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上海市法学会上海市法学会东方法学
《法治实务》集刊2023年第3卷目录
——国家安全工作研究文集
主题:国家治理法治研究
国家安全前沿研究
海外利益安全治理发展演进及以东道国为视角的因应之策
赵懿先
国家安全泛化中反制裁法律的困境、原因与应对
朱志远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深度伪造危害国家安全的应对路径
郭恩泽
经济间谍刑事规制之镜鉴
余敬
论国家安全法的功能及修法建议
党东升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维护中国海洋安全的路径研究
王荣亮
国家生物安全研究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生物安全法治论述研究
刘长秋
我国医疗疾控领域遭受APT网络攻击的地缘调查与应对策略
高文鹏
我国生物安全法律体系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蒋婕妤王伟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我国生物安全治理研究
康乐
国家网络安全研究
新时期网络空间安全治理中的法治问题探究——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角
冯玉卫
论数据跨境流动安全保护体系的构建
康兆逸
海事网络安全数字法治研究——基于中国海警局的海上行政执法权
原浩天
大数据时代网络恐怖主义的发展和立法规制研究
李琛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野下智慧司法的数据保护
路安远
朱哲俊
论美国防空识别区识别对象的范围及对中国的警示
王赛赛
高科技战争中区分原则的适用困境及其应对
李泉厚
国家安全理论研究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路径与机制创新
刘新航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能源安全法律规范体系构建
张书晋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中国反经济制裁的实践、挑战与完善
任奕达
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现状考察与实施进路
李恒曾琦峰邹正容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国家安全行刑衔接问题研究——积极主义刑法观下“二元制裁模式”的构建
苏文涛
综合治理体系下非传统安全领域立法的问题与完善
刘昊
基于BBNJ协定对公海渔业国际治理法律制度的协调发展
刘月月蒋圣力
论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金融安全”的法学内涵与法治保障
肖迪
1.海外利益安全治理发展演进及以东道国为视角的因应之策
作者:赵懿先(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法治战略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内容摘要:中国海外利益的范围包括了重要的能源资源、大量海外基础设施、广泛的全球贸易及海外投资,以及传统的海外公民安全四个方面。在处理国籍国属人管辖与东道国属地管辖的冲突,以及在主权国家国际法地位平等而国力、动机不相称的矛盾下,海外安全治理模式应以东道国意愿为视角,重新审视东道国(不)选择与我国合作保护海外利益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激励机制、违反后果及声誉三个方面,用“一带一路”海外投资大量实例,解释东道国的行为动机,从而更为有效地进行海外利益安全治理。并指出应加强我国海外利益安全中法律机制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创制能力。
关键词:中国海外利益东道国安全治理长臂管辖治外法权激励机制
2.国家安全泛化中反制裁法律的困境、原因与应对
作者:朱志远(吉林大学国家发展与安全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中国反制裁法律面临两项问题,即国际法层面合法性不足和反制裁法律制度协调不足。通过泛化国家安全的路径解决反制裁法律面临的问题,存在可能失败、有法理漏洞、可能导致涉外法治风险的缺陷。反制裁法律面临是否泛化国家安全的两难困境。造成反制裁法律困境的法外因素是国家安全概念泛化,法内因素是国家安全法概念不清。通过辨清总体国家安全观语境下国家安全和国家安全法的概念,可知泛化国家安全的方案不具备法理上的可行性。反制裁法律制度的协调问题暂无法解决,反制裁措施的国际法层面合法性问题可以通过区分适用反制裁法律中的“国家安全”条款和“非国家安全”条款实现。
关键词:反制裁法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法国家安全泛化国家安全例外
3.总体国家安全观下深度伪造危害国家安全的应对路径
作者:郭恩泽(广西警察学院反恐怖与反邪教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内容摘要: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兴科技的发明都为社会发展增添了诸多蓬勃发展的动力,但是物极必反,其也给整个国家的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在人工智能下进行深度学习,看似正常的科学领域分支,却在悄无声息中给深度伪造技术造成了可乘之机。立足于深度伪造兴起的背景与特点,通过深度剖析其在各类严重刑事犯罪中所充当的工具主义,揭示其给国家安全领域带来了诸多危险和社会挑战。在应对深度伪造犯罪的当下,严格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需要加强研发预警检测技术,不断加强立法监管,在推进国际安全合作治理中强调共建国家安全共同体。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度伪造时代挑战应对路径大数据人工智能
4.经济间谍刑事规制之镜鉴
作者:余敬(华东政法大学刑法学硕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刑法修正案(十一)增设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商业秘密罪,弥补了原有刑法体系对经济间谍行为规制不力的缺憾。美国是最早将经济间谍行为予以独立罪名规制的国家,其立法及实践客观上处于国际商业秘密保护之前列,镜鉴其经验教训有助于完善我国经济间谍刑事规制体系。我国应准确把握经济间谍的双重法律性质,据此对本罪要件进行规范释义。在经济间谍网络化的背景下,应当建立以公私合作为核心的多层次、重点突出的商业秘密保护体系,并通过外交及建立商业秘密刑事规范的域外适用机制,切实为我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经济间谍商业秘密国家经济安全域外适用刑法修正案(十一)规范化阐释
5.论国家安全法的功能及修法建议
作者:党东升(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法治战略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内容摘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不断发展完善的思想理论体系,新时代国家安全立法也在不断推进,国家安全法应随之不断修改完善。鉴于国家安全法的特殊功能和地位,应由全国人大启动修法工作,将国家安全法确立为国家安全领域的基本法律。总体修法思路可考虑大修、中修和小修三种方案。重点修改内容包括:将“统筹发展和安全”写入法律,完善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明确监察委员会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加强地方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增设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专章等。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法律制度国家安全法基本法律立法
6.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维护中国海洋安全的路径研究
作者:王荣亮(内蒙古大学博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党的十九大明确“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这对维护国家安全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进入21世纪后,海洋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中的地位急剧上升,沿海各国开始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以增强本国综合实力。溯源中国海洋安全意识的历史演变,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海陆兼顾的历史传统,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背景下,指出国家通过完善海洋法律体系、积极参与国际区域合作,实现维护海洋安全和国家整体安全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陆海统筹法律体系海洋安全国家安全国际合作
1.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生物安全法治论述研究
作者:刘长秋(上海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容摘要: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生物安全法治论述立足唯物辩证法和系统论,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基轴,着眼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乃至生命共同体的构建、维护与保障,强调法治的有效实施。我国生物安全法治保障必须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其中的生物安全法治论述。为此,需要提升对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生物安全法治论述认识的政治站位,进一步强化我国生物安全立法,切实推进生物安全法治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习近平法治思想生物安全生命共同体法律体系国家安全法治
2.我国医疗疾控领域遭受APT网络攻击的地缘调查与应对策略
作者:高文鹏(河南省开封市公安局)
关键词:情报窃取高级持续性威胁网络攻击地缘政治“双病毒”防控医疗疾控
3.我国生物安全法律体系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作者:蒋婕妤(西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王伟(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内容摘要:生物安全作为非传统国家安全内容置于国家安全大格局之中,有别于生态安全。生物技术滥用等风险事件暴露出了我国现有生物安全防范系统的种种不足,生物安全的提出有其必要性和独立意义。我国生物安全法律体系存在生物立法不严密、责任规定不明确、刑法预防不到位之困局,对此应当发挥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统筹作用,构建以生物安全法为首的“整体化+分类化”的法律规制模式,协调与国内国际的生物安全管理专项法律的整体关系,实现化解规定冲突的对接适用。同时加强生物安全领域的刑法保护,实行生物安全法益保护的早期化,以构成全面的、系统的生物安全法律体系。
关键词:生物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积极主义刑法观非传统国家安全法益保护法律体系
4.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我国生物安全治理研究
作者:康乐(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近年来,生物安全被各国政府所重视,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相继出台生物安全法。生物安全治理已成为国际国内热点议题。受限于政治体制、法律传统、治理理念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我国生物安全治理理念与美国有诸多不同,美国是较早出台生物安全国家战略,将生物技术运用于军事领域规模和系统性最为庞大的国家,同时在前沿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方面起步较早,对其生物安全治理机制和法治进行剖析研究,对我国争取全球生物安全治理话语权、完善我国生物安全治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生物安全治理生物安全法法治国家安全公共卫生生物技术
1.新时期网络空间安全治理中的法治问题探究——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角
作者:冯玉卫(华东师范大学法学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网络风险非常态化法治化
2.论数据跨境流动安全保护体系的构建
作者:康兆逸(国际关系学院法律硕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跨境流动的需要愈加明显,其所带来的安全风险也越来越多随之增加。维护国家安全必然需要重视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目前数据流动所给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带来的风险包括数据泄露与非法利用、数据主权博弈等,而在规制上,我国面临的难题在于数据流动和数据保护的平衡问题,为了完善我国数据立法,可以对欧盟、美国的数据跨境领域立法进行优劣分析后寻找相应的可借鉴之处。目前来看,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同时推动数据市场的开阔,我国可以采取健全监管机制、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加强国际合作等三个方面措施进行数据跨境流动安全保护体系的建构。
关键词:数据跨境流动数据安全数据分类分级国际合作数据主权国家安全
3.海事网络安全数字法治研究——基于中国海警局的海上行政执法权
作者:原浩天(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海事网络安全海警法数字法治海上执法数字执法
4.大数据时代网络恐怖主义的发展和立法规制研究
作者:李琛(国际关系学院法律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大数据国家安全网络恐怖主义立法规制网络恐怖袭击反网络恐怖主义法律体系
5.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野下智慧司法的数据保护
作者:路安远(华侨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智慧司法在应用过程中会收集、分析和储存海量的数据,其中包含大量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深刻关系着国家安全。以储存安全为代表的传统数据安全风险和以计算安全为代表的新型数据安全风险交织融合,成为智慧司法数据保护面临的共同挑战。在认识论上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理念,应当明确维护司法数据安全就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司法数据安全以系统化思维展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需要坚持智慧司法的发展。在方法论上以完善法律法规、培养司法机关科技人才、建立数据保护联动机制等措施为可行路径。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非传统安全智慧司法数据保护储存安全计算安全
作者:朱哲俊(上海市国家安全法研究中心)
关键词:国家安全海外利益法律建设总体国家安全观境外反恐军队参与
7.论美国防空识别区识别对象的范围及对中国的警示
作者:王赛赛(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关键词:美国防空识别区识别对象国家航空器民用航空器国际和平国家安全
8.高科技战争中区分原则的适用困境及其应对
作者:李泉厚(华东政法大学军事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高科技战争中,战争科技的最新发展在促成作战空间的变化和先进武器的投入的同时,也极易导致诸如违反区分原则等与国际人道法相冲突的现象的出现。就此,应当在首先对区分原则的概念内涵做出清晰准确地阐释的基础上,对其在高科技战争中的适用困境及其成因进行更具现实意义的解析,以提出具体可行的应对建议,从而充分有效地改善区分原则在高科技战争中的适用状况,更好地保护战时平民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高科技战争国际人道法区分原则非物理性损害战争时期平民利益
1.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路径与机制创新
作者:刘新航(华东政法大学)
内容摘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及国家安全法的要求,对现有的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路径进行剖析,找出当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的不足之处,发掘问题之下更深层次的原因。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的上层建筑、法制建设、专业人才队伍打造以及重点人群的教育实施等多个方面提出机制创新建议,进一步科学合理地规划对加强全民国家安全素质教育制度的内容主体结构进行逐步明确、手段逐步进行逐步优化,从而切实提升开展全民国家安全素养教育行动的实际效果,提升公民的自我国家安全能力意识与国防意识。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教育实施路径机制创新国防意识法治
2.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能源安全法律规范体系构建
作者:张书晋(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能源是现代经济的发展动力,能源安全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的能源安全法律规范存在能源基本法缺位、专门性能源安全立法不足及能源战略、能源规划与能源法衔接不畅等问题。新时代我国能源安全制度建设应加快颁布能源基本法、推动专门性能源安全立法,有效衔接能源战略、能源规划与能源法、推进能源安全立法由分散到体系化构建中。坚持在能源安全法律规范构建中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与习近平法治思想,立足能源安全的基础性、制约性和战略性等特点,在能源安全法律规范构建中,明确能源安全立法的原则、构建系统完备的能源安全法律体系、完善能源安全法律制度,不断发展新时代能源安全法治的理论与制度研究。
关键词:国家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能源安全法律规范体系能源法能源战略
3.总体国家安全观下中国反经济制裁的实践、挑战与完善
作者:任奕达(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
内容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经济安全为基础,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新形势下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增多,迫切需要反制裁的立法制度为依托。2021年6月10日通过的反外国制裁法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性反对外国制裁的国家层面的综合性法律改变了过去反制裁的规定零散、位阶低的局面,为我国在围绕反制裁、反干涉、反制长臂管辖等方面提供了行动纲领。但也应注意到,反外国制裁法在实践中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如适用对象,反制措施的执行、救济机制、执法标准等等都亟待进一步明确,从而为反外国制裁法的实施提供旺盛的生命力。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经济制裁长臂管辖反制裁制度实施机制救济机制
4.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现状考察与实施进路
作者:李恒(西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讲师),曾琦峰(西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研究人员),邹正容(西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研究人员)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教育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学现状考察实施进路
5.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国家安全行刑衔接问题研究——积极主义刑法观下“二元制裁模式”的构建
作者:苏文涛(厦门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总体国家安全观极大地丰富了国家安全的内涵,构建了新时代国家安全体系。目前,我国关于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行政制裁与刑事制裁在衔接上仍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行政制裁措施缺位、缺少专门性的国家安全行政性制裁规范。导致行政制裁和刑事制裁所规制的行为方式之间存在脱节,易形成处罚漏洞。对此,应当从积极刑法观的视角,构建国家安全领域的“二元制裁模式”,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对危害国家安全行为做全方位的认定与规制。
关键词:国家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危害国家安全罪二元制裁模式刑法行政法
6.综合治理体系下非传统安全领域立法的问题与完善
作者:刘昊(上海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纵观国家安全法治研究,我国非传统领域国家安全的保护工作在党中央的领导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党和国家着力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国家安全能力显著提升。为应对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和传统安全领域与非传统安全领域交织所形成的综合性、复杂性问题,我国采取综合性措施予以应对。非传统领域安全的立法存在着权力主体权责事项不明晰、制度设计不合理以及规范不具有实践操作性等问题,需要从制度顶层设计及实践操作可能性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细化,推动我国非传统领域国家安全保护能力和保护体系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国家安全非传统安全领域预防性立法网络安全综合治理传统安全领域
7.基于BBNJ协定对公海渔业国际治理法律制度的协调发展
作者:刘月月(华东政法大学军事法专业硕士研究生),蒋圣力(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教授,华东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院研究员)
关键词:公海渔业国际治理BBNJ协定限制过度捕捞划区管理工具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国际合作
8.论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金融安全”的法学内涵与法治保障
作者:肖迪(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金融法律制度是我国基础性法律制度,“金融安全”更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全局。目前,金融风险呈现出新特点和新趋势,因此为金融安全提供法治保障成为维持经济安全的重要任务。首先有必要将金融法中的“金融安全”放置于“总体国家安全观”下进行革新。此外还要通过构建“金融安全主体法”“金融安全客体法”“金融行为法”“金融安全责任法”等以“金融安全”为中心的法制体系,不断地完善我国当前的金融法治体系。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金融安全法学内涵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