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件是人民法院依法适用法律的生动实践。“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1年度十大案件”作为全国法院一年来审理案件的典型,代表性强、覆盖面广,既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人民法院的生动实践,也是依法适用法律的实践样本,整体上实现了程序与实体之间的动态平衡,对同类案件具有规范指引作用。
1月2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的“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1年度十大案件”评选结果隆重揭晓,百香果女童被害案等十大案件成功入选。一年来,人民法院用一个个鲜活的典型案件培植全民法治信仰,奋力推动法治中国建设进程。
典型案件是依法适用法律的生动实践,具有规范指引的功能。司法裁判的效果是要通过司法机关的法律适用活动,体现法的本质特征,实现自由、正义、秩序等法的基本价值,达到促进社会和谐的目的。“十大案件”作为全国法院一年来审理案件的典型,代表性强、覆盖面广,既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人民法院的生动实践,也是依法适用法律的实践样本,具有两方面的规范指引功能。
一是追求程序正义。“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这种“看得见的正义”便是程序正义,它是实体正义的前提和基础。程序是否公正是适用法律的人完全可以把握的,只要司法权依法定程序运行,就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实体正义的实现,也能避免因片面追求实体正义而导致的司法裁判的无序状态。
二是确保实体正义。案件的实体处理结果是否公正,是实体正义是否得到实现的标志。在如何确保实体正义的问题上,一方面要注重程序正义,另一方面又不能因为一味地追求程序正义的尽善尽美,而让实体审理无限期地拖延等待,以致最终错过以司法之力达到恢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的最佳时机。此次评选出的2021年度“十大案件”兼顾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整体上实现了程序与实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保证了案件处理的最优质量、最高效率和最佳效果,对同类案件具有规范指引作用。
人民法院要充分发挥典型案件的示范引领作用,就必须引导干警牢固树立正确司法理念,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通过“小案件”讲述“大道理”;要提高审判执行工作能力,提升裁判文书写作水平,用法理严谨、是非分明、温暖人心的司法裁判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要通过对各类案件中普遍性、趋势性的问题进行总结,提炼优秀审判经验和裁判方法,形成类案裁判的统一尺度;要注重收集整理案例,善于抓住适用法律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第一案”,成为发现“典型案件”的有心人;要加大典型案件宣传报道力度,丰富宣传形式,拓宽宣传平台,让正义的法治之声传播得更广更远,让培植法治信仰的土壤愈加肥沃,让人们心中的法治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