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的守法意识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水平的重要指标,为响应国家号召,坚决贯彻落实“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制度,燕筑团队与贵阳市观山湖区金华镇20个村居签订了村居法律顾问合同,为村民提供法律服务,这对广大村民的守法意识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在2022年度服务期间,团队也发现了目前村居中存在的一些法律问题。本文就将对村居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并介绍村居法律顾问对村民守法意识的积极影响。
01
村居守法意识并不强
当前农村要建设良好的法治环境,守法是其必经之路。而根据燕筑团队参与村居法律顾问工作一年以来的观察和总结,我们认为村居在守法意识的养成上还存在以下问题:
①法律知识普及不到位,不懂法的人占大多数
众所周知,学法是守法的前提,不知有法,不懂法律的意义,自然也不可能去守法。
我国虽长期对公众进行普法,但是村居的法律普及率仍然较低,村民受文化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对法律的认识和了解还处于初级的阶段,有些甚至完全不懂法律。因为不识法,村民也就无法将法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因此这就决定了村民在遇到纠纷矛盾时,首先想到的不是法律,而是其他传统的纠纷解决方式,比如在常见的邻里纠纷中,双方想到的不是如何借助法律区分责任、定分止争,而最先想到的是用拳头令对方服软,或者寻求村里、家族中有威望的人进行调停。
②喜欢便宜行事,不按规则办事
法律本身就是一种规则,“守法”首先要求的就是严格按照规则行事。然而在从事村居法律顾问的一年中,团队却经常碰到村民向我们提出的这样的要求:“律师,你帮我找找关系嘛”,“律师,某村民违法占地,有没有什么办法能直接拆除,到法院诉讼太麻烦了”等等。村民这类要求的共同点就是不愿按照正常程序遵守规则,总希望希望走捷径,便宜行事。
02
村居法律顾问制度的4个功能
从贵州省村居法律顾问制度设计的目的来看,该制度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法律服务功能,通过提供线上和线下的法律咨询、代写文书等服务,实现律师与村民、村委会的直接接触,为村民尤其是许多未接触过律师的村民提供方便快捷的一对一的法律服务,为村委会决策提供合规审查和必要的法律意见。
二是化解纠纷功能,律师可通过提前介入村委与村民、村民与村民之间的纠纷,对纠纷进行法律调解,从而将矛盾化解于萌芽状态。
03
法暖人心:村居法律顾问帮助村民养成守法意识
第一个作用是让村民知道法律就在身边。守法首先要学法、识法,要知道自己要遵守的是什么法律。
在村居法律顾问的工作中,有几项内容是可以让村委会和村民学法、识法的。
一是根据司法行政部门的要求,讲解指定的法律法规,如《民法典》、《治安管理处罚法》等,通过对法律法规的直接介绍,达到学法的目的。
三是在常规线上线下的法律咨询过程中,通过回答村民的问题,间接起到普法的作用。
第二个作用是让村民感受到法是有用的。法律要顺利运行,需要守法者在学法、识法的基础上感受到法的有用性,进而内化形成自己的守法意识,最后付诸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其目的就是让人民能够通过司法感受到法律的有用性。守法不仅是一种义务,而且还是一种权利,守法的一方在遭受不守法一方的侵害时,法律是保护守法方权利的。
人的感受是对事物最直观的认识,只有让人民群众在司法活动中获得权利的保障,感受公正判决带来的正义,才能让他们认识到法是有用的,人民群众才会去相信法,进而才会去守法。
村居法律顾问在工作中,直接为村民提供法律服务,通过线上、线下咨询,参与纠纷调解,有大量的机会为村委和村民直观展现法的作用,通过实实在在的法律服务,让村民意识到法律是有用的,意识到守法就会使自己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进而在遇到纠纷时有意识的寻求法律的帮助,这样就逐渐养成了一种积极的守法意识。
第三个作用是让法成为村民处理纠纷的优先选项。处理纠纷可以有不同的方式,比如和解、调解、诉讼、仲裁等,但是每种方式都应当建立在守法的基础之上,村居法律顾问的工作,可以引导村民在遇到纠纷时运用合法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经过日常对村民的指导,大多村民现在遇到法律事务,首先想到的就是征求村居法律顾问的意见。
04
总之,村居法律顾问制度具有普法的功能,这一制度通过让律师深入基层,为农村提供直接的法律服务,使村民可以更方便更直观的学法、识法、认识法的重要性,从而帮助村民形成良好的守法意识。
在未来的一年里,燕筑团队也会继续为金华镇村(居)做好法律服务工作,切实发挥法律顾问的作用,积极投身“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中,力争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