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司法考试《卷一》模拟试题及答案6

1.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理念,应当做到合理合法。这里的合理不包括()

A.权力行使应当符合法律赋予该项权力的目的

B.案件与处理结果轻重相当

C.执法者和社会成员的行为要依法进行

D.同样情形同样处理

2.()是严格执法的合法性基础。

A.职权由法定

B.有权必有责

C.用权受监督

D.违法受追究

3.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理念,应当做到及时高效。这里的及时高效不包括()

B.提高物质效率

C.提高制度的科学性

D.克服执法者的随意性

4.法治区别于人治的重要标志是()

A.严格依法办事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

D.职权法定

5.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含义是依据法律政策而不是个人的意志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B.执法机关的权力必须严格依照法定权限、程序行使,但不是整个行使过程都必须受到严格的监督和制约

C.树立程序公正的理念要求政法机关应当以实现程序公正为目标

D.要做到平等对待,只要反对特权就可以了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责任法定原则要求的是()

A.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B.法不溯及既往

C.罪刑法定主义

D.无罪推定

7.关于法律规范的效力问题,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天津市的地方性法规和北京市的地方性法规发生冲突,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B.部门规章的效力高于地方性规章

C.一般情况下,在法的实践效力上,程序法从新,实体法从旧

D.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意思是说在司法实践中总是优先适用上位法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实证主义法学和非实证主义法学的共同主张的有()

A.良法亦法

B.法律与道德在内容上有重合之处,法律是低限度的道德

C.法律是一种社会规范,具有规范性

D.法律与道德没有本质上的必然联系

9.西方法律格言说:“任何人不得因为自己的错误利益而获得利益。”关于这个格言的理解,下列哪一项说法错误的()

A.错误不是构成合法利益的前提

B.任何时候,行为人只要没有错误,就应获得利益

C.任何人只要行为正确,其利益就应该得到保护

D.利益的获得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行为正确与否

10.下列关于法律解释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只有当法律文本中出现歧义的时候才存在法律解释问题

B.对任何法律条文的进行解释,都必须首先从文意解释入手

C.如果文意解释得到的结果是单一的,则无需运用其他解释方法

D.法律解释是法律适用的基础

A.习惯是我国法律的正式渊源,法官在处理案件的时候应当首先选择适用习惯;

B.在法律适用过程中只有法的正式渊源才是法律推理的前提,非正式渊源(如习惯)不能成为法律推理的前提;

C.非正式渊源没有法律效力,本案中的家族习惯不应当成为剥夺家族成员继承权的理由;

D.在具体的法律推理过程中,法官应当首先考虑适用法的正式渊源,只有在没有正式渊源作为依据的情况下才能适用非正式渊源。

12.西方有法律谚语说:“法律不理会琐碎之事”,关于这句格言理解错误的是()

A.法律不规定和处理过于轻微的事情,只规定和处理较为重大的事情

B.法律不理会琐碎之事,说明刑法应该具有谦抑性

C.琐碎之事不是法律调整的对象,应该留给宗教道德等其他社会规范

D.只要行为人认为是琐碎之事的,就可以不服从法律

13.关于“八议”制度,下列选项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八议制度是一种法律上公开保护贵族、官僚的等级特权,使他们在违法犯罪时得以减轻或免除其刑罚的制度

B.八议首次入律是隋朝的《开皇律》

D.八议中的议宾是指外国人

14.《旧唐书》记载:兴平县人上官兴,因醉杀人亡窜,吏执其父下狱,兴自首请罪,以出其父。京兆尹杜悰、御史中丞宇文鼎,以其首罪免其父,有光孝义,请减死配流。彦威与谏官上言曰:“杀人者死,百王共守。若许杀人不死,是教杀人。兴虽免死,不合减死。”诏竟许决流。关于这段史料的理解,错误的选项是()

A.伤害他人的行为不适用自首

B.自首要求犯罪“未发”,上官兴自首在官府已经立案并抓获了其父亲,其行为不属于自首

C.按照唐律规定,出于孝道自首可以减刑

D.本案例反映了“礼”与“法”之间的冲突

15.关于清末司法制度的改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改刑部为大理院,实行审检合署

B.建立新式监狱,改良狱政管理

C.在诉讼程序上实行四级三审

D.在审判制度上允许辩论,实行回避,审判公开

16.人们常形容英国早期的衡平法的诉讼程序时说“衡平法是‘大法官’的脚步,可大可小”,其含义确切的是:()

A.衡平法是大法官自己创制的,由大法官自由支配

B.衡平法是普通法的重要补充,但较普通法有更大的自主性

C.衡平法是英国法渊源之一,属于判例法的一种

D.其程序简捷,无须严格遵循先例,大法官具有极大的自由裁量权

17.下列有关我国选举制度基本原则的论述正确的是:()

A.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要求我国公民只要年满18周岁,都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要求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都是相等的

C.我国各级人大代表都是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

D.秘密投票原则要求如果选民是文盲就不能参加投票,因为其如果委托别人代写,就违背了秘密投票原则

18.下列有关宪法法律效力的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

A.在不成文宪法的国家中,宪法的法律效力高于其他法律

B.在我国,任何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规范、宪法基本原则和宪法精神相抵触

C.宪法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为对公民的行为约束

D.宪法的法律效力不具有任何强制性

19.钱某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在行刑期间,他不能享有以下哪项权利()

A.信奉天主教的自由

B.控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

C.继承其父遗产的权利

20.下列选项中,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不属于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是()

A.英国B.西班牙C.比利时D.约旦

21.根据我国现行选举法,正式候选人的名单应该在选举日的()日前公布。

A.20B.15C.5D.7

22.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事项只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的有()

A.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置

B.决定宣布战争状态

C.决定特赦

D.任免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23.依照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下列选项中的说法正确的有()

A.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其乡长可以不由设立该民族乡的少数公民担任

B.民族自治地方的法院和检察院不属于自治机关的范畴,但是其领导成员和工作人员中,也应该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人员

C.县人民政府由县长、副县长、秘书长等组成

D.乡级人民政府的任期为3年,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任期为5年

24.下列不属于经营者集中的情形是()。

A.甲企业与乙企业合并

B.甲企业通过协议方式收购乙公司的股份,达到对乙公司的控股

C.甲企业长期为乙企业提供自己生产的产品

D.甲企业与乙企业通过协议约定,甲企业对乙企业的经营施加决定性的影响

25.下列哪一行为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中的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

C.五颜手机卖场在竞争对手六色手机卖场门口大量散发传单,上面用大字书写“在六色买手机立刻后悔,快去五颜超低价”,而事实上其手机并不比六色手机卖场便宜

26.某有限责任公司因当期货币资金在扣除应付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后,不足以缴纳税款,想申请延期缴纳,则正确的说法是:()

A.该有限责任公司不可以申请延期缴纳,只有发生不可抗力事件导致的特殊困难才可以申请延期缴纳税款

B.该有限责任公司可以申请延期缴纳,但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批准,且长不得超过三个月

C.该有限责任公司可以申请延期缴纳,但必须经县级以上税务局批准,且长不得超过三个月

D.该有限责任公司不可以申请延期缴纳,若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27.下列选项有关劳动争议仲裁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就争议的解决有仲裁协议的,可以进行仲裁

B.仲裁是劳动争议解决的必经程序,未经仲裁不得诉讼

C.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解决劳动争议时可以依法进行调解,仲裁调解书具有法律效力

D.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不能采用仲裁的方式解决,但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则可以仲裁

28.在下列哪种情况下,用人单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

A.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而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

B.非全日制用工情况下用人单位通知劳动者终止用工

C.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因任务完成而终止

D.用人单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并已经按照该法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了赔偿金

29.国际法中,下列选项中可以成为庇护对象的是()

A.某甲由于政治原因受甲国的追诉

B.某乙犯有危害和平罪受到甲国追诉

C.某丙劫持X国客机逃至Y国申请政治避难

D.某丁犯有战争罪受到甲国追诉

30.2007年,甲国驻乙国参赞醉酒驾车,撞死一名15岁少女,但他凭借外交豁免权免于逮捕,乙国要求甲国放弃外交豁免权,否则将取消过的援助资金。甲国为避免事态恶化影响两国关系,宣布放弃豁免权。根据《维也纳外交公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外交人员享有完全的对接受国刑事管辖的豁免,除非派遣国放弃

B.外交人员的特权和管辖豁免可以由外交人员或其派遣国放弃

C.在接受国要求放弃某外交人员豁免权而派遣国不表态的情况下,可以认为派遣国默示放弃豁免权

D.如果甲国放弃管辖豁免,则乙国可以对该肇事参赞判决并执行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2.答案:A3.答案:D4.答案:A5.答案:A

6.答案:D7.答案:C8.答案:D9.答案:B10.答案:A

11.答案:D12.答案:D13.答案:A14.答案:C15.答案:A

16.答案:D17.答案:B18.答案:B19.答案:D20.答案:D

21.答案:D22.答案:A23.答案:B24.答案:C25.答案:B

26.答案:B解析:题干和不可抗力都是延期的事由,计划单列市和地方税务局也有权批准。

27.答案:A28.答案:C

29.答案:A解析:庇护的对象多为政治犯。不得庇护犯有国际罪行的人。

THE END
1.法律和法规的区别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而国法包括法律和法规两种,法律和法规是不一要的,两者存在很多的区别,目前我国的法律和法规是非常多的,两都都有强制的效力。那么法律和法规的区别是什么?阅读完以下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内容,一定会对您有所帮助的。 目录: https://china.findlaw.cn/zs_1127237.html
2.法治和法律的区别与联系律师普法法治和法律的区别与联系如下:1、法治和法律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法治是法律的内容和目的,法律是法治的主要形式和方法手段。法律如果只是表现为统治阶级的意志,法律就只是法律本身。法律如果想往更深层次方向发展,就必须走法治的道路;2、二者的表现形式不同。法治的表现形式是思想和实践的循环。法律的表现形式是一种https://www.110ask.com/tuwen/18376956243565360855.html
3.法治与法制的区别,有没有法律规定1、法治指一种治国方略或社会调控方式,包括实质意义上的法治和形式意义上的法治。2、法制是指一切社会关系的参加者严格地、平等地执行和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原则和制度。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https://www.64365.com/special/20606031/
4.法规与法律的区别范文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法规与法律的区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集装箱检修法律规范与技术规范的区别 (1)制定主体不同。集装箱检修法律规范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对我国境内的集装箱检修业务强制适用。集装箱检修技术规范由IICL制定,尽管其并不具有https://www.gwyoo.com/haowen/191385.html
5.法制与法治的区别与联系原文试述法制与法制的区别与关联治安管理是指公安机关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依靠群众,运用行政手段,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行政管理活动。 法制与法治的区别与联系原文试述法制与法制的区别与关联 听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法制与法治的区别与联系原文试述法制与法制的区别与关联的相关内容知识,希望可以为您提供帮助。 https://www.471.cn/zhishi/1514410.html
6.我国宠物福利法的完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宠物出现在居民尤其是较大城市居民的家庭中,成为重要的家庭成员或准家庭成员。针对我国宠物保护规定的不足,笔者认为,有必要在借鉴欧盟宠物福利法的基础上,完备我国的宠物福利法律规制。 (一)完善地方性法规,区别对待城乡宠物 http://www.law-lib.com/flsz/sz_view.asp?no=1801
7.黄文艺:中国法治建设的十年成就新闻频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统筹推进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党内法规体系建设,领导全党全国人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法治https://news.cctv.com/2022/08/02/ARTI6jqXXfg0NflxgfxRwd1X220802.shtml
8.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降成长》项目式学习教学设计2023正是法律法规的存在,这个社会才变得有序,我们的权利才得到应有的保障。作为学生,我们也要知法守法。鉴于此,开展“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之我是小小宣讲员”的项目式学习活动。通过对于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引导学生遇事时要想到用法律维护权利,并在此基础上寻求相应法律的救济;引导学生理解不良行为在法律上https://www.zxxk.com/soft/43486177.html
9.ThirdpartyBeneficiaryContract法律法规政策法规两类合同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是否使第三人直接取得对债务人的债权。一般来说,当事人在合同中特别约定直接使第三人取得债权,此种合同称为真正的利他合同。当事人除约定向第三人为给付外,还须有使第三人对债务人取得直接请求权的特约,才构成真正的利他合同。如果当事人仅约定向第三人为给付,而不约定使第三人对http://www.agricoop.net/mobile/news/show.php?itemid=17427
10.法律法规心得体会500字(十六篇)安于现状已很难适应当前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所以提高公务员的法律素质,使其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已是“刻不容缓”的重大问题。 各级公务员法律意识、法律素质提高了,坚持和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带头学法、用法、守法,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促进依法治区向纵深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依法治国的目标。5/16页 法律法规心得https://www.chazidian.com/fanwen/1557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