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系镶有金黄色边的五角红心,象征着中国人民获得解放。这些胸前佩戴“红星”的军人,曾在历史的“夜空”闪耀过,照亮了中国的半边天,如今,年事已高的他们,回到了脚下的土地,却面临身体衰弱、亲人无依等境况。而在浙江温岭,有这样一位人,她从事军休工作12年,像亲人一般陪伴守护着军休干部,倾尽心血,洒满温情,她,就是王海娇。
2022年,王海娇获得省级军休工作成绩突出个人的表彰,支撑起闪光荣誉的,是她数十年如一日的以“休干之心为己心”“军有所呼,我有所应”的使命与担当。
一、勤学善思求真笃行,做军休政策“明白人”
2012年3月,王海娇从乡镇调到市军休所,面对陌生工作的挑战,她并没有气馁焦躁,而是迅速转变角色,利用工作间隙积极学习和研究上级党委关于军休工作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业务知识,她说,知为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学习才能吃透精神,不断提高做好军休工作的能力,更好地践行服务军休干部的使命。在学习过程中,王海娇会认真做上各种标注,一叠厚厚的将近四十年的政策文件,标注满了密密麻麻的注释,“这是重点的,这儿的细节可不能忽视,这儿是疑难的,要多研究下……”遇到不明白的,就积极与领导、同事们沟通,主动请教。
王海娇是这样说的,她也是这样做的。
二、真情服务敬爱致恭,做军休服务“贴心人”
王海娇担任党支部书记、副所长、所长以来,积极践行“以军休人员为中心”和“服务永远在路上”的理念,带领全所工作人员,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精准落实军休“两项待遇”,丰富完善重大节日慰问、关爱“五必访”、重大经费开支审批等制度,建立工休人员亲情服务结对联系制度,确保工作开展和经费使用规范有序、科学高效。
为了使军休干部“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王海娇针对他们的需求,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巩固军休和谐休养氛围。王海娇结合军休干部年老体弱、老少年龄差距较大等情况,创建“六老”休养氛围,使军休人员在新时代有更强的幸福感、获得感和荣誉感。她十分注重开展老少皆宜的文化体育活动,在春秋季组织室外秋游活动,冬夏季开展室内趣味活动,促进军休干部身心健康;有计划地统筹安排军休人员到天台后岸村、仙居下园村以及市内的峨嵋山村、坑潘村等参观美丽乡村建设,感受农村新气象;适时组织军休人员到重点企业参观见学和开展红色传承教育活动,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
三、春风化雨排忧解难,做军休干部“知心人”
王海娇将军休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急老同志之所急,想老同志之所想,做他们的“知心人”,积极为他们维护合法权益,主动排忧解难,靠前服务。
了解到82岁的军休干部刘老与子女关系紧张,家属瘫痪在床,老两口生活起居没人管时,她主动联系刘老的两女一儿,分别约他们面对面做思想工作,耐心地为刘老儿女讲解赡养的法律义务、兄妹亲情和军休政策,动员他们主动承担赡养责任,在王海娇的努力下,刘老的儿女们已主动承担起赡养义务,家庭又画上了一个和谐的“同心圆”。
“荣誉是鼓励,是鞭策,更是奋进的动力。”王海娇说,今后在组织的领导下,将继续深怀敬老之心,倾注爱老之情,笃行为老之事,把关怀送到军休干部的心坎里,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用奉献书写时代担当,永远做“红星”们的守护者和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