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会上获悉,“七五”普法期间,我市坚持普治并举,强力推进依法治理工作提质增效,累计取消、下放、调整行政事权468项,全市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3.39%。
全市公务员参加学法用法考试达60万人次
“七五”普法期间,我市突出重点对象,强力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市委、市政府各部门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公职律师达到500余名。组织各类领导干部参加法治讲座22000余人次,全市参加学法用法考试的公务员达到60万人次,开展行政执法单位旁听行政诉讼案件审理活动近700场次,对全市1.3万名申领和换发执法证件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截至目前,市级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到75%。
持续开展“法律进学校宣传周”“高校法治文化节”等活动,先后举办高校法治文化节3届,建设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基地)70个,创建省级、市级“红领巾法学院”31所。持续推进城镇居民普法精准化,共开展“法治进乡村”活动20000余场次,向城镇居民赠送法律书籍200余万册。
5个新媒体平台入选全国优秀政法新媒体百强榜单
持续挖掘法治宣传深度,各级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公安系统均结合职能,广泛开展以案释法等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各行政执法单位将普法有机融入执法、管理、服务工作,国家宪法日、国家安全教育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禁毒日、扶贫日等特殊节点的专项法治宣传成为常态。
全市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3.39%
“七五”普法期间,我市全面提速法治政府建设,累计取消、下放、调整行政事权468项,划转事项3025个,全市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3.39%,企业、群众办事材料精简60%以上。我市及碑林、新城、莲湖、雁塔、长安5个区县先后被评为全省法治政府创建示范单位。2020年,莲湖区作为西北地区唯一区县级单位,被中央依法治国办表彰命名为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单位。
持续深化公共法律服务,各类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年均提供法律服务超过15万件次。深入推进基层“三治融合”,打造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57个,创建法治文化广场等“立体普法阵地”78个,18个村(社区)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涌现出鄠邑区“135同心圆”、莲湖区“1133”、高新区“一核四化”等新型社区治理模式和“萤火虫”“小蜜蜂”“闲事长协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形成了“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精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进西安“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建设。抓住《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出台时机,开展“秦岭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普法宣传月”“依法保护大秦岭、共建美丽新家园”等主题法治宣传活动。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组织“百场‘七五’普法进企业,助力品质西安促和谐”等宣传活动。我市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未央区获评“十佳县(市、区)”。
实施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
据悉,我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仍然存在工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普法的针对性、实效性有待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形式还有待于不断创新,工作整体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等问题。
我市还将继续深化基层依法治理,加大乡村(社区)普法力度,实施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完善和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开展面向家庭的普法主题实践活动,培育农村、社区学法用法示范户。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深化依法治校、依法治企,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各项措施在城乡基层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