织来说,要知道哪些从事的活动是法律允许的、受法律保护的,而哪些红线是不能触碰的,哪些底线是不能逾越的,否则轻则要承担民事责任或者行政责任,重则要承担刑事责任。

正是这些明确的规则和行为标准,为公民、组织的行为划定了边界,这样一来,公民、组织就可以对自己的行为作出选择安排。因此,可以说,法律规范能够为公民、组织和全社会提供稳定的预期,即:知道怎样的行为是正当的、合法的、受法律保护的,怎样的交易是安全的;相反,怎样的行为是法律所不允许的、应当受到制裁的。如此,预期是明晰的,在一定时期内,可为公民、组织和全社会提供有效的法治保障。

比如,要发挥法治在营商环境中的作用,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其具有稳预期的作用。因为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可以为企业家提供稳定的预期,让企业愿意来投资、安心投资,因为通过合法的经营可以获得回报。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其实,法治不止对于优化营商环境十分重要,而且对个人行为规范、社会良好环境的创造也至关重要。正是在法治的环境之下,大家能够有一个良好的、稳定的、长期的预期,从而凝心聚力,安心、放心从事合法的活动。这些正当的、合法的活动,这些通过努力获得的合法回报都是受法律保护的。正是法治稳预期的作用,能够为个人、社会输入稳定的预期,从而激发大家的积极性、能动性,汇集整个国家的各方力量,为迈向共同目标而不断努力、贡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三)有效发挥法治利长远作用

2020年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了法治的重要性,他说:“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凝聚着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是制度之治最基本最稳定最可靠的保障。”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最”来强调了法治的重要性,即最基本、最稳定、最可靠。正是基于这三个“最”的法治保障作用,才有利于我们行稳致远。

2014年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这里强调了法治和治理之间的关系。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际上,早在2014年12月20日,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四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事实证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这些都标明了法治在长远的建设、发展中所具有的优势、作用以及重要性。

2014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长远来看,法治对国家的强盛、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是对中国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中长期安排,而要保证这些目标的实现,就需要有充分的保障,要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法治能够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能动性,能够为我们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进而迈向目标、实现目标,提供一个良好而充分的保障。结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具体安排,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法治所具有的特殊地位。所以在《建议》中明确提出,要有效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THE END
1.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精品(七篇)高校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涯中最主要、最重要的教育场所,其对大学生的依法治国理念认识的形成有着最直接、最基础的作用,对大学生今后法治观念的形成有着莫大的影响。高校层面应认识到大学生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急迫性,确立对学生法治教育的培养方针,坚持落实对学生长期的法治教育,把对学生的法治教育视为人才培养的一项基本方https://www.haotougao.com/haowen/51097.html
2.法治与德治共同作用于社会治理的重要性内容提要:本论文的写作目的在于探讨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在我国法治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性。法治与德治是社会治理的两大基石,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建稳定、公正的社会秩序。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罪与罚》深刻地反映了法治与德治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于人的作用。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罪行既受到法律的制裁,也深受良知和道德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2Fnote%2F862898490%3F%26
3.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法治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关键是要确保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真正落到实处。这两个方面都需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加以引导、调节、保障,既避免因市场自发性、逐利性造成尔虞我诈、坑蒙拐骗、无序混乱,https://www.yueyang.gov.cn/nyj/7869/20397/20400/content_480291.html
4.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的重要性(一) 法律与道德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方式 道德与法律在某种层面上是相同的。法治是明文规定的道德,以强制性与权威性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范;道德是存在于人们内心的法律,运用劝导力与说明力增强人民群众的道德与思想觉悟。应该说国家治理过程中,法治是“硬件”而德治是“软件”,法治是强制性、有形性的体现作用,设计出国https://www.lunwendata.com/thesis/2017/109884.html
5.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性甘肃方域西涛律师事务所,方域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性 摘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其内容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这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也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一步指明了方向。http://www.fyxtlawyer.com/www/ContentsDisp.asp?id=183
6.论法治和司法独立的重要性论法治和司法独立的重要性 (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安东宁?斯卡利亚于2002年9月2日在中国国家法官学院发表讲话。下面是斯卡利亚讲话稿的译文,由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翻译。) “法治”作为深受现代政治思想青睐的概念,说明了建立一个公正的人类社会的前提。我认为这个概念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当然是建立一个规定与执行行为http://www.iolaw.org.cn/global/en/new.aspx?id=3664
7.论述依法治国的重要性(通用6篇)篇1:论述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十八大关于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解读 十八大报告明确了中国的法治进程,即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而十八大报告则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是从宏观到微观的变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需要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从法律体系再到法https://www.360wenmi.com/f/filepz1h7f9h.html
8.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推进党治国法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向前推进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一步。实践证明,通过宪法法律确认和巩固国家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并运用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保障了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稳定性。 https://m.163.com/dy/article/FRIF4K8H0532MQG2.html
9.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性8篇(全文)通过开展法治课,可以使小学生懂得一些基本国情,如:“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一课使我们知道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般公民都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和义务,我们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以及一些重要的国家机构,再如:“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一课告诉我们:五星红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和标志,它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深远https://www.99xueshu.com/w/filezdg49220.html
10.初中道德与法治文档:法律的重要性(1).doc初中道德与法治文档:法律的重要性 (1).doc 3页VIP内容提供方:K12精品教育资源分享 大小:27 KB 字数:约1.98千字 发布时间:2022-12-15发布于山东 浏览人气:103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1206/8037113001005020.shtm
11.普法的重要性五年普法规划的实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础性、社会性工作,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法治进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上述4名乘客因涉嫌违反中国民用航空法规定,被警方处以10天的行政拘留。从上述案例可见不知法的危害:一是制约着依法治国的进程。 普法的重要性_依法治国的民生解读https://www.360doc.cn/article/20433456_1083664992.html
12.法治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法治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山东大学 | 李莉开通知网号 和谐社会自古以来就是人类追求的社会理想。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了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谐社会建设便成为新的时代主题。基于当前的客观现实,基于法治与和谐社会的密切关系,应该而且必须通过法治来构建和谐社会。 法治的观念和重要性自古就受到了相当的重视,中外法学研究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2010066658.n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