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法院延伸审判职能,以司法建议助力社会治理
司法建议赋能基层善治
博罗法院发出司法建议书。受访单位供图
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司法建议是人民法院参与社会综合治理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抓前端、治未病”理念的重要抓手。
●卢慧黄淑瑜
有高度
聚焦党委政府中心工作
如今,走进该“野生景点”可以看到,属地党委政府已新增救生圈40套、安装警示牌48个,还安排职能部门督促摸排溪流深度和完善水深提示、会同村“两委”干部及网格员等加强巡查和劝阻工作,并在新闻媒体上发布安全提醒通告,同时对周边的经营行为进行严密监管。
建设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持续提升生态环境品质也是题中之意。
博罗法院在审理一宗滥发林木案中发现,被砍伐林种为水源涵养林,该行为不仅破坏生态平衡,还危害国民经济,遂向县林业局发出司法建议书,建议对辖区内重点区域建立日常巡查机制,完善社会监督举报方式途径,并对受破坏的林地及时采取复绿等跟进举措。
不到一个月,县林业局回函博罗法院,已健全了全县林业用地数据库,完善了《博罗县林业局护林员考核管理制度》,拓宽了社会监督举报方式途径、受损林地已完成复绿,做到了司法建议“良方善治”,职能部门“落地有声”。
有准度
聚焦社会治理薄弱环节
制发司法建议,找准社会治理中的普遍性问题、找准关键薄弱一环,并靶向有力地提出建议,是关键。
安全生产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梳理前四年审理的涉危害安全生产刑事案件后,博罗法院向县应急管理局发出司法建议书,建议加强法律宣传,加强行政机关内部管理,并健全行刑衔接机制。
镇域治理是社会基层治理中最直接、最具体的表现形式之一,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
博罗法院以园洲镇产业园区劳动争议案件的实际审理情况为基础进行分析,提出“一站一平台三健全”工作机制建议,即:联动成立裁诉调对接工作站,共同推进“劳动争议裁审衔接平台”建设,探索健全风险企业监测机制、健全再就业服务保障机制、健全普法工作体系,推动产业园矛盾纠纷预防工作走深走实。
石湾镇充分发挥诉前调解的优势与作用,去年各类民商事案件中,以调解方式化解的案件同比增长7.41%。为助力石湾镇“趁势加码”,博罗法院向该镇建议,促使当地开展农村“三资”清查、土地管理、欠薪源头治理等重点领域集中整治,进一步强化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段化解。
有温度
聚焦基层群众切身利益
博罗法院在审理一宗故意伤害罪案件时,发现双方虽不为夫妻关系,但受害人系被告人的同居女友,被告人对受害人的行为同样属于家暴,遂向县妇联发出《关于防范家庭暴力的司法建议书》。
县妇联迅速行动,在安抚受害人的同时积极完善工作机制,例如依托“舒心驿站”、各基层婚调室等阵地作用,大力开展防范家暴法治宣传,不仅鼓励类似的受害者及时保存证据、举报家暴行为,还对施暴人进行心理矫治和对受害人进行心理辅导;与此同时大力提升妇联干部履职能力,及时化解各类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减少家庭暴力的发生;并加强各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及时为受害者提供报警、求助、就医、伤情鉴定、庇护、人身安全保护、法律援助等帮助。
为此,博罗法院向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发出司法建议书,建议加大对仲裁财产保全法律依据的学习力度,正确履行依职权告知职能,完善仲裁财产保全流程,并扩大普法宣传深度与广度,多措并举守护劳动者合法权益。