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黄渤海新区围绕服务和保障民生,大力实施“法援惠民生”活动,不断深化便民服务举措,在案件数量、办案质量、档案管理、便民服务、宣传方式上不断突破,真正成为困难群众的“贴心人”。
01
案件数量“谋求突破”
不断优化援助案件结构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通过各种方式扩大案源,全力提高法律援助案件数量,实现了办案数量大幅提高。
一是优化案件结构,进一步加大刑事案件办案数量。定期召开刑事法律援助工作座谈会,建立与公检法协作机制,大力开展刑事案件侦查、起诉、审判阶段全过程法律援助。侦查阶段督促公安机关加大刑事通知案件办理力度。审查起诉阶段着力规范认罪认罚工作,全年受理认罪认罚案件463件。审判阶段全面开展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工作,指派律师提供辩护比率达100%,全年受理审判阶段案件420件。
二是扩大适用范围,全力开展民事行政案件受理工作。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和《山东省法律援助条例》的衔接工作,全面实行免予核查经济困难状况、不受经济困难条件的限制、个人诚信承诺制等,全年受理民事案件375件。
02
案件监督“谋求完善”
持续提升援助案件办案质量
案件质量是法律援助工作的生命线,不仅要“多办案”,更要“办好案”。
一是组建法律援助专业律师团队,增强援助律师的责任意识。挑选业务精湛的律师,组建“刑事、劳动争议法律援助律师团”和“法律援助志愿翻译团”,从源头上解决律师办理援助案件不积极、不主动、案件质量不高等问题。全面推行律师“点援制”,全力满足受援人个性化法律服务要求。
二是增强案件质量管理力度,提升案件办理质量。在案件指派、办理、回访、立卷归档建立“全流程”实时监控机制,通过旁听庭审、案件回访、满意度测评等措施,全面监督援助律师的办案行为。
三是以差异化补贴发放,促进律师办案水平提升。实行差异化补贴发放,将律师会见次数、出庭次数、律师代理意见充分程度及法庭采纳情况等作为补贴发放的考核因素,将补贴数额与办案质量动态挂钩,激励律师高质量办好援助案件。
四是严把案卷归档关,做好结案案件的质量验收。严格按照要求做好案件立卷归档工作,统一案卷卷宗内容、归档顺序及卷面格式,保证援助档案从申请到结案全过程案件归档的完整性。同时,做到纸质卷宗与法援在线系统案件的同步性。
五是选树优秀法律援助律师,调动律师参与援助案件的积极性。联合区律师协会举行优秀法律援助律师评选活动,6名承办律师被评为优秀法律援助律师。
03
工作机制“谋求创新”
全面提高援助便民服务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从“应援尽援、应援便援、应援优援”三个维度,努力满足贫弱群体的法律援助需求。
二是加强异地协作,做到“应援便援”。通过法援在线系统,建立与异地法律援助中心的协作协办机制,一方面,困难群众可以足不出区申请办理异地法律援助;另一方面,外地困难群众可以线上系统申请我区法律援助。目前,已与重庆、河北、江苏、黑龙江以及青岛、日照等地协作办理案件18起。
三是加大便民服务示范窗口建设,做到“应援优援”。在沿街一层设置100平米便民服务窗口,开通无障碍通道,购置轮椅等便利化服务设施,服务残障人士。对于老弱病残、行动不便或有特殊需求的困难群众开通上门服务,全年提供上门服务3次。创新“援调对接”“援访对接”工作模式,化解因当事人求助无门引起的案件8件。
原标题:《法援惠民生服务不打烊黄渤海新区围绕“三谋求”不断提升法律援助服务群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