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善,还是本恶?孟子荀子韩非答案不同却牵扯出不同制度

关于“人性”的话题,已经经历了漫长的讨论过程,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对于人性的论述和征讨,大概要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那个时代的诸多思想家,都对这一话题提出过自己的思想,比如说,我们常说的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或者是三字经当中所言的“人之初,性本善”,这其实都是对人性的一种论述或者是观念的提出。

但是,人性究竟是怎样的呢?它对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以及社会的规划又有哪些影响呢?其实,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实际上关系到社会制度或者政策的订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其实是社会发展的主流,也是组成社会最为重要的部分,人的存在让社会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同时也让社会变得复杂。

其实,对于孟子的性善论,很多人都有理解的误区,他们认为孟子所说的是人性本善,也就是说,人一出生下来就是善良的,后期的所作所为更多的是受环境的影响,这种理解是有一部分偏差的,因为,孟子从来都没有单纯的研究过人性,或者也没有单独就人性这个话题提出过任何见解。

在孟子看来,脱离人和环境去研究人性,本身就是毫无意义的,就好比白色的玉和白色的羽毛都是白色的,但是我们能说,这两种白色是一样的吗?其实是不能的,也就是说,单纯地讨论白色这个概念,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只能将这种颜色,放在某种特定的事物身上,才能够分析它的价值。

其必定要与自然或者万物产生一定的关联,才有研究的必要,而人性也是这样,单纯地讨论人性是善良的,还是邪恶的,也没有价值,人性只有与环境和人本身产生相互作用的时候才有被研究的价值。

所以,孟子原本的观点其实是说“人性向善”。什么叫人性向善呢?这说的其实是人的一种发展趋向,就是说,每个人生下来都有向善良的方向发展的意愿,对此,孟子曾说:水无有不下,人无有不善,就是说,流水总是向下的,而人也总是向善的,这说的就是一种趋向。

但是,因为每个人所生活的环境不同,人的性格和接触的事物会有不一样,自然会导致这个人的处事方式以及心态出现问题,就会造就好人与坏人,简单粗暴点来比喻,就是逼良为娼。

就是说这个人本身是善良的,本身是向着善良的方向发展,但是,因为环境的影响不得不改变自己的发展状态。或者说,在自己还没有认知的情况下,就已经被潜移默化的改变了,所以,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但是孟子的观点也有漏洞,那就是,孟子虽然说人性是向善的,可是他并没有将这种向善的可能性说出来,就是没有告诉人们,人性为什么是向善的,人心为什么不能向恶?这一点孟子没有给出答案。

而且孟子观点本身也有自相矛盾的地方,他说,人出生下来之后,就有向善良的方向发展的趋向,这必定是一种普遍的状态,可既然如此,也就表明,每个人在最原始的状态时,都是向善良的方向发展的,可既然这样,又为什么会出现逼良为娼的环境呢?我们总不能说,环境一开始就是邪恶的,毕竟也没有见过哪一个地方的人全是坏人,哪一个地方的人都是好人这种状况出现。

所以,孟子的观点也有不完善的地方。可即便如此,孟子的观点,对于研究人性来讲还是非常有价值的,也正因为,在孟子的理解中人性是向善的,所以,孟子对于治理国家的主流观念是王道政策,战国时代的燕国,就尊崇“王道政治”,结果最后败给了以“法制”为主的秦国。

由此可知,王道是不会通过强制性的法规,甚至律令来约束人民的,其依靠的是道德标准,想来也是,如果每个人出生之后,都有向善良的方向发展的趋势,那么每个人其实都具有自我约束的条件,他们是善良的,必定也有自己的道德底线,如此,只要用道德去约束就可以了,这是孟子对于人性的认知与其政治观念相连接的地方。

其实我们再来看荀子的性恶论。人们对于荀子性恶论认知的误区,并不亚于对于孟子性善论的误解,诸多人认为荀子的看法是人性本恶,就是说人出生之后就是邪恶的,之所以之后,会出现好人是因为环境对于他的洗礼,但其实不是。

荀子的观念是将人性分开来看的,他将人性分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称之为“性”,一部分称之为“伪”,在荀子的观念中,“性”是人的自然属性,就是一个人出生下来之后所拥有的具体本能。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具体本能并不是人特殊拥有的,而是人与自然界其他动物共同所拥有的,比如食、性、色等等,这些是邪恶的,代表的是人类的原始欲望和冲动。

而“伪”则指的是人的社会属性,荀子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认识到,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必定是巨大的,而且荀子认为,作为主要的区别,在于人对于社会的适应性以及人的思维压制,就是说,人是有接受思想熏陶的能力的,也是可以通过接受思想文化等等的教育,来改变自身行为的。

所以,人的社会属性是人,后期在环境当中所学到的东西,对于这一部分,荀子认为是善良的,而这两部分加起来才是真正的人性,所谓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此外,荀子还说,在人性中自然属性的邪恶是非本质的,社会属性的善良才是本质的,并且社会属性的善良是可以压制自然属性的邪恶的,这也就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规则的重要性。

荀子的治世观念当中,有很大的一部分都提到了规则,这其实很好理解,因为荀子认为人是善恶参半的,要想人的善良压着邪恶,那么,就必须要让那些邪恶战胜善良的人,受到惩罚,或者运用社会的手段来帮助人压制邪恶,因此规则是必不可少的。

这也是,为什么荀子作为儒家大师,会教出两个法家弟子的关键所在,其实到了这里,荀子的儒家思想变成法家思想就只有一步之遥了,因为我们从荀子的观念当中,已经隐约的看到了以法治理天下的基础。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荀子认知中的规则,并不像法家的规则那般严厉,也并非是强制性的,更多的是类似于礼乐制度,是一种对人的熏陶,以及对人行为的规范,与法家的法律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可能很多人对于这一点并不是十分了解,就像我们上述所说的那样,很多人都认为人性本恶,是荀子提出来的,其实这一观点是荀子的高徒韩非的肩颈,韩非认为,人原本就是邪恶的,并且没有丝毫的善良可言,也正因如此,在韩非的观念当中,强制性的法律法规是能够稳定社会发展根基的关键。

因为人是原本邪恶的,如此一来,人就一定会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做一些不适合与国家发展相辅相成的事情,而这样的人如果不受到惩罚,那么这个世界就会越来越乱,毕竟谁想天生服务于别人呢?谁想一直听从于别人的号令呢?每个人都想身居高位,每个人都想荣华富贵。

所以,就会有一部分人超越道德的标准,并且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为所欲为,而这些人也将人性中的“恶”,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为了压制这种邪恶,韩非认为只能够用严刑酷法,让这些企图作恶的人受到惩罚,并且受到强制性的惩罚。

通过人们对于法律的恐惧,对于承担后果的恐惧,来帮助人们压制住人性中的邪恶,指引人们向着善良的方向发展。

这样的思想其实与荀子的观念,有类似的地方,只不过在荀子的观念中,人是善恶参半的,人或许在利用善良压制邪恶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社会规则的指引,但是,远远没有韩非的理论中的“法”那么重要。

因为在韩非的观念里,人性是毫无善良可言的,能够压制住人性中邪恶的绝对不是人自己,必然是社会的严刑酷法。所以,韩非对于法的应用和理念研究的非常之深,他也被称为是法家的集大成者,究其根源就是韩非对于人性的认知。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其实人们对于人性的认知,与他们的社会观念和治国理念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在孟子看来,人性是有向善发展的趋势的,那既然如此,人其实就能够更好的规划和约束自身的行为,具有本身的道德观念和是非标准,如此一来,人必定不需要通过严刑酷法来进行约束。

而在荀子看来,人却是善恶参半的,在此之中,有一部分人或许能够利用人性中本有的善良来压制邪恶,但同时,也必定会有另一部分人,无法通过自身的行为来压制邪恶,如此,就需要用到社会规范的指引。所以,荀子对礼乐制度非常的崇尚,对于规则和规范有着独到的见解。

而韩非认为人性本恶,人出生下来就是邪恶的,没有丝毫的善良可言,所以,要想社会稳定,要想人的发展不受阻碍,那么就必须通过强制性的社会手段来进行干预,帮助人自身解决人性当中的缺陷,同时帮助人们压制心中的邪恶,让人们走向善良的道路,所以,韩非对于法非常的青睐,他也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

由此看来,对于人性的认知是会影响人的治国理念的,其实,关于人性这个话题或许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我们无法决定人到底是善良的还是邪恶的,有的时候因为环境的影响,我们甚至无法左右自身的行为,但是,做人至少要有一颗向善良方向发展的心,有一颗规划自身行为的心,至少不能去做伤害他人,伤害社会的事情。

THE END
1.“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助力法治乡村建设为强化法治乡村建设,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今年以来,安徽省郎溪县飞鲤镇湖滨村创新推出“一名村法律顾问+ N 名法律明白人”行动计划。 近日,飞鲤镇湖滨村特邀法律顾问朱律师为法律明白人及村民深入解读劳务合同与工伤赔偿相关法律知识,全力保障困难群众合法权益。 https://www.ahlx.gov.cn/OpennessContent/show/3448781.html
2.法律明白人考题及答案.docx法律明白人考题及答案.docx,“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考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根据《关于在全省进一步巩固做实提升“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要探索推进在社区居民中开展“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到2025年底,实现每20户至少培养(A)名社区“法律明白人https://mip.book118.com/html/2022/1122/6145023201005020.shtm
3.法律明白人考试试题答案当前位置: 首页 法律明白人考试试题答案相关内容 芾甘 安全员的测试题 中央民族大学考试试题 计算机开学分级考试题库 苏教版必修二试题答案 小米内测试题答案 小猪唏哩呼噜在线试题答案 人大附中英语选拔试题答案 青冈电大考试英语试题答案 清华图书馆应聘面试题答案https://www.aixue.net/keyword/falyumingbairenkaoshishitidaan
4.“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doc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1.首次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时间是: A.2020年11月B.2020年10月C.2020年9月D.2020年12月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力量源泉。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依法治国的主体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34356169.html
5.“法律明白人”是指具有较好法治素养和一定法律知识,积极参与法治【试题参考答案】“法律明白人”是指具有较好法治素养和一定法律知识,积极参与法治实践,能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村民。2021年11月8日,中央宣传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规范(试行)》,提出到2025年,每个行政村至少培养3名“法律明白人”。培养“法http://mtiku.zujuan.com/map/question-52267573.shtml
6.领导干部网上学法用法考试题库及答案最新278. 《山东省乡村“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指引》提出,“法治带头人”和“法律明白人“的选拔程序分为遴选推荐、初步审核、考核上岗、挂牌工作四部分。(___) 正确答案 : 错 279. 《山东省乡村“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指引》提出,每年对“法治带头人”和“法律明白人”开展现场实践培训少http://cooco.net.cn/zuowen/3305904.html
7.安徽这位基层“法律明白人”缘何屡获国家级荣誉?律师纪实网这位六安市霍邱县夏店镇砖佛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法律明白人”,缘何屡获国家级表彰? “心中装着群众,时刻为群众分忧解难。”便是金其华用行动给出的答案。 今年是金其华在砖佛寺村担任村支书的第19个年头,也是他成为“法律明白人”的第4个年头。 http://lsjs.org.cn/show-107860.html
8.北京平谷乡村“法律明白人”比拼宪法知识乡村“法律明白人”宪法知识竞赛 此次宪法知识竞赛活动,作为2024年平谷区国家宪法日暨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之一,拉开了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的序幕。竞赛包括必答题、一轮抢答题和风险题三个环节,内容设置单选题、多选题和法律谚语等内容,风险题环节题目以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工作人员和律师在全区具有代表性的法治文化阵地实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44829365776450083/
9.法制考试题库答案(精选6篇)法制考试题库答案(精选6篇)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的通知》指出,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https://www.360wenmi.com/f/filetm75fp6e.html
10.2023年“法律明白人”学法考试参考答案2023年“法律明白人”学法考试参考答案2023年“法律明白人”学法考试试题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1.C 2.A 3.D 4.D 5.A 6.D 7.C 8.B 9.C 10.A 二、多选题:1.ABCD 2.BCD 3.BD 4.ABCD 5.ABC 三、判断题:1.×2.√3.× 4.×5.√https://wenku.baidu.com/view/c23c620114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f3.html
11.汇总:罗辑思维推荐书目(附有推荐之理由)第69期 迷茫时代的明白人《李鸿章政改笔记》雪珥 《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雷颐 第70期 发现你的太平洋《人类群星闪耀时》[奥] 斯蒂芬·茨威格 《世界尽头的发现》姜守明 《历史之岛》[美]马歇尔·萨林斯 第71期 最后一个计划《大国空巢》易富贤 《理性乐观派》[美]马特·里德利 https://www.douban.com/note/762975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