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6日)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司法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为维护我国公民、企业在海外合法利益,司法部积极推进涉外法治工作,逐步建立一体推进涉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服务、法治人才培养的工作机制。
目前,我国专门涉外法律有50多部,含有涉外条款的法律有150多部;中国律师事务所已在3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207家分支机构,涉外律师有1.2万多人,有力服务我国公民和企业“走出去”。去年以来,司法部推进首批150余家全国涉外法律服务示范机构创建工作,支持我国律所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设立服务网点,遴选295家公证机构与驻外使领馆共同开展海外远程视频公证,不断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能力。
发布会上介绍,为进一步发挥仲裁在优化营商环境、护航贸易发展的重要作用,司法部进一步推动提升仲裁国际竞争力。目前我国共设立282家仲裁机构,仲裁员和机构工作人员8万余人,累计办理案件500多万件,涉案标的额8万多亿元,当事人涉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2023年全国仲裁机构共办理仲裁案件60.7万件,同比增长27.8%,标的总额1.16万亿元,同比增长17.7%。
在深化国际执法司法合作方面,目前,我国已与88个国家签署双边司法协助条约,与18个国家签署移管被判刑人条约;年均办理国际刑事司法协助请求300多件、民商事请求3000多件。下一步,司法部将积极推进与更多国家商签双边司法协助条约、移管被判刑人条约,进一步扩大执法司法合作“覆盖面”。
在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方面,司法部将会同有关方面,加快建设国家级涉外法治研究基地,加强涉外律师人才培养,加快储备一批实务型高端涉外律师人才,组建涉外仲裁人才库,努力为我国公民、企业“走出去”提供法治人才支撑。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