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司法鉴定的60个裁判观点举证司法鉴定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法律文书释明鉴定人

一、《民事诉讼法》关于司法鉴定的规定

01、第七十九条当事人可以就查明事实的专门性问题向人民法院申请鉴定。当事人申请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具备资格的鉴定人;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

02、第八十条鉴定人有权了解进行鉴定所需要的案件材料,必要时可以询问当事人、证人。

鉴定人应当提出书面鉴定意见,在鉴定书上签名或者盖章。

03、第八十一条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经人民法院通知,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支付鉴定费用的当事人可以要求返还鉴定费用。

04、第八十二条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或者专业问题提出意见。

05、第一百九十五条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必要时应当对被请求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进行鉴定。申请人已提供鉴定意见的,应当对鉴定意见进行审查。

06、第一百二十一条当事人申请鉴定,可以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申请鉴定的事项与待证事实无关联,或者对证明待证事实无意义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

人民法院准许当事人鉴定申请的,应当组织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具备相应资格的鉴定人。当事人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

符合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依职权委托鉴定,在询问当事人的意见后,指定具备相应资格的鉴定人。

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在法庭上就专业问题提出的意见,视为当事人的陈述。

08、第三百九十七条审查再审申请期间,再审申请人申请人民法院委托鉴定、勘验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

三、《民事诉讼证据规定》关于司法鉴定的规定(法释〔2019〕19号)

10、第三十条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认为待证事实需要通过鉴定意见证明的,应当向当事人释明,并指定提出鉴定申请的期间。

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依职权委托鉴定。

11、第三十一条当事人申请鉴定,应当在人民法院指定期间内提出,并预交鉴定费用。逾期不提出申请或者不预交鉴定费用的,视为放弃申请。

12、第三十二条人民法院准许鉴定申请的,应当组织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具备相应资格的鉴定人。当事人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

人民法院依职权委托鉴定的,可以在询问当事人的意见后,指定具备相应资格的鉴定人。

人民法院在确定鉴定人后应当出具委托书,委托书中应当载明鉴定事项、鉴定范围、鉴定目的和鉴定期限。

13、第三十三条鉴定开始之前,人民法院应当要求鉴定人签署承诺书。承诺书中应当载明鉴定人保证客观、公正、诚实地进行鉴定,保证出庭作证,如作虚假鉴定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等内容。

鉴定人故意作虚假鉴定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退还鉴定费用,并根据情节,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进行处罚。

14、第三十四条人民法院应当组织当事人对鉴定材料进行质证。未经质证的材料,不得作为鉴定的根据。

经人民法院准许,鉴定人可以调取证据、勘验物证和现场、询问当事人或者证人。

15、第三十五条鉴定人应当在人民法院确定的期限内完成鉴定,并提交鉴定书。

鉴定人无正当理由未按期提交鉴定书的,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另行委托鉴定人进行鉴定。人民法院准许的,原鉴定人已经收取的鉴定费用应当退还;拒不退还的,依照本规定第八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处理。

16、第三十六条人民法院对鉴定人出具的鉴定书,应当审查是否具有下列内容:

(一)委托法院的名称;

(二)委托鉴定的内容、要求;

(三)鉴定材料;

(四)鉴定所依据的原理、方法;

(五)对鉴定过程的说明;

(六)鉴定意见;

(七)承诺书。

鉴定书应当由鉴定人签名或者盖章,并附鉴定人的相应资格证明。委托机构鉴定的,鉴定书应当由鉴定机构盖章,并由从事鉴定的人员签名。

17、第三十七条人民法院收到鉴定书后,应当及时将副本送交当事人。

当事人对鉴定书的内容有异议的,应当在人民法院指定期间内以书面方式提出。

对于当事人的异议,人民法院应当要求鉴定人作出解释、说明或者补充。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要求鉴定人对当事人未提出异议的内容进行解释、说明或者补充。

18、第三十八条当事人在收到鉴定人的书面答复后仍有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通知有异议的当事人预交鉴定人出庭费用,并通知鉴定人出庭。有异议的当事人不预交鉴定人出庭费用的,视为放弃异议。

双方当事人对鉴定意见均有异议的,分摊预交鉴定人出庭费用。

19、第三十九条鉴定人出庭费用按照证人出庭作证费用的标准计算,由败诉的当事人负担。因鉴定意见不明确或者有瑕疵需要鉴定人出庭的,出庭费用由其自行负担。

人民法院委托鉴定时已经确定鉴定人出庭费用包含在鉴定费用中的,不再通知当事人预交。

20、第四十条当事人申请重新鉴定,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

(一)鉴定人不具备相应资格的;

(二)鉴定程序严重违法的;

(三)鉴定意见明显依据不足的;

(四)鉴定意见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其他情形。

存在前款第一项至第三项情形的,鉴定人已经收取的鉴定费用应当退还。拒不退还的,依照本规定第八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处理。

对鉴定意见的瑕疵,可以通过补正、补充鉴定或者补充质证、重新质证等方法解决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重新鉴定的申请。

重新鉴定的,原鉴定意见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21、第四十一条对于一方当事人就专门性问题自行委托有关机构或者人员出具的意见,另一方当事人有证据或者理由足以反驳并申请鉴定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22、第四十二条鉴定意见被采信后,鉴定人无正当理由撤销鉴定意见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退还鉴定费用,并可以根据情节,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对鉴定人进行处罚。当事人主张鉴定人负担由此增加的合理费用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人民法院采信鉴定意见后准许鉴定人撤销的,应当责令其退还鉴定费用。

委托机构鉴定的,应当由从事鉴定的人员代表机构出庭。

24、第八十条鉴定人应当就鉴定事项如实答复当事人的异议和审判人员的询问。当庭答复确有困难的,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在庭审结束后书面答复。

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将书面答复送交当事人,并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必要时,可以再次组织质证。

25、第八十一条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人民法院应当建议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组织对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人予以处罚。

当事人要求退还鉴定费用的,人民法院应当在三日内作出裁定,责令鉴定人退还;拒不退还的,由人民法院依法执行。

当事人因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申请重新鉴定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

26、第八十二条经法庭许可,当事人可以询问鉴定人、勘验人。

询问鉴定人、勘验人不得使用威胁、侮辱等不适当的言语和方式。

四、《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诉讼中委托鉴定审查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法〔2020〕202号)

一、对鉴定事项的审查

27、严格审查拟鉴定事项是否属于查明案件事实的专门性问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予委托鉴定:

(1)通过生活常识、经验法则可以推定的事实;

(2)与待证事实无关联的问题;

(3)对证明待证事实无意义的问题;

(4)应当由当事人举证的非专门性问题;

(5)通过法庭调查、勘验等方法可以查明的事实;

(6)对当事人责任划分的认定;

(7)法律适用问题;

(8)测谎;

(9)其他不适宜委托鉴定的情形。

28、拟鉴定事项所涉鉴定技术和方法争议较大的,应当先对其鉴定技术和方法的科学可靠性进行审查。所涉鉴定技术和方法没有科学可靠性的,不予委托鉴定。

二、对鉴定材料的审查

29、严格审查鉴定材料是否符合鉴定要求,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当事人不提供符合要求鉴定材料的法律后果。

30、未经法庭质证的材料(包括补充材料),不得作为鉴定材料。

当事人无法联系、公告送达或当事人放弃质证的,鉴定材料应当经合议庭确认。

31、对当事人有争议的材料,应当由人民法院予以认定,不得直接交由鉴定机构、鉴定人选用。

三、对鉴定机构的审查

32、人民法院选择鉴定机构,应当根据法律、司法解释等规定,审查鉴定机构的资质、执业范围等事项。

33、当事人协商一致选择鉴定机构的,人民法院应当审查协商选择的鉴定机构是否具备鉴定资质及符合法律、司法解释等规定。发现双方当事人的选择有可能损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或第三方利益的,应当终止协商选择程序,采用随机方式选择。

34、人民法院应当要求鉴定机构在接受委托后5个工作日内,提交鉴定方案、收费标准、鉴定人情况和鉴定人承诺书。

重大、疑难、复杂鉴定事项可适当延长提交期限。

鉴定人拒绝签署承诺书的,人民法院应当要求更换鉴定人或另行委托鉴定机构。

四、对鉴定人的审查

35、人民法院委托鉴定机构指定鉴定人的,应当严格依照法律、司法解释等规定,对鉴定人的专业能力、从业经验、业内评价、执业范围、鉴定资格、资质证书有效期以及是否有依法回避的情形等进行审查。

特殊情形人民法院直接指定鉴定人的,依照前款规定进行审查。

五、对鉴定意见书的审查

37、鉴定意见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未完成委托鉴定事项,人民法院应当要求鉴定人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

(1)鉴定意见和鉴定意见书的其他部分相互矛盾的;

(2)同一认定意见使用不确定性表述的;

(3)鉴定意见书有其他明显瑕疵的。

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仍不能完成委托鉴定事项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鉴定人退回已经收取的鉴定费用。

六、加强对鉴定活动的监督

38、人民法院委托鉴定应当根据鉴定事项的难易程度、鉴定材料准备情况,确定合理的鉴定期限,一般案件鉴定时限不超过30个工作日,重大、疑难、复杂案件鉴定时限不超过60个工作日。

鉴定机构、鉴定人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鉴定期限的,应当提出书面申请,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延长鉴定期限。

鉴定人未按期提交鉴定书的,人民法院应当审查鉴定人是否存在正当理由。如无正当理由且人民法院准许当事人申请另行委托鉴定的,应当责令原鉴定机构、鉴定人退回已经收取的鉴定费用。

39、鉴定机构、鉴定人超范围鉴定、虚假鉴定、无正当理由拖延鉴定、拒不出庭作证、违规收费以及有其他违法违规情形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鉴定机构、鉴定人予以暂停委托、责令退还鉴定费用、从人民法院委托鉴定专业机构、专业人员备选名单中除名等惩戒,并向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发出司法建议。鉴定机构、鉴定人存在违法犯罪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将有关线索材料移送公安、检察机关处理。

五、《八民会议纪要》关于司法鉴定的规定

40、当事人对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的一部分提出异议并申请重新鉴定的,应当着重审查异议是否成立;如异议成立,原则上仅针对异议部分重新鉴定或者补充鉴定,并尽量缩减鉴定的范围和次数。

六、《七民会议纪要》关于司法鉴定的规定(法办【2011】442号)

41、鉴定结论是民事诉讼证据之一,应严格依据民事诉讼法以及《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有关规定,对鉴定结论进行审查。应严格执行《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有关鉴定人应当出庭接受当事人质询的规定要求;鉴定人确因特殊原因无法出庭的,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书面答复当事人的质询。

42、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委托的鉴定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有异议,申请重新鉴定的,人民法院应严格执行《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决定是否予以准许,切实解决当前不同程度存在的随意启动重新鉴定问题。

七、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司法观点

43、当事人主动申请鉴定时,法院是否需要进行实质性审查以决定是否启动鉴定?

(1)当事人申请鉴定的事项是否与案件有待查明的事实具有关联性,即该需要通过鉴定方能证明的待证事实是否为案件审理所必须查明的基本事实,或者是否会影响案件的审理程序合法性。

(3)对于待鉴定的专门性问题,是否有较为权威的鉴定方法和相应有资质的鉴定机构,是否有明确充分的鉴定材料。

(4)在启动鉴定之前是否已经充分听取了双方当事人的意见。

44、法院认为需要鉴定,但当事人不主动申请,经法院释明后仍不申请鉴定的,法院可否依职权启动鉴定?

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认为待证事实需要通过鉴定意见证明的,应当向当事人释明,并指定提出鉴定申请的期间。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依职权委托鉴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包括:(一)涉及可能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二)涉及身份关系的;(三)涉及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诉讼的;(四)当事人有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可能的;(五)涉及依职权追加当事人、中止诉讼、终结诉讼、回避等程序性事项的。”上述情形是法院依职权启动鉴定的范围。由于鉴定仅是证明待证事实中涉及专门性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需要受到当事人举证范围的限制和约束。除上述五种人民法院应当依职权查明的事实外,对于其他应当由当事人举证的待证事实涉及专门性问题的查明,如必须要通过鉴定的,应当进行释明并限定对该待证事实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在合理期限内提出鉴定申请。

需要鉴定的事项是待证事实的一种,由于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超出了法官专业知识范围,必须进行专业性的鉴定以查明事实真相。这些专业性的事实与其他普通案件事实一样,同属于当事人举证责任范畴。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必须证明该事实。如果当事人不及时申请鉴定,经法院释明后仍不主动申请鉴定,在待证事实无法查清时,将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

45、如何理解招投标法第三十三条所称的“低于成本”?

【案情摘要】:

2006年3月10日,仁和公司与中天公司签订施工合同,合同暂定价格25036万元。中天公司依合同内容进行了招投标,同年5月10日中天公司向仁和公司发出中标通知书,工程按约竣工后交付发包人。仁和公司诉至法院要求支付工程款。经鉴定工程成本为377307703元,低于社会平均成本。仁和公司认为合同约定工程款低于社会平均成本,依据招标投标法规定招标无效,应按定额结算工程款。

【法院处理】:

招标前签订合同无效,但应参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双方约定按固定单价结算,一方请求对工程进行鉴定的,不予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意见】:

招标投标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低于成本,是指低于投标人完成投标项目所需支付的个别成本,投标人以中标合同价格低于社会平均成本为由,主张符合招标投标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合同约定价格条款无效的,不予支持。

46、当事人对一审法院委托鉴定人所作的鉴定意见不服,提起上诉并申请重新鉴定的,二审法院如何审查决定?

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十条规定:“当事人申请重新鉴定,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一)鉴定人不具备相应资格的;(二)鉴定程序严重违法的;(三)鉴定意见明显依据不足的;(四)鉴定意见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其他情形。存在前款第一项至第三项情形的,鉴定人已经收取的鉴定费用应当退还。拒不退还的,依照本规定第八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处理。对鉴定意见的瑕疵,可以通过补正、补充鉴定或者补充质证、重新质证等方法解决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重新鉴定的申请。重新鉴定的,原鉴定意见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对于当事人对一审法院委托鉴定人所作的鉴定意见不服,提起上诉并申请重新鉴定的,有观点认为,应先组织当事人对所提证据进行质证,听取双方的异议和理由,由合议庭依法进行确认。如果异议成立,原鉴定结论确实存在问题的,视具体情况,或补充鉴定,或对原鉴定结论中某一部分不予采信;如果原鉴定结论存在原则错误的,可以重新鉴定。也有观点认为,委托鉴定应当视为法院调查取证的范畴,对于一审鉴定有误、不明确或应当重新鉴定的,属于一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应当发回重审,二审不作重新鉴定。还有观点认为,虽然当事人在二审中有要求重新鉴定的权利,但二审重新鉴定不能以当事人的申请为依据,二审可以直接要求一审鉴定单位复议,或参加二审的质证。

我们认为:

首先,应当审查上诉人在一审时有无对该鉴定意见提出异议,一审法院有无对该异议进行审理,如要求鉴定人提供说明,在说明仍不能解决争议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组织鉴定人出庭接受询问等。如果上述审理步骤并未完成,二审应当予以审查,通过审查确定该异议是否成立。

47、双方当事人已就工程款的结算数额达成协议无须鉴定——薛理杰、陈强与重庆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绵阳市交通运输局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

观点解析:

双方当事人已经就工程款的结算数额达成协议的,应当尊重双方当事人的合意。一方当事人主张对于涉案工程款数额进行鉴定的,人民法院应当不予支持。

48、鉴定机构分别按照定额价和市场价作出鉴定结论的,一般以市场价确定工程价款。

鉴定机构分别按照定额价和市场价作出鉴定结论的,在确定工程价款时,一般应以市场价确定工程价款。这是因为,以定额为基础确定工程造价大多未能反映企业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定额标准往往跟不上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市场价格信息,理贴近市场价格,更接近建筑工程实际造价成本,且符合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对双方当事人更公平。

49、案件的鉴定费用应如何负担?

问:2008年8月,李某驾车将原告王某撞伤。事故发生后,王某自行委托鉴定机构对其伤残程度进行了鉴定,鉴定结论为五级伤残。鉴定费用为800元,由原告王某先行支付给鉴定机构。交警部门对事故责任作出认定,被告负主要责任,原告负次要责任。原告王某诉讼请求中的一项要求为被告负担鉴定费用800元。本案在处理时就鉴定费用的负担问题存在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诉讼费用应由败诉方负担,因此,根据原告、被告双方的过错程度,在判决时确定原告、被告应负担该费用的比例。

第二种意见认为,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六条、第十二条的规定,鉴定费用不属于诉讼费用的范围,而该费用的负担原则是“谁主张,谁负担”。因此,鉴定费用应由原告自行负担,对原告的该项请求应不予支持。

请问哪种意见正确?

答:《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二章规定的是“诉讼费用交纳范围",关于鉴定费用的交纳规定在该章的第十二条,属于诉讼参与人辅助诉讼的费用,显然鉴定费用属于诉讼费用的范畴。这里的“谁主张,谁负担”只是说,一方当事人为维持自己的利益,在诉讼过程中引入第三方主体证明自己诉讼请求的合法性,并期望据此使法官形成有利于自己的心证。此时法院判决还未作出,对于请求鉴定一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能否得到支持还处于不确定状态,此时当然应先由申请方交纳鉴定费用。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十九条第一款“鉴定人出庭费用按照证人出庭作证费用的标准计算,由败诉的当事人负担”的规定也说明,因鉴定发生的费用应当由败诉方承担。但是,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诉讼费用由败诉方负担,胜诉方自愿承担的除外。部分胜诉、部分败诉的,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当事人各自负担的诉讼费用数额。共同诉讼当事人败诉的,人民法院根据其对诉讼标的的利害关系,决定当事人各自负担的诉讼费用数额"。

因鉴定费用属于诉讼费用,当然也应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确定最终由谁来负担。因此,我们认为,第一种意见是正确的。

八、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司法观点

50、鉴定费的性质与承担(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2021年第21次法官会议纪要)

甲房地产公司与乙建筑公司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乙公司进场施工后,因双方就已完工程量、应付工程款等问题发生争议,乙公司遂起诉甲公司,要求甲公司支付工程款。审理期间,双方均未就已完工程申请造价鉴定。经释明,乙公司在指定期间内仍未申请鉴定。法院以乙公司不能证明其主张为由,判决驳回乙公司的诉讼请求。

【法律问题】:

人民法院能否依职权启动鉴定程序?

【不同观点】:

甲说:肯定说

鉴定意见属于民事诉讼证据的一种。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有权进行调查收集。符合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依职权委托鉴定,在询问当事人的意见后,指定具备相应资格的鉴定人。

乙说:否定说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为向人民法院证明自己的主张,可以就查明事实的专门性问题向人民法院申请鉴定。经人民法院委托,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专门知识就委托鉴定事项进行鉴别、判断后得出意见。在当事人诉辩对抗过程中,是否申请鉴定,属于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范畴,人民法院不能依职权启动鉴定程序,否则将影响裁判的公正。

【法官会议意见】:采甲说

《民事诉讼法》第79条和《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121条规定,原则上鉴定因当事人的申请而启动,人民法院不能启动鉴定程序。只有与待证事实具有关联性或有意义的,且符合《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96条属于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的五种情形,人民法院才可以依职权启动鉴定程序。通常情況下,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认为待证事实需要通过鉴定意见证明的,依照《民事证据规定》第30条规定,向当事人予以释明,由对待证事实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申请启动鉴定程序。

【意见阐述】:

一、关于鉴定对象

(一)当事人未按约定程序进行结算

合同对工程结算程序有明确约定,当事人未按约定的程序进行结算,径行申请司法鉴定并主张按照司法鉴定意见确定工程款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在(2021)最高法民终985号大庆龙安建筑安装有限公司、大庆建筑安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大庆市龙凤区城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中,总承包合同对竣工结算步骤作了详细约定,即承包人递交竣工结算报告及资料,造价工程师依约出具核实或复核意见:复核无误的,依据竣工结算报告结算;复核有误的,无误部分办理不完全竣工结算,有误部分通过协商或仲裁诉讼解决。当事人未经复核程序在尚未确定案涉工程无误、有误部分的情况下,直接申请对案涉工程进行鉴定,有违合同约定,故不予准许当事人的鉴定申请。

在此种情形下,法院之所以不予准许启动鉴定程序,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

其一,遵循意思自治原则的需要。合法有效的合同是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当事人应当首先依照合同约定解决争议。在合同约定了结算程序的情况下,无视此种约定径行进行鉴定,不利于树立契约必守观念,也增大了司法解决纠纷的难度。

其二,这是“谁主张、谁举证”原则的必然要求。一方当事人主张工程款,需对所承建的工程提出证据并加以证明。其可以提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等证据,通过法庭调查、现场勘验等多种方法证明其主张。在未能提出任何证据的条件下,当事人直接申请司法鉴定,有怠于承担举证责任之嫌。

其三,容易出现“以鉴代审”的乱象。实践中,有的法官将当事人的诉讼请求直接作为委托鉴定事项,使专门性问题鉴定替代查明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有的法官未能结合全案的证据综合认定案件事实,过度依救所谓客观的第三方鉴定意见作为裁判的直接依据,忽视质证、审查环节,将审判权变相交由鉴定人行使,不仅造成鉴定意见向司法判断领城越界,更危及审判的公平和公正。

其四,加重人民法院负担。司法监定具有程序繁项,周期较长的特点,加之建设工程案件工作量浩大、工期较长、鉴定材料数量、种类众多,都将给人民法院的裁判工作带来较重负担,不但浪费司法资源,还影响审判效率。

(二)当事人已约定按照固定价结算工程价款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司法解释(一)》第28条规定:“当事人约定按照固定价结算工程价款,一方当事人请求对建设工程造价进行鉴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无论是固定单价还是固定总价。只要是固定价包干的基础和风险范围未发生变化,且承包人完成了包干范围内的工作,发包人和承包人已经结算工程价款的,就不能进行鉴定。

(三)当事人在诉讼前已经对建设工程价款结算达成协议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司法解释(一)》第29条规定:“当事人在诉讼前已经对建设工程价款结算达成协议,诉讼中一方当事人申请对工程造价进行鉴定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实践中,还会遇到虽然当事人在诉讼前已经达成工程价款结算协议,但在诉讼中双方当事人均不认可该协议的情形,那么,根据意思自治原则,前述的结算协议已然不能代表当事人的合意。此时,当事人共同申请对工程造价进行鉴定的,人民法院应予淮许。

二、如何启动司法鉴定程序

(一)人民法院能否依职权启动鉴定程序

对于人民法院能否依职权启动鉴定程序,存在不同观点。我们认为,在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模式下,原则上应当由当事人自己举证,故原则上应当由当事人申清监定,法院不得轻易越俎代庖。但《民事诉讼法》第79条第2款规定,当事人未申请鉴定,人民法院认为需要鉴定的可以依职权进行鉴定,《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121条第3款及《民事证据规定》第30条第2款进一步明确了人民法院可以依职权委托鉴定的情形。可见,理论上人民法院是可以依职权启动司法鉴定程序的。但在建设工程领域,人民法院一般不宜依职权启动司法鉴定。

一方面,从建设工程自身特点来看,工程建设具有较强专业性,从投资决策到工程设计,从施工安装到竣工验收,再到交付使用,每个环节都留有丰富的资料,比如合同、设计方案、监理日志、签证、形象进度单、结算协议等,这些都是对整个建设过程客观的记录。也就意味着,当事人距离证据较近,特别是承包人的举证能力、收集证据能力更强,优势明显。依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当事人能够对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证明。

(二)应由哪一方当事人申请司法鉴定

因此,我们认为,任何一方当事人都有权申请司法鉴定。

(三)启动司法鉴定是否需要对方当事人的同意

一方申请鉴定,对方不同意的,人民法院该如何处理?我们认为,是否准许鉴定,决定权在人民法院而非当事人,对方当事人是否同意不是启动鉴定程序的必要条件。否则,如果还需征得对方当事人的同意,容易使鉴定工作陷人僵局,不利于人民法院查明案件事实,及时作出裁判。当然,在确定鉴定人、鉴材等事项时充分考虑当事人意见,既有利于鉴定程序的顺畅推进,也有利于当事人接受鉴定意见。在鉴定实践中,有的鉴定机构要求各方当事人都同意鉴定,否则就不愿进行鉴定。对此此种行为,人民法院应予制止,必要时可给予相应处罚。

三、如何理解人民法院在司法鉴定中的作用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需要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全方面地贯彻证据裁判规则,在重新调适职权主义和当事人主义的过程中,强化当事人举证责任。鉴定意见属手民事诉讼证据的一种,是否申请司法鉴定等问题属于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的内容。同时,委托监定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需要,是人民法院行使诉讼指挥权的一种体现。据此,在鉴定问题上呈现出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并存的局面。

具体而言,人民法院行使诉讼指挥权表现在:

一是人民法院对是否准许司法鉴定的问题具有法定权。《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121条第1款规定,人民法院要对当事人提出的鉴定事项与待证事实的关联性或对证明待证事实有无意义进行实质性的审查,若申请鉴定的事项确有必要的,人民法院准许当事人的鉴定中请,若无必要的,则不予谁许。

二是人民法院是司法鉴定的委托人。《民事证据规定》第32条第3款对此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与鉴定人不是平等主体,人民法院不向鉴定人支付报酬,因鉴定人的过错造成当事人损失的,人民法院亦无权请求赔偿损失。

三是人民法院有权确定鉴定事项、鉴定范围、鉴定目的和鉴定期限。《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司法解释(一)》第33条规定:“人民法院准许当事人的鉴定申请后,应当根据当事人申请及查明案件事实的需要,确定委托鉴定的事项、范围、鉴定期限等,并组织当事人对争议的鉴定材料进行质证。”其目的就是强化鉴定程序中人民法院的审判权,确保鉴定的权威性和规范性。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当事人仅具有申请鉴定的权利,在司法鉴定的过程中就无权参与了呢?答案是否定的。相反,在司法鉴定过程中要尽可能尊重当事人的意愿。体现在:①确定鉴定人时,当事人要先协商选择具备相应资格的鉴定人,只有经协商不能确定的,才由人民法院指定;②预交鉴定费时,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12条的规定,由当事人直接支付给有关机构或者单位,人民法院不得代收代付;③鉴定材料、鉴定意见领经当事人质证;等等。

实践中,当事人就鉴定事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时,人民法院如何行使诉讼指挥权?在确定鉴定人后,对于有争议的事项,人民法院可以通过召开鉴定准备会得以解决,在听取当事人和鉴定人意见后,作出决定。比如,当事人对究竟是采取清单计价方式,还是定额计价方式计算工程造价存在争议,人民法院需确定后再委托鉴定人进行鉴定。可有时候,人民法院暂时不能确定或者当事人坚持按照各自的鉴定依据申请进行鉴定时,人民法院亦可委托鉴定人分別按照两种鉴定依据进行鉴定后,再进行判断和取舍。

四、应由哪一方当事人负担鉴定费用

对于鉴定费用应由哪一方当事人负担问题,争议较大,裁判观点也不尽相同。总体来说,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败诉方承担说。该说认为,鉴定费用属于诉讼费用,原则上应当由败诉方负担。《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6条以列举的方式规定,鉴定人在人民法院指定日期出庭发生的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费和误工补贴属于当事人应当向人民法院交纳的诉讼费用。《诉讼费用交纳办法》将鉴定费用的不同组成部分予以区分,仅规定鉴定人出庭费用属于诉讼费,未对鉴定费予以规定,而《民事证据规定》第38条、第39条规定鉴定人出庭费用按照证人出庭作证费用计算,申请方预交,败诉方承担鉴定人出庭费用。参照类推适用的原则,鉴定费也应由申请鉴定的一方当事人或者对鉴定事项负证明责任的一方当事人向鉴定人预交,并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29条规定确定如何负担。二是举证方负担说。该说认为,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12条第1款有关诉讼过程中因鉴定发生的依法应当由当事人负担的费用,人民法院根据谁主张、谁负担的原则,决定由当事人直接支付给有关机构或者单位,人民法院不得代收代付的规定,可知鉴定费用应由负有举证责任的一方当事人负担。

我们倾向于败诉方承担说,理由如下:

第一,原《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明确规定鉴定费属于诉讼费用的收费范围。虽然该办法自2007年4月1日起不再适用。但最高人民法院对此问题的观点仍有借鉴意义。

第三,从比较法上看,鉴定费用包括鉴定人出庭费用、鉴定所需的必要费用和鉴定人的报酬。《德国司法补偿与赔偿法》第5条规定了鉴定人的出庭作证费用,第6条与第7条规定了鉴定必要费用,第9条与第10条规定了鉴定人在一般领域及在医疗诉讼中的报酬请求权。《日本关于民事诉讼费用的法律》第18条第1款及第了款分别规定了鉴定人的出庭作证费用、鉴定人的报酬、鉴定必要费用。鉴定费用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应具有同一性质,我国《诉讼费用交纳办法》既然认定鉴定人出庭作证费用为诉讼费用,那么也应同时认定鉴定必要费用及鉴定人的报酬也属于诉讼费用。

第四,认定鉴定费属于诉讼费用,由败诉方承担,更能平衡当事人之间利益,符合公平原则。若鉴定费一律由举证方承担,将影响有胜诉希望但经济能力薄弱的当事人申请鉴定的积极性,可能使得法院关于鉴定事项作出对其不利的认定,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既然鉴定费属于诉讼费用的范畴,人民法院应当按照《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29条的规定确定此费用的负担。当事人不可单独就有关鉴定费的决定提起上诉,而是按照《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43条的规定申请复核。值得一提的是,人民法院还应考虑当事人在诉讼中是否诚信,是否存在恶意诉讼或者滥用诉讼,是否存在举证迟延导致诉讼费用增加等情形合理确定当事人分担诉讼费用的比例。例如,如果当事人在一审中无正当理由不应诉,随后才针对的缺席判决上诉且在二审中对专门性问题申请鉴定,那么即使其上诉请求得到支持,也可能被判决承担二审全部诉讼费用。

五、鉴定费是否属于《民间借货司法解释》第29系规定的“其他费用”

《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29条规定:“出借人与借款人既约定了逾期利率,又约定了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出借人可以选择主张逾期利息、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也可以一并主张,但是总计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货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此条规定中的“其他费用”是否包含鉴定费,实践中有不同观点。有观点认为,“其他费用”应包含鉴定费,出借人与借款人明确约定其他费用中包含鉴定费,应当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应纳人利率上限控制范围内。我们认为,鉴定费是当事人实现债权的费用,并不必然产生,其与途期利率、违约金、服务费、管理费等在性质上不同,不受利率上限范围的控制。从实践情况看,民间借货关系中,出借人与借款人一般约定其他费用主要涉及服务费、咨询费、管理费等,此类费用属于借款人为获得借款支付的成本或支出。而鉴定费是债权人实现债权的费用,是因借款人未按照约定偿还借款,导致债权人产生的费用支出和损失,在性质上与前述费用不同,因此不应将鉴定费用归人“其他费用”的范畴。

九、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司法观点

51、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件对外委托鉴定工作中,如何确定委托鉴定范围、鉴定期限?

52、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委托鉴定工作中应注意哪些因素或事项?如何采信和认定鉴定意见?

答: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件专业性较强,诉讼标的大,且审理周期长,要注意避免以鉴代审和拒绝裁判情况的发生。在当事人未申请鉴定的情况下,对显而易见的工程质量问题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能够认定工程价款的,为了避免鉴定周期过长、鉴定费用高昂给当事人造成诉累,人民法院应根据举证责任分配原则对于能够查明的案件事实及时作出裁判,不得拒绝裁判。同时,也要避免仅对无争议部分作出裁判,而对有争议部分告知当事人另行主张权利,不利于一次性解决纠纷。对于确需通过对外委托鉴定解决的争议事项,人民法院应向负有举证证明责任的一方进行充分释明。一审程序中经人民法院释明当事人明确表示不申请鉴定,二审程序中又申请鉴定的,除对方当事人同意或者有其他合理情形外,二审法院原则上不再对外委托鉴定。未经法庭组织双方当事人质证的材料(包括补充材料),不得作为鉴定材料。

对待鉴事项具有相应的合法资质的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出具的鉴定意见,属于案件的证据,是否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哪些部分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人民法院应组织案件当事人对该鉴定意见进行质证,并结合当事人的质证意见进行审查认定。

十、最高人民法院各审判庭典型案例要旨

53、一方当事人提出鉴定申请而对方不同意的,法院可否启动鉴定程序?——上诉人江西蓝翔重工有限公司与被上诉人江西鑫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冀中能源峰峰集团邯郸宝峰矿业有限公司、冀中能源峰峰集团邯郸宝峰矿业有限公司九龙矿侵害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案

裁判要旨:

根据民诉法第76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申请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具备资格的鉴定人;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该规定中的“协商不成”,应理解为既包括“当事人均同意鉴定,仅对鉴定部门无法协商一致”的情形,还包括“一方当事人申请鉴定,另一方当事人不同意鉴定,导致协商不能”的情形。对于后一种情形,仍可由法院指定有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根据民诉法第76条第2款规定,当事人未申请鉴定,人民法院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应当委托具备资格的鉴定人进行鉴定。按照“举重以明轻”的法律解释原则,在当事人不申请鉴定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尚可以根据案件审理需要依职权启动鉴定程序,则对于一方当事人提出鉴定申请,仅是另一方当事人不同意鉴定的情形,更不存在鉴定程序无法启动之理。

案例文号:(2020)最高法知民终624号

54、高平市恒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山西二建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再审审查与审判监督民事裁定书

关于案涉鉴定书是否可以作为结算依据的问题。

首先,《建设工程造价鉴定规范》5.2.5条规定:“鉴定机构在出具正式鉴定意见书之前,应提请委托人向各方当事人发出鉴定意见书征求意见稿和征求意见函,征求意见函应明确当事人的答复期限及其不答复行为承担的法律后果,即视为对鉴定意见书无意见。”

鉴定机构未按《建设工程造价鉴定规范》规定向双方当事人送达鉴定意见书征求意见稿和征求意见函,存在鉴定程序瑕疵,但一审法院通过在一审开庭审理时,组织双方当事人对鉴定书进行质证,鉴定人员出庭接受质询并对有异议的方面进行当庭回复和庭审后书面回复,已对该瑕疵予以弥补。

其次,针对恒隆公司提出的六点意见,涌鑫公司出具书面的《关于对高平市恒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所提意见书的回复》进行了回复,回复的内容有简有繁。恒隆公司以涌鑫公司仅回复“经复核,无误”为由主张鉴定机构未按规定回复的再审申请理由与事实不符,不能成立。

本案针对的是工程鉴定意见的程序问题。根据《建设工程造价鉴定规范》5.2.5条规定,建设工程纠纷案件的鉴定意见书在出具前应该征求当事人的意见。但是在本案件中,鉴定机构未按照规定进行意见征求,鉴定存在瑕疵问题。在本案中法院以其他方式弥补了鉴定的瑕疵,认定双方当事人对鉴定意见进行质证,同时鉴定机构对当事人对鉴定意见中的异议进行回复对鉴定意见程序瑕疵进行了弥补善。

55、存在多份工程总造价文件的,如何确定案涉总造价的依据——四川磐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陈敏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

新光公司与磐江公司共同委托大公公司出具鉴定报告,应当视为承包人与发包人共同委托鉴定。作为实际施工人虽有权对发包人与承包人的结算提出异议,但应当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其主张或申请司法鉴定,由于实际施工人既不能充分举证又故意妨碍鉴定的进行,再审法院认为应当由实际施工人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适用一审认定的11712890作为工程总造价依据。

在本案中共有三份鉴定报告:第一份是实际施工人自行委托成都市算友建筑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进行的工程项目竣工结算,结算价格为18504781元;第二份是由承包人磐江公司收集案涉工程完成情况并按照新光公司达成的《工程施工合同》计价规范,自行编制了竣工结算文件,结算价格是16280339元;第三份是由本案的发包人新光公司与承包人磐江公司协商后委托四川大公建设工程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对工程现状进行工程合同解除价款结算审核,审定金额为11712890元。再审法院之所以会在本案中选择以第三份报告作为工程总造价依据,事实上有个案考虑在其中。

首先,本案由于进入再审时案涉工程已经被拆除,导致已经失去了重新鉴定的可能性。

其次,从合同相对性出发,不能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中当事人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随意突破,作为承包人的磐江公司有权向发包人主张权利,但此种主张权利的行为不能简单地视为承包人自认,如果扩大地将所有承包人向发包人主张权利的行为都理解为可证明承包人与实际施工人间行为的待证事实,很容易破坏交易的稳定性,使得合同相对性原则荡然无存。

案例文号:(2019)最高法民再162号

56、当事人单方委托鉴定机构作出的“鉴定意见”其证明力不能等同于民诉法意义上的鉴定意见——再审申请人宣威市乐丰乡横山煤矿与被申请人云南太阳魂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彝良县巴抓正友煤矿、夏耀周、宣威市倘塘镇秦家地煤矿、镇雄县高岩煤矿有限公司民间借贷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横山煤矿的再审申请事由均不能成立。理由如下:

案例文号:(2021)最高法民申4579号

57、一审中未提出鉴定申请,二审中是否还可以提出该项申请?——再审申请人厦门万杰隆集团有限公司与被申请人厦门港务贸易有限公司、原审第三人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质押合同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认为,万杰隆公司在一审中不愿申请司法鉴定,未承担举证责任。港务公司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因此负有相应的举证责任,二审法院可以重新确定举证期,由港务公司申请鉴定。且申请鉴定属于当事人应有的诉讼权利,法律并未规定一审未申请鉴定的当事人不能在二审提出鉴定申请,港务公司亦在二审规定的举证期限内提出鉴定申请,并未违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七条的规定。故二审法院批准港务公司的鉴定申请并无不当。

案例文号:(2021)最高法民申6301号

58、在承包人提交竣工结算资料下,发包人以资料不齐全为由长期不办理结算,说明双方无法通过协商解决,需启动司法鉴定程序——重庆建工第三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再审民事裁定书

案例文号:(2020)最高法民再250号

59、鉴定费用属于诉讼费用的范畴,应当由败诉方承担。

案例文号:(2018)最高法民终557号

鉴定费属于诉讼费的范畴,《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部分胜诉、部分败诉的,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当事人各自负担的诉讼费用数额。本案中,承包人起诉的工程款本金33197221元,判决支持的本金金额为17546582.80元,约占承包人起诉金额的一半,原审判决确定承包人和发包人各自承担50%的鉴定费并无不当。

案例文号:(2021)最高法民申2565号

60、鉴定费不属于诉讼费范围,应当由申请人自行承担。

鉴定费用不属于《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六条:“当事人应当向人民法院交纳的诉讼费用”的范围,因此该部分费用应当由申请人自行承担。但实践中否定鉴定费用属于诉讼费用的判例一般均是根据案件实际情况由原被告分担鉴定费用而非由申请人全部承担。

案例文号:(2021)最高法民申1517号。

关于鉴定费负担问题。依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六条、第十二条规定,鉴定费不属于诉讼费用,不适用第二十九条关于“诉讼费用由败诉方负担”“部分胜诉、部分败诉的,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当事人各自负担的诉讼费用数额”的规定;诉讼过程中因鉴定等发生的依法应当由当事人负担的费用,人民法院需遵循谁主张、谁负担的原则。本案系原告申请对案涉工程造价进行鉴定,二审法院根据查明事实判令原告承担一半鉴定费,并无明显不当,且鉴定费的负担问题并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规定的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法定事由,故原告该项主张不能成立。

THE END
1.《民法典》逐条解读∣第2条:《民法典》的调整对象(含条文主旨在《民法典》确定的体制下,商法是作为民法的特别法而存在的,并未与民法相分立。〔参见王利明主编:《中国民法典评注·总则编(含附则)》(上册),人民法院出版社21年20版,第2页;另见王利明主编:《民法》(第九版)(上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第8页;另见陈甦主编:《民法总则评注》(上册),法律出版社2017https://www.360doc.cn/article/70808058_1022851471.html
2.法律规定出版社保护期多少年?专家导读 法律规定出版社保护期为十年,即出版者对出版社会的授权保护期为十年,在期限届满之前,出版社的相关出版行为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在保护期之后,可以根据相关规定使用图书,但不能侵犯版权。 法律规定出版社保护期多少年? 一、法律规定出版社保护期多少年? 《著作权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出版者有权许可或者禁止他人https://mip.64365.com/zs/1169732.aspx
3.法律出版社有限公司工资待遇怎么样?薪酬福利加班情况法律出版社有限公司招聘要求怎么样:都在招什么人? 招聘类别文体/影视/写作/媒体类最多占50%,其次是美术/设计/创意类占50%。什么学历能进?硕士最多占100%,学历要求高吗?硕士占100%,工作经验有什么要求?5-10年最多占100%,工作地区在哪?北京最多占100%, https://www.jobui.com/company/16624443/salary/
4.法律出版社地址详情,位置示意图,地图位置,交通指引,周边酒店法律出版社,联系电话:010-63939622 010-63939792,地址位于北京市丰台区莲花池西里7号法律出版社综合业务楼,靠近莲花池南路、莲花西里、莲华路和华宝东路。在公共交通方面,附近设有多个公交站,包括马官营、吴家场路东口、吴家场路、马官营北等,可以换乘554路、52路、473路、568路等多条公交线路。 https://bj.city8.com/canyinfuwu/300974_336e.html
5.法律出版社简介法律出版社法律出版社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主办,创建于1954年,是享誉业界的法律专业出版机构和法律信息提供商,连续多年保持我国法律图书市场总体占有率、品种规模领先地位,创建至今出版图书逾2万种。现年出版新书1200余种,形成了以图书出版为主,期刊出版、音像出版、数字出版、法文化创意设计等多种业务并举的业务格局。出版https://www.cnpp.cn/pinpai/4099476.html
6.十大法律出版社排名法律类出版社哪个好国内著名法律出版社推荐国内十大社科类出版社 法律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法律类出版社则承担着传播法律思想、普及法律知识的重任。本文中,买购小编将带领大家看一份全国最好的法律类出版社排名榜单,上榜的有法律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以及中国检察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等。下面一起来了解下法律类出版https://www.maigoo.com/top/429470.html
7.(中国十大法律类出版社)十大法律出版社排名法律类出版社有哪些?最高人民法院直属出版机构,1986年成立,主要出版司法解释汇编、案例分析、法律法规、法学理论著作、法律普及性读物、审判理论与实务丛书等各门类的法律书籍,在出版及法律业界具有明显的优势地位,位列全国最好的法律类出版社排名榜前十。该社已成为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工作的主阵地之一,肩负着最高人民法院法治宣传和文化建设的http://www.zhuoyunkang.com/news/show-53229.html
8.他们翻译了那么多好书,你竟不识君?法律译著整理一览 法律出版社编辑整理 诚然,这肯定是一份不尽完整的译著整理 在此,我们希望大家都能留言补充一二 集合力以致敬 那些为法律出版和阅读贡献过智慧的前辈和同仁 民国以前 近代以来,在如何吸收西方文化以推动中国现代化的问题上,存在着激进主义与渐进主义两种政治选择与思潮倾向之间的对峙。激进主义者认为,传https://www.ilawpress.com/material/detail/143397108198789120
9.法律出版社的微博法律出版社 12月12日 08:49 来自微博网页版 #新书推送# “卓泽渊法学文论系列”6卷——《法理学及其他》《法治及其实践》《法治在中国》《法政治学思考》《法政改革》《法与价值》,凝聚了卓泽渊教授40年间思考与研究的精华。 ?收藏 转发 6 ?1 c +关注 法律出版社 12月https://weibo.com/n/%E6%B3%95%E5%BE%8B%E5%87%BA%E7%89%88%E7%A4%BE
10.法律评注在中国当代中文法律图书主要包含教科书、注释书、专著(专题著作)和翻译书。就教科书而言,如今法律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在中国的法学院使用率最高。这两家出版社各有法学教科书系列,每个系列均不下40种。另外,北京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以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等,也出版了许多高品质http://www.law-lib.com/flsz/sz_view.asp?no=2397
11.法律出版社(河南)编校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汤阴举行9月6日,法律出版社(河南)编校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我县创新大厦举行。法律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伍彪与县委书记宋庆林共同为法律出版社(河南)编校有限公司揭牌。县领导贾晓军、刘明强、王新有、华明军、田驰及相关乡镇、县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公司员工参加活动。 县委书记宋庆林在致辞中代表县委、县政府对法律出版社(河南)https://www.hntv.tv/yshn/article/1/1302471841440468992
12.法律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市丰台区莲花池西里7号邮政编码100071了解企业详情:付费查询法律出版社有限公司的企业法人、经营状态、注册资本、企业类型、登记日期、经营期限、企业地址、经营范围、股东信息、成员信息、公司年报、投资公司、企业高管、分支机构、商标信息、诉讼信息、变更信息、经营异常信息、对外投资等等。 最新注册日期推荐 https://gongshang.mingluji.com/beijing/name/%E6%B3%95%E5%BE%8B%E5%87%BA%E7%89%88%E7%A4%BE%E6%9C%89%E9%99%90%E5%85%AC%E5%8F%B8
13.读者7.8梁文道/2009/法律出版社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出版年: 2009-9 页数: 280 定价: 34.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03698965 豆瓣评分 7.9 7240人评价 5星 20.2% 4星 53.8% 3星 24.4% 2星 1.2% 1星 0.3% 评价: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 分享到 推荐 内容简介 ··· 本书谈论书缘,读书的方法,对阅读的看法;谈因书而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4031698/
14.法律出版社(河南)编校有限公司法律出版社成立于1954年,是由财政部出资的国有独资中央文化企业,隶属司法部管理,职能是编辑出版法律法规、法学著作、法学教材、法律应用读物、普法读物、数字出版物、文创产品,以及与法律相交叉的其他社会科学读物。 法律出版社在综合实力、品牌影响力、出版业绩等方面位居全国法律出版行业前列。2009年被新闻出版总署评定http://job.henu.edu.cn/module/companydetail/id-771885/nid-2569
15.我国法学类连续出版物《集刊》现状集刊主要的特征是以"书号"而非"刊号"审批的形式出版,目前国内法律专业出版社对出版集刊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与热情。近来以出版社为主体主动发起编辑的学术性集刊逐步增多并逐渐形成了一些学术品牌,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法律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和一些高校人文出版社。在这些大型专业出版社的积极参与下,"集刊"的创作思http://iolaw.cssn.cn/gyyd/200704/t20070420_459974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