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展示山东司法行政系统法治攻坚工作成效,报道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服务保障乡村振兴的典型经验做法,为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山东乡村广播《12316三农热线》节目特别推出“法治攻坚乡村振兴”专栏,讲述山东司法行政好故事,传播山东司法行政好声音。本栏目由山东省司法厅、山东广播电视台主办,山东广播电视台乡村广播、全省各市县司法局联合制作播出。
本期(6月23日)节目邀请临沂市郯城县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庆叶、郯城县司法局李庄司法所所长、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季荣昌做客节目,讲述郯城“五纵五横”法治建设体系如何发挥作用助推乡村振兴。
即可观看节目视频回放
郯城县位于山东省最南部,地处鲁苏交界,是著名的中国银杏之乡、中国杞柳之乡、中国乐器之乡,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青少年足球改革试点县,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在这样一座充满着生机城市里,乡村振兴的步伐一刻不停。
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郯城县是农业大县,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关系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司法局着眼于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紧扣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个关键”,以“五纵五横”法治建设体系为中心,全力推进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创新乡镇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工作,构建“一站式”纠纷多元化解平台,不断提升基层民主法治水平,有效促进了农村和谐,保障了乡村发展,增进了民生福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什么是“五纵五横”法治建设体系?
2020年11月12日,全国人大带领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和地方领导80余人,观摩了“五纵五横”法治建设体系。12月8日,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向郯城县委转送《关于基层社会治理与“两委”组织法修法研讨会有关情况的报告》函,高度认可我县“五纵五横”的工作做法和经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春贤对报告作出重要批示。
创新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工作包括哪些方面?
郯城作为农业大县,在推进乡村振兴中,法律服务事关乎农民的切身利益。请介绍下,是怎么推进法律服务工作的?
郯城县司法局立足职能,引导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等司法行政资源向基层倾斜,积极构建县、镇街、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实现了实体平台、热线平台、网络平台“三台合一”,打造了“城镇半小时、乡村一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不断满足农村群众的法律需求。
社区法律顾问常年面向镇街党委政府、村集体和老百姓提供法律服务,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熟悉农村事务,对农村群众普法、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化解村(社区)内矛盾纠纷等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事例:2014年10月,某苗木有限公司以土地流转的方式承包了郯城县红花镇大尚庄二村、三村高某等341户农民的1728.99亩耕地,用于经营苗木。合同生效后,苗木公司每年按照约定支付承包费,土地流转出去的341户农民每年都有固定收入,双方相安无事。然而,自2019年起公司因经营问题开始拖欠承包费,虽经村委、村民多次催要,但苗木公司负责人顾某以资金紧张为由推诿、拖延,迟迟没有支付,直至2021年年初,共计拖欠两村村民土地承包费340余万元。
该社区顾问及时介入,及时调处,多次召集双方进行协商未果。法律顾问果断帮助村民申请法律援助,将公司起诉到法院。最终在社区法律顾问和法院的多次调解下,达成调解协议:被告苗木公司分三期将拖欠村民的承包费付清,双方签订的土地承包流转合同自逾期履行之日起解除,被告于次年5月31日前将承包地返还原告,并支付占用期间的土地承包费。调解协议给341户农民吃下了“定心丸”,也让承包方保住了继续经营的权利。
法律服务围绕中心工作开展,都包括哪些内容?
乡村振兴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环境,郯城县的人民调解成效如何?
郯城县司法局努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升级打造县、乡两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不断优化人民调解工作体系,实现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深度联动,构建起以人民调解为主线,信访、仲裁、诉讼等有机衔接、高效便捷的“一站式”纠纷多元化解平台。
一是推行“三治融合”,织密服务网。各乡镇通过聘请社区干部及社区“五老”人员为人民调解员、借助“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的有力契机、鼓励社区法律顾问和驻村干部建立个人品牌调解室的方式,共建成“和事佬”调解室125个、县级个人品牌调解室10个、市级个人品牌调解室12个。其中“百村帮扶”驻村干部冯西华在归昌乡樊村社区成立的老冯调解室,充分发挥其十几年来从事法官的专业特长,累计调处矛盾纠纷300余起,在调处纠纷的同时进行普法教育,实现了“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二是将调解工作前置。将调解作为诉讼案件、行政复议案件办理的必经程序,引导群众通过调解的方式,实现“案结事了,定纷止争”,最大限度减少群众诉累。自2019年7月2日成立行政争议审前和解中心以来,县法院和县司法局联合成功调解行政纠纷347件;通过调解成功化解行政复议案件167件,达到了“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减缓冲突”的目的。三是深化“多调对接”,延伸人民调解工作范围。创新“律师调解”,建立人民调解与信访、公安、检察、法院、“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衔接机制,构建多层次、宽领域、规范化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
案例:重坊镇某村民颜某某与颜某是本家兄弟,近年来两家和睦的关系却因房前屋后土地归属问题的小问题闹成了怒目而对的仇人,甚至双方子女都牵扯了进来,原本和谐平静的生活氛围逐渐被打破。重坊镇司法所调解员主动摸排线索时发现该问题,立即行动,联合社区、村委等部门,多次现场办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站在公平正义的立场缓解了两家的怨气后,最终让两位老人握手言和,签订了调解协议。
2018年以来,累计调解矛盾纠纷7815起,调解成功7784起,成功率99.61%,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约2.3亿元,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
司法所作为基层法治建设的重要阵地,司法所在推进乡村治理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作为基层司法所,我们日常的工作就直接面向农村群众。近年来,李庄司法所立足职能作用,积极服务乡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主动融入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中,始终坚持以法治创建为抓手,深入开展普法宣传,不断强化镇村领导干部和农村群众法治意识,努力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
一是率先推动“五纵五横”法治建设体系落地生根。按照县“五纵五横”法治建设体系要求,李庄镇于2020年6月12日召开中共李庄镇委员全面依法治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李庄镇“五纵五横”机构设置及人员名单。重点培育一批以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人民调解员、网格员、村民小组长等为重点的“法治带头人”,促进了乡村治理精细化、法治化。
事例:李庄镇辖79个自然村,共配备了12名法治联络员,12名法治副书记,79名村居法治召集人,通过培训,在村居规范合同、修订村规民约、清理尾欠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说,李庄镇株柏社区实行土地流转,该社区法治副书记带领村民法治活动小组从提出计划、征求意见、制定方案及补助标准、表决大会到、起草合约、合同条款解读、现场签订合同全程参与、全程见证,并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历经1个多月,使有争议的土地发包过程得以顺利进行,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二是深入推进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创建。今年来,李庄司法所乡镇合法性审查为发力点,以“司法所+党政办+法律顾问”模式,推动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制定出台《李庄镇合法性审查实施方案》,建立合法性审查六张目录清单,健全工作机制,稳步推进合法性审查工作,打通基层依法治理“最后一公里”。
三是持续维护农村基层社会稳定。建立健全了镇、村、组三级联动机制,镇级建立“矛盾纠纷调解联席会”,突出发挥攻坚和示范指导作用;社区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设主任1名,配备法律顾问一名,突出发挥枢纽和吸附稳控作用;村级建立“矛盾纠纷调解小组”,突出发挥调解和初始化解作用,对纠纷进行层层化解,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李庄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我本人也被司法部授予“全国调解能手”、“全国模范司法所长”荣誉称号。
案例:2020年6月4日,李庄司法所调解员在排查矛盾纠纷时得知,李庄镇金柳村二组两户村民因宅基地发生纠纷,双方闹得不可开交。经查明,2006年,村民李某将自己宅基地后面洼地后垫平,2019年该地块被邻居黄某无故占用堆放简易板房至今。为化解该矛盾纠纷,调解员数次协同村委会、房建办等入户劝说。此时纠纷双方已经势如水火,说什么都听不进去,经过数次调解还是未能化解。但调解员没有放弃调解,继续动脑筋想办法,认真分析案情,继续入户劝说双方。最终,双方被调解员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所感动,协商一致并签订人民调解协议:黄某补偿李某八千元;二是李某对此块地不再主张任何权利,放弃此地块使用权。至此,一起前后入户调解6天的宅基地纠纷得到妥善解决。
加强乡村法治宣传教育是法治乡村建设的重点内容,郯城在这块有什么创新举措?
为切实筑牢法治之基,我们在创新建立了“五纵五横”法治建设体系的基础上,全面推动普法工作由“主管部门唱独角戏”向“全社会大合唱”转变,进一步明确了全县各部门、单位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职责,细化了具体工作任务,构筑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体制。
建设法治乡村是党中央和省市县交给我们的重大艰巨任务,是推动法治郯城建设、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工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使命光荣,我们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法治乡村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凝心聚力、担当尽责、只争朝夕,加快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为全面推进我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