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体系法律方法与法治

本书拟处理法律体系、法律方法与法治三方面主题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处理:①法律体系作为法治概念的基本前提有无与法治形成内在勾连的可能,或者说法律体系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才能保证作为法治之前提的“良法”的形成。②法律方法如何通往法治,法律人如何在思维和方法的层面促进法治社会的建构,为法治提供重要的环节“善治”。全书分为两篇:上篇主题为“从体系到法治”,分别处理这样一些分主题:融贯性法律体系的概念及其与法治的关系、法律规范体系的概念及其与法治的关系、法律程序的概念及其与法治的关系等。下篇主题为“从方法到法治”,分别处理这样一些主题:法律方法与作为法治基本条件的法的安定性之间的关系、法律解释的方法与法治的关系、法律漏洞填补的方法与法治的关系等,尤其是涉及到其中法的安定性与法的正确性之间的关系、司法与立法之间的权力分配与动态平衡等。

目录

丛书总序

引言法的理念与法治

上编从法律体系到法治

第一章法律体系的模式与法治

一、视角限定

二、法律体系的阶层构造模式

三、法律体系的规则-原则模式

四、两种模式的比较:实践理性与法治模型

五、法律体系的双重构造模式

六、结语

第二章法律体系的融贯性建构

一、作为法律体系可欲性标准的融贯性

二、法律体系的融贯性要求

三、融贯法律体系的诠释性建构

四、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融贯化

第三章法律程序的价值与法治

一、价值类型理论

二、法律程序与价值理论

三、最低限度的法治概念

四、现代社会中的程序与法治

五、结语

第四章指导性案例的法源地位

一、法源双层构造论

二、比较法考察:判例在美国与德国法院的法源地位

三、中国式指导性案例:中间道路?

四、结语

下编从法律方法到法治

第五章法律论证中的权威与正确性

一、法律论证中的权威

二、法律论证中的正确性

三、权威与正确性如何协调?

第六章法律方法、法的安定性与法治

一、法的安定性与法治

二、司法裁判的特征与法的安定性

三、法律解释会破坏法的安定性吗?

四、法律续造必须放弃法的安定性吗?

五、法律方法:一种价值中立的工具?

第七章法律续造、权力分立与法治

一、从台湾地区的一则案例说起

二、规范理论框架中的创制性修正

三、规则(立法)的权威与法律续造的限度

第八章法的效力与法治(拉德布鲁赫公式)

一、拉德布鲁赫公式的三个研究层面

二、新的讨论框架:三组区分

三、“否认公式”分析

四、“不能容忍公式”分析

五、两个子公式的关系

结语永无完结的追问:法治是什么?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致谢

对于上述刊物的责编徐爱国、李桂林、李晓明、马治选、谢海定、尤陈俊、陈越峰、朱振与董政等诸位老师的辛苦付出同样深表谢忱。最后,当然不是最不重要的,作为与我已有数度合作的老朋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彭江副编审一如既往地以其认真和细致,为本书的编辑倾注了大量心血,对此我同样铭记于心。

雷磊

2015年9月3日

雷磊,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法理学副教授

该文档为付费内容,请购买后阅读全文

我们提供文献翻译服务,请填写您的联系方式,方便我们与您取得联系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与您取得联系,请保持手机联系方式畅通

THE END
1.良法善治良法善治安天下截至2024年6月底,我国现行有效法律共计303件。 新时代,我国制定外商投资法、国家安全法等法律,修改立法法、国防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善。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 2024年7月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https://m.jfdaily.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825732
2.以科学有效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保证宪法实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下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必须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制度体系,建立宪法实施情况报告制度”。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必须坚持宪法规http://licheng.jnjcy.gov.cn/plus/view.php?aid=7429
3.中国法治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到2025年,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备,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日益健全,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司法权运行机制更加科学有效,法治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党内法规体系更加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初步形成。 https://www.meipian.cn/45bojthb
4.密织法律之网和强化法治之力课件.ppt《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中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思考:《民法典》颁布有什么意义? 密织法律之网和强化法治之力 第五讲 法治兴则国家兴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2.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3.课堂小结 4.致谢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0829/8034101111005125.shtm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郭庆梓律师个人主页①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③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⑤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https://china.findlaw.cn/lawyers/article/d845132.html
6.法治建设的思考(精选5篇)施工企业的法律体系建设及法律风险防控面临的问题众多、涉及面也非常之广,如果仅凭法律部门或者相关管理人员的一己之力必然无法达到真正的预期与目标。因此,企业应该将法治体系构建、法律风险防控等问题与企业的内部文化建设想融合。在企业内部文化建设问题上,应该重视两方面的内容。首先,利用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将法制https://www.1mishu.com/haowen/172218.html
7.警察执法规范化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8篇(全文)在中国的法治实践过程中, 法律体系和法治体系分别成为了我国不同法治发展阶段的目标与追求, 过去的那种强调构建法律体系的静态的法治观被当下强调构建法治体系的动态的法治观所取代, 这是历史的必然, 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法治实践中的必然选择。法律体系作为法治体系的规范基础和逻辑前提, 实际上是作为“手段”为法治体https://www.99xueshu.com/w/file7swfk5t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