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法律意识(精选5篇)

2.2从日常工作中培养新护士的法律意识在护理工作中,护士要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负责。工作中的任何纰漏和失误,都会影响患者的健康甚至危急生命。工作中应加强护士法律和职业道德教育,组织护士学习医疗护理有关规章制度,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岗位制度、护理操作规程等,并对重点的护理制度、法律、法规加强学习。科室每月组织一次讨论,讨论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进一步的改进措施。护理部每季度召开一次护士座谈会,剖析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和潜在的法律问题。搜集有关媒体报道的典型案例,组织大家讨论分析,增强法律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使大家在工作中时刻提高法律观念。

2.3提高新护士素质的措施

2.3.1加强新护士的培训工作,从根本上提高新护士的素质。

2.3.2加强新护士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素质的培训。一方面护士要加强自身的思想提高,培养“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排除各种金钱名利等的干扰,做到廉洁优质服务。另一方面作为医院的管理人员要利用录像、专题讲座、演讲等形式宣扬护理队伍中的优秀护士和先进典型,不断激发新护士的使命感和光荣感,引导新护士安心本职、爱岗敬业、不断完善新护士自身的价值观[2]。

2.3.3加强新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操作技术水平新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的加强是提高护士素质的重要步骤。

要做好各项护理操作技能的培训,一方面抓护理操作训练要严、要狠、要紧。另一方面护士必须勤学苦练,必须做到熟能生巧,并且主动、积极的加强操作。只有双向结合,勇于实践,一丝不苟地抓,坚持不懈地练,方能使护理技术达到熟练与精湛的程度。为广大伤病员提供满意的服务。

2.3.4加强新护士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的培养长期以来医疗护理工作中以疾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护理工作的要求。护理管理人员和护士必须培养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将整体护理、人性化护理、细节护理、舒适护理等护理模式应用到工作中去,形成新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满足现代护理观和患者的护理需求。

2.3.5加强新护士的沟通能力和技巧的培养,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的培养是护士素质提高中的最重要方面。护士与患者的沟通主要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的沟通。

2.3.5.1语言沟通要注意礼貌用语,注意相互之间的称谓,注重说话的语气、语调、重音、节奏、语速,态度要诚恳,学会控制情绪,抓住与患者交往的契机,尊重患者,学会运用有针对性的语言,善于运用语言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并掌握聆听的技巧,注重保持眼神的交流,面带表情,亲切的微笑,礼貌平等待人,适时地转换话题和结束交谈。

2.6加强对新护士工作的管理,进一步提高新护士素质,护理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的核心。管理到位,护理安全才有保障[3]。

2.6.2严格执行护理管理的奖罚制度,培养新护士的竞争意识,形成新护士之间竞争的氛围。

3提高新护士的工作热情

护理管理人员要利用工资、奖金、推荐晋升、派出进修(学习)、评选先进等激励资源,鼓励每位新护士实现自己的理想,提高自己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同时要善于发现先进思想和事迹,进行宣传和表彰,以激发新护士的工作热情,培养新护士之间的竞争意识,使新护士更能从根本上努力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强化培训的效果,从而提高工作热情。

4结论

新护士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所以护士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是护士本身的学习,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护士的培训和护士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近年来,我院注重护士法律意识的培养,把法律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中,明显地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减少了护理差错和医疗纠纷,使护士素质得到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洪燕,朱学敏.浅谈提升护理人员能力及其策略.护理学杂志,2005,20(11):49.

【关键词】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自觉维护法律权威预防犯罪

技校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教育类型。技校生群体的思想道德和法律意识如何,对能否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蓝领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有很大的影响。技工院校德育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法制意识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但是,由于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法律教育体制还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技校生自身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因素,形成了目前我国技校生法律意识方面的缺陷。

技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无论生理还是心理都急剧变化。一方面精力充沛、充满活力、处处焕发出勃勃生机、思想活跃;另一方面又往往自以为是、易冲动、遇事不冷静、容易做出莽撞的事情。比如说旷课、夜不归宿、吸烟酗酒、打架斗殴、强行索要财物、小偷小摸等行为,如果不加强纪律法制教育,放任自流,就会由量变导致质变,发展成为违法犯罪分子。这方面的教训是深刻的。学生在校期间所受的教育和自身习惯的养成,对步入社会以后影响很大。

“道德与法律”是本学期我校德育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培养和增强学生法制观念和遵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实现培养目标的需要,是德育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必须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多管齐下,注重实效,在校园内营造浓郁的法制教育氛围。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同时,又具有青春期的叛逆心理,因此,我院每学期都会请派出所法制副校长到校进行一次法制教育。主要针对目前青少年犯罪案例的讲解,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自我约束的内控能力。

在第二版教科书《道德法律与人生》中,第四章节“增强法治观念”就讲到了如何自觉增强法律意识和预防犯罪。目前技校生法律意识、法律认知水平不高、法律基础知识薄弱。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1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统称,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制度的态度,对法律规定的理解,以及对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在课本P112页,有这么一个案例:浙江湖州的三个农民工某天在一商场购物,其中颜某发现自己的自行车被盗,赶紧追赶。三人将小偷追至一码头,抓住小偷并用棍子暴打,码头工人见状劝解,小偷趁机逃脱。三人又拼命追赶,小偷慌不择路跳入河中。由于伤势严重,小偷在水中挣扎呼救,而三人无动于衷,不久,小偷溺水身亡。湖州南浔区检察院依法对三人提起公诉,三人犯故意杀人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至四年不等。听到判决,三人一直不明白,自己维护自身财产权去教训一个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小偷,怎么就把自己送进监狱了呢?我们大家可以深思一下为什么了?

第一,过激行为导致极端后果。小偷是比较可恶,我们虽然有维护自身财产权,但是我们是没有执法的权利,当他们抓住小偷的时候,应该拿起手机打110,让警察把他带走,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对小偷严惩。而不能为了解一时之快将他暴打一顿,后果将不堪设想。

第二,罔顾生命,错在“见死不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算是罪犯也有他的权利。小偷跳河是三人追逃导致的。虽然小偷的淹死直接原因是因为自己选择跳河,自己水性不佳,同时,如果是作为过路人没有救助,是没有任何法律责任的,但是由于小偷跳河是三人先前追赶行为和暴打之后伤势严重所导致,三人对此负有救助义务,但是眼睁睁看着小偷被淹死而不救助,故需承担法律责任。

通过这个案例,让我们知道学习法律知识,知法才能守法,知法才能用法。增强法律意识首先要积极学习各种法律知识,了解法律要求,知道某种行为是否合法,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行为,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遇到任何问题,绝不可意气用事。

2自觉维护法律权威

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法律对社会生活的调整范围将越来越广泛,人们面临的法律事务也会越来越多,社会法律权威的树立尤为重要。法律权威的树立,既有赖于国家的努力,也有赖于公民的共同努力。希望同学们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努力树立法律信仰。同学们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信任和信仰法律,才会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第二: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在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的同时,还要向其他人宣传法律知识,特别是要宣传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帮助人们彻底根除“权大于法”——我爸不是李刚,“要人治不要法治”等错误思想。

第三:敢于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不仅要有守法意识,自觉遵守国家法律,而且要有护法精神,敢于同犯罪作斗争。这里面包括事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也包括事中和事后的制止、检举和揭发犯罪行为等。

3预防违法犯罪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如何面对日益攀升的技校生犯罪现象,采取什么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就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大连市18岁的中专生朱某,为搞到200元钱还债,竟残忍地杀死了职高生周某的奶奶,并盗走人民币5000元;浙江省某技校的三名学生和社会青年勾结,共同实施抢劫行为……技校生日益攀升的犯罪率,严重损害了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声誉和良好形象,也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不幸。

社会是纷繁复杂的大染缸,对青少年阶段的技校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同时,也存在许多隐患。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思想往往诱导青少年走向极端和歧途,法律意识淡薄,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抵抗能力较弱,更是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学校要抓住青少年的特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学习,在源头预防违法犯罪。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日益注重学生的技能教学,却忽视了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忽视了纪律教育,特别是法制教育,致使学生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思想,法制观念淡薄,因而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抵抗能力较弱,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一、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二、树立守法榜样,做好言传身教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的工作不只是传授知识,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情感才能唤醒情感,教师的巨大力量在于做出榜样。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身教胜于言教。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常有违法违规现象发生,如私拆学生信件、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等,那又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学生遵纪守法呢?因此教师必须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形象对学生的影响。这要求我们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学法懂法,依法施教,做守法的模范,以自己的正确行为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榜样力量感染学生,努力让自己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只有这样,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才能潜移默化,水到渠成。总之,只有教师守法为先,才能身正为范,法制教育才会点石成金。三、注重课堂体验,落实法制教育

将法制教育融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丰富学生们的法律知识,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是思想品德教师的一个主要任务。但是,单纯地讲解法律条文,空洞的理论说教,不能真正落实法制教育。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思考,交流,体验的过程来理解法律知识,提升法律意识,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比如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尊重他人隐私”这一课时,不需要枯燥的说教,我们可以为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隐私是否被侵犯过?如果有的话,请说说侵犯你的隐私的具体行为。当隐私被侵犯时,自己感受如何?怎样才能让我们的隐私少受伤害或不受伤害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要尊重他人隐私,在体验中反思自己的言行,提升自己的法律觉悟。这样的情境创设既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又可以法律知识“润物细无声”的深入到每个同学的心田里。

四、抓住小事契机,渗透法制教育

五、开展课外活动,扩展法制教育

摘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然而近些年“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上升趋势,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政治文明过程中,教师在学科教育中渗透法制教育,有利于教育青少年遵章守纪,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维护社会安定秩序。教书育人为天职教师,特别是政治教师更应该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利用学科渗透,加强法制教育,帮助学生提高法律意识,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学科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青少年渗透法制教育:

关键词:政治学科;渗透普法;教育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的工作不只是传授知识,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情感才能唤醒情感,教师的巨大力量在于做出榜样。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身教胜于言教。如树立平等对待学生及其家长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尊重学生,尊重他们在自己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杜绝教育教学过程常有违法违规现象发生,私拆学生信件、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等,这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因此教师必须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形象对学生的影响。这要求我们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学法懂法,依法施教,做守法的模范,以自己的正确行为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榜样力量感染学生,努力让自己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只有这样,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才能潜移默化,水到渠成。总之,只有教师守法为先,才能身正为范,法制教育才会点石成金。

三、注重课堂体验,落实法制教育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法律教育;新途径

一、高校大学生法律教育的具体内容

法律教育目标是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因此在高校教学中,要充分更新和利用先进教学理念,设置科学的教育内容,不断提高法律教育在提高大学生意识中的重要作用,从而给国家带来优秀的法律人才。

(一)法制教育

(二)纪律教育

(三)法治教育

二、利用新媒体进行法律教育教学的意义

三、当前新媒体时代高校法制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高校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学生应用新媒体时,在带来学习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

(一)新媒体带来了大量的负面观念和信息

首先,在大学时期的学生正是在价值观念形成和稳定的时期,但是极容易受到社会的影响,对他们的价值取向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法律方面,一些错误的意识和指导都充斥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导致学生十分容易产生观念和意识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优秀的法律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当前,一些错误的现象也使得学生陷入沉迷,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充分辨别信息的正确与错误。新媒体也促进了信息流动性的不断提高,因此,社会的负面社会舆论也能够快速传播,对学生的三观产生直接的影响,导致学生的法律意识扭曲,在生活中充斥着不良的信息,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念[2]。

(二)新媒体使得传统教育的弊端不断放大

在当前,我国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也导致课堂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媒体技术的利用在给传统教学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导致传统教学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同时,网络教育的不断普及也促使教育存在的弊端不断放大,给法律教学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三)新媒体教育难以和传统教学模式充分结合

在新媒体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凭借其自身的优越性和便利性得到了越来越多学生的喜爱,教学中对新媒体的依赖程度也不断提高,这就使得多媒体教学模式逐渐被淡忘,一些学校的传统教学方式被遗弃,这就使得过去的法律教学模式难以开展。

四、新媒体时代高校法制教育的新途径

(一)构建新媒体教育平台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教育模式也要与时俱进,在法律教育中,也要和教学发展充分结合起来。在学校中,要从不同的层面上积极构建各种新媒体教育平台。同时需要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掌握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状况,不断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按照实际的大学生能够接触的信息,加强其法律教育,从而保证针对性,确保法律教育的实效性。在新媒体教育产生之后,让法律教育变得更加及时,更是具有实效性[3]。

(二)利用平台,实现资源互补

(三)构建解答学生法律问题的新媒体平台

(四)改革传统体系目标

(五)建立健全考核评估机制

(六)健全高校法律教育网络化基础性建设

在教育部门中,要不断加强高校的法律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投入更多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加强人才资源的投入。在网络化建设中,有技术的支持和保障,因此,在高校法律教育中,要加强网络化建设就必须要有基本的网络软硬件设置。因此,要做好基础设施的资金支持和保障,做好日常的网络基础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在学校中构建有效的完善的法律宣传网络系统,为法律教育的开展带来基础和保障[5]。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法律教学中,必须要认识到新媒体的作用和价值,充分改善过去的教学模式,利用新媒体探索更多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法律理论知识和法律意识,增强他们的法律知识应用能力。在实践中,开展各种法律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增强学生的意识和认知。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辅助,构建各种法律教学活动,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加强学生的法律知识学习,提高他们的法律知识运用能力。

[1]张云山.高校大学生法律教育的特点与内容摭探[J].成才之路,2019(34):5-6.

[2]黄冬英.新媒体时代高校法律教育新途径[J].法制博览,2019(27):290.

[3]刘邵波.高校法律教育实效性的影响要素及其提升策略[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7):64-65+68.

THE END
1.提高法律意识维护自身安全提高法律意识 维护自身安全 江南时报讯为了加强法治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学生养成学法、懂法、守法的好习惯,树立良好的学风和维护社会稳定发展,近日,众泾社区邀请了派出所众泾警务室民警陆卫康为学生们开展了“提高法律意识 维护自身安全”法律知识宣讲。http://www.jntimes.cn/jsdt/sz/202407/t20240729_8367375.shtml
2.加大学习力度提高法律意识加大学习力度 提高法律意识一一安阳市律师协会举办知识产权保护讲座 近日,河南省安阳市律师协会为提升本地律师在知识产权领域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特邀知名律师常建民举办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知识产权保护讲座。 讲座现场座无虚席,来自安阳市各律师事务所的众多律师们齐聚一堂,怀着对知识产权保护这一重要领域的求知热情,期待https://www.hntv.tv/news/0/1850359881316839426
3.企业员工提高法律意识的积极作用企业员工提高法律意识的积极作用人人都需要提高法律意识,这已经成了整个社会的共识,对于企业来说也不例外。一方面是企业自身提高法律意识,另一方面是提高公司专业法务人员的法律素质,还有一方面就是提高企业一般员工的法律意识。法律素养高,能够帮助企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帮助企业减少损失,这方面的积极作用无需赘述。在此主要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6595638.html
4.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宣讲中,干警还充分融合相关法律,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们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们自我保护能力。 下一步,城厢区人民检察院将立足未检职能,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开展多形式的“法治进校园”普法宣传活动,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法律意识。https://szb.ptxw.com/h5/html5/2024-03/15/content_141591_17147934.htm
5.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养成(精选十篇)具备了法律心理, 还要看法律心理是否正确、丰富。随着中国法制建设的日益完善和法制宣传教育力度的加大, 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青年学生越来越多, 他们对法律现象的感悟能力、情态意识有了不断提高, 法律心理也有了普遍增强。对青年学生法律心理培养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对法律现象的范围及丰富程度要加强认识。平等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czl0q9e.html
6.学好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学习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推动我区法治政府建设再上新台阶。 我们要带头学好法律知识,努力提高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https://bbs.dahe.cn/m/detail/1497200/0
7.普及宪法知识提高法律意识普及宪法知识 提高法律意识 12月4日,志愿者手举向街头过往群众进行普法宣传。为营造浓厚的法制宣传氛围,让更多的基层群众知法、守法、懂法、更能用法,在第七个“国家宪法日”当天,碑林区委依法治区办、区委宣传部、区委政法委联合主办的 “12·4”国家宪法日暨碑林区宪法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在钟楼饭店门前举行。http://m.cnwest.com/xian/a/2020/12/04/19343207.html
8.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研报告3篇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是中华民族腾飞的希望,他们法律意识的强弱,法律知识水平的高低,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化进程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大学新生正处于从高中到大学生活过渡的重要阶段,因此,了解大学新生法律意识现状,采取有力措施培养、提高法律意识对于大学新生自身成长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https://www.newsipay.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133661.html
9.如何提高自身法律意识如何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1、社会应该多进行一些法制的宣传,印制多一点的法律宣传手册,增强全民法律意识。 2、社会应该通过多种媒体,宣传法制观念,进行普法教育。占领网络思想教育阵地,让互联网同样也成为法律宣传的一个新平台。 3、多组织一些有趣的跟法律法制相关的活动,提高法律修养。 https://m.haolvshi.com.cn/ztw/0-84371.html
10.现阶段我国农民的法律意识现状及其改进摘要: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有助于农民形成法律至上的观念,提高农民的法律素养;有利于增进农村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法律实施效果,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但现阶段我国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还比较薄弱,主要表现为不知法、不懂法、不重法等。而落、促进农村经济增长与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农村和https://m.findlaw.cn/lawyers/article/d402231.html
11.进一步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第四,公民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与实现以德治国的要求尚有差距。从目前的德治建设情况看,仅仅靠社会舆论的谴责是无法实现这一目标的,迫切需要通过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来达到公民自觉遵守规则、履行义务,只有这种遵守规则、履行义务公民的法律意识成为一种自觉意识,才可顺利实现德治。 http://gmyfz.yzdb.cn/2007/11/jinyibu.htm
12.新乡学院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意见(一)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法律意识 健全学校普法教育工作的组织机构,落实管理职责,确保普法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完善教职工的法制教育制度,把法制教育纳入干部、教师培训计划及考核内容,定期组织开展法制讲座,保证各级领导干部、教师和学生有一定的时间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加强学生的基础法律教学工作,继续开好《法律基础》等相关必https://fzb.xxu.edu.cn/info/1064/1229.htm
13.高燕:加强法制宣传工作提高群众法律意识高燕镇司法所陈金华说:“我们走进村社为群众讲解相关知识,解答他们的疑惑,让更多的村民了解法律,提高他们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 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学到法律知识并快速获得专业人员的法律援助,赢得了当地村民的点赞。 “我刚才咨询了一个关于土地纠纷的问题,我觉得这个活动搞的很好,在家门口就可以咨询专https://www.ckxw.net/3g/web_show_11140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