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全册评课稿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本目录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1假期有收获2周末巧安排3欢欢喜喜庆国庆4团团圆圆过中秋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5我爱我们班6班级生活有规则7我是班级值日生8装扮我们的教室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9这些是大家的10我们不乱扔11大家排好队12我们小点儿声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13我爱家乡山和水14家乡物产养育我15可亲可敬的家乡人16家乡新变化2019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全册评课稿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1、假期有收获评课稿今天下午,我有幸聆听了董老师执教的《假期有收获》课堂教学实况,整个过程都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非浅,感受很深。

下面就这堂课,我谈一谈自己的不成熟看法,与各位老师共同交流。

然而,限于年龄特点,他们还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假期有收获》一课将会使学生学会感受长假带来的乐趣,乐于与人交流收获。

此外,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在长假中缺少家人的陪伴,也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合理应对。

感受长假带来的乐趣,乐于与人交流自己的收获;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并持之以恒地坚持。

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假期生活状态,学会记录自己的成长进步。

通过小调查、走迷宫等活动,映射自我的生活情境,学会对学习、生活进行总结反思,鼓励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生活。

学习有计划地合理安排长假生活,并由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周末巧安排评课稿今天下午,我有幸聆听了董老师执教的《周末巧安排》课堂教学实况,整个过程都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非浅,感受很深。

教师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经验。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

在第二环节“观点对对碰”围绕“周末是早起还是晚起”“作业先做还是后做”“电视可不可以看”让孩子们能够结合自己生活的实际情况,明白合理安排最重要。

这些以孩子们课堂上的汇报、交流来演绎教材,既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又提供了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学习情境,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凸显课程的体验型,体验活动丰富。

《道德与法治》课程属于经验课程、活动课程,立足于儿童在活动中获得经验和形成体验。

在提高认知的基础上,到生活中拓展延伸,做到知行合一。

比如第三个环节“解决小宝的烦恼”将文中的绘本内容进行了创编,拍成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困惑的小视频。

3、欢欢喜喜庆国庆评课稿今天下午,我有幸聆听了蔡老师老师执教的《欢欢喜喜庆国庆》课堂教学实况,整个过程都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非浅,感受很深。

本课重在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国家意识,理解国庆节的由来及含义,崇敬革命英雄,并对其深怀敬意;能识别自己国家的象征,“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并在实际行动中做到会唱国歌,自觉遵守升国旗时的基本礼仪;初步培养学生参加节日活动的能力,能从日常生活中积累学习资源,主动探索,能用自己的方式,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国家是非常抽象的大概念,如何将这个概念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衔接,从而真正初步产生对国家的认同,是本课的重难点。

部分学生已经知道国庆节是哪一天,知道国旗、国徽,会唱国歌,能以画画、唱歌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祝福和热爱。

教师在课堂中以此为基础,提升国家意识,强化爱国情感,激发爱国情怀。

课前,蔡老师教师充分了解学情,课堂中采用小老师讲解等方式,发现学生认识、情感中的生长点,再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引导。

教学设计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以学生的已有认知为起点展开教学,提高实效。

每一个中国人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时,内心都会无比激动。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加强情感体验,以他人的情感体验来触动学生的情感,努力向儿童的现实生活靠拢。

爱国情感升华后,再进行升国旗的礼仪教育,可谓水到渠成。

4、团团圆圆过中秋评课稿成老师的《团团圆圆过中秋》在引导学生感受珍惜幸福时,没有局限于教材中所提供的图片与内容,而是给学生提供了各行各业在节日忙碌工作的图片,使学生在观看图片的同时,受到一种震撼,原来在万家团圆的中秋节,还有这么多人不能回家团圆,他们真是了不起,他们辛苦了,从而自然的逐层过渡,由家庭的团圆到班级的团圆再到祖国大家庭的团圆,这样的情感教育逐层深入的体验以后,在之后的送祝福环节学生的感受比较深,送出了自己最真挚的祝福。

一、生活化的品德课堂是有生命力的课堂。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注重服务于未来生活,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它不仅使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隔离,也与学生本来的发展相去甚远。

儿童生活化的现实性,决定了品德教学的真实性。

儿童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他们生活在现实的社会里,他们的生活天天在进行,时时在进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东西。

所以品德教学应该从儿童生活选择有代表性的、具有普遍意义或典型意义的事例进行加工,用于引导儿童的再生活。

成老师的《团团圆圆过中秋》,从学生自己家过中秋节的情景,引起学生对中秋节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中秋节的欲望,然后通过学生自己的交流体验了解中秋节,“品味中秋美食——月饼”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很生活化的活动,既勾起学生对中秋的记忆,又是对学生生活的升华。

使学生在自然的熏陶中自发的心存感恩,懂得珍惜。

教学中教师将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二、活动化的课堂是最有效的课堂。

活动不仅是儿童认识的源泉,也是儿童发展的基础。

只有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儿童的主体参与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有效地改变儿童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

品德教学,需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

成老师在教学中都能以活动的形式组织教学,很好地突出了活动性,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

教师充分挖掘活动资源,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活动过程,力求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感悟、获得各方面的发展。

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5、我爱我们班评课稿刚刚上听完张老师了《我爱我们班》,通过一节课上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整节课的节奏基本能按照前面的设计来进行,学生的表现还比较令人满意。

在本节课的设计时,张老师着重考虑到了本班学生的特点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法重难点,本节课注重培养儿童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感,重视实际生活中现实性的、情景性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班级的了解和对班级深深的爱,培养班集体团结,合作,进取的品质,所以在设计中,张老师较多地把有趣的活动寓于课堂当中,给学生更多地自主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主动领悟。

这样的学习方法,孩子们喜欢,也学得更加轻松。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活动形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直接参与各种实际活动,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各种能力。

而我在我的教学设计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让学生不再成为被动受教育者,而是教学活动完成的主动者。

真正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充分表明了张老师的设计是符合孩子们的实际的。

6、班级生活有规则评课稿今天下午有幸听了张老师的《班级生活有规则》的课,课堂生动自然,效果十分。

下面谈谈我浅薄的看法。

《班级生活有规则》这一课题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科书展示了学生学习、生活中与规则有关的照片,并配以文字说明,通过列举学生“跳绳”“下棋”的事例,引导他们从自己喜欢的游戏中找规则,从而直观地建立起规则的概念,帮助他们对规则的理解具体化、生活化。

此外,教科书还通过展示班级、学校、生活中各种各样遵守规则的情境,如上课时聚精会神地听讲、值日生按时搞好卫生、楼内慢步右行、进校时主动向老师问好、过马路时应看好信号灯等,帮助学生认识规则存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懂得遵守规则会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更安全。

在观察、分析、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活动方式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提出建议,指导他们开展活动,使他们学会实践,乐于实践。

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生活,服务社会,使他们的自我价值得到了体现。

通过主动实践,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了生活中的规则,并在实践中产生了新的价值观,使他们的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提高,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得到了培养。

学生在实践中设计的“好行为示范活动”在全校普遍开展,达到了宣传教育的目的。

更可贵的是,有的学生认识到,只要心中想着他人,就能自觉地遵守规则。

可见,被规则约束的行为正在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在活动中,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的独立性及个性也得到了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还需要加以改进的地方是,应该教给学生用数字说明问题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及办事认真负责的态度,使他们在多方面能得到提高。

7、我是班级值日生评课稿下午听了杨老师的《我是班级值日生》的课,教学新知时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习起来毫不费力,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设计很好,引导得也很到位,同时还让学生意识到到学生与生活的联系。

杨老师是一名亲切的男教师,由于班级在二年级。

杨老师可以上的这么多姿多彩的,真正是感受了,学习了针对低年级孩子的可爱与懵懂,只会调皮,对于班级里的是都很有兴趣,尤其是值日生,都很喜欢当,可是生活经验有不足,因此老师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以及认真倾听并理解任务性的语言,能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杨老师针对孩子们的兴趣,抓住孩子们发生的问题,精心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

在活动中,杨老师带领学生通过对视频和情境表演的解读中了解了值日生应该做哪些事情,激发了做好值日生的意识和愿望。

并发放值日生标记,让学生议一议、说一说,学一学,在老师的梳理下进一步建构自己对值日生的认识,在学做值日生的过程中巩固了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言行相一致。

在认知的基础上发展经验,遵循了学生的年龄特点。

互动热烈,充分感受了值日生是为大家服务的,萌发了当值日生的自豪感。

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9、这些是大家的评课稿《这些是大家的》是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学期有幸听了区道德与法治优质课竞赛。

本课的教学以“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作为教学的基本理念。

下面谈谈个人浅薄看法:1、贯彻生活化的原则。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章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在本堂课中,教师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实际情况为主要的内容开展活动,针对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学生的交流、探讨、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1)调动生活中的经验。

(2)充分利用好生活中的事例,为达到教学目的服务。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已身边爱护公物的真实事例,让学生积极发言,通过积极岁与,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2、积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扬了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才有可能拉近师生间的感情距离,学生才能有话说,有真话说。

商榷点:①如何正确地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通过教师在一个个问题的“开导”下,采用“一问一答”的模式,让学生的思维跟者教师在转,削弱了的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缺少对学生多元化的激励性评价。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了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却忽视了对学生激励性的评价,因为只有通过学生激励性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

③教学的形式比较单,致使蔡个课堂氛围还不够轻松、活跃。

④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注重思维活跃、发言积极的同学,忽视了反应较慢的同学的参与,教育对象的全体性。

教学环节不够严谨,教学语言不够简练,有重复罗嗦的地方。

10、我们不乱扔评课稿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本中的第10课介绍了我们不要乱扔垃圾,要爱护公共环境,从不同的角度、空间,教育学生注意保持公共环境的卫生,特别是我们学习、生活的环境卫生。

在教学时,为了让孩子理解课文中“我喜欢哪种环境”的意思,教师就以生活中的垃圾成堆的环境图片作为范例,出示一组垃圾成对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他们看了这组图片的感受,再以津北小学中现实生活的场景图片,并与前一组环境图片做比较,引导他们说出他们喜欢哪种情境。

其实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了“不乱扔果皮纸屑”的说教,但是大多数人是做不到的。

为了强化意识,我除了按照教材上的要求“看图说话”外,还让学生互相监督,不只是保持教室的卫生,还要养成随时捡拾垃圾好习惯,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孩子们不能够时时刻刻的想到环境保护,如果有更加吸引他的东西摆在他面前,多数的孩子就会把果皮纸屑丢在一旁,针对此问题,我们又开展了此次活动,活动后,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够做得很好了,但能有一部分孩子自己主动地去扔垃圾了,应该说效果还是不错。

其实孩子不把垃圾扔到垃圾箱并不是他懒惰不去扔,尤其是小学的孩子,而是环保的概念在他们的小小心灵中还没有定位、没有记住,孩子们的乱丢垃圾现象多数是无意识的,老师就是在孩子这个模糊的意识下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处理问题。

现在,班里有意识的孩子不但自己能做得很好,还能提醒别的小朋友扔垃圾,如果哪个小朋友没有将垃圾扔到垃圾箱,有的孩子救自己替他捡起来,有的就一直追着那个孩子叫他把垃圾重新扔进去,从这一点也看到了,孩子的确有能力,我们要相信孩子!在本次活动中,根据统编教材的精神与理念,把表达与表现有机的进行整合,为孩子们创设了条件,使孩子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树立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尊重孩子,把孩子们自己发现的问题交由孩子们自己解决,大家各抒己见,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表达表现自己的认识,让孩子与老师,孩子与孩子,孩子与环境发生互动,互相学习,互相感染,真正发挥了幼儿学习主人的作用,使孩子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得到了提升。

秋天到了,家长都会带孩子出去秋游,这样让我们天真可爱的孩子也知道爱护环境,我特意选择了这节环保活动课程。

以王勇和他同学的行为做为切入点,让学生明白在秋游活动应该如何爱护环境,让环保意识深入学生心中。

我特意设计了一项垃圾分类活动,让学生认识不同垃圾的标志和概念,让学生知道垃圾分类的好处,引导学生垃圾分类。

最后,再把津北小学文明校园的创建,宁国市文明城市的创建植根学生心中。

11大家排好队评课稿非常荣幸听了了《大家排好队》第一课时。

听完两位学科带头人的新教材解读讲座和研修班成员的交流指导,也进一步加深对部编版新教材的理解。

下面,简单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整体性把握教材核心主题面对新教材的内容,作为教师首先应从整体上认识教材,明确教材的核心主题是什么。

每一课教材内容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存在于一定的单元主题,而单元的主题也是围绕一定的教材编写理念。

比如二上道德与法治教材,整册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公共意识、培养公共能力,分散到四个单元的教学中。

所以在教学中,要弄清一课的教学目标,必须联系单元甚至整册教材的整体目标。

比如,教师在备《大家排好队》这一课时,一开始简单地认为排好队仅仅是个人文明好习惯的培养,但在仔细读了新教材的教参解读和教学师父的指点之后,突然茅塞顿开,原来我们教学还要有长远的眼光,更要懂得整体性架构和理解教材,这样才能真正地达到潜润学生成长的目的。

二、灵活把握教材内容两位学科带头人的单元教材解读与建议中,无一不提到教材中的各个版块内容使用问题,教材仅仅提供一个范本,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各个学校、地区的学情来创造性使用。

教材的内容怎么用、何时用,还取决于本节课教学的目的。

比如说教材中的副版教材,有的是补充教材内容,有的是递进深化目标,在使用时必须有目标意识。

三、清晰目标,深化体验一堂课应明确这几个问题: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

“为什么教”指向的是教学的目标,一堂课是解决什么问题的,在备课时叫应该明确,在上课时要牢牢记住这一。

“教什么”是教学中的具体内容,“怎么教”的是教学的具体手段和策略。

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以通过观看视频来体验,可是却忽视了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学生无法从视频中感同身受,也就不会对排队的意义有深入了解。

道德与法治教学本身就是活动与体验的课程,任何道德与意识的生长必须发自内心的感悟。

四、注重生活智慧的培育德法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最终培养的是学生的生活智慧。

在每一次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生活智慧的培养,比如在《大家排好队》这一课,不仅要帮助学生认识排好队的意义,还要指导学生的生活问题,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进行思辨,引发学生对未来的生活的思考,最终指导生活中的问题。

本次研训活动,我不仅进一步认识理解了新教材,更是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有了一定的审视。

教学中,我的“问题意识”欠缺,总是问题引导不到位,对于教材内容具体把握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思考。

今后,一定要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争取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THE END
1.宣传法制安全教育知识广播稿试、案例分析、问卷知识竞赛、现场咨询、举办展览、板报橱窗、自制录像光盘等多种形式, 对包括企业领导、中层管理人员、普通员工进行了不同层次、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普法宣传教育, 培训和交流工作要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有力地促进了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和依法管理。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qy8i617a.html
2.中国建筑2023年合规知识竞赛圆满收官6月15日,中国建筑“合规管理深化年”主题文化活动之2023年合规知识竞赛圆满收官。 本次知识竞赛由中建集团主办、中建四局承办,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认真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合规文化建设要求的具体体现,是全面提升企业依法合规治企水平、推动企业合规文化建设的重要举http://www.legaldaily.com.cn/index/content/2023-06/15/content_8865853.html
3.2022学年河南省信阳市息县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2卷引用:2019-2020学年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 相似题 纠错 收藏 详情 加入试卷 12. 下列属于班级间的合作的是( )。 A.学校举办了歌咏比赛,各班都在积极准备练习 B.3班和4班举办了一场知识竞赛,双方竞争激烈 C.演出组的同学都是来自各个班的舞蹈高手,代表学校出赛 D.在https://zujuan.xkw.com/31p1132007.html
4.这场知识竞赛点燃法治之光在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近日,由二连浩特市司法局举办的“弘扬宪法精神 传递法治力量”法治知识竞赛预赛在国际会展中心开赛。来自全市各行业的14支代表队42名选手同台竞技、“竞”显风采。 本次竞赛分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三个环节。 比赛现场,选手们凭借丰富的知识储备,比手速、拼脑力,争相抢答,现场气氛紧http://www.northnews.cn/2024/1122/2362552.html
5.法治校园知识竞赛题库(全文)第一篇:法治校园知识竞赛题库法治知识竞赛题库第一部分 《宪法》试题一、判断题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2、国家经济特区的地方性法规可以https://www.99xueshu.com/w/t4mntl2e8sj8.html
6.德州市举办法治知识竞赛德州新闻网讯(记者 胡兵)6月16日,我市举办“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建设法治政府示范城”知识竞赛。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彭小毛出席并颁奖。 市县两级共有36支代表队参加,初赛后,市教育和体育局、夏津县、市交通运输局、平原县、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国资委、乐陵市8支代表队24名参赛选手进入决赛https://m.dezhoudaily.com/p/1633033.html
7.我市举办首届青少年学生法治知识竞赛12月6日,市教育局举办首届黑河市青少年学生法治知识竞赛。此次活动是全市教育系统“第六个国家宪法日暨第二个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之一。 副市长陈晓杰出席活动。省司法厅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市教育局、市司法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相关负责同志与全市中小学校校长代表、师生代表参加活动。 https://m.dbw.cn/difang/system/2019/12/09/058299674.shtml
8.法治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资源描述: 法治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 第一部分 宪法试题 一、判断题 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国家经济特区的地方性法规可以根据地方的经济、文化等具体情况在一些方面与宪法规定有所不一致。() 3、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https://m.mayiwenku.com/p-39524371.html
9.践行法治之路”——柴河镇中心学校小学部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竞赛为了提高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兴趣,考察学生对道法知识的领悟能力和运用能力,让学生能真正认识到道法学科的重要性。11月21日上午,柴河镇中心学校小学部开展了以“弘扬道德之光,践行法治之路”为主题的五年级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竞赛。 本次知识竞赛旨在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丰富校园https://www.meipian.cn/58xihswv
10.法治素养知识竞赛试题(14页)竞赛题法治素养知识竞赛试题.docx 14页内容提供方:岁月如歌777 大小:33.67 KB 字数:约7.36千字 发布时间:2024-09-06发布于辽宁 浏览人气:138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法治素养知识竞赛试题.docx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905/6151134030010220.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