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明辉,现任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求是特聘教授(数字法学岗文科领军人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兼任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中国逻辑学会形式逻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员服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人工智能逻辑专业委员会(筹)副主任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法学分会常务委员,Argumentation(SSCI,AHCI收录)杂志编委会成员,主要研究领域:数字法学(法律人工智能)、逻辑学(非形式逻辑、法律逻辑)等。
XiongMinghui,DistinguishedProfessoratGuanghuaLawSchoolofZhejiangUniversity,ChiefExpertoftheNationalSocialScienceFundproject,VicePresidentoftheChineseSocietyofLogicandtheDeputyDirectoroftheFormalLogicProfessionalCommitteeofChineseSocietyofLogic,DeputyDirectoroftheMembershipServiceCommitteeoftheChineseAssociationforArtificialIntelligence,DeputyDirectoroftheArtificialIntelligenceLogicProfessionalCommitteeoftheChineseAssociationforArtificialIntelligence,memberoftheStandingCommitteeoftheComputationalLawBranchoftheChinaComputerFederation,memberoftheeditorialboardofArgumentation.Hismajorresearchfieldsincludedigitaljurisprudence(legalartificialintelligence),logic(informallogic,legallogic),etc.
数字法治与数字法学
何谓数字法治呢?数字法治是将法治理念延伸到数字环境的结果。首先,法治是一套确保社会有序、公正的原则或理想。在所有法律和合同平等地适用于每个人的情况下,执行法律和合同的程序清晰公平,司法独立,所有人的人权得到保障。其次,数字法治是一套确保数字社会有序、公正的原则或理想。在所有法律和合同平等、自动适用于每个人的地方,有明确和公平的自动执行法律和合同的流程,有独立的司法机构,所有人的数字权利得到保障。
与数字法治非常相近的一个术语是“数字法学”。何谓数字法学呢?这是最近一年才流行起来的新学语,而且大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关于数字法学,我的同事赵骏和魏斌两位教授共同编著了一本著作《数字法学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年5月出版),勾勒了一个数字法学的基本架构,给出了数字法学的原则和路径。这应当是国内第一本以数字法学命名的著作。今年5月,华东政法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院长马长山教授和我的垂直领导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常务副院长兼浙江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执行院长胡铭教授分别在《中国法学》和《政法论坛》同时独立发表了《数字法学的理论表达》和《数字法学:定位、范畴与方法——兼论面向数智未来的法学教育》,将数字法学的理论体系建构探讨推向了一个潮头。显然,这大有英雄所见略同的态势。不仅如此,也就在今年,全国各高校纷纷推出数字法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如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等。当然,可以还不止这些,有些学校还在论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