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嘉定区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为着力点,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大力开展“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以下简称“两类人员”)培养工程,以法治之力护航乡村振兴建设。全区现有“法律明白人”2565名、“法治带头人”1382名,主要由村“两委”干部、老党员、老村干、法律服务工作者、人民调解员等组成。“两类人员”为基层社会治理发光、发热,已然成为市域社会治理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如何管好、带好、发挥好这一支队伍,嘉定区局开展了探索和实践。
1
以文化为支撑
持续加强基层法治宣传教育
在引导“两类人员”由“被动”到“主动”上下功夫,加强“两类人员”培训,每年开展“新年首个工作日学法”,邀请专业讲师团成员为“两类人员”授课。
△以上为新年首个工作日学法培训
△以上为各个节点参与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2
以法治为引领
有序推进村居社会治理
在引导“两类人员”由“行动”到“推动”上下功夫,“两类人员”积极协助基层网格员、人民调解员,开展收集社情民意、调解矛盾纠纷等活动,为居民及时解答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有力推动基层社会矛盾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防范转变,防止婚姻家庭、邻里等一般性矛盾纠纷激化。注重“两类人员”团队管理,从各种渠道吸收有丰富调解经验或专业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员加入“两类人员”队伍,如组建区农村自建房纠纷巡回调解团,针对性化解区内农村自建房群体纠纷。
同时衍生出多个基层依法治理自治品牌,如外冈镇搭建居民自治交流平台,在社区内发掘一批明事理、威望高、办事公道、热心服务居民的“老大人”,成立“老大人工作室”,构建以“老大人”为中心的社会协商治理机制,调解居民的各类矛盾纠纷。再如嘉定镇街道桃园老娘舅司法睦邻点、华亭镇“老宅长之家”、徐行镇“客堂汇”等都是“两类人员”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典型。
3
以自治为基础
充分发挥村居民的重要作用
引导“两类人员”由“带动”到“互动”上下功夫,转变传统行政管理模式,突破原有“无限政府”的思维方式,充分激发“两类人员”参与自治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抓好民主监督环节,各村居均设有“三务”公开栏,每季度向村民公布党务、村务、财务情况。普遍建立村务监督机构,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调解委员会、监督机构均按照要求换期换届。如江桥镇太平村的“小纪委”,作为村务监督委员会,下设“村务、党建、理财、文明”四个监督小组,其成员大部分由“两类人员”担任。
4
以创建为抓手
广泛开展法治示范创建活动
法治示范创建,是“两类人员”参与融入的“生动”体现。以村支部书记、主任为组长的“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中,大部分领头人身兼“两类人员”,对照党建引领、民主参与、法治有序、治理有效等四方面的创建指标,带队参与开展全国、市级、区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江桥镇太平村、安亭镇塔庙村、嘉定工业区虬桥村、马陆镇北管村、安亭镇赵巷村分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殊荣。
每年评选的区级尊法光荣示范户中有不少“两类人员”家庭,以“自觉尊法、积极学法、带头守法、示范用法”为标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引导村(居)民培养法治规则意识,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上海市嘉定区司法局综合编辑
“上海市嘉定区司法局”
司法时讯一手抓
原标题:《嘉定发挥“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作用以法治之力护航乡村振兴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