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框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本框由“法治政府”和“厉行法治”两目组成。通过阐述政府的作用、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提出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二、学情分析
经过八年级下册法治教育专册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坚持依宪治国、公民权利与义务、国家行政机关等内容,学生对本课内容会感到熟悉。但是由于学生社会阅历缺乏,人生经验有限,对法治的内涵理解会不够深入。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和理性精神的重要时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对初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法治中国的建设历程,树立法治意识,培育法治精神,提高法治素养,初步形成为实现法治中国而努力奋斗的意识。
能力目标:理解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知识目标:明确政府的作用和宗旨。知道法治政府的原则和建成法治政府的要求。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依法行政的内涵和要求
【难点】理解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五、教学设计思路
我国政府的作用和宗旨教学活动:走进东莞市人民政府
凝法治政府什么是法治政府教学活动:从“奇葩证明”到“三张清单”
聚怎样建设法治政府教学活动:教科书式执法
法
治厉行法治的内涵和要求教学活动:如何避免“张玉环案”?
共厉行法治
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教学活动:四闯红灯能免单吗?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温故知新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凝聚法治共识”的内容。上新课前,先一起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投影:法治的两个要求是?
生:良法、善治
师:是的。良法指的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法律,善治要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为了实现良法和善治的法治要求,党在十八大提出依法治国新的十六字方针是?
生: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师:立法权属于哪个机构?
生:人大
师:是的。要让立法更加科学化,就要广泛征集人民的意见。那么,执法只要哪个部门执行?
生:政府
师:是的。我国80%的法律,90%的行政法规都是由行政机关来执行的。司法权属于哪个机构?
生:法院、检察院
师:正确。全民包括哪些人?
生:全体社会成员
师:对了。也就是说,建设法治中国,不是某个机构、某个人员的责任,而是所有的国家机构,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
今天,我们就从政府入手,一起来学习“如何凝聚法治共识,建设法治中国”。
讲授新课
(一)法治政府
自学导航——把握知识点
2、什么是法治政府?
3、依法行政的地位、核心分别是什么?
生:政府的作用是管理社会生活,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师:是的。这两大作用的关键词分别是什么?
生:管理、服务。
师:很好,谢谢你。请同学们把这两个关键词圈出来。
师: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感谢这位同学的归纳。
生: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从生活的实例中,去检验以上的理论知识落实得怎么样。
主题探究——走进东莞市人民政府
活动一:打开东莞市人民政府官网——政务公开——部门——市府工作部门及下属单位
师:如果我们遇到课本P50的问题,应该找哪个部门去解决?
生:红绿灯坏了,要找公安局交警支队。开小食店要找市场监督管理局。发现乱砍乱伐树木要找林业局。结婚要找民政局。
师:对了,由此可见,我们的生活既需要接受政府的管理,也接受着政府提供的服务。
活动二:打开东莞市人民政府官网——政务公开网页
除了解决课本中的这些问题之外,从市府的政务公开网页上,我们可以看到东莞市政府还有哪些措施来保障人民的幸福生活?
生:人才周,促进就业。扫黑除恶,保障社会治安。民生大莞家,解决生活难题。医疗防疫,保障市民生命健康权。初一新生电脑排位,保障教育公平。一次性塑料制品管制、凤岗镇蓝天保卫战,体现环境保护。农民安居房,解决住房问题。
师:是的,大家观察得非常仔细。可见,我们的政府保障民生的措施涉及就业、安保、医疗、教育、环保、住房等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体现政府的宗旨是?
生:为人民服务。
师:市政府的工作举措,同学们的切身感受可能还不是很深。我们生活在高埗,结合你的生活经验,一起来谈谈高埗镇政府又有哪些惠民的措施呢?
生1:我们高埗开展妇女创业集市帮助解决就业。
生2:我们学校每到上下学的时候,就会有东莞铁骑、交警人员在前后门维持秩序,保障我们的安全。
生3:高埗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好了,就连校门口的那条黑龙江现在也不再是黑如墨汁,而是荡起绿波了。
生4:今年疫情有个别学生心理产生了疾病,不能正常上学,我们学校的老师还专门送课上门。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
过渡:政府要为人民服务,服务要让人民满意。那么,怎样的服务才是人民满意的呢我们来看看下面的视频。从视频中,我们一起来寻找,怎样的政府服务才是人民需要的。
4、依法行政的内涵和要求(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播放视频——教科书式执法
师:这位交警的执法过程为什么能赢得在场围观观众的鼓掌和喝彩?
生1:因为他的执法过程有理有据。
生2:因为他不仅把法律条文讲得很清楚,而且他还从普通公民的角度去劝解违法者如何正确看待违法行为及接受惩罚,让人很感动。
师:非常好,大家分析得很到位。确实如此,依据哪部法律的哪个条例,说得清清楚楚,让违法者心服口服。由此可见,依法行政的政府最能让人民信服。
因此,建设法治政府,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做到:
依——依据
法——宪法和法律
行——行使
政——权力(行政权)
核心就是要规范政府的行政权。让政府的权力在法制的轨道上运行。
师:如果政府的行政权没有被法律规范,政府部门不能切实做到依法行政,那么就可能会出现下面的这种情况。
活动一:从“奇葩证明”到“三张清单”
福建老人欲申请异地领取社保,被要求证明自己还活着。
师:被要求开这样的证明,你有何感受?
生1:哭笑不得。
生2:难以理解。
生3:这是推卸责任,为难老人。
师:大家说的都对。因此,政府的行政权必须受到有效规范。2014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达沃斯论坛上强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政府要执行好三张清单。是哪三张清单,同学们?
生: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
师:其中有两张专门开给政府的,是哪两张?
生:权力清单、责任清单。
师:大家分析一下这两张清单的涵义。
生2:责任清单就是要写清楚,这件事政府应该要怎么做。也就是“法定责权必须为。”
师:那么负面清单是开给谁的?涵义是什么?
生:负面清单是开给企业的。只要是法律没有禁止的,企业都可以做。也就是“法无禁止皆可为”
师:由此可见,权责清单约束了政府的行政权,负面清单赋予了企业主动权。通过规范政府的权力,促使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使之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教师归纳: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过渡:我们回到“教科书式执法”这个案例中。
活动二:案件探究
师:请大家思考以下问题
在此次事件中,公民享有哪些权利?
你知道还有哪些可以监督政府行为的渠道?
生1:将执法过程拍摄下来并传到网络上,公民享有监督权和知情权。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到位。不仅公民要主动监督,执法部门也主动公开接受公民的监督。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执法交警的右肩佩戴者执法记录仪?这个记录仪的作用是什么?
生:将整个执法过程拍摄下来,如果公民执法有异议,就可以调看录像,了解事情的真相。
师:是的,这也是充分维护公民的监督权。
活动三:打开东莞市人民政府官网——政务公开网页
师:在我们的东莞市府官网上,有没有给公民提供监督的渠道呢?
生1:有。比如网页左边的“我有话对市长说”,可以向市长反映。还可以跟市委、市人大常委、市政协、市纪检反映问题。
生2:网页右边还有“政府信息公开意见箱”,也可以在这里反映问题。
生3:网页右上角有“政府公开平台”、网页下面有“数据公开”,还有网页中间的各项工作的公示,政府做到政务公开,接受人民的建议和监督。
师:为什么要这么重视并维护公民的监督权?
生:可以有效约束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让政府依法行政,防范权力滥用,提高公信力。
师:是的。所以,建设法治政府,不仅政府自身需要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公民的积极参与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板书:4、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二)厉行法治
过渡:有了政府和公民的共同努力,就能建成法治社会吗?
生:不能。
师:是的,建成法治社会,需要政府和公民的共同努力,但还不够。让我们一起观看下面的视频,探寻建成法治社会的路径。
播放视频——“张玉环案”始末
活动一:张玉环冤案是怎样造成的?
要求:小组讨论,并且必须举出案件中的细节来证明观点。
学生组内进行讨论,记录。
生1:我们小组认为,造成这个冤案的很大原因是执法环节有问题。公安机关刑讯逼供,使张玉环屈打成招。
生2:我们小组认为,造成这个冤案的原因还有司法不公。死刑案件没有辩护律师,存在重大程序违法。
生3:我们小组认为,造成这个冤案执法环节有问题,用来证明张玉环有罪的证据,比如麻绳、麻袋都没有检测到受害者的血迹或者张玉环的DNA。说明证据不成立。
师:大家分析得细致入微。由于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铸成冤案。一个无辜的百姓蒙冤入狱近27年,毁掉个人一生,改变了整个家庭成员的命运。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活动二:填表格善归纳
那么,这个案件启示我们,怎样才能厉行法治,建设法治中国呢?可从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公民等角度去考虑。大家一起来填下面这一表格。
主体
基本要求
立法机关
科学立法
执法机关
严格执法
司法机关
公正司法
公民
全民守法
师:建设法治中国,必须严格执行依法治国的十六字方针。这是厉行法治的基本要求。
师:张玉环案最终申诉成功,离不开张玉环自己持续申诉、家人坚持上诉、律师积极辩护、社会广泛参与、司法纠正错案的契机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厉行法治公民和社会氛围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生1:公民要有法律意识,要学法守法用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生2:社会要营造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师:人们会怎么看待当年侦查和审理张玉环案的执法人员、司法人员?
生1:会觉得执法人员知法犯法,司法人员司法不公。政府和法院靠不住。
生2:人们会不相信法律,不信任国家。
师:是的。确实如此。党和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是全体社会成员的表率,能否带头学法守法用法,能否在工作中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对整个社会的法治氛围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影响法治中国建设的成败。
教师归纳:各级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板书:怎样厉行法治,建设法治中国?
过渡:国家的治理一定要坚持依法治国,这个观点大家认同吗?
生:认同!
师:好。深圳有个司机,连闯了4个红灯,却要求免单。大家觉得可以吗?
生:哇,不可以。
师:我们来看看事情的原委。
播放视频——“闯红灯”
师:要不要免单?
生:要!
师:为什么要免单?
生1:因为他闯红灯是为了救人。
生2:生命比什么都重要。
师:我们刚才不是还信誓旦旦地说要依法治国吗?怎么这个案件大家却从道德的角度去处理问题了呢?
生1:如果这个司机被罚款,吊销驾照。那么,以后遇到这种事情可能就没人敢再去救人了。
生2:这个案件如果完全不考虑司机见义勇为的初心,会让全社会人都寒心的。
师:大家讲得非常好。由此可见,社会的治理、国家的建设不仅要靠法律,还要靠道德。德治和法治并不冲突,反而可以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
板书: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①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②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③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师:因此,要厉行法治,除了国家、公民、社会、党和政府这四个角度外,还要将法治和德治结合起来。五个维度共同发挥作用,凝聚起全社会的法治共识,才能建设法治中国。
(1)国家角度:
(2)公民的角度:
(3)社会的角度:
(4)党和政府角度:
(5)德治的角度:
课堂小结
教师寄语:
如果把建设法治中国看做一辆汽车,那么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就是车头,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起到表率作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要落实到位。将法治与德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凝聚起全社会的法治共识,打造法治社会,共筑法治中国。
同学们,我们既是法治中国的受益者,也是法治中国的建设者。让我们一起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为法治中国的建成,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