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法律法规(精选5篇)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我局积极把防灾减灾工作摆到突出位置,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进一步加强对有可能引发隐患的重点局域、重点时期的监控,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同时,积极做好单位内部的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值班制度,确保单位内部无安全隐患。

二是开展集中宣传教育。5月12日,在全国第12个“防灾减灾日”,我局按照县应急管理局的安排和部署,积极开展了“防灾减灾”宣传活动。通过在县人民广场设立咨询台,发放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宣传手册,积极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解答。在本次宣传活动中,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30余人次,受到群众广泛好评。

通过开展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广大群众防震减灾意识,为动员社会依法参与防震减灾活动营造了良好氛围。同时,积极结合“七五”普法宣传工作,按照“谁执法谁普法”和普法工作责任制的落实,指导相应工作部门单位积极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普法宣传活动,切实提高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和应急救灾能力。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依法管理、正面引导的原则,紧紧围绕提升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这个主题,积极创新宣传手段,拓宽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内容,提高宣传实效,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深入宣传各种防灾减灾法律法规知识和普及防灾减灾科普知识,提高公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为进一步促进全街道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宣传内容

(一)重点宣传《突发事件应对法》、《防震减灾法》等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及普及活动。

(二)宣传街道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的重要内容和处置规程,宣传各级政府、部门、单位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做法和经验。

(三)广泛宣传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特点和危害,普及预防、避险的基本技能和自救、互救的应急知识。

三、活动安排

5月12日为防灾减灾集中宣传日,5月7日——5月13日为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周。

(一)开展防灾减灾集中宣传日活动。5月12日上午9时——11时,由街道宣传、综治办、办、社会事务办、城建办、经贸办、安监办、农业服务中心等街道专项应急预案牵头部门参加,在上马集市广场现场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咨询,图片展览,派发有关资料。

(二)街道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5月7日——5月13日,25个社区择时在辖区设点集中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地质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法规。

(四)开展校园防灾减灾专题教育活动。街道教委办牵头,在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防灾减灾意识和避灾自救技能专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做好学校防灾减灾教育的普及工作。

(五)开展安全隐患事故警示教育宣传活动。安监办牵头,公安、劳动保障中心等单位配合,结合我街道安全隐患排查情况,开展广泛深入的安全隐患事故警示教育,提高全社会预防和整治安全隐患的自觉性。

(六)开展春季疾病预防教育宣传活动。街道疾病控制中心负责组织。以预防当前流行性疾病为重点,通过普及春季疾病预防知识,提高广大群众预防疾病的意识和能力。

(七)开展自然灾害救助政策宣传活动。农业服务中心负责组织。通过活动,广泛宣传自然灾害救助政策。

(八)组织全街道安全风险隐患排查行动。从宣传周活动开始,公安、综治办、安监办、经贸办、文化服务中心等有关部门要对危险行业、食品卫生、易燃易爆企业、大型人员集中公共场所等组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行动,及时整改各类隐患,确保社会安全稳定。

四、有关要求

(二)认真抓好落实。各社区、企事业单位要结合本辖区、本行业实际,创新宣传形式和手段,按照街道“防灾减灾日”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进一步制定细化方案,采取切实措施,抓好落实,务求实效,组织落实好本社区、本单位的各项宣传活动。

【关键词】应急管理,完善对策

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繁重而艰巨。突发自然灾害的影响给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严峻的挑战。面对日益严峻的自然灾害风险,政府加强突发自然灾害的应急管理势在必行。

虽然目前我国政府在应对自然灾害时已经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和发展,但是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除了应急主体单一,机构设置不合理;应急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之外主要还有以下几方面:

(一)应急管理预警监测机制尚需完善

首先,预警监测机制不健全。在危机爆发后的处理过程中,政府往往“临阵磨枪”,仓促上阵,形成“消防队员”式的被动反应模式。其次,风险指标评估体系的建设还不完备,国家减灾委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先期级别反应是二级,级别不够到位,当天夜里又改为一级;地震级别一开始是7.6级,后又改为7.8级,最后确定是8.0级,所以自然灾害的相应级别标准还需完善。

(二)灾害应急信息系统匮乏

信息的匮乏是指当前国家缺乏应急救灾信息系统。从信息分析理论来讲,在应急管理中应坚持信息优先的原则,救灾工作开展是否顺利有效,关键看救灾信息是否准确及时,信息缺乏会造成无法决策,信息错误导致决策失误,信息中断,对于灾情的评估、救灾安排、资源调配、政策调整等都有严重的影响。汶川地震,由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造成信息中断,汶川、映秀、北川等多个重灾区,失去联系,无法施救。同时,在救灾前几天,由于政府没有及时成立专门针对灾害应急的信息系统,造成政府对震中地区信息缺乏,不得不临时收集材料进行决策部署,严重影响了救灾的效率和进程。

(三)应急救灾的物资储备善后恢复措施还需加强

当前,政府在应急储备上不科学,主要表现为储备不足,储备不全、储备分布不科学。储备不足表现当地在物资储备上,包括食品、药品、帐篷等必须物品,国家没有专门的地方储备;储备不全主要是指,没有相应的救灾通讯设备,没有专门的救灾专家队伍、医疗保障队伍等,使应急救灾工作趋于被动。最后,储备资源管理不科学,在08年南方暴风雪期间,某省舍近求远地调集大量麻袋,孰不曾想到,备灾仓库中就有麻袋,只不过属于国家储备,彼此间储备信息上部门之间缺少相互协调配合。应急储备工作关系到整个救灾的全局,一定要引起救灾各部门的重视。

二、政府完善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对策思考

针对上述问题,政府的完善对策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建立规范化应急管理体系

法律和制度保障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无规矩不成方圆”,组织机构、法律规章是应急救灾的前提条件。在规范组织机构建设方面为更快更有效的处理突发灾害的事件,我国应建立统一的、专门的、常设的针对自然灾害的的应急管理机构,能够对地震、洪涝、暴风雨雪、等各类自然灾害做出迅速反映、协调运作的部门。

在健全法律法规方面,法律法规的完备是应急救灾工作顺利展开的保障,对于经常发生的、危害严重的自然灾害要制定专门的法律来指导救灾和个人的防灾自救,法律应急过程中要及时发现不足,不断总结完善。从整个应急体系来看,要建立驾驭整个救灾系统的法律,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灾害管理基本法》,我国的《突发事件应对法》在很多细节上需要完善,在救灾过程和方法上还需细化,特别是预警及应急分级的标准还要进行必要的修改,要正确判定突发事件的大小和影响程度,明确救灾措施。

(二)做好防灾知识的学习与信息舆论引导

提高公众对灾害的认识,增强防灾、减灾、自救意识,是有效减轻灾害的重要举措。尊重公民的知情权,及时公开的救灾信息的传播,正确的舆论引导,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政府的义务。实践证明,具有防灾减灾自救意识的公民,面对灾害更能采取科学理智的处置方法,能保护自己,也能救助他人,因此,加强公民危机意识的培养,应当引起各级救灾部门的高度注视。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应急管理运行机制

灾害应急管理的过程分类包括:预测、处置、恢复,从运行机构的预警机制建设来分包括:灾前的监测预警机制、灾中的应急救援机制、灾后的快速反应机制。只有保证三个阶段机制的建立健全,才能使整个运行机制较顺利运转。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这就为灾害应急管理运行机制的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除此之外,还可以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参与救灾的水平,在突发自然灾害的应急管理中,政府在各个环节都起到主导作用,但应对灾害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在突发灾害应急管理中,政府不是万能的,要以“有限政府”新理念,定位政府的职能,在灾害的应急管理中,要进一步完善社会动员机制,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体现社会团体、公众个人的力量,政府与社会要加强合作、互助,共同体现各自在灾害应急管理中的作用。

2020年上半年,我局在县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坚持普法工作和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监管相结合,坚持法制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扎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有效推进依法治理工作,为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水平、维护安全和谐稳定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为我县发展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将上半年的普法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

我局领导高度重视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为加强对普法工作的组织领导,专门成立了普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配备1名干部为普法工作人员和联络员,具体负责普法的具体工作。根据我县普法依法治理规划及年度安排的要求,安排落实2020年的普法任务,做到了普法工作总体有规划,年度有安排、年终有总结,使全局普法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

二、精心组织,严密实施

(二)提高行业安全法律意识。按关于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的安排部署和县依法治县领导办公室的有关安排,我局将法制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加强领导,认真部署,组织应急执法人员,紧密结合安全生产月、安全检查、安全培训、安全宣传等形式,广泛开展安全法制和安全知识进机关、进单位、进企业、进社区、进村镇、进校园、进家庭,重点加强机关行业、企业员工、城乡群众、在校学生和社会群体对生产安全、交通安全、建筑安全、消防安全、学校安全等法规知识的学习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安全法律知识的宣传普及。

三、完善机制,规范执法

(一)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依法行政工作机制。通过普法依法治理活动的开展,我局不断落实依法治理和行政执法责任,促进安全法治化管理,完善了依法行政工作机制,推行了三项制度,规范了依法行政监督管理,实行了执法音像记录管理制度、执法案卷管理制度等,建立了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使依法行政工作不断加强。

(二)严格依法管理,切实规范执法行为。认真落实服务承诺制、执法责任制、责任追究制、执法奖惩制和安全检查工作规范,保证安全监管工作的公开、公正、透明,始终做到持证执法、亮证执法、按程序执法,确保了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行为的主体和程序合法。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局领导率先垂范,带头坚持,廉洁自律,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执法人员在执法中做到了持证执法,不越权执法、不错位执法,规范了执法文书。行政处罚案卷做到了一案一卷。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计划

存在问题:一是在普法的方式方法上缺乏灵活性,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创新法制宣传教育的新方法、新措施。二是应急队伍的整体执法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三是大面积向社会开展安全法制宣传的力度还不够,宣传面不够广,全民安全法制意识仍有待提高。

关键词:气象;服务;防灾;减灾

中图分类号:P429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50833160

1提升气象服务水平的措施

1.1增强公共气象服务意识

1.2完善气象服务法规体系

通过制定《气象服务管理办法》、《气象服务业务流程》、《公共气象服务行业服务标准》、《公共气象服务监控与效益评估办法》等办法和标准,规范公共气象服务活动,明确各级公共气象服务机构、职责、工作流程及服务标准等,进一步完善、规范和提高公共气象服务工作,实现气象服务现代化、服务机构实体化、服务管理规范化、服务队伍专业化。

1.3加强气象科普能力建设和高素质人才队伍培养

不断加强气象科普能力建设,在全面提高社会公众对气象科学认知的同时,实现气象服务由咨询服务向工程化服务的提升。根据气象服务业务需求,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并对现有人才进行优化组合和培养,加强业务交叉知识培训,逐步建成一支知识结构相互融合、技术相互补充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2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具体措施

2.1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及工作机制

2.2提高责任意识,明确职责定位

2.3加快气象灾害综合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

在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加快步伐,以保证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提高。要加强新一代天气雷达技术的研发与探索,在自动雨量站、无人值守气象站等自动气象设施方面增加资金投入,将互联网技术、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对气象科学的宣传手段及普及方法进行彻底改革。利用现代化技术,强化气象服务的技术手段,加快气象预测预警体系的建设,为政府和社会大众提供准确、及时、形象以及不同需求的趋向预警预报。

2.4加强国际合作,共享科技成果

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国际化水准。在公共气象服务领域,有诸多方面是需要借助于国际合作才能长效解决的问题,比如大气污染、气候变化、灾害防治、海洋风暴、全球气候观测、气象数据共享等方面。我国是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气象灾害的种类多、发生的频率高、涉及的地域广,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积极参与到世界气象组织的工作,加强国际合作、共享先进的科技成果、共同攻克气象难题,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必要手段。

THE END
1.学法律讲法治护权益——材料学院关工委法律知识科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经济活动都能从里面找到答案。 《民法典》的颁布实施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中国历史上首部民法典,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进https://mse.csu.edu.cn/work/info/1049/4633.htm
2.法律小常识百问解析法治生活的智慧指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无论是个人之间的纠纷,还是与公共事务相关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来处理。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了解法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本文将通过提供100条关于法律小常识的问答,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法律知识。 https://www.cjan6a6c.cn/xue-shu-bao-gao/456538.html
3.尊崇宪法触手可及抬头可见!集中宣传展播让法律知识“亮起来”(记者 邬璐明 通讯员 夏拓)在今年的“宪法宣传周”期间,为了使短视频成为网络普法“最大增量”,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湖南各地通过“线上+线下”全方位、立体式的传播方式,集中宣传展播2024年湖南省“懂常识、守常规、成常态”网络普法优秀短视频,让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知识触手https://www.hnpfw.com/content/646856/91/14527625.html
4.宪法宣传周关于宪法,你了解多少?普法来源来源:人民网、中国普法…https://www.sohu.com/a/834992099_121118846
5.关于防震救灾的工作总结(精选20篇)组织学习地震法律、法规常识和防震、抗震的应急预案,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向人民负责,掌握好“内紧外松”的原则,积极宣传地震科普知识和国家防震减灾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使社会公众了解地震知识,掌握地震避险技能,提高社会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二、完善应急预案、方案修订https://www.ruiwen.com/gongwen/gongzuozongjie/683988.html
6.宁波图书馆从事保护生物学和动物地理学研究,在国内外主流学术期刊发表文章10余篇,出版著作22部,多次获中国好书奖、梁希科普奖一等奖、中科院优秀图书奖等省部级一等奖。个人获2020年“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7.独此一枚的作家——致敬王小波七十诞辰专题讲座https://www.nblib.cn/information/6305
7.2020—2022年度宁波市社科普及讲座选题提纲四十五、中共宁波党史专题讲座 授课人:竺松民 奉化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1.伟大的觉醒引来革命形态转型:宁波党组织的创建(1921.7-1927.4) 2.股票的基础知识 3.股票的基本分析 4.股票的技术分析 六十二、身边的跨境电子商务 授课人:李银燕 宁波财经学院 讲师 1.跨境电子商务是什么 http://www.nbssa.org.cn/art/2020/8/5/art_1229619689_19238.html
8.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增强法律知识科普固始县元光小学开展2024年为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和依法办学,提升师生法治素养,丰富师生的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固始县元光小学特邀请法治副校长、固始县秀水派出所洪首云警官于11月28日下午到校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增强法律知识”为主题的法治进校园活动,讲座由分管安全副校长蒋燚主持,五年级师生http://gsxun.com/section-3-16099-0.html
9.全国法制宣传日法制知识科普蓝色通用模板公众号模板135编辑器提供十分精美的全国法制宣传日法制知识科普蓝色通用模板模版样式,此作品素材ID:101042,该素材可用于:简约、蓝色、政务/党史/党政/党建、锤子、律法、法律/仲裁、国家宪法日、法制宣传、法院、法院执行、法院传票相关的微信公众号文章模版排版。https://www.135editor.com/editor_styles/101042.html
10.关于科普工作总结(共4篇)1.召开防震减灾助理员培训会,组织学习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等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2.邀请市上专家到科普示范校、示范村开展防震减灾科普专题讲座,受到学校师生和党员群众的普遍欢迎。 3.组织业务骨干参加全市监测预报业务培训。 在的科普工作中,我局将以继续做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为己任,为让防震减灾知识https://www.9136.com/shiyongwendang/gongzuozongjie/451527.html
11.法律知识科普法律知识科普法律知识科普为您科普刑事、离婚诉讼、民事、合同、房产、经济纠纷等各类法律问题。http://www.lv6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