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习近平同志谋划部署法治浙江建设十五周年纪念日,为全面展示法治萧山建设新成就,区委法治办组织开展了萧山区“十五大法治影响力事件”评选活动。自4月上旬评选活动开展以来,共收到有关单位报送的法治事件36件。经初评、公众投票,确定以下事件为萧山区“十五大法治影响力事件”。
01区委法治办:全面加强法治萧山机构机制建设
区委成立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区委法治办,成立执法、司法、守法普法3个协调小组;区政府成立区行政复议局、区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区行政复议咨询委员会,建立司法行政部门参加区政府常务会议、区长办公会议以及政府涉法事务专题研究会议制度,建立各级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法治萧山建设开启新征程。
02
区委办公室:
党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近年来,我区始终把备案审查工作作为提升党的规范性文件质量的重要抓手,着力打造党的规范性文件制定、备案、审查、追责全链条工作体系,以高质量文件固化党委决策部署,推动中心工作落地见效。全省首届乡镇(街道)党的规范性文件质量提升暨备案审查工作现场会在我区召开,我区在会上作经验交流。
03
区人大常委会监察和法制司法工委:
《杭州市萧山湘湖旅游度假区条例》施行
2019年1月1日,由我区推动制定的《杭州市萧山湘湖旅游度假区条例》正式施行。我区坚持“把保护放在首要位置”的原则,将落实湘湖条例作为抢抓“拥江发展”战略机遇、加强湘湖和三江汇流区块建设的有效路径,作为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加快产城融合、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力举措,体制机制不断理顺、产业导向不断优化、景区管理不断规范、执法力度不断加大,湘湖的保护、建设和管理工作成效明显。
04
政府部门向区人大述法
2015年以来,我区探索创新人大法定监督新途径,以“政府部门向人大常委会述法”为抓手,要求区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本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法治工作情况,并接受满意度测评。七年来,所有区政府部门均向区人大常委会述法,有效推进了法治政府建设。该项工作荣获“浙江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奖”提名奖。
05区人大常委会成为全省基层立法联系点
区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把立法联系点作为践行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重要平台,采用“三个三”措施,搭建组织架构,健全工作机制,创新方式方法,拓展征询渠道,及时反馈建议。2019年初,区人大常委会被杭州市人大常委会确定为唯一一个以人大常委会为载体的基层立法联系点,2020年11月被省人大常委会确立为基层立法联系点。两年多来,已完成省、市人大下发的19部地方性法规草案的意见征集工作,整理上报524条书面意见建议;其中,15部地方性法规已正式公布,75条意见建议得到采纳。
06区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萧山经验领跑全国
07
区法院、区妇联:
全国首创未成年人探望权执行联动机制
08区检察院: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
09区公安分局:“三位一体”执法管理中心
2017年以来,区公安分局建成全省首个县级公安机关执法管理中心,先后增设督察联动中心和执法服务中心,由三中心升级到目前的五中心,实现“三位一体”执法管理机制向“3+N”迭代升级,探索出一套集约化、标准化、精细化的执法管理模式。该局2017年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被评为“全省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连续三年荣获“全省公安机关执法质量优秀单位”,2020年6月成功获评全市唯一的“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
10区普法办:“一镇(街道)一品”法治文化实体项目
2017年以来,我区分步推进“一镇(街道)一品”法治文化实体项目建设,建成了河上店法治文化动漫园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法治文化实体阵地,实现了区、镇(街道)、村(社区)法治文化景观带全覆盖,全区法治文化阵地面积达79570平方米,全面提升了群众的法治获得感。该项目获评省司法厅2020年“创新推进项目”和市“七五”普法一类项目。
11区司法局:行政执法“公述民评”
2020年12月4日,我区在全省首创开展行政执法“公述民评”活动,区公安分局、区民政局、区住建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市场监管局等5家单位负责人接受现场代表提问和评议,推动破解行政执法难题,提升人民群众法治建设参与度、知晓度和满意度,这项活动被评为“2020年度全省十大普法影响力事件”。
12区住建局:精装修样板房保全公证
区住建局聚焦住宅全装修质量监管全过程,精准施策、靶心发力,探索构建全国首创的全装修住宅“所见即所得”精密监管链,以“一实体两公证”形成全方位“证据链”,该项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
13区市监局:商事登记改革
自2013年以来,区市监局多措并举推动商事登记改革。在放宽市场准入上,推进了工商注册便利化,实施了证照合一改革,推进“先照后证”和证照分离改革,完善了企业退出机制;在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上,建立了企业信息公示制度,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动了信息共享与协同监管;在优化服务上,做好小微企业纾困,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加强市场环境建设。上述改革举措多次获得省市区领导批示肯定。
14区审管办:政务服务“就近办”改革
15河上镇、区民政局:“五和众联”乡村治理模式
“五和众联”乡村治理模式构建了“145”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即一个核心(党的引领)、四套架构(一套工作机制、一套指标体系、一套评议流程、一套协同机制)、五个目标(村民和善、家庭和美、邻里和睦、村庄和煦、社会和谐),在实践中采取“积分制”,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等“软法之治”的积极作用,引导村民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共同体。“五和众联”乡村治理模式在全省推广,众联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