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王佐法庭副庭长王芳采用在线视频网课形式,以“增强自律意识,防范网络犯罪”为题,为疫情期间在家学习的人大附中丰台学校的师生们送去一堂普法课程。
王芳法官针对疫情当下最易出现的网络谣言、网络诈骗、朋友圈网络暴力等内容,通过案件引入、案例解析、法条介绍等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网络谣言
由于网络的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很快,虚假信息一旦被转发传播,很难被澄清。“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说得十分形象。对于造谣、传谣者来说,严重的,可能会承担法律责任。
No.2
网络诈骗
No.3
网络暴力
在网络时代,存在一个比较严重的现象,就是网络暴力。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网民的年轻化,媒体吸引眼球的商业运作等原因,导致很多人在网络上的言论比较情绪化、具有盲目性,对他人造成了伤害,形成了网络暴力。
学生徐晴:
看完了这个法治讲堂,我明白了我们一定要在网络上遵纪守法,不随意听信谣言,不随意传播谣言,让我们用诚信和清醒打败谣言,还网络世界一片净土!
网络暴力可怕且可恨,它可能毁掉一个人的美好生活,这让我想到了曾经看到的一句话:语言很美,但它有时候也会成为杀人不见血的工具。我也意识到,别让我们与生俱来的东西,毁了别人的一生。
任何一个人都是平等的生命个体,我们没有权利在网络上侮辱别人、打击别人。当我们学生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我们也应该警示自己不要在网络上给他人造成伤害。
在此次疫情期间,不少不法分子在网络上虚假传言疫情消息,有的黑心商家还会用一些极高的薪酬来骗取青少年去做一些非法工作,比如视频中说到的刷单行为,对产品进行虚假宣传,误导大家对产品的认知,殊不知这已经是一种网络犯罪行为。让我们携手抵制网络犯罪,用法律和道德守护我们共同的网络世界。
视频告诉我们,由于网络的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很快,虚假信息一旦被转发传播很难被澄清,对造谣者和传播者来说,要承担严重的法律责任。面对这些我们应该明白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我们要争做知法、懂法、守法的网络好公民。
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不要让我们对快速答案的渴求压倒对正确信息的诉求,远离不良媒体,保持怀疑的态度,多方求证,让真相公之于众。
我们以为网络暴力很遥远,殊不知它往往就出现在我们不以为意的“玩笑”中,也许在我们不经意之间就已经伤害了别人,可怕的是我们并不自知,甚至在看到后果的时候觉得这件事情跟自己毫无关系。
康德曾经说过:“自由的边界是他人自由的边界。”网络也应如此,守住底线的网络,是人们生活的好帮手;失去底线的网络,是破坏幸福的洪水猛兽。谣言的确止于智者,做一个对事实负责的网民,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请让网络清澈一些,让我们清晰地看到网络的底线。
观看了“增强自律意识,防范网络犯罪”为主题的普法讲座后,觉得作为一名教师,自身应该具备辨别、筛选网络信息的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应该利用政治课堂将日常的法律故事讲给学生,尤其是网络暴力等内容,让法律意识逐渐植根学生心中,引导学生树立网络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
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身处于网络时代的我们既是幸运的也是要小心谨慎的。疫情当前,各种言论在网络上满天飞,我们要做一个有一定辨别能力的中国人。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是我们的底线。我们在利用网络方便生活的同时也要学会保护好我们的网络!
网络带来的便利如同一个阿拉丁神灯,而网络带来的弊端又如同一个潘多拉魔盒,在这个魔盒里人们的“恶”让人不寒而栗。当下的中学生处在半幼稚半成熟的心理发展阶段,他们对于网络的看法和运用不容忽视,需要家校的引导和教育。
在这个被网络覆盖的社会,最重要的是对网络有正确的认识,网络虽然是个虚拟的世界,但绝不是法外之地。理性地去甄别信息,提高自身素质和自律意识。学会保护自己,保护他人,保护社会,网络世界的健康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建设。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时代发展进步,互联网成为了时代的新宠。但是,互联网也带了许多的惴惴不安甚至是恐惧,网络暴力层出不穷,网络谣言春风又生,网络诈骗屡禁不止。我们的同学们处于青少年时期,心理成长尚未健全,易轻信,易贪婪,易跟风。此次网络安全教育通过用真实案例和具体法律条例增强了同学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助力同学们健康成长,十分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