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出版社产品矩阵

人民法院出版社成立于1986年,是最高人民法院直属单位,承担着法治宣传、法院文化建设、科技赋能的重要职责和任务,是全国法院新闻出版宣传和文化建设工作的主阵地。秉承“服务审判执行工作,服务法治中国建设”的办社宗旨,形成了以图书出版、期刊出版、数智法律知识服务、法治文艺为四大支柱的跨领域、融媒体、综合性的产业布局,在出版及法律业界树立起独特的品牌。

2011年,人民法院出版社完成转企改制,旗下拥有《中国审判》杂志社、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北京法信文化公司、北京天平文创公司等法人实体,构成了“三社三公司”的六位一体经营格局;管理沈家本故居博物馆。2017年1月20日,人民法院出版集团正式挂牌。

产品矩阵

《中国审判指导丛书》

《中国审判指导丛书》由最高人民法院各有关业务庭室组织编写,丛书收录最高人民法院各业务条线工作的司法解释及其理解与适用、指导意见和最新政策精神及其解读、审判会议纪要、典型案例评析、示范性裁判文书、实务研讨、理论研究、各地方法院经验交流等内容,旨在传播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优秀审判执行工作经验,对最新疑难经典案例进行探讨与解析,提供审判实践中解决疑难问题的思路,是最高人民法院各业务条线履行对下监督指导职责的重要工作平台。

最高人民法院高度重视该丛书的订阅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出版工作推动优质法治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通知》(法办〔2024〕629号)对该丛书的订阅提出明确要求。丛书目前共10种,分别是《刑事审判参考》《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商事审判指导》《知识产权审判指导》《涉外商事海事审判指导》《立案工作指导》《审判监督指导》《国家赔偿与司法救助办案指导》《执行工作指导》《中国少年司法》。

二十余年来,丛书充分发挥总结审判经验、强化审判指导、教学科研参考、释法说理引领、服务统筹发展和安全等作用,为助推人民法院队伍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一体提升,促进严格公正司法、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实质化解,服务加快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作出了积极贡献,也是社会各界了解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重要参考文献。

精品连续出版物系列

审判实务重点用书推荐

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了包括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汇编、案例分析、审判理论与实务丛书、法学理论著作以及法律普及性读物等各门类的法律书籍。多种图书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十余种图书被列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理解与适用丛书》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提名奖,多种实务图书、普法图书、理论图书选入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优秀读物等重要奖项,《法治中国》获评中宣部全国党员教育培训优秀教材。还出版了《唐律疏义文白读本》《唐律研究新思考》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民法典评注》《刑法罪名精释丛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案典(第二版)》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图书项目。在人民法院出版社图书的多个品类中,审判实务用书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备受读者认可和欢迎。

全国法院的唯一新闻期刊

——《中国审判》杂志

全国性数字法治领域的学术期刊

——《数字法治》期刊

“法信”数智服务

人民法院出版社旗下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是国内最早进行专业法律数据库研发运营的企业,是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出版融合发展特色示范单位、全国专业数字内容资源知识服务试点单位、知识服务国家标准起草成员单位和北京市高科技企业,获得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承建运营最高人民法院中国裁判文书网、人民法院案例库、法答网、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数据库、统一法律适用平台等法院系统大数据平台以及全国人大、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国家审计署等国家级法律数据平台。

“法信”平台部署3500多家法院,超过200万注册用户,荣获“第七届中华优秀电子出版物奖”、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网络出版物奖”和多项行业大奖;最高人民法院数字图书馆荣获国家新闻出版署“优秀知识服务平台”奖;“东法基层法治管理服务系统”获得工信部大数据“星河”奖。2024年11月15日,推出国家级法律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法信法律基座大模型”。

法治文艺业务

北京法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献礼党二十大的电视剧《底线》,获得第34届飞天奖提名、2022国剧盛典年度优秀剧作,2022中国电视剧选集等荣誉。联合出品互联网普法节目《大侦探合议庭》《法官你好》,其中《法官你好》节目获“湖南省第八届网络原创视听节目大赛”网络视听专题节目一等奖。联合策划法治题材电视剧《破局》(暂定名)、《法中情》(暂定名)《青春法律人》《零口供》等项目,持续打造更多具有强大精神能量、丰富文化内涵、高度艺术价值的法治影视佳作。

上述影视项目致力于努力宣传阐释好习近平法治思想,弘扬法治精神,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好声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多元司法需求。

法律文创产品

法律文创业务主要由人民法院出版社旗下北京法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北京天平文创视觉设计有限公司负责设计制作。两公司立足法院工作,汲取中华法治元素,以视觉设计和文创开发为抓手,倾力打造法律文创精品,展示法院文化风貌。北京法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最高人民法院“皂角树”为原型设计开发的系列文创产品获“中国最美文创”奖;以最高人民法院大楼、中国法院博物馆、沈家本故居博物馆等为主题元素开发的系列文创产品,以及以“福多多”和“苏元元”为IP形象策划的系列文创产品,备受法律人士推崇与好评。北京天平文创视觉设计有限公司策划开发的《民法典法信小程序学习版》融媒体产品获“出版融合发展创新案例”奖;联合中国邮政共同策划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纪念邮折;设计装帧的法律图书获“中国最美图书”奖。近年来,北京天平文创视觉设计有限公司在服务法院党建文化、廉政文化、品牌文化等策划设计方面成效显著,河北高院图书馆改造、鄂托克旗法院文化建设等主要项目均获得高度评价及良好展示效果。

THE END
1.法律法规全书的编纂与应用实践法律法规全书起源于古代,最初是指皇家或政府机关整理和汇编的一系列法律文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文献逐渐成为了国家立法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化进程,传统纸质版的法律法规全书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电子化、网络化成为趋势。 https://www.1lhyh3ij.cn/mei-ti-bao-dao/373344.html
2.法律和法治。法律和法制。虽然是同音字。但是本质不同。作者: 全部讨论 价值投资避险保值 法律制度和法治制度不同的本质。法律制度是基础。法治制度是方式。https://xueqiu.com/9911293403/315958224
3.法律咨询和法律编辑有什么区别岗位职责: 1、法律类数据信息如法律法规、案例文书、律师律所、合同论著及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编校工作; 2、法律类数据信息的挖掘与分析及规则提炼等; 3、法律实务问题的专题策划及研判、咨询和汇编等; 4、法学学术期刊等数据库信息的编辑整合及深度加工; 5、部门法专业知识的整合、深度加工与推送; 任职要求: https://www.jobui.com/gangwei/pk/falvzixun-falvbianji/
4.很多人知道了这些事,强烈地不再愿意去念法律法律出版社编辑整理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料馆、森林读书会 ?钱端升(1900年2月25日--1990年1月21日),字寿朋,生于上海,中国著名法学家、政治学家、社会活动家。他17岁考入清华大学,19岁被选送美国留学,24岁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相继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校任教。新中国https://www.ilawpress.com/material/detail?id=143756511062118400
5.罗翔刺猬与狐狸:法律人的思维方法(附书单)版本| 中国法制出版社2019年 所以作为法律人,我们相信公平和正义是存在的,公平和正义不是人的主观假设。如果你认为法律不需要追求公平和正义,如果你认为法律所追求的公平和正义只是人的一种主观假设,如果你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对,也没有什么是绝对的错,你的法律观一定会陷入一种虚无的法律观,你一定会认https://www.360doc.cn/article/70588162_943088206.html
6.我国法学类连续出版物《集刊》现状集刊主要的特征是以"书号"而非"刊号"审批的形式出版,目前国内法律专业出版社对出版集刊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与热情。近来以出版社为主体主动发起编辑的学术性集刊逐步增多并逐渐形成了一些学术品牌,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法律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和一些高校人文出版社。在这些大型专业出版社的积极参与下,"集刊"的创作思http://iolaw.cssn.cn/gyyd/200704/t20070420_4599742.shtml
7.中国法治出版社2024年6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官网发布的行政审批许可结果显示,已批准中国法制出版社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法治出版社有限公司[3]。 2领导成员 编辑 董事长、总编辑:刘时山 总经理:刘波 副总经理、副社长:李洪武 副总编辑:闫光永[4] 3词条图册 中国法制出版社 https://baike.sogou.com/v7963767.htm
8.律学家法律改革思想研究》出版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次:2021年8月第1版 ISBN:978-7-224-14305-8 作者简介 王斌通,男,陕西西安人,法学博士,西北政法大学法治学院教师,硕士生导师,任中华法系与法治文明研究院执行院长、枫桥经验与社会治理研究院副院长,马锡五审判方式研究院副院长等职。在《光明日报》《国家行政学院学报》《中国史研究https://zhfx.nwupl.edu.cn/hsdt/88895.htm
9.海门基层立法联系点与中国法治出版社中国司法杂志社签约合作此次签订合作协议的中国法治出版社是司法部主管主办的中央级法律类专业出版社,是国家法律法规标准文本的权威出版机构、法律专业信息服务提供商;中国司法杂志社是司法部机关刊物《中国法治》和《司法所工作》的出版单位,是推进司法行政理论建设、关注司法行政实践探索、传播先进司法行政理念的重要窗口。两家单位负责同志对海门http://www.npc.gov.cn/npc/c2/c30834/202409/t20240905_439067.html
10.法律出版社的微博法律出版社,法律出版社。法律出版社的微博主页、个人资料、相册。新浪微博,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儿。https://weibo.com/1906970793
11.法律出版社法治社会评估的理论谱系和实施进路 张新平 / 法律出版社 / 2024-10 / 78 (目前无人评价) 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法治社会建设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础工程。本书从评估学的视角切入,试图在法治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分析模式基础上,着重对法治社 https://book.douban.com/press/2371?order=time
12.中国法治出版社有限公司简介:中国法治出版社有限公司(曾用名:中国法制出版社有限公司、中国法制出版社)是?家成?于2003年04月15日的有限责任公司,属于以从事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为主的企业。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法定代表人为刘时山,目前处于存续状态。公司人员规模:100-199人,参保人数:183人,注册资本:5579万元人民币,实缴资本:5579万元https://www.qichacha.com/firm_2607c0688cf5d8c283d3ace95cccf7ac
13.麦读:一个法律图书出版界的品牌样本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民营出版公司,麦读离不开与出版社的合作,在出版事业的大体系之下,独立品牌与出版社之间是一种相互发挥各自优势、协作共赢的关系。 目前,算上兼职人员,有着25万关注者、每年稳定推出十几本新书的麦读团队共有十余人。团队分为三大块:前端策划、中端编辑、后端营销。 http://www.legalweekly.cn/whlh/2024-04/25/content_8989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