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下午,第一期“薛城法治大讲堂”在区法院5楼会议室正式开讲,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李利萍主持开班仪式并讲话。各镇街党(工)委书记,区司法局、区自然资源局、区住建局、区房屋征收办等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现场聆听讲座。区法院负责人围绕“推进全区房屋征收拆迁行政争议实质化解”工作进行专题辅导,并不时与听众互动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根据区委依法治区办安排,2023年度“薛城法治大讲堂”将举办10期,原则上每月安排一名人员授课。授课人员主要为政法系统、行政执法部门的有关负责人或者业务骨干,听课人员主要由全区政法系统全体人员、行政执法人员组成。通过开展“薛城法治大讲堂”活动,切实提高全区司法、执法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和水平,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动态摘要
4月12日,区司法局广泛征集《2023年度薛城区政府规范性文件和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建议项目。
4月13日,制定出台《薛城区司法局工作管理制度》。文件就会议、文件、通知、维修、印章、请假等机关工作进行了全面规范。
4月14日,组织召开2022年薛城区党政一体法律顾问年度考核会议,会议对法律顾问参与区级重大合同、协议、信访等涉法服务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
4月14日,组织召开“结亲连心”动员会议。会议就如何发挥司法局工作职能优势与“结亲连心相结合,重点进行安排部署。
4月17日,区司法局全体班子成员赴市司法局开展考核对接工作。
4月18日,组织召开中层干部履职亮诺承诺会议,集中测评推选出6项亮诺承诺任务,代表全局面向社会公开亮诺。
4月19日,出台《2023年第一季度薛城区行政应诉情况通报》。
4月20日,正式启动法润薛城讲课暨中层干部业务大练兵活动,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实现共享共用,全员培训,会后对授课活动进行统一质效评估。
法治建设
1、拟定《薛城区创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实施方案》,全面做好争创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动员部署工作。
2、完成《薛城区法治建设工作》自查报告,做好市委依法治市办现场督导迎检准备工作。
4、当好政府“法律参谋”,创新建立合同协议智库联审机制,组织工作人员、党政法律顾问和服务对象共同参加研讨会,先后对《薛城区耕地保护责任追究办法》、《中科智能电气产业园及科创园项目》等文件提出法律意见25条。
5、当好政府“法治守门员”,新受理各类行政复议申请4件,补正行政复议申请2件,并提前介入涉及区政府、常庄街道为被告的4件行政诉讼案,成功调处化解1件行政强制案。
6、完成《薛城区实行告知承诺制的证明事项实施清单(第二版)落实情况的梳理调度工作,累计不予处罚123件,不予处罚金额7.08万元,受益主体123个;减轻处罚1件,减轻处罚金额7.21825万元。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办理事项9086项,减少证明材料13135个。
依法治理
1、制定出台《薛城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薛普法办〔2023〕1号),同时部署安排全区普法依法治理成员单位制定本部门、单位年度普法工作要点(计划)和普法责任清单。
2、制定出台《薛城区领导干部学法清单制度实施办法》(薛普法办〔2023〕2号),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推进领导干部学法制度科学化、体系化、长效化。
法律服务
1、全区共新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8件,办结公证11件,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9件,免费提供法律咨询108次,开展各种形式的普法宣传活动14场次。
2、迎接市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闵莹一行12人,对我局贯彻落实妇女儿童保护情况调研。
3、迎接泰安市岱岳区司法局一行10人,对全省首个“民法典”主题公园考察学习。
4、迎接峄城区司法局一行8人,对我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镇街公共法律服务站考察学习。
基层风采
1、临城协助贵州省海安监狱,在市立医院成功办理1例暂予监外执行人员手续接收和监管变更工作。
2、周营创新利用“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优势,组织法律顾问定期坐班司法所,并成功调解1起涉9.5亩土地、金额两万余元的农资纠纷。
3、邹坞联合驻地派出所对1名不服管在矫人员,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4、常庄在开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法相伴同行”普法宣传活动中,摸排1起涉房交易信访隐患,并于3日内成功完成调解。
他山之石
凝聚“司法智慧”力量打造法治建设“东昌府样板”
东昌府区司法局重点抓实基层法治建设、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创建特色公共法律服务品牌、提升干部法治思维等各项工作。推进全面依法治区向纵深发展,全面落实司法所长列席镇街党政工作会议制度,在全市率先实现镇街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全覆盖、合法性审查工作全覆盖;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打造“三心联动、两员融合、一聊即成”工作模式的“有事来聊、一聊即成”调解品牌(三心:区矛盾调处中心+区综治中心+区信访服务中心;两员:调解员+网格员;一聊即成:即以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为主线,以“人民至上、吹哨报到、接诉即办、和谐惠民”为工作统领,打造“拉家常”式、特色化调解工作品牌),打通调解主动脉,畅通调解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