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精神和三年制高职各专业的各专业标准对公共基础课程的要求的指导下,依据(1)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第16号);(2)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教育部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3)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意见》(川教[2005]71号);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的通知(教社科[2011]1号);(4)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教社科[2015]2号);(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而制定。
二、课程的性质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序号
前期课程名称
为本课程支撑的主要能力
1
高中政治课
一定的社会政治认知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后续课程名称
需要本课程支撑的主要能力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支撑,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律认知、判断、选择能力。
2
形势与政策
正确的世界观、社会观、价值观支撑。
四、课程的教育目标
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主要使学生具备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时代内涵、历史意义与当代大学生的时代责任,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与变化及其本质,明确“基础”课的性质和目的。
2.系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是什么、人生是什么、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等基本问题,领悟人生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投身人生实践,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3.认识理想信念对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认知科学的理想信念,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辩证关系。
4.认识中国精神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正确理解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
5.了解道德的基本理论,认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革命道德、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内容,把握公共生活、恋爱婚姻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的道德规范。
6.认识法律的基本理论,了解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领会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
(二)能力目标
1.能够树立起面向新时代肩负民族复兴时代责任的责任意识,以大学阶段的学习与成长为起点,树立崭新的成才目标,重视思想力、道德力、法律思维能力的提升,同时重视培养面向新时代的信息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的学习能力。
2.能够提升人生认知能力、价值明辨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正确认识人生矛盾,选择过有价值的人生,创造个体的人生价值。
3.能够选择并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把树立远大理想和脚踏实地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4.能够感知体会中国精神,培育家国情怀,理性弘扬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把个人成才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做坚定的爱国者。
6.能够自觉遵守社会主义法律,并树立法治思维方式,学会用法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素质目标
1.能够在实践中化知为行,灵活运用正确的思想道德法律观念,解决学生自身成长成才中的实际问题。
2.能够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既指引人生发展,又服务贡献社会,增强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建议
学习情境
(/模块/章)
学时
能力目标
教学成果
考核形式
大学问道
6
能够认识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时代责任,在崭新的人生起点认识大学的本质,树立崭新的成才目标。
1.写一封信《给三年后的我》
2.《大学问道》微视频
作业
天生我才
8
能够正确认识人的本质,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选择有价值的人生,并在这一过程中正确处理人生矛盾。
1.材料分析测试题
2.《我敬佩的榜样的人生》微视频
3.读后感、观后感
测试
3
信仰领航
能够认识并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理想,又脚踏实地,化理想为现实。
1.《我的中国梦与青春梦》微视频
2.读后感、观后感
4
家国情怀
能够感知体会中国精神,培育家国情怀,理性弘扬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做坚定的爱国者。
1.《我和我的祖国》微视频
2.《我爱我的家乡》PPT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视频
5
德行人生
14
1.《社会公德在行动》实践活动
2.《工匠精神》微视频
3.《家风伴我成长》微视频
实践
遵纪守法
能够自觉遵守社会主义法律,并树立法治思维方式,学会用法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