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依据课程标准: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引导学
课标依据
生践行法治,培养法治素养。
《夯实法治基础》是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一框的内容。主要是讲法治的作用和怎样建设
法治中国。本项目共设置“选择法治道路”和“描绘法治蓝图”两个层次。
一、教材分析第一个层次“走法治道路”,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法治的要求进而明确法治
给公民、国家社会带来的作用。第二个层次“描绘法治蓝图”,通过了解
中国法治的历程,引导学生有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识基础,但由于本课内容较抽象,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等方面还
不足以理解本课内容,使得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往往是不全面的,需要
二、学情分析教师帮助学生澄清概念和道理。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视频和热点材
料,选择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互动、交流、合作、探究,让
学生动起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从中感知,提
高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行为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树立法治意识,弘扬法治精神,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与价值观
三、
过程与
教学能够正确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法治现象,明辨社会生活中的法治行为
方法
目标
知识与
知道法治的意义,懂得法治的要求,掌握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技能
四、教学重点选择法治道路
教学
重点教学难点描绘法治蓝图
难点
五、教法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K树标X
出示四幅图片:思考:是什么保证了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通过学生
你心目中的法治是怎样的?引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及重难点知识。谈自己的看法,
活动二:自主感悟k达标』引发共鸣,提高
选择法治道路学习兴趣。
1、出示视频,
思考分析:封建专制时期谁治理国家?
当今社会主义国家谁治理国家?
六、通过老师的提示,学生的分析,总结出人治与法治的区别
教紧接着问什么样的法治才是真正的法治呢?学生辩论
学2:小组辩论:扶与不扶激烈,有自己的
过观看视频:民法典“好人条款”鼓励做善事,思考好人条款的意义?见解,敢于表
程通过辩论和观看视频,引发学生知道好的法律也就是良法应具备的条法,结合视频对
设件,善治具备哪些条件,真正的法治就是良法+善治。良法和善治有
计3:法治的作用:从公民、国家社会两个角度共同探究了进一步的了
出示材料:你还知道哪些法律法规,保障了哪方面的权利,知道法治解。明确真正的
对公民的作用。法治需要良法
出示视频: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知道法治对社会的作用和善治。
出示材料:香港国安法通过,探讨其意义
活动三:合作探究k达标1结合视频和材
描绘法治新蓝图料共同探讨法
1、观看视频: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经历了怎样的法治历治的作用
程
2、自学课本47-49页,回答:(3分钟)
哪次会议上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全面依法治国的地位自学课本知识,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培养自主学习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16字方针)能力。
3、观看两则视频:国安法通过后民众纷纷走上街头拥护国安法
国安法通过后犯罪分子被依法逮捕
小组结合视频和16字方针讨论:怎样建设法治中国通过视频学生
学生积极发表见解,教师适时追问和点播,是学生明确可以通过科学充分感受到法
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来建设法治国家。同时,还要治给人民生活
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和社会带来的
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积极作用,建设
活动四:收获平台(10分钟)K验标』法治国家离不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开法治的护航
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创设情境,引起
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小组讨论
今后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师生
知识梳理共同总结归纳
活动五:教师寄语以突破教学重
树立主人翁意识点和难点。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通过谈收获,升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华课堂,旨在使
学生将课堂接
受的知识转化
为自己的内在
素质。为建设法
治中国作出榜
样示范,贡献自
己的力量
《夯实法治基础》学情分析
进入九年级,学生感受、认识和参与公共生活的范围不断扩展,学生思维水平快速提
升,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对国民身份认同的心理需要日益凸显。因
此本课在展现中国腾飞的历史进程、取得的伟大成就、面临的时代挑战和作出的积极应对
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建设法治中国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经过八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初
步具备运用法律知识辨别是非、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法治作为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学生对其缺乏系统认识
本课教材通过阐释法治是什么、回顾法治中国的历程、明确为什么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法治道路、怎样建设法治中国以及初中生在法治中国的建设中应扮演怎样的角色等问题,
帮助学生认识法治中国的进程,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
题,进而把法治作为基本的生活方式,在实践中培育法治素养。本课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法治
教育内容的概括和提升。
《夯实法治基础》效果分析
1、绝大多数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较高,能独立解决课件中设计的材料分析问题,并能发
表自己的见解,学习情绪高涨,学习气氛浓郁,能积极认真参与教学活动,回答问题能紧扣
主题。
3、小组辩论环节,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提升,有自己的想法,见解独到、新颖,敢于表达,
自信满满
4、小组合作讨论问题充分,有合作意识。
《夯实法治基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中国选择法治道路的原因,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以及建设法治中国
的具体要求,旨在让学生懂得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本节课上承公民要依法参与民主生活,下承凝聚法治共
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夯实法治基础》评测练习
1.“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下列对良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现每个人的意志和利益
B.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
C.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
D.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就成为党和国家坚定不移的方针。据此完成2—4题。
2.我国之所以如此重视法治建设,是因为法治()
①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②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
正义的有效方式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④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3.社会因法治而进步。要做到全面依法治国需要()
①科学立法②严格执法③公正司法④全民执政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4.未来,我们建设的法治国家应该是()
①每一项立法都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②每一部法律法规都能得到严格执行③每一个
司法案件都能实现绝对公平④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
者
C.①②④D.①③④
5.2016年11月,朱国萍应邀参加了在上海召开的民法总则草案基层座谈会。针对草案中
关于不具有监护资格的人,由村(居)委会还是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的规定,她根据自己在
基层工作遇到的问题和居民反映的情况,谈了自己的看法。由此可见,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
()
A.人民群众有立法权
B.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生活的机会和权利有利于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C.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最根本的途径
D.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6.党的十九大报告阐述了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十四个方面,
包括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走这条道路必须坚持()
①党的领导②人民当家作主③依法治国④以德治国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7、近年来,宪法、民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红十字会法、预算法、企业
所得税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教育法等一批事关国计民生的法律得到及时制定或修
订……经济社会运行更有保障。这充分说明()
①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②良法能够维护社会秩序③良法的制定程序正当④法治要求实行
善治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价值判断题
8、中国有了法律制度就等于有了法治。判断()
9、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就行了。判断()
堂清答案:17ABACBDA
8.错误。分析:法治是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
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