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无小事——派出所的故事2019》纪录片海报。受访者/供图
记者|陈和秋
责编|李蕾
正文共3213个字,预计阅读需10分钟▼
“上头”“停不下来”……在视频平台哔哩哔哩(B站)上,纪录片《巡逻现场实录2018》(以下简称《巡逻现场实录》)和《大城无小事——派出所的故事2019》(以下简称《派出所的故事》)的每集片头几乎都被这几行弹幕填满。这是由上海市公安局和东方卫视中心联合推出的系列纪录片,通过跟拍民警执法,真实记录上海城市治安管理一线的工作状态,开创了全景式警务纪录片的先河。
两部纪录片在年轻受众聚集的B站播出后,分别获得超千万播放量,掀起一轮警务纪录片的观看热潮,一度创下广电总局大数据收视新高,赶超一线卫视综艺类节目。不少观众看完两部作品后仍意犹未尽,追问续集下落。千呼万唤中,第三部《大城无小事——城市真英雄2021》(以下简称《城市真英雄》)终于定档今年7月开播。
作为主旋律题材作品,系列警务纪录片何以俘获年轻观众的心?新作还将带来哪些惊喜?近期,两部纪录片执行总导演邵英藜和剪辑总指导顾奕敏接受本社记者的采访,娓娓道出这部系列网红警务纪录片拍摄背后的故事。
年轻化创作视角
跟拍的形式最大程度还原了民警的真实工作状态,如何兼顾好真实性与可看性?
除了提炼出精彩片段,东方卫视警务纪录片的亮点还在于后期。穿插在字正腔圆旁白之外的逗趣综艺声效,让纪录片不时跳脱严肃氛围。
另外,背景音乐也是重要的调味剂。《巡逻现场实录》中的一个场景,是关于轨道交通警察,他们的日常工作就是查验过路人的身份证件,单调而枯燥。但当节目后期配上广播体操《时代在召唤》的背景音乐,弹幕瞬间活跃起来。
再如《派出所的故事》中,台风“利奇马”过后,民警接到报警,两只黑天鹅游出所属小区内河,游向开放水域。而当镜头拉近浮在水面的天鹅,背景音乐突然切换成《四小天鹅舞曲》,又一次点燃弹幕氛围,网友直呼“BGM绝了”“注入灵魂”。
这些诙谐的表现手法得益于年轻化的制作团队。摄制组中,“85后”“90后”是创作主力,尤其是后期剪辑师,大多是“90后”的年轻人。他们从自己的视角出发,为纪录片注入新鲜活力,成片也因此更贴近年轻人的“审美”。
细节满分的人文关怀
各种活泼的后期让观众不时调侃节目组“不正经”,但调皮之余,摄制组在该正经的时候也从不掉链子,细节之处,还能体现满满的人文关怀。两部纪录片中,一些血腥场景被后期以黑白画面处理。
此外,纪录片中几乎每一集的片头都会注明“所有本片中涉及的犯罪嫌疑人,最后需法院审判认定”,并附上“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邵英藜解释说,在两部纪录片尤其是《巡逻现场实录》中,大部分出警内容都是调解居民间的纠纷,并未上升到犯罪的地步,片头申明意在提醒网友,勿对当事人进行恶意抨击。
对当事人的保护还体现在剪辑尺度的拿捏上,比如《派出所的故事》中救治低血钾症患者的名场面。当时,见到民警的患者突然发狂,胡乱拿起东西砸向民警,并拖着已失去知觉的下半身从卧室爬出,一路不住嘶吼。
比起纪录片所呈现的,现场其实更加惊悚。“连我们摄像都吓了一跳。”邵英藜说。当时看到原片的顾奕敏也大为惊愕,但换位思考,一个人下半身突然动不了,惊恐之下做出一些出格举动也属情理之中。为了避免给当事人造成二次伤害,后期制作专门删除了部分镜头。
“不猎奇不狗血,最后的成片,我们的孩子要能看。”邵英藜说。摄制组将镜头更多地对准民警处理事件的过程。毕竟,展现城市的精细化治理,才是纪录片拍摄的初衷所在。正是这些细微之处的坚持成就了两部佳作。
不断创新突破
作为我国首部全景式警务纪录片,《巡逻现场实录》的成功掀起了一股警务纪实题材的热潮,多地相继出现类似的警务纪实节目,其中不难窥见首作的影子。
对邵英藜的团队来说,如何突破前作是他们摄制续作面临的最大挑战。“其实每一部都可以说是上一部的天花板。”顾奕敏说,《巡逻现场实录》中,街面巡逻围绕家长里短,大部分案件当场就能解决。
到2019年《派出所的故事》,拍摄内容拓展至派出所窗口接待、执法办案、社区警务等基层综合业务,有的案件从巡逻民警到办案民警或社区民警,经手多个不同警种,案件告破需历经多天,但耗时漫长的大案依然是少数。
而《城市真英雄》将镜头转向犯罪打击,复杂而费时的刑事、经济类案件成了拍摄重点。
升级的还不止是拍摄量,从第一部到第三部,案件本身的难度也不断跃升,尤其是第三部中的经济类案件,涉及更多专业知识,后期经常就此反复请教民警。摄制组叹服于民警的专业水平,但也因为过于专业,“警察叔叔说的每一个字都听得懂,可是合在一起就是不明白,大家常常要讨论很久。”邵英藜笑着说。
不过,说起拍摄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当属追赶民警的办案速度。“他们效率太高了!”邵英藜感叹,特别是凶杀案的告破,均以小时计,摄制组常常跟不上民警破案的步伐。有一回,他们听闻奉贤公安分局刚接报一起凶杀案,赶忙带着设备出发。两小时后,人还没到现场,分局传来消息,嫌犯已抓获。
尽管少有惊心动魄的大场面,但第三部其实更贴近群众对警察工作的认知,顾奕敏透露,这一部的看点在于悬疑感和推理破案。如果说前两部中,观众还可以将自己代入街边看热闹的“吃瓜群众”,那么第三部则是同民警一起梳理和推敲案件线索,捕捉平静生活下的暗流涌动。邵英藜直言,《城市真英雄》的精彩程度将不输前作。
“三部作品的顺利产出,应当感谢上海公安的支持配合。”顾奕敏说。他们自信敞亮的姿态背后,体现着上海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治安的触角延伸到人们生活的细枝末节,常有网友调侃:“上海怎么什么都报警?”夫妻吵架、亲子矛盾、动物出逃……但正是在一地鸡毛的琐事中,观众见识了民警的三头六臂、无所不能,也着实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安全感。
跨越时空的故事延续
两部纪录片中有一个特别的故事,不仅跨越了两部纪录片,更在镜头外延续了整整22年。
1997年,上海发生了一起入室抢劫杀人案,一名年仅26岁的女孩被残忍杀害。当时,听到响动的邻居见义勇为,与凶手展开殊死搏斗。
这位邻居正是时任卢湾公安分局交警支队三中队的民警颜申午,近乎本能的义举让他身负重伤。凶手与其中一名同伙先后被警方抓获。不过,限于当时的刑侦手段,还有一名嫌疑人迟迟未落网。
这起案件出现在《巡逻现场实录》的最后一集。通过几代警察的不懈努力和技术手段的更新,在《派出所的故事》拍摄尾声,最后一名罪犯终于伏法。如今,因这一案件荣获国家二级英模的颜申午已是满头白发,但他依然坚守在基层岗位。面对镜头,他欣慰地说,终于能够给受害女孩和家属一个告慰。
镜头之外,颜申午的儿子在该集视频下的一段留言,为这个故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22年,你们绝对想不到我家老颜在家里和我们说到那人抓到了的时候那眼神,那种我从来没有在他脸上看到过的表情。”这段留言收获了网友一连串的点赞和致敬。
正如纪录片名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大城无小事,平凡亦英雄。镜头之内,点滴小事折射着这群平凡英雄的伟大;镜头之外,他们还将日复一日,延续奉献与守护的故事。
警察编剧
投稿人:袁怡丽
2023-09-19
上一篇
下一篇
购买咨询,新片场场课小助手,请备注:“课程”方便了解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